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度过高考疲惫期
很高兴又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一起分享如何关爱孩子,特别是关爱高考生的一些心理学常识。今天主要与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如何看待孩子高考疲惫期以及应该如何应对。
我们都知道‘审美疲劳’这个词,即使是很美好的事物我们看多了也会疲劳的,何况是一些青春年少的孩子们每天从早到晚面对着的那些做不完的卷子和看不完的书本,更何况还有那生死攸关一样重要的高考一天天逼近的压力呢。
事实上,从某种角度看,孩子在学习和复习阶段出现疲惫状态是极其正常的,是正常人总会有疲劳的感受的。当然,很多家长不太愿意接受这个状态,都什么时候了,还疲惫,这疲惫到什么时候是头啊,高考之后怎么休息调整都可以呀。家长的心思可见一斑,然而仅仅就这样着急,就这样生硬地讲道理和催促是不起作用的。作为高三的学生,他们什么道理自己不懂呢。因此,今晚我想帮助各位家长认识清楚这样几个关于所谓疲惫期的问题
第一、孩子在这个期间出现疲惫状态是正常的,如果孩子能够如实地向家长表达他们的疲惫和心理的感受,这是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孩子和我们成年人一样,也有压力、郁闷和迷茫
的,这些东西积累到一定程度也是需要释放和倾诉的。当这个时候,家长们只要给予理解,只要认真客观地做好孩子的听众其实就已经是在帮助他们了。事实证明,心理积累一些问题的孩子如果能够适时地表达倾泻出去,他们很快就会轻松很多,重新进入所谓应该有的状态中,因为他们心理的苦衷和疲惫有人理解,他们已经把自己的垃圾情绪做了清理了。所以这个时候恰恰是对家长自身心理承受力和识别孩子心理问题能力的考验。
曾有过这样一位妈妈,平时她的女儿很乖巧听话一般听不到孩子抱怨什么,当然这也许是因为这位妈妈也非常称职吧,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几乎是孩子会需要的东西、事物,她都会及时甚至提前给孩子准备充分的。她好像从来没有让孩子为难过。有一天这位妈妈从孩子小姨嘴里知道,她的女儿对小姨说,她自打进入高三这一年来感到特别的累,正如同学们调侃说高三的日子不是人过的,即便是这样她在学校里还是照样能够跟同学们一边声讨着这鬼日子一边还在认认真真地过着这种令人乏味又矛盾的日子,真正所谓痛并快乐着,可是回家后她才感觉到她是一个连累都不敢说的可怜人,她是没有资格说累和抱怨的,她是世界上最可悲的人。因为她有个太完美的妈妈,妈妈几乎唯她命是从,只要她皱皱眉头,妈妈就会刨根问底儿然后给你调兵遣将或搬来各种滋补药品以及学习生活中要用到几乎是最先进的用品。这个孩子原本学习很努力,成绩和状态也一直很不错的,因为她自打想到
要考大学应该考哪个学校这个问题时,她就非常想着考入一个远离自己家的外省市大学,她很想尝试独立、过一过由自己独自掌控的日子,可是有天在跟妈妈探讨时候,妈妈坚决不同意她考外省,于是女孩便从此没了学习的动力,也没有了可跟妈妈交流的语言了。她怕她妈妈说那些舍不得她的那些眼泪汪汪的话。
从这个事例中,希望各位家长能够明白,有些疲惫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需要接受现实存在,而有些疲惫是来自于孩子和我们心理层面的,这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也是我即将要说到的第二点。
第二、有些孩子的疲惫是因为内心里失去了应有的动力。比如上面事例中的女孩子,如果她和妈妈之间的交流一直很通畅,能够把自己讲给小姨听的真心话自如地讲给妈妈听,她会那么渴望考到外省学校去吗?如果她妈妈能够在报考学校的问题能够与她商量着来,能够让孩子把想法,也让自己把理由都端到桌面上来谈她妈妈的态度会那样重地影响到这个孩子吗?她还会在这个备战高考的时间内心里出现这种疲惫吗?既然考学的事成了妈妈的事,已不再是孩子自己的问题,那么作为孩子她现在所在的一切不都是在给别人做吗?谁都知道给自己做事和为他人做事的区别。其实在做这方面咨询的时候,我们遇到很多这类
的所谓疲惫厌学问题,其中大多数原因是孩子们在为家长和老师学习,连去文理科孩子自己都做不了主都是家长来决定的,于是这些孩子觉得就这样学下去很没劲、很无奈。来这儿的路上我们还接到一位高三家长的电话,仅仅几分钟的通话时间里,这位家长就说了几遍,孩子能懂什么。其实呢,关于学习的问题怎样学才会有动力和有意思,关于现在哪个学校有怎样的风格和发展,孩子知道的并不比我们知道得少,毕竟他们现在身处这个环境中,即便他们自己不关心,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也会说的。17好久不见的演员8岁的孩子对于自己学习这点事都不能参与意见,那我们做家长的要跟着他们操心到什么时候呢。到了大学里面,不是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他们自己决定吗,那时怎么办,还是家长陪伴?要不要他们自己把握?如果一直从没有过锻炼和处理问题的经验他们会处理好吗?事实证明,高考这一关家长过多地干预特别是用一些局限性的认识来影响孩子是会影响孩子很多甚至一辈子的。(举例,略)
移动交费
第三、有些学生考前的疲惫状态其实也是考试焦虑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是比较隐蔽的心理问题。广泛意义上的焦虑很容易被大家理解为为考试着急上火,寝食难安,甚至是像上满了发条一样的钟表不停歇地忙碌。其实呢,出现厌学疲惫状态,出现身体方面的一些不适,比如这个期间偏偏得了什么胃疼的毛病,头痛,肌肉疼,得了什么失眠等神经方面的
病症等,这些都是孩子考前内心里的焦虑问题所致,心理学上被叫做心理问题躯体化。孩子对于自己的评估评价不高,对未来不能确定的忐忑担心,对现实中一些问题总也处理得不如意等等问题如果无法和无处去倾泻,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孩子是很容易出现以上这些表现的。疲惫,懒散,厌学,其实质就是一种内心里对考学这件事的阻抗。做的事情不是给自己做,对自己没信心担心失败,对高考意义扩大化认识不敢面对想逃避,包括不愿意长大离开家里人去独立生活和面对生活……都会让人出现疲惫厌倦想逃离的现象的。比如我们最近发布的博客《志在报考北大的女孩怎么了?》《警惕高考生的复读想法》
高考疲惫期应对:
一、坚定自己的信念
医保要交多少年可以享受终身
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曾作过一次颇有意义的实验:他将自愿受试者分为两组,让他们去完成20项工作。其间,齐加尼克对一组受试者进行干预,使他们无法继续 工作而未能完成任务,而对另一组则让他们顺利完成全部工作。实验得到不同的结果。虽然所有受试者接受任务时都显现一种紧张状态,但顺利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而未能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持续存在,他们的思绪总是被那些未能完成的工作所困扰,心理上的紧张压
力难以消失。这种因工作压力所致的心理上的 紧张状态即被称为“齐加尼克效应”。
为什么要讲这个效应?因为很多孩子之所以出现高考疲惫期,其主要根源在于他们内心里有为完成的任务,他们在被这些任务困扰着。这些任务是什么呢?——复习计划。把书本统统过几遍,习题做多少,这些要求恐怕老师每天都在讲,他们自己心里是很有数的,只是他们在跟着学校老师做复习的时候,自己也能感觉到没跟好,等到自己复习时,自己也没有进行得很好,有的甚至是还没有开始进行个人的计划和整理,此时此刻正感到时间紧,任务中,什么都杂乱无章让自己无从下手呢!眼看时间一点点逼近,眼看刚刚结束的模拟考试的成绩不佳,眼看着家长和老师的催促和希望,他们怎么办?不知所措的时候,本能会告诉他们,不作为。所以这个期间与其跟着孩子疲惫转,不如协助他们做个复习计划,每天都能按时完成一部分,还有两个月时间,足够把教材再统统过两遍,一边跟着学校老师做习题和卷子,感觉、保持这种惯性,至于模拟考试的成绩暂时先不用去过于理会和在意。帮助孩子坚定自己的信念最重要。到了孩子把教材都能按照自己的要求过一遍,两遍,你再看他们的状态,到那时他们就会自信很多。李老师曾帮过一个理科化学成绩很不好的孩子,一边咨询一边李老师给他布置了一个行为作业,叫他背诵化学元素周期表。起初,这个孩子觉得这个表他会,只是不熟练,同时这个孩子也非常质疑背诵这个表
有什么用。但不得已,他很信任李老师只好照着去做,然后不知不觉,他自己到了这个周期表和他每天做题之间的关系,他自己说他感觉他对待化学题不是那样厌烦了。所以正所谓心动不如行动,孩子认识不到这一点,那么起初阶段是需要家长配合和引导他们的。
二、关于志愿报考问题和学习方法问题
在这里不想多说,只想提示大家,这个问题应该跟孩子平等交流,取得孩子对这个问题的真正理解。如果必要时还可以请有关专家来帮助。
三、大事当前,家长需要首先沉住气,做孩子稳定坚强的后盾。大s 张孝全
其实说得直白一些很多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咱们家长自身的问题传给他们的。有些家长在此期间,休假,辞职,专职地对待这个考试问题,紧张得寝食难安,东西地给孩子补课,把四处听来的话给孩子讲,等等,这些家长无意识的行为都会影响到孩子的。

  总之,以上是比较泛泛地在简析高考备考期间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许这些东西具备一定的代表性但肯定不具备针对个体学生问题的具体性和个别性,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
和生长环境等很多因素是不同的,孩子疲惫厌学的程度和表现也不一样的,从现在到高考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很多问题如果已经被家长意识到了那么最好的办法还应该是抓紧时间请求专业老师的辅导,这笔花费是值得的,还是那句话:一个高考,一个人人生承上启下的分水岭。孩子到今天能够读到高三,那很能说明他们的学习能力没有问题或者彼此之间差距不大,那么一个高考之后为什么会有很多人的人生会因此而不同了呢?——那恐怕就是每个孩子在面对学习或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时所表现出来的心态(心理能量)王岳伦有几段婚史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