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信⽤卡⾏业动态及监管政策回顾(附政策全⽂链接)小男人大明星
回顾2021年,信⽤卡⾏业有哪些重要动态和政策呢?⼩编进⾏了不完全梳理,欢迎业界⼈⼠探讨交流。
⾏业动态
01
数据监管趋向精细
信息安全受⾼度关注
今年年初以来,监管动作密集,针对⾦融数据安全频繁发⽂,先后通过《中华⼈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及《中华⼈民共和国个⼈信息保护法》,多⾓度、全⽅位对涉及信息收集、数据使⽤的环节进⾏规范,客观上助⼒⾏业整体精细化发展。
6⽉,《中华⼈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经全国⼈⼤常委会表决通过,规定“从事数据交易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服务,应当要求数据提供⽅说明数据来源,审核交易双⽅的⾝份,并留存审核、交易记录”。11⽉,《中华⼈民共和国个⼈信息保护法》正式施⾏,其中规定“个⼈信息处理者向其他个⼈信息处理者提供其处理的个⼈信息的,应当向个⼈告知接收⽅的名称或者姓名、联系⽅式、处理⽬的、处理⽅式和个⼈信息的种类,并取得个⼈的单独同意”。
⼈民银⾏本年度发布《⾦融业数据能⼒建设指引》和《⾦融数据安全数据⽣命周期安全规范》,前者要求建⽴数据规范共享机制,在保障原始数据可⽤不可见的前提下,规范开展数据共享与融合应⽤,保证跨⾏业、跨机构的数据使⽤合规、范围可控;后者提及“APP、WEB等客户端相关业务完成后不应留存三级及以上数据,并及时对缓存进⾏清理”。
针对APP收集个⼈信息⾏为,⽹信办于3⽉印发《常见类型移动互联⽹应⽤程序必要个⼈信息范围规定》,强调各类APP不得因⽤户不提供⾮必要个⼈信息,就拒绝⽤户使⽤其基本功能服务。11⽉,《⽹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公开征求意见,《关于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动的通知》印发,建⽴个⼈信息保护“双清单”。
针对信⽤卡催收业务,也要求遵循个⼈信息保护相关规定,中国银⾏业协会于11⽉印发《信⽤卡催收⼯作指引(试⾏)》,规定严禁对与债务⽆关的第三⼈进⾏催收,可与第三⼈进⾏联系,但联系第三⼈时不得透露债务⼈具体的⽋款信息和⽋款⾦额。
02
透⽀利率全⾯市场化
分期⼿续费计⼊利息收⼊
2020年12⽉底,⼈民银⾏下发《关于推进信⽤卡透⽀利率市场化改⾰的通知》,取消了信⽤卡透⽀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此后,银⾏可以通过更为精细化的⽤户定价来提升信⽤卡业务收⼊。《通知》还同时要求发卡机构应在信⽤卡协议中以显著⽅式提⽰信⽤卡透⽀利率和计结息⽅式。今年3⽉,⼈民银⾏再次发布公告,要求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站、移动端应⽤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式向借款⼈展⽰年化利率。
今年1⽉,财政部、国资委、银保监会、证监会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严格执⾏企业会计准则切实加强企业2020年年报⼯作的通知》,明确“银⾏从事信⽤卡分期还款业务形成的⾦融资产,企业不得将其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利息收⼊记
⼊“⼿续费及佣⾦收⼊”科⽬或在利润表中的“⼿续费及佣⾦收⼊”项⽬列⽰”,⾄此,各家银⾏均将信⽤卡分期收⼊计⼊利息收⼊,部分银⾏由此在2020年度报告中,对⼿续费及佣⾦收⼊项⽬进⾏了重述调整。
03
数字化转型进程提速
⽆界卡产品不断丰富
去年8⽉,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发布⾸款数字银⾏卡——银联⽆界卡,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申卡、快速领卡,17家全
去年8⽉,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发布⾸款数字银⾏卡——银联⽆界卡,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申卡、快速领卡,17家全国性商业银⾏、部分区域性银⾏及互联⽹银⾏加⼊⾸批试点。今年以来,⽆界卡“家族成员”不断增加,如交通银⾏推出⼭姆优逸⽩⾦⽆界信⽤卡,民⽣银⾏推出长三⾓畅卡银联⽆界信⽤卡,多家区域性银⾏也陆续发⾏了⽆界信⽤卡。
在其他数字化产品⽅⾯,郑州银⾏于6⽉推出Z Card信⽤卡,该产品⽆实体银⾏卡⽚,以直接⽣成的虚拟账号⽤于⽀付结算,客户申卡成功后可绑定各类⽀付渠道进⾏消费或分期,随时随地⽤卡;⽇照银⾏于9⽉推出π Card信⽤卡,分为青春版(π卡)、情怀版(“好客⼭东”⽂化旅游主题信⽤卡)、商务版(铂卡)三类,均为⽩⾦等级数字信⽤卡。
此外,数字⼈民币本年度受到⼴泛关注,截⾄今年6⽉30⽇,全国已开⽴个⼈钱包2087万余个。市场主体⽅⾯,数字⼈民币的发放与使⽤均以商业银⾏为运营主导,⽬前已有银⾏针对数字⼈民币进⾏信⽤卡系统相关改造。信⽤卡业务具有消费场景覆盖⼴、交易⼩额⾼频、⽤户黏性较⾼等特点,在数字⼈民币推⼴过程中,银⾏可以考虑以信⽤卡⽤户作为突破⼝,通过开展数字⼈民币还款优惠等活动,实现数字⼈民币业务与信⽤卡业务的双向促动。
04
批量转让个⼈不良解禁
信⽤卡ABS发⾏创新⾼
近年来,随着零售银⾏业务的发展,消费贷、个⼈信⽤卡透⽀规模快速增长,个⼈不良贷款规模也随之攀升,在疫情的冲击下,个⼈不良贷款的处置压⼒上升。今年1⽉,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作的通知》,批量转让个⼈不良贷款“禁区”得以解禁。
《通知》显⽰,参与试点的银⾏包括6⼤国有银⾏和12家股份制银⾏,试点参与不良资产收购的机构包括4家⾦融资产管理公司、符合条件的地⽅资产管理公司和5家⾦融资产投资公司,本年度已有银⾏开展了相关业务。
信⽤卡资产证券化(ABS)⽅⾯,截⾄今年12⽉15⽇,共有13家银⾏发⾏了38个信⽤卡不良资产⽀持证券项⽬,发⾏总规模达93.02亿元,⽬前单笔发⾏规模最⾼为招商银⾏的“招银和萃2021年第四期不良资产⽀持证券”,达5.63亿元。从往年情况来看,2020年全年信⽤卡不良资产⽀持证券发⾏规模超74亿元,2019年为57亿元。疫情后期,银⾏不良资产处置需求增强,本年度信⽤卡不良资产⽀持证券发⾏规模创新⾼。
05
零售业务转型升级
创新营销瞄准年轻客
今年以来,多家银⾏明确“升级”零售业务发展战略,依托⾃⾝优势进⾏差异化突围,年轻客成为发⼒的重点之⼀。据统计,我国信⽤卡⽤户中18-34岁客的占⽐约为41%,⽽我国⼈⼝中18-34岁的占⽐约为24%,信⽤卡⽤户年轻化特征显著。
与各类在年轻体中颇具⼈⽓的ACG领域IP深度合作,成为多家银⾏的选择,部分代表性产品有浦发银⾏、宁波银⾏等的Bilibili主题信⽤卡、交通银⾏纪念版⾼达主题信⽤卡及⿁灭之刃主题信⽤卡、邮储银⾏⼤闹天宫及葫芦兄弟主题信⽤卡、中信银⾏推出和平精英联名卡及部落冲突、皇室战争联名信⽤卡等。
银⾏也在试⽔借助明星效应和粉丝经济进⼀步扩展年轻市场,如今年4⽉,交通银⾏信⽤卡官宣王⼀博为全球代⾔
⼈,12⽉中信银⾏信⽤卡宣布杨紫为颜卡代⾔⼈并推出主题信⽤卡。
珠宝设计专业
此外,直播带货⽕遍全⽹,去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各家银⾏纷纷发⼒线上业务,“直播”成为不少机构的选择。浦发银⾏、招商银⾏等均借助直播界⽹红等开展产品营销。除⾃⾝的产品之外,银⾏直播带货较多的还有各类农产品,在助⼒脱贫攻坚的背景下,银⾏借助⾃⾝的平台优势,与各地合作直播销售各类农产品,承担社会责任。
06
账户及交易管控趋严
⿊灰产打击⼒度持续增强
曹骏图片
在银⾏账户管理层⾯,“断卡⾏动”不断推进,贩卖银⾏卡、⼿机卡等⾏为被严厉打击,反⿊灰产、反等⾏动持续深⼊。
⼈民银⾏、银保监会、证监会于3⽉联合发布《⾦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融机构在办理规定业务和业务关系存续期间,或者怀疑客户及其交易涉嫌或者恐怖融资的,或者对先前获得的客户⾝份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存疑的,应当开展客户尽职调查措施。
6⽉,央⾏发布《中华⼈民共和国反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及⾦融机构应履⾏客
户尽职调查、客户⾝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反特别预防措施等反义务。
在具体业务中,中国银⾏升级了信⽤卡账户的风险管控措施,浦发银⾏要求信⽤卡客户更新⾝份证件有效期,建设银⾏、农业银⾏、邮储银⾏、中信银⾏等发布了清理长期不动个⼈银⾏账户的公告。
在⽤卡交易层⾯,近年来对信贷资⾦流向的监控呈现出愈发严格的趋势,多家银⾏针对特定类型的信⽤卡交易进⾏限制。
监管多次强调防⽌贷款违规流⼊房地产领域,今年3⽉,银保监会、住建部、⼈民银⾏发布《关于防⽌经营⽤途贷款违规流⼊房地产领域的通知》,要求加强借款⼈资质核查、信贷需求审核、贷款期限管理、贷款抵押物管理、贷中贷后管理。建设银⾏、农业银⾏均对信⽤卡在房地产类商户的交易做出限制。
此外,建设银⾏、农业银⾏、邮储银⾏均对信⽤卡在烟草类商户的交易进⾏限制;上海农商银⾏则对信⽤卡在、建材批发、烟草配送等类型商户的交易做出限额规定。
07
互联⽹⾦融迎来严监管
⾏业巨头积极调整
今年以来,互联⽹⾦融⾯临的监管态势趋严,体现了规范市场秩序、防⽌市场垄断、保障数据产权及个⼈隐私的⾏业趋势。
银保监会于2⽉发布《关于进⼀步规范商业银⾏互联⽹贷款业务的通知》,明确指出,商业银⾏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互联⽹贷款的,应严格落实出资⽐例区间管理要求,单笔贷款中合作⽅出资⽐例不得低于30%。地⽅法⼈银⾏开展互联⽹贷款业务的,应服务于当地客户,不得跨注册地辖区开展互联⽹贷款业务。3⽉,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步规范⼤学⽣互联⽹消费贷款监督管理⼯作的通知》,明确⼩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学⽣发放互联⽹消费贷款。
just one last dance 歌词
⼈民银⾏、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融管理部门先后于去年12⽉和今年4⽉两次约谈蚂蚁集团,提出了重点业务领域的整改要求,具体包括回归⽀付本源,提升交易透明度,严禁不正当竞争;依法持牌、合法合规经营个⼈征信业务,保护个⼈数据隐私;依法设⽴⾦融控股公司,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确保资本充⾜、关联交易合规等。
从去年末暂缓IPO⾄今,蚂蚁集团快速奔跑在合规化之路上,动作频频。今年6⽉,重庆蚂蚁消费⾦融有限公司获批,其中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民币40亿元,占公司注册资本的50%。9⽉,“花呗”逐步推进接⼊⼈民银⾏征信系统的⼯作。11⽉,“花呗”启动品牌隔离⼯作,将成为蚂蚁消⾦
的专属消费信贷服务品牌。
与此同时,“花呗”、“借呗”从产品机制和功能服务上倡导理性借贷。去年12⽉底,“花呗”下调部分年轻⽤户的额度;今年年初,其在页⾯的显著位置明确展⽰出年化利率;9⽉,“花呗”上线“理性账单助⼿”⼯具。在未来⼀段时间内,严监管都将是消费⾦融⾏业的主旋律,倡导合理有度的消费和量⼒⽽⾏的借贷,也成为消费⾦融⾏业的共识。
08
征信业务有章可循
夯实⾏业发展基础
《办法》还重点突出了对个⼈信息的保护,主要包括:信⽤信息采集应遵循“最⼩、必要”原则,不得过度采集;采集个
《办法》还重点突出了对个⼈信息的保护,主要包括:信⽤信息采集应遵循“最⼩、必要”原则,不得过度采集;采集个⼈信⽤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同意,并明确告知信息主体采集信⽤信息的⽬的等。有助于防⽌个⼈信息被过度采集、不当加⼯和⾮法使⽤,有利于提⾼征信业务活动的透明度。
今年7⽉,⼈民银⾏征信管理局通知要求互联⽹平台实现与⾦融机构个⼈征信业务的全⾯“断直连”,即互联⽹平台只能通过持牌征信机构依法合规开展个⼈征信业务,⾦融机构也只能与持牌个⼈征信机构合作获取个⼈征信服务。《办法》重申从事个⼈征信业务的,应当依法取得中国⼈民银⾏个⼈征信机构许可。
今年11⽉,⼈民银⾏受理了钱塘征信有限公司(筹)的个⼈征信业务申请,钱塘征信为我国第三家个⼈征信机构,浙江省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5%,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5%。
09
银⾏发⼒绿⾊⾦融
相关产品全⾯开花
我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在“双碳”战略的指引下,绿⾊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绿⾊改造对⾦融的需求⽇益强劲,绿⾊⾦融成为银⾏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截⾄今年6⽉末,⼯商银⾏、农业银⾏、中国银⾏、建设银⾏等多家国有银⾏绿⾊信贷余额已突破万亿元。
6⽉,央⾏刘桂平副⾏长在第⼗三届陆家嘴论坛上进⾏题为《关于⾦融⽀持碳达峰、碳中和的⼏点认识》的演讲。同⽉,央⾏发布《银⾏业⾦融机构绿⾊⾦融评价⽅案》,对⾦融机构绿⾊贷款、绿⾊债
券业务开展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纳⼊央⾏⾦融机构评级。
8⽉,中国银联联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及多家商业银⾏,共同发布银联绿⾊低碳主题卡产品,构建以银联交易数据为中⼼的绿⾊低碳积分体系,传播碳中和概念,引导绿⾊低碳⽣活。产品各具特⾊,如浦发银⾏绿⾊低碳主题信⽤卡卡基采⽤环保材质PET,降解后形成⽔和⼆氧化碳,减⼩了传统PVC卡⽚废弃后对于环境的威胁;江苏银⾏绿⾊低碳主题信⽤卡采⽤虚拟卡+实体卡选配的发卡形式,⿎励客户线上化申卡及⽤卡,体现低碳理念等。
10
线上渠道频现整合
⼿机银⾏迭代更新
⾃疫情爆发之后,银⾏APP作为重要的⽆接触门户,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其所承载的产品、服务、运营⽅式,也是⼀家银⾏的零售⾦融,乃⾄整体战略的集中体现。
出于成本控制和精细化运营等⽅⾯的考虑,今年部分银⾏对旗下多个APP进⾏整合,包括光⼤银⾏、浦发银⾏、华夏银⾏、邮储银⾏等,如邮储银⾏宣布下线“邮储⽣活“APP,后续⾦融服务和权益由邮储银⾏⼿机APP提供。
与此同时,APP与银⾏战略和业务重点有了更紧密的联系,这在今年多家银⾏APP的迭代更新思路上体现得较为明显,银⾏开始围绕⾃⾝的业务重⼼重新构建APP的产品功能和经营模式。招商银⾏宣布进⼊⼿机银⾏10.0时代,围绕“⼤财富管理价值循环链“战略,以及“⼤客、⼤平台、⼤⽣态”的阶段性特征进⾏了⼀系列调整;中信银⾏在APP端则深耕出国⾦融客、⽼年客、⾼净值客、⼩微业主和外籍⼈⼠等五⼤特⾊客及7⼤重点⽣态场景。房产证上加名字
此外,包括中国银⾏、邮储银⾏、交通银⾏、⼴发银⾏、民⽣银⾏、宁波银⾏、青岛银⾏在内的多家银⾏已陆续对⼿机银⾏版本进⾏迭代。
主要监管政策
⼈民银⾏下发《关于推进信⽤卡透⽀利率市场化改⾰的通知》
2021.1.1
荷花的句子唯美短句信⽤卡透⽀利率由发卡机构与持卡⼈⾃主协商确定,取消信⽤卡透⽀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发卡机构应通过本机构官⽅
信⽤卡透⽀利率由发卡机构与持卡⼈⾃主协商确定,取消信⽤卡透⽀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发卡机构应通过本机构官⽅⽹站等渠道充分披露信⽤卡透⽀利率并及时更新,应在信⽤卡协议中以显著⽅式提
⽰信⽤卡透⽀利率和计结息⽅式。
银保监会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作的通知》
2021.1.12
⾸批参与试点银⾏包括6⼤⾏、12家股份⾏;参与试点的不良贷款收购机构包括⾦融资产管理公司、符合条件的地⽅资产管理公司以及⾦融资产投资公司。参与试点的个⼈贷款范围为个⼈消费信⽤贷款、信⽤卡透⽀和个⼈经营类信⽤贷款为主。
财政部发布《关于严格执⾏企业会计准则切实加强企业2020年年报⼯作的通知》
2021.2.6
银⾏从事信⽤卡分期还款业务形成的⾦融资产,企业不得将其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利息收⼊记⼊“⼿续费及佣⾦收⼊”科⽬或在利润表中的“⼿续费及佣⾦收⼊”项⽬列⽰。
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步规范商业银⾏互联⽹贷款业务的通知》
2021.2.20
商业银⾏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互联⽹贷款的,应严格落实出资⽐例区间管理要求,单笔贷款中合作⽅出资⽐例不得低于30%。地⽅法⼈银⾏开展互联⽹贷款业务的,应服务于当地客户,不得跨注册地辖区开展互联⽹贷款业务。
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步规范⼤学⽣互联⽹消费贷款监督管理⼯作的通知》
2021.3.17
明确⼩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学⽣发放互联⽹消费贷款,进⼀步加强消费⾦融公司、商业银⾏等持牌⾦融机构⼤学⽣互联⽹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明确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的机构⼀律不得为⼤学⽣提供信贷服务。
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警惕明星代⾔⾦融产品风险的提⽰》
2021.4.22
消费者选择⾦融产品或服务时,不可盲信明星代⾔,应理性对待“明星代⾔”的产品或服务,⼀看机构是否取得相应资质;⼆看产品是否符合⾃⾝需求和风险承受能⼒;三看收益是否合理;四要防⽌过度借贷。
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警惕以“债事服务”名义进⾏⾮法集资的风险提⽰》
2021.4.30
⼀些机构以提供“解债服务”为名,通过收取咨询费、服务费、保证⾦等⽅式吸收资⾦,存在⾮法集资、⾦融等风险隐患,严重损害债权⼈、债务⼈财产权益。
最⾼⼈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银⾏卡民事纠纷案件若⼲问题的规定》
2021.5.25
发⽣伪卡盗刷交易或者⽹络盗刷交易,信⽤卡持卡⼈基于信⽤卡合同法律关系请求发卡⾏返还扣划的透⽀款本息、违约⾦并赔偿损失的,⼈民法院依法予以⽀持;发卡⾏请求信⽤卡持卡⼈偿还透⽀款本息、违约⾦等的,⼈民法院不予⽀持。
《中华⼈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经全国⼈⼤常委会表决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