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如何撬动高中育人方式变革
社会实践、课题研究,成为学习新常态
新高考实施“两依据,一参考”,除了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还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重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成为衡量学生的另一把“尺子”。这把“尺子”在推动高中育人方式转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高考改革的一大亮点,高中生3年的学习成长经历进行客观写实记录评价,作为高中毕业的必要条件和高校招生综合评价录取批次的重要信息参考,既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也促使人才选拔从只看冷冰冰的“分”转向了关注活泼泼的“人”。林有有许幻山手机备注
同时,综合素质评价也是一大难点。评什么?怎么评?如何落地?如何保证公平公正?这些都需要精心设计建构,需要经过实践检验。
为推动综合素质评价真正落地,研究建构了“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课程修习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四大板块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其中,“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板块的社会实践,“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板块的研究性学习等,都对高中学校拓展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十分明显的推动作用。
把学校集体组织的社会实践纳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明确规定社会实践包括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不得少于60学时。在市级层面,加强教育、宣传、文明、科技、文广、体育、团委等多部门的跨部门合作协同,共同为学生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设置学生社会实践服务岗位,在各个社会实践基地普遍设立“教育部门”和“教育专员”,负责社会实践课程的开发、指导和对学生社会实践过程进行客观写实记录,确保高中学生社会实践“处处可去”“时时有迹”。
研究性学习在已经实施多年,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后有什么新的要求?
实施新高考后,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经历及成果纳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板块,与当前普通高中推进“双新”课程改革、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性学习要求“无缝对接”。
针对研究性学习成果的“保真”要求,组织研发了“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第三方认证平台”,由学生上传课题材料后,组织全国专家审阅、依托信息技术手
段开展课题报告重复率检测和“专家—学生”在线视频答辩,由第三方评价真实性,专家出具认证报告,提交给高校作为招生录取参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术诚信意识也得以提高。
分层走班+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新成长
新高考突破了文理界限,增加了选择性,实际上给高中学校的教学模式变革留出了空间,各校可以根
据自身的办学实际选择相适应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各自的特。
在课程支持方面,全面落实“分层走班”教学,结合办学规模、师资力量、校舍条件和学生选学选考情况等客观实际,大致探索形成了“大走班”“中走班”“小走班”3种模式。“大走班”即所有学科、所有学生全部实施走班;“中走班”即3门统一高考科目不走班,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全员走班;“小走班”即一些受场地、师资等条件限制的高中学校,根据学生选课情况,以科目组合为依据,采用归并、组合等策略重新安排教学班,在部分学科中实施走班。
与此同时,推进高中学校基于国家课程的校本课程资源体系建设,引导学校丰富校本课程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养成、认知发展与潜能开发、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艺术修养与审美发展、社会实践与劳动体验五类学习和成长经历,切实促进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适性发展。
有了选择,还要会选择。在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做好生涯规划方面,是怎样做的?
实施新高考后,高中学校100%开设了生涯教育课程和学生生涯指导服务,并将学生生涯指导与高中课程教学、综合素质评价等有机融合开展,注重在日常课程教学中挖掘学科教学本身的育人功能和学科名人成长史等生涯教育要素,指导学生学会选择。
在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中,也充分引导学生立足自我认识,逐渐形成生涯思考和生涯规划。许多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确立了志趣志向。
全面育人,成为高中教师新使命
李晨爷爷选课走班、生涯规划指导……这些都对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推动教师适应变革、发展提升的?
在新高考改革推进的第一时间,就对教师适应新高考改革和新时代育人方式
变革的专业能力需求进行了研究梳理,实施了“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计划”,通过分层分类设计,重点培养教师的育德能力和学科本体知识把握能力、作业命题能力、实验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心理辅导和生涯指导能力的“1+5”专项能力,针对学生选学选考和生涯规划的需求,探索建立成长导师制,依托教师与学生匹配和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全方位指导。在教学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理念也逐渐成为高中教师普遍的价值认同和责任担当,为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筑牢了基础。
针对新高考改革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部分学科教师配置不足的问题,通过探索建立区域教师共享机制、开发数字化优质课程资源和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教学协同等方式,优化高中学校的教师配置,持续加强高中“双新”课改实施背景下的学科教师培训与教研,同步委托本市师范类高校加大对生命科学、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师的培养和供给,多渠道、有针对性地解决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部分学科教师配置不足和教师专业能力存在差异的问题。
郑嘉颖 戴思聪
特优质,成为高中学校办学新追求
新高考改革推动了高中育人方式的变革,在新高考改革的推进过程中,高中学校的生态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坚持推动普通高中学校特多样发展,“通高中建设项目”早在2011年就启动了。截至目前,全市已命名15所特高中,对已命名的特高中放开一定的自主招生权,极大激发了高中学校的办学活力,也使“特优质”成为越来越多高中学校的办学追求。
快乐男声 李炜目前还有59所特涵盖人文、科技、艺术等各领域的项目学校,正在以特高中创建为契机,深入挖掘与建设自身的办学特。妇女更年期
针对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普通高中学校,采用分层分类指导的方式,支持每一所高中学校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实现高中教育从“应试教育”向“全面育人”的转变,进而优化高中教育生态格局。
多管齐下,推进整体育人方式新变革
如何巩固新高考改革成果,深化高中育人方式变革?
岛市老八吃粑粑视频下一阶段,将在新高考改革已形成的实践积累和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
一是按照国家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双新”课程改革,着力推进“课程—教材—教学—评价”一体化改革,深化基础教育课程与教材改革研究,加强“五育并举”,落实“大中小幼德育课程一体化”、学科德育和学生发展指导等各项工作。二是全方位明确普通高中学校建设的基本标准,推动实现高中校舍建设从行政班教室向学习空间延伸,教育装备从共性标配向个性化定制延伸,信息化应用从产品使用向网络环境建设延伸,师资队伍从校内向校内外兼容延伸,课程教学建设从建构落实向管理服务延伸。三是探索实施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构建涵盖学生发展、教师发展、课程建设和治理能力四大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促改,进一步驱动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和办学水平提升。四是继续推进普通高中特多样发展,探索将高中特多样发展与高中学校招生录取改革相衔接,指导高中学校带动初中学校联动发展,推动基础教育整体育人方式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