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案情况金基范
来访者为初三年级女生,15岁。个性内向,同学关系不良,而与其班主任的关系尚可。父亲有暴力行为,小学时曾遭受暴力致其腰部受伤,导致其仅有的爱好——跑步也成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来访者记恨其父,与母亲、的关系也一般,内心孤单,烦恼无人理解。
二、主要问题
自述从小学四年级至今心理问题一直存在,进入初一因开学不适应问题变得严重,并在三年时间里越来越严重。在疫情期间有5位认识的人相继离世,既有自己的亲人也有邻居的老人,对来访者产生刺激,她开始思考生死的问题。
来访者非常纠结活着的意义,考虑自杀的人是想明白还是没想明白。多次有自杀的想法,曾割腕自残。于2020年3月去医院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吃药后晚上失眠,白天嗜睡,想学习可是因打不起精神课程落下太多,感觉无力,对生活丧失希望。
家庭的支持力量薄弱,妈妈的唠叨让来访者感到厌烦,因对她的不理解而说她“装病”等让来访者失望,父亲的暴力形象在来访者心中根深蒂固,使其对父亲恨之入骨,无法交流。
让来访者最痛心是,她在亲戚家住宿的时候,曾受到亲戚的性骚扰,当她把这件事情说出来希望家人
帮助伸张正义时,所有的家人(包括父母在内)亲戚都反过来批评她,指责她不该将此事说出
来让大家不和睦。对家人的失望更加深了她“活着是没有意义的”想法。
自来访者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后,一直在医院接受定期的心理,是学校心理排查一级一类学生,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为来访者建立心理档案,心理教师定期约谈来访者。心理教师也多次与来访者家长(爸爸、妈妈、表等)沟通,强调良好家庭氛围对来访者康复的重要意义。因来访者与其家长强烈希望能够在校学习,因此我们综合多种因素,决定允许来访者非宿在校学习,并与家长签订了
《心理高危学生家长知情同意书》。
在最近的一次约谈中,来访者透露她已经有自杀计划了,并且不肯多说其计划是什么。危机干预工作就此展开。
三、评估分析
来访者近来表现出食欲不振、失眠严重、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无望感无趣感增强的症状,伴有强烈的自杀想法,小刀割手臂的自残行为频次增加,开始有自杀计划。经过对来访者心理问题的分析,评估其为重度抑郁发作。
四、危机干预过程
(一)评估自杀风险,签订“不自伤承诺书”在最近的一次约谈中,有了如下的对话。心理教师:最近睡眠状况好了些吗?(以前她连续几天失眠,吃4片都无法入睡)
来访者:睡觉好些了。以前整晚睡不着,现在
〔摘要〕一名在医院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的初三学生,近来表现出强烈的自杀念头,自残行为频次增加,并出现自杀计划。对此,心理教师积极联合学校与家庭双方力量进行危机干预,并在来访者居家自杀未遂后,努力调动来访者社会支持系统,重塑生存信念。在辅导中基于助人态度和丰富的咨询理论,综合运用多种技术,连接多方力量,最终让来访者的生存信念从“我活够了”变成“我不会再自杀了”。
〔关键词〕自杀未遂;危机干预;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0-0046-04
老师,我真的活够了
□ 李天凤 郭 芳
——初中生自杀未遂危机干预个案
酸梅汤粉到了凌晨四五点可以睡着。
心理教师:那饮食呢?以前一直都吃不下东西。
来访者:食欲也好些。以前就喝奶茶,现在会吃点东西。
心理教师:嗯,饮食、睡眠好些了,情况会越来越好的。
来访者:虽然如此,但是我的自杀企图更强烈了。以前是通过自残来避免自己死,现在自残少了,但是有强烈的不想活着的念头。老师,我已经有了自杀计划了。
心理教师:你现在的情况可能是抑郁发作。你能告诉老师你的自杀计划吗?
南人不复反矣来访者笑笑,沉默。
心理教师:你不愿告诉老师吗?
来访者沉默。
心理教师:你的心理医生了解这个情况吗?
来访者:他们知道,他们建议我住院。
心理教师:是的。你这个情况确实需要住院。现在只有住院才能保障你的生命安全,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学校都没法保证你的安全。
来访者:我不想住院。医生也劝了我很久,我就是不想住院,我不想变好,死了就死了。(强烈表示不想住院)
心理教师同来访者分析了住院的必要性,但她表示无论如何都不住院。
在这种情况下,来访者的自杀企图非常强烈,自杀风险极高。心理教师告知为保障她的安全,不能答应她保密谈话内容,必须要告知家长及学校。来访者表示理解。同时,让其签订“不自伤承诺书”。
(二)确保安全,启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参考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手册(2020)内容[1],结合我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及其他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及经验[2-4],对出现自杀征兆的学生,我们马上启动了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主要干预工作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联系班主任,密切关注来访者动态
破苍穹心理教师第一时间联系来访者班主任,告知班主任来访者状况及心理危机紧急性。望班主任密切关注
来访者在班级的情况,并且安排两三个学生干部关注来访者,有任何情况要及时进行干预。由于来访者对班主任非常信任,将自己的心理状况主动告知班主任,班主任也能积极关注,及时干预。在此基础上,心理教师表达希望班主任能主动与来访者沟通,劝来访者住院。同时,联系家长,让家长尽快赶到学校。
2.上报学校,召开危机干预小组会议
及时上报学校德育处,学校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德育主任、班主任及心理教师在内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小组会议。在会议上,心理教师及班主任报告来访者状况及自杀风险评估,建议学生进行住院。德育主任部署相关工作,成立以班主任、心理委员为负责人的学生监护小组,以及时了解来访者的心理与行为状况,对来访者进行安全监护。
3.成立多方会谈小组,与家长进行沟通
家长到校后,学校德育处主任、班主任、心理教师、家长、学生本人进行多方会谈。向家长告知来访者心理状态及自杀风险,告知家长学生当前的心理状况已经不适合在校学习,建议家长带其回家进行24小时监护,保障来访者生命安全。并且,家长应给予良好的家庭支持,让来访者重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所在。最后,与家长签订了“心理高危学生通知书”,要求家长即刻带学生入院。
来访者对离校回家休养的决定表示理解与同意。但是对于住院的建议,仍然表现出强烈的拒绝。对此,德育主任、班主任与心理教师高度警惕,向来访者家长再次强调一定要密切监护来访者居家的状态,必要时强制入院。因为班主任、心理教师与来访者的关系都很好,所以要求来访者在家每天都要至少发送一条消息给老师,来访者当时点头同意。
当天学生与家长离校后,德育主任、心理教师与班主任又部署了下一步工作安排,打算第二天就去家访,以了解学生在家状况及与父母沟通亲子教育相关问题。
家访的计划被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断。第二天的一大早,班主任就收到家长发来的,告知来访者昨晚吞自杀未遂。来访者在住院一天后出院,回家休养。至此,我们马上再次启动了家访的计划。
(三)调动来访者社会支持系统,重塑生存信念
1.家访指导亲子沟通,促进亲子关系
来访者心理问题难以治愈非常大的一个阻碍是家庭支持系统的缺失。父亲在亲子沟通中常使用暴力,曾经因写作业比较慢将来访者凳子踢掉,导致来访者摔倒在地而腰部受伤,常年接受针灸。因此,来访者非常讨厌父亲,即使住院期间也发信息给告知父亲不要来医院。母亲则一味
宠溺,尽量满足来访者各种要求。在外地上大学,不常回家,关系也不是很好。来访者活着的状态真的就像是一个孤岛,在家里没有和睦友爱的家庭氛围,其性格内向,友谊质量也不高,或许是她体会不到人与人的爱的牵绊,所以离世的想法才会如此强烈。
心理教师及班主任在家访中,一方面对来访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表达了关心,另一方面也指导了家长如何进行良好的亲子沟通,包括共情、真诚、尊重、积极关注、自我暴露等。心理教师与班主任再次强调了家庭对来访者恢复健康的重要意义,希望他们从这次危机中做出改变,让来访者感觉到家是温暖的。
2.对自杀未遂的来访者进行心理辅导
林丹和曾小贤以下为心理教师与自杀未遂后的来访者谈话节选。
心理教师: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来访者:洗了胃后感觉胃部着火了,现在还是火辣辣的。当时我一直挣扎着不让医生给我洗胃,不想被救活。
心理教师:求死的过程是那么痛苦,你还是要坚持这样做。
来访者:有死的勇气,但是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
心理教师一直忍住的泪水这时已经流了出来。
心理教师:那天谈话的时候,你还是拒绝入院,我心里就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我是很无力的,想帮助你看到这个世界还是有希望的,但是你心里已经干涸得融不进去希望了。你承受了那么多痛苦,我真的很心疼你。
来访者:老师,你知道吗,我真的很想哭一下,但是我已经哭不出来了。
心理教师采用共情技术让来访者感受到是真的有人会为她的痛苦而悲伤,是有人一直在意她的,努力让来访者感受到温暖与爱。
3.加强朋辈支持,认识自我价值
来访者有一个非常要好的小学同学,初中在一个学校但不同班级,两人关系一直不错。但是由于学业任务等各方面问题,两人虽然彼此是好朋友但是联系比较少。来访者认为就她这一个真正的好朋友。因此,我们到这位朋友,将来访者的大致情况告知,希望她能帮助来访者更正确地认识自己,明确自我价值。两位朋友聊过以后,来访者表示:“老师,我刚刚哭了。”我们都很欣慰,有了眼泪就说明她的心理能量在变多。
4.持续跟踪,无条件积极关注
来访者对心理教师及班主任较为信任,愿意分享内心想法。因此,两位老师坚持与来访者每天保持动态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运用到无条件积极关注技术及自我暴露技术。无条件积极关注帮助来访者从积极层面认识自我,同时也陪伴来访者,尽量减少来访者的孤独感与无助感。通过自我暴露技术,分享老师自己生命中的一些故事,引导来访者关注未来生活。
五、干预效果
家访的当天晚上,来访者就表示“老师,我不会再自杀了”。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事后,来访者虽然仍不愿意住院,但是愿意定期复诊及按时吃药。虽然还是不愿意跟父亲沟通,但表示理解父亲对她的关心。在之后的咨询中,来访者会分享自己的生活,自述曾主动邀请朋友、家人看电影吃烤肉,逐渐回归到正常生活,表示很想早日回归校园生活。我们也将逐步开展接下来的工作协助来访者循序渐进地重返校园。
六、个案反思
(一)注重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多方联动
本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学校、家庭多方联动,积极配合,互相支持,是较好处理危机事件的基础。当危机发生时,班主任、心理教师能够第一时间提供支持。同时,学校德育处等各部门高度重视,分6字暖心话
工合作,保证危机干预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家长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学校,主动配合学校各项工作,积极寻求帮助,改善亲子沟通方式,加强亲子关系。
(二)提升班主任的心理危机干预技能
班主任在平时对来访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共情,因此来访者对班主任非常信任,有助于班主任对来访者身心状况的掌握,从而更及时进行干预。班主任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家庭、交友等各方面的情况。班主任也能更早发现学生心理危机征兆,掌握学生情绪、行为等变化,有助于及时跟进个案,进行有效预防及干预。同时,班主任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整合学校资源,包括学校德育部门、学校心理教师、校医等,一方面又可以整合家长资源。当学生心理危机产生时,班主任可以迅速调动多种资源,及时进行危机的干预及处理。因此,提高班主任对学生
心理危机干预的技能显得尤为必要。
(三)重视家庭亲子沟通技巧
本案例来访者主要症结在于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而很大程度是因为父亲的暴力沟通方式,包括家人对她被性骚扰事件的处理上,不能理解她还加以指责,让她感受不到任何来自家人的爱与支持。我们
在与她父亲的沟通中,感觉到父亲的焦虑与无助。他非常想帮助女儿脱离现在的状况,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比如,他想知道女儿在想什么,希望在根源上帮助女儿。但是女儿拒绝与他沟通。父亲就采用偷看女儿手机的方式,并将女儿的聊天记录发在家人里,想寻求亲戚朋友的帮助。这一举动加重了女儿的不信任感,引发女儿的崩溃。因此,在与家长的会谈中,我们注重提升家长的亲子沟通技巧,以实际案例、情景模拟、空椅子技术等形式帮助家长掌握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倾听等沟通技巧。
(四)双方共赢的咨访关系——工作同盟
在本案例中,正是因为心理教师与来访者有较好的沟通基础,来访者十分信任心理教师,才愿意将自己的心理状态毫无顾忌地全部告诉老师,也因此启动了危机干预的工作。难以想象,如果不是心理教师定期约谈来访者,或者咨访关系并不牢固导致来访者对自杀计划闭口不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并且在来访者缺乏家庭支持的背景下,心理教师与班主任对她的关心付出,也增强了其社会支持的力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心理健康工作的成效是在无数次的咨询会谈中才实现的。因此,在每一次的咨询过程中,建立与维持良好的工作同盟都是至关重要的。即使凭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不能在一两次的咨询中就能让来访者改变认知,热爱生命,但是我们都愿意真诚地陪伴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学生度过生命中的至暗时光。一路向暖,静候花开。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手册.2020.
[2]杨玉侠,许晋.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24):69-71.
[3]侯瑞灵.从一例成功个案谈危机干预的具体实施步骤[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24):29-31.
[4]虞夏骏.辅导·关注·支持:高中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建构[J].基础教育研究,2020(3):6-8.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中山,5284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上接第45页)
2.小组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写在A3纸上。
3.小组派代表发言。
(1)汇总发言内容。
(2)教师呈现PPT——“女性尊享,新手专区”,进一步发问:看到图片后,你是否会有疑问?(学生思考)难道没有男性是开车的新手吗?
(3)教师延伸小结:其实,女性尊享车位是因为社会很多人对女司机有一种偏见:女性开车就是比男性更差、更危险,所以这看似尊重、关爱女性,实际上是一种无形的歧视和区别对待,并没有平等地看待男女。但假如是准妈妈专用停车位,则不同,因为准妈妈这个角是由于男女的生理差别所决定的,体现与社会性别上的概念不同的地方,才是真正地对女性尊重与照顾。
五、课堂回顾
教师升华总结:男女在生理上的确不同,但是不能因为社会世俗对性别的刻板印象,而对男女区别对待。真正的男女平等是我们尽管在生理性别上有差异,但仍能在社会上互相尊重和平等地对待彼此,享有同等的权利与资源。
【活动反思】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培育男女平等先进性别观念,要坚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从平时抓起。本节心理课就是希望能够把性别平等的理念、男女平等的价值观传递学生,使学生从小就能体验男女和谐相处、齐头并进的“好”字。心理课堂上,从娃娃的图片导入,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紧接着“印象鉴别师”环节中,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社会中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再通过“男女有别”拆迁队活动,树立学生的性别平等观念。内容上,由浅入深,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下,逐步以不同的视角去看待男女平等问题,明白性别平等指的是男女两性拥有平等的权利、自由、条件和机会,认识到他们自身在社会中发挥的全部潜力,能够做到男女真正平等,相互尊重,让男女生相处得更加和谐美好!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怡福中学,江门,5290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