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1、优越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南北跨纬度广,绝大部分属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②从是一个海
陆兼备的国家。2、辽阔的国土: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①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 2万多千米,邻国14个(朝鲜、蒙古、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印度、尼、不丹、缅、老、越。)②领土四至:最北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纬度相差50度,相距5500米;最东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西是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相差60 度,相距5000米。③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④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⑤我的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3、行政区划:①、行政区域分为三级:省、县、乡;②、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③、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4、省级行政区域: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分布与大概轮廓(山东、辽宁、黑龙江、陕西新疆、四川、云南、广东、甘肃、内蒙古),①、纬度最高的省:黑龙江省;②、纬度最低的省:海南省; ③、跨经度最广的省:内蒙古自治区;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④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第二节众多的人口1、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我国人口13. 41亿。①我国人口的基
本国情(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②我国人口基本政策是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升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人口分布不均衡,东西人口地理分界线: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县,人口东多西少。人口最多的是河南。面积前三位的省级行政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密度最小的:西藏自治区
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1、我国共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它55个民族称为少数民族.。少数
民族中壮族人最多,珞巴人最少。
2、民族分布:①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②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③少数民族中回族分布最广泛,云南是少数民族种类分布最多的省区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地形地势特征
一、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面积广大。1、我国西部地形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平
原和丘陵为主;2、山地所占比重最大,约33%,平原面积仅占12%,丘陵10%。
3、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2/3。山区是指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方面有较大优势。
二、地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1、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
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构成;有“世界屋脊”之称。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三、地形分布1、我国的主要山脉:A东北一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巫山一雪峰
山;中间一列是长白山一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B、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一阴山;中间一列是昆仑山一秦岭;最南列是南岭。C、西北一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小兴安岭等。D、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 43米,为世界最高山峰。E、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2,、主要地形区A、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地势高峻、雪山连绵)、内蒙古高原(辽阔坦荡,草场广布)、黄土高原(沟壑从横,黄土广布)、云贵高原(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B、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里面有中国最大的沙漠一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喝尔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四川盆地(自然条件最好)C、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面积最大)、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D、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熟记把课本24页图2-1-2, 26页图2-1-4, »第二节气候的基本特征
比热容练习题
一、我国气温的特点:①冬季南北温差很大,(1月0°C等温线大致沿秦岭一一淮河一线分布);②在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最冷漠河北极:最热在吐鲁番。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类型五个(北一南)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另外还有一个青藏高原区。熟记35页图2-2-8。
二、降水的时空变化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季节分配不均匀,多集中于夏秋季节,年际变化大。
3、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的托克逊
4、我国划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
三、气候的基本特征1、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显著。2、季风气候显著:①、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②、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为:大兴安岭一一阴山一一贺兰山一一巴颜喀拉山一一冈底斯山
4、气候类型东部地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高原山地气候。四、补充:秦岭一一淮河一线是:①、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②、
年降水量800mm 等降水量线;③、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④、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⑥、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⑦、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⑧、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长江何黄河属外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北方地区河流一般流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南方地区河流一般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著名的湖泊有青海湖(面积最大)、鄱阳湖(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洞庭湖、太湖。
一、我国第一大河一长江1、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上游:源头——湖北宜昌;中游:湖北宜昌到江西湖口;下游:湖口至入海口)。2、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 注入东海。3、干流流经主要地区: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4、开发与治理1)、水能宝库: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上游河段(源头一一宜宾段和三峡段),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量占全国的一半。2)、开发利用:航运,发电(世界最多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灌溉,淡水养殖,旅游
5、长江洪涝发生原因:夏季降水集中,汛期长、水量大;特别是中游的荆江河段。
二、黄河1、黄河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呈巨大“几”字型,向东注入渤海;2、上中下游分界点:
上游(源头至河口):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发电;并利用黄河水修渠灌溉,使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成为“塞上江南”。中游(河口至桃花峪):经黄土高原,大量泥沙流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下游(旧孟津至入海口):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3、干流流经主要地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4、在宁夏、内蒙古和山东境内的部分河段,受纬度位置影响,在初春时节,形成凌汛。
5、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流经地区降水集中,多暴雨,且黄土质地疏松,易被
侵蚀;加上人为滥垦乱伐,破坏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6、治理与开发1)、治理上中游: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
理。(植树造林)下游:修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大堤。黄河面临的新问题:下游断流
2)开发水能集中在上中游:龙羊峡、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灌溉:河西走廊成"塞上江南”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陈小春第一任妻子照片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1、土地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其中草地的比重最大,耕地比重最小
2、特点:A、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B、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特别是人均耕地面积很少;C、各类土地资源,不变的情缘
不仅比例构成不合理,而且分布不均,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草地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地区,沙漠、戈壁分布在西北地区。
3、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乱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因乱建设滥占耕地导致的大量农田丧失等等。
4、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全国土地日:6月25日。
第二节节约与保护水资源
1、从时间分配看,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从东南向西北内陆递减,长江流域水资源较丰富,华北平原水资源较少,西北内陆地区水资源最贫乏。
毫米单位
2、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①兴修水利工程,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②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最引人注目的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熟记课本66页图3-2-4、67页节水标志。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一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种植业集中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北方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甜菜等,南方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甘蔗等。西北地区种植业分布在水源充足的平原、河谷和绿洲地区。
3、畜牧业的分布:①类型:牧区畜牧业(西北地区),农耕区畜牧业(东部季风区)。②四大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③著名畜种分别是:内蒙古三河马、三河牛,宁夏滩羊,西藏耗牛、藏绵羊,青海耗牛、新疆细毛羊。
4、林业的分布(山区):三大林区:东北林区(最大)、东南林区、西南林区。
5、渔业的分布: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海洋渔业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南部海域,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部沿海渔场、北部湾渔场。最大渔场是位于东海的舟山渔场。我国是唯一渔业养殖超过捕捞的国家。
我的中国星宋茜6、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地区发展种植业,河湖较多、水流平缓地区发展渔业,降水较少、草场广布地区发展畜牧业。
第二节持续协调发展工业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2、工业的分布我国工业分布不均,东部地区工业分布密集,呈现出沿海、沿江河、沿铁路线分布的特点。四大工业基地及分布位置:①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为主);②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③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工业总产值前三的是江苏、广东、山东;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记忆地图册39页基地图。
3、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高新技术产业特点:①从业人员中科研人员所占的比重大;②成本中用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所占比例大;③产品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快。④此外能源、原材料消耗少,对环境污染小,产品附加值高。3、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依附于大城市,大分散、小集中东部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高新技术产业密
武侯祠对联集区。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被称为中国的硅谷和药谷。
第三节合理发展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运、航空运输、管道运输(只能运输气体和液体,如西气东输:将新疆轮南
天然气输送到上海)。2、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3、我国交通运输的分布特点:分布不
均,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而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较小。4、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
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我国铁路网的骨架,东西:陇海一兰新线,京包一包兰;南北:京沪、京九、京广、青藏、宝成一成昆线。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我国功能最齐全的交通枢纽。我国最早高速铁路于1999年兴建的秦沈客运专线。目前拥有世界最大规模和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5、目前,除西藏自治区以外,全国各省
级行政区都有高速公路。公路运输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运输方式。6、水上运输:包括内河航运和海洋运输。7、
航空运输:首都国际机场吞吐量居世界第三。
第6课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①、选择客运或货运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与运输价格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运输量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
②、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航空运输速度最快,运量最小,费用最高;铁路运输速度快、费用低、运量大、连续性好,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运费较贵、运量较小;水路运输费用最低、运量最大,运费较贵、运量较小
③、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不大的用航空运输(飞机);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用公路运输(汽车)、远程用铁路运输(火车);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用铁路运输(火车)或水运(船舶)。第四节繁荣地方特文化
1、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①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北方民居:院落开阔(地形平坦),坐北朝南(便于采光), 墙厚窗小(冬季低温,保温)。南方民居:院落较小(地形复杂),墙薄窗大(夏季高温,散热)。东南屋顶坡度大,西北屋顶坡度小。傣家竹楼:下层架空,上层住人(炎热,潮湿)。陕北窑洞:(气候干燥,冬季低温)。
②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北方吃面食(种小麦);南方吃米饭(种水稻);新疆等地以肉奶为主(牧区);
2、地方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民俗旅游:黎族竹竿舞;傣族泼水节;汉族赶庙会、扭秧歌、舞狮子、赛龙舟;朝鲜族的长鼓舞、蒙古族的摔跤和乐器马头琴、哈萨克族的冬不拉、彝族火把节、蒙古那达慕大会、回族开斋节、藏族的晒佛节、四川川剧变脸。中国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长城、北京故宫、云南丽江古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安徽黄山、四川九寨沟、都江堰、峨眉、甘肃莫高窟、西藏布达拉宫等
附中国之最:世界最高的高原一青藏高原,世界最深的峡谷一雅鲁藏布大峡谷,中国最大的岛屿一台湾岛,中国最大的岛一舟山岛,中国最大的半岛---山东半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