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女子服饰
中国古代女子服饰图
  中国古代女子服饰
  中国古代服装是指中国古代的各种衣裳、冠帽、鞋袜等服装,在世界上自成一系,其结构与款式随着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发展而逐渐变化。
  通过对古代服装的研究,可以了解历代人物的风貌。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遗俗汉朝。
  袿衣(杂裾)是魏晋女服中的礼服。
  魏晋时期衣冠承于东汉,一秉东汉追求繁华、奢丽的风格,袿衣即是衣两侧有尖角的款式,魏晋时,人们将尖角家常,敝屣旁边加以垂饰飘带。
薛之谦 李小璐
  服装看起来一场飘逸,这便是彼时辞赋中的"华袿飞髾"。
 
  魏晋时期妇女以襦、衫、裙为主,但受时风影响,而趋向宽博。
  妇女所穿的大袖衫为对襟,束腰,两腋上收线成弧形下垂过臀形成大袖,袖口缀有条边,下衣为条纹间裙,大袖衫将袍的礼服性质消减,便服性质扩增,是服装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成熟的标志。
 
  衫裙是南北朝女子的常服,上衣的衫紧身合体,袖子宽肥;下边的裙子多折裥,裙长拖地,宽松舒展。
  这种上俭下丰的造型,加上丰盛的'配饰,能够展现出魏晋女子潇洒俊美的风度。
  这也是中国传统女装的经典造型。
 
  隋朝多小袖高腰长裙,裙系到胸部以上。
  发式上平而较阔,如戴帽子,隋朝服饰形象或作三饼平云重叠、额部鬓发剃齐,承北周以来"开额"旧制,洛阳出土隋俑和敦煌壁画所见大体如此。
 
  襦裙半臂穿戴——半臂这种服饰早在初唐即已出现;不仅在中原地区流行,西北地区的妇女也同样喜欢襦裙半臂穿戴,半臂是从短襦延边出来的一种服饰,一般都用对襟,穿在胸前结带。
  也有少数用"套衫"式的,穿时从上套下,领口宽大,呈坦胸状。
  半臂的下摆可以显现在外,也可以像短襦那样束在裙腰的里面。
 
  唐朝中前期的服饰,大多以上身着襦还、袄、衫,下身束裙子。
  短襦长裙是最为基本形式。
  常见高腰襦裙、齐胸襦裙。
  它的一个特点是裙腰系得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青田典子 
  相对于初唐时期,唐朝中晚期的服饰不再是厚厚的内衣,代之以透明的纱质为主,裙子用一条锦带系于胸前,外衫换成透明的纱质,脖子、胸和手臂大部分都露在外面,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穿成这样,也可以想象得到当时唐朝政策和文化的开明度。
 
  多姿多彩的唐没落了,取而代之的是宋。
  政治上虽然开放民主,"但由于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和对外政策的妥协退让——服饰文化不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
  宋代女装拘谨、保守,彩淡雅恬静,襦衣、褙子的"遮掩"功能加强,一切的"张狂"刹时
都收敛了许多。
  宋时不论权贵的皇亲国戚,还是一般的百姓,都爱穿着直领, 对襟的背子,因为既舒适得体,捷又显得典雅大方。
 
膨大剂西瓜  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质孙服"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比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这种衣服很方便上马下马。
  元代的贵族妇女,常戴着一顶高高长长,看起来很奇怪的帽子,这种帽子叫做"罟罟冠"。
  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一般的平民妇女,多是穿黑的袍子。
 
  明代的贵妇多是穿红大袖的袍子,一般妇女只能穿桃红、紫绿及一些浅淡的颜。
  平日常穿的是短衫长裙,腰上系着绸带,裙子宽大,样式很多,像百褶裙、凤尾裙、月华裙等。
 
  明代妇女的服装,主要有衫、袄、霞帔、背子、比甲及裙子等。
  衣服的基本样式,大多仿自唐宋,一般都为右衽,恢复了汉族的习俗。
  比甲的名称,见于宋元以后,但这种服饰的基本样式,却早已存在。
  比甲为对襟、无袖,左右两侧开衩。
  隋唐时期的半臂,就是与比甲有着一定渊源关系。
  明代比甲大多为年轻妇女所穿,而且多流行在士庶妻女及奴婢之间。
 
  清朝时期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
 
  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
  满族妇女着“旗装”,梳旗髻(俗称两把头),穿“花盆底”旗鞋。
 
  这个时期的服饰大都上衣下裙,以朴素雅洁为特。
  衣角有弧形、直角、圆角等多种变化,领、袖、襟加以不同的花边。
 
  20年代中晚期,旗袍逐渐在城市妇女中流行,腰身较宽松,袖口宽大,长度至脚面,并作滚边镶边。
8字 
  至上世纪30年代广为普及,腰身、袖口相应缩小。
  30年代中期以后,旗袍加长,两边开高衩,腰间紧绷贴身,充分显示女性体型的曲线美,视觉上也增添人体的修长比例,使人亭亭玉立。
 
  四十至六十年代出现了"改良旗袍"。
春节火车票  旗袍的裁法和结构更加西化,胸省和腰省的使用旗袍更加合身,同时出现了肩缝和装袖,使肩部和腋下也合体了。
  有人还使较软的垫肩,谓之"美人肩"。
  这表明女性开始抛弃以削肩为特征的旧的理想形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