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AB危代永歹
生涯与心理辅导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选科问题的案例分析
文/刘玄佛
类别具有选科困惑的学生案例,通过多次生涯咨询,为我们呈现出帮助学生探索自我、自主决策的成功经验。根据案例所示,高中生要想解决学科选择与班级选择等问题,需要具备一定深度的自我认识、多维度的信息资源和较强的分析整合能力,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为了提高学生的上述能力,学
校需要不断将生涯决策的方法论内化到教育实践之中。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生选科指导
2017年起,上海考生采取3+3模式,即将高考语、数、英3门学业成绩和3门等级考(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6门学科任选3门)成绩进行累加作为报考高校的总成绩。新高考最突出
的特点是前置了生涯决策,将高考科目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并且将这一选择前置到高一甚至高中入学之初。为此,一些有条件的学校进行分层走班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选修课和活动课,供学生自主选课。这些科目的选择,既可能会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和生活,也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生面临着如何确定选考科目的问题。此时,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选课,帮助学生学会合理使用选择权,促进学生全面而有
其二,教师的专业能力获得提高。92.0%的教师认为入职以来,自己的专业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多位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教师节送什么礼物好其三,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源性动机不断增强。内源性动机是指个体出现或重复某种行为是因为这种行为本身可以带来成就感,或者个体认为这种行为是有价值的。通过专业化培训之后,心理教师认同并且希望得到更多的专业支持与帮助,这种希望源于教师对自我和职业发展的认可与需求,追求价值感和自我实现,而不仅仅是被任务所驱动。
虹口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培训,始终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促使培训更具针对性与个性地发展,成为摆在家长、学生和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个案概况与分析
【案例一】优等生面临的选择困难
1.个案概况
A,女生,2016级学生(新高考第三届),成绩优异,在高一开学前分班考时考入理科创新班(该班学生大多在理科方面成绩优异,班级理科成绩平均分均高于年级其他班级10分左右)。在高一第二学期分班后,A同学由于科目选择原因离开了理科创新班(理科创新班学生需要选择物理学科,而A 未选择这一科目)。进入新班级后,一方面,A比较
银行求职信范文有效性,从而保障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切实提升。
梦见门关不上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7&
[2]单中惠.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81.
(作者单位: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上海,200081)
101
九代•戚歹2019/2AB
生涯与心理辅导
喜欢新班级的氛围,也交到了进入高中以来最合拍的朋友;另一方面,她却十分怀念理科创新班的任课老师和更有竞争力的原班级同学。
小学家长会教师发言稿按照学校规定,递交选科申请表是在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此时的A并不知道自己会因为未选择物理学科而离开原班级(理科创新班)。因此,高一第二学期开学时,当A被分配到新班级时,她并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由于该生适应能力、组织能力较强,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名列前茅,因此她在两个班级中都担任了班干部。但在新班级中,她明显感到平行班数学课的教学节奏较慢且难度较低,自从离开理科创新班后,她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生怕原来班级的同学学得比她更多、更快、更好。此外,由于学校组织考试频次不多,考试排名也不会在年级中公开,她总觉得离开了原班级意味着失去了与原班级同学进行比较的机会,很难察觉自己在现阶段的学习状况,从而内心感到迷茫与焦虑。笔者了解到,该生各科学习成绩较为平均,因此,她纠结于选科与选班的问题,不知该何去何从。
2.案例分析
针对该生情况,笔者通过2次咨询,帮助她了解自己对于各科目的学习兴趣、学习状况及其优劣势等,
引导她从学习氛围、选科、任课老师、同学关系等角度将新旧班级进行比较。通过对任课老师、学习 环境、学科优势、未来发展等因素的分析,笔者建议她列出生涯平衡决策单,综合分析各项,之后做出相应的决策(见表1)。
表1A同学的生涯平衡决策单
^两种选择
影响换班滿回到理科创新班留在新班级学习氛围相对紧张激烈积极向上、踏实选科需选物理按照过去的选择任课老师更适合自己的数学老师有喜欢的生物老师
同学关系竞争较为激烈亲密的闺蜜
经过半个学期的适应与决策,A最终在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后选择回到理科创新班,之后她在各方面适应良好。高二第一学期,A再次来到咨询室,她向笔者表示,虽然她现在能够较好地适应班级生
活,但总感觉周围同学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而她却感到非常迷茫。为此,笔者运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工具对该生进行测评。结果显示,她在各个维度的得分分化性较低,比较平均,这与上一次咨询时她所陈述的“各科成绩平均,没有特别喜欢的科目”相吻合。
一般而言,经过充分职业探索的个体,其分化性较高且较稳定,具有较为明确的职业兴趣需求。为了帮助A进一步探索自我,笔者为她布置了如下作业单,请她回去进行深入思考(见表2):
表2A同学的向内探索思考单
序号思考内容
1.
写下你最崇拜的三个人并说明原因。
(提示:可以是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同学、老师、家人,也
可以是偶像、科学家、企业家等)
2.
假设你要在图书馆做一个暑期的志愿者,你会选择做哪
些类别(文史哲类、科技类)书籍的管理员,并写下原因。
3.
以往的各类活动与比赛中,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当
时发生了什么事?你有何启发、获得怎样的成长?
笔者通过让A回顾与总结过往的活动,对身边的人或事进行观察与分析,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自我倾向。在第二次咨询中,笔者与A—同分享了她完成的作业单。A认为她在生活中更崇拜那些出口成章、有思想深度的老师和同学,在谈到最崇拜的人时她提及一位对自己影响极大的作家,并告诉笔者,课余她最喜欢阅读。笔者便引导她进一步探索自我。她逐渐发现自己的倾向性,虽然她选定的+3科目大多是理科,但她却更愿意在课余进行社科类课题的探索。“也许我是理科班里的一个文科生。”她这样说道。随着咨询的不断深入,A逐渐明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与生活。
【案例二】生涯测评是否比你更了解自己?
1.个案概况
B,女生,2015级学生(新高考第二届),文科成绩优势较为突出,高一开学前分班考时考入文科创新班,+3选的科目为物理、生物和地理。高二第二学期,B的生物和地理等级考成绩均未达到自己的预期,她感到很失落。班主任和物理老师考虑到她平日的物理成绩没有明显的优势(处于年级中等水平),均劝她慎重思考+3科目是否要选择物理的
102
2019/2AB班代永歹生涯与心理辅导
问题。由于该生在某次生涯测评中得出自己适合学“天文学”的结论(天文学专业要求+3科目必选物理),因此她对于继续选择物理作为+3科目之一有一定的坚持,但又对自己是否能在高三阶段考好物理缺乏自信。综上所述,她对是否选择物理学科犹豫不决。
2.案例分析
在咨询过程中,笔者询问B对天文学专业的认识,发现她对天文学的了解并不深入,而对生涯测评结果存在盲目相信的问题。自从高考新政出台后,许多测评机构推出了各种所谓基于大数据的“专业”生涯测评,这些测评吸引了许多在高考选科方面比较迷茫的学生和家长。在B所做的生涯测评中,并未对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进行解读,导致她过于强调结果的唯一性,忽视了其他潜在的选择。班主任和物理老师基于对该生全科成绩的了解,认为B在文科方面更容易取得高分,建议她+3科目重新选择一门文科将有助于弥补她两门+3科目成绩失利的缺憾,这样将更有助于她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在综合了解各方信息之后,笔者使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工具对B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该生属于“ACI”型。随后,针对这一测评结果,笔者对B进行了相关解释,并强调“测评的解读比测评的结果更
李荣浩 我是歌手重要”,告诉她“结果代码是人格倾向,而不是胜任能力,代码会因为人的成长而改变”等道理,旨在让B看到她未来选择“天文学”之外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引导她认识到“别让选择替代努力”。最终,B在仔细斟酌后放弃了选择物理学科,改选政治学科。
【案例三】朋友圈的生涯信息可信吗?
1.个案概况
C,男生,2015级学生(新高考第二届),文科成绩优势较为突出,在高一开学前分班考时考入文科创新班,他的+3科目为物理、政治和地理,他在地理等级考中获得A+的好成绩。在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得知物理期末考试成绩后,他觉得自己的优势不明显,想将+3科目改为历史、政治和地理。但是,该生母亲在网上看到一篇名为“班主任痛心疾首:新高考选科,选这三门组合的考生废了”这一文章后建议孩子不要这样选择。该文认为,选择“政治、历史、地理”三门文科的学生考大学时专业选择严重受限,选择物理、化学、历史的学生考大学时可报专业比例达99.9%,而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的学生可选择的专业仅占52.9%。C告诉笔者,当他的妈妈听说他要选择政史地后变得十分焦虑,这不仅让他觉得很烦躁,也让他开始怀疑自己改选这一举动是否正确,更不知道这个决定是否真的对自己有利。
2.案例分析
C遇到的问题是亲子之间在改选科目问题上产生意见分歧。该生基于对自己感兴趣科目及其擅长程度的了解,逐渐产生改选科目的想法。实际上,他的物理成绩在班级中处于中上水平。笔者了解到,他觉得如果改选政治,高三时他将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这样安排会学得更轻松一些。相较而言,倘若花费同样的时间在物理学科或政治学科的学习上,可能后者的回报率和稳定程度都更高一些。而他的母亲则基于专业选择范围来考量他的选科决策,担心他在填报志愿时会失去一些机会,所以希望他能坚持学习物理,以便将来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为此,笔者与C一起仔细研究了2017年上海高考选课要求,发现他所感兴趣的专业主要包括法律、新闻、社科和语言等类别,而设置这些专业的大学在录取时并未硬性规定考生需要选择物理学科。而那些规定必选物理的专业中,他大多不感兴趣,除了部分大学的经管类专业(例如复旦大学)在物理科目上有选择要求。如果他想报考经管类专业,可以选择诸如上海财经大学这类没有选考科目限制的大学。因此,对于C而言,他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未来报考大学专业限制的问题,而是要解决如何在高三期间合理分配各科的学习时间与精力的问题。
对于C而言,他不像大多数学生是因为某次考试失利而产生改选科目的想法,而是基于对自我以及具体政策的了解与分析后才做出决定,这点尤为难能可贵。本次咨询过程中,笔者主要以提问为主,帮助他梳理清楚自己的想法以及这些想法背后的依
103
ft,代做孕2019/2AB
生涯与心理辅导
据。通过笔者不断的追问,他心中的答案也越来越明晰。咨询快结束时,他主动提出回家后要与母亲讲明他选择背后的原因,让母亲放心。笔者则建议他能够换位思考,体谅母亲的焦虑,作为一个快满18岁的小男子汉,他可以逐渐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二、反思与展望
新高考改革方案给学生带来的多元选择是综合性的,不是简单的学业匹配或者职业匹配,而是基于整个人的综合决策。如上述案例所示,高中生所面临的学科与班级选择,需要他们具备一定深度的自我认识、多维度的信息资源和较强的分析整合能力,如此才能逐步做出良好的决策。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以下方面的内容:
首先,教育工作者要唤醒高中生的生涯意识。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考虑+3科目时,很多是基于当前阶段某一学科的学习成绩而定的,并未能对自身的兴趣、人格、价值观、能力与学科方向等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所以,各学科教师需要在启发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与了解该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起学生现阶段学习与实际生活、当今世界的关联,从而深化学科内涵。英国教育学家怀特海曾说过:“教育只有一个主题—
—那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我们的教育把知识切割成互不相关的一个个独立的部分,却从不教我们如何将这些知识综合起来进行运用,而实际生活的复杂性则要求我们将各种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教师只有帮助学生建立起自身与职业世界、外部社会以及他人的联系,才能打破知识与思维割裂的状态,才能培养出有目标又能适应社会变化的年轻一代。
其次,新高考对学生的基本决策知识和规划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高中生必须明确自己在选课、选科、选活动过程中的依据和考量,要在各种选择情境中提高自己的选择能力,预判自己是否能够应对选择所带来的挑战,从而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和担当。在第一个案例中,学生A对换班的纠结看似是当下的苦恼,实际上这是她的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堂“选择课”。在时间紧迫、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真的存在最好的选择吗?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一方面,看过去,那个时候我们的认知、情绪与时间资源有限,过去的选择也许并不完美,却是我们能够做出的最好选择。另一方面,看未来,其实我们总是有机会根据自己的资源,在更恰当的时间做出更满意的判断,人生就是从各种不完美的遗憾中成就最满意的样子。也许,多年后,当我们回过头来看,选择的结果并没有选择的过程重要,因为学生正是经历了选择过程,从而增强了选择的自主性,这也促使他们在今后能以更积极的信念面对各种不确定性,才能从容应对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
第三,教育工作者还应当思考如何将这一整套生涯决策的方法论内化到教育实践之中。例如,案例二中的学生B和案例三中学生C的家长对于外界信息的盲从,实际上也反映出学校教育缺失的部分。当微
信朋友圈充斥着各种令人焦虑的标题党新闻时,我们如何在信息繁杂的网络世界中寻到真实、有用的信息?如何结合自身需求进一步判断与筛选?在追求效率和速度的信息化时代,教育工作者更应当慢下来,从生涯历程、人格完善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的选科问题。因为选科背后隐含的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诉求,还有社会的期待、学校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唯有看到这些更宏大的背景,学校才不至于沦落为职业培训机构。美国著名作家华莱士曾在演讲中说道,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而是习得一种思维方式一一在烦琐无聊的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不是“我”被杂乱、无意识的生活拖着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学会思考与选择,拥有信念与自由,这是教育的目的,也彰显了个体获得幸福的能力。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人生规划能力、顺利完成人生初步选择之外,更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中真正传递“生有涯,知无涯”的理想与信念。
(作者单位:上海市建平中学,上海,200135)
杭州小额贷款104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