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机场管理集团的整合经验与借鉴启示
作者: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组藏天塑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22年第01期
提 要:
高質量发展是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是民航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扎实推进新时代民航强国战略决策的重要手段。
山东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战略部署,立足山东经济发展实际,加速推进“千亿级”国企整合发展战略。为加快推进民航强省建设,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019年2月27日在济南成立了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这一举措对于山东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为建设交通强省、民航强省提供了基本保障;为加速推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标志着山东民航发展跨入新时期、踏上新征程,为山东打造“千万级”机场创造了条件。
(一)主要做法
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机场管理集团”)按照“资源统筹、一体发展、安全高效、分步实施”的整合原则,采取“两步走”发展策略。第一步,先期整合济南、东营、烟台、威海、日照、临沂等省内6个机场。第二步,逐步整合省内其他新建、迁建机场。包括积极参与近期的菏泽、枣庄、聊城等新建机场和青岛、济宁、潍坊迁建机场,以及远期的德州、滨州、泰安、淄博机场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按照建成一个、整合一个的原则,将新建、迁建机场纳入机场集团统一规划发展和运营管理。
(二)整合成效
通过先期整合,山东机场管理集团优化了股权结构,形成9大股东的投资主体。其中,烟台市国资委为第一大股东,占股权的22.9%;其次为临沂市国资委,占股权的22.81%;第三大股东山东省国资委占19.03%。构建了规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三会一层”制度体系。构建了集团化的管控体系,组织结构主要由业务管理板块、机场运营板块、投资建设板块和辅助业务板块组成。明确了集团公司的战略定位,短期战略即资源整合,稳步发展;中期战略即创建模式,构建全省机场网络体系,打造最有市场竞争力的机场运营体系;长期战略,即实现资本化运作,打造标准化、网络化、智能化、体系化的机场生态链。浴缸品牌
李绅的诗句 (一)发展理念战略协同,加强智慧机场体系化建设
1.机场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是积极打造和培育青岛、济南2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和培育烟台、潍坊、临沂、菏泽4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和培育济南机场、青岛机场、烟台机场、临沂机场4个枢纽机场,加快建设一批综合交通枢纽设施,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1+2+4+4+N”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二是加快推进青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努力培育济南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拓展海陆空多元化交通网络,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增强枢纽的国际门户功能。积极建设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支持发展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把烟台、潍坊、临沂、菏泽打造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优化客货中转设施、集疏运网络及场站间快速连接系统,增强枢纽衔接转运能力。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间功能互补、设施联通、协同运行。
三是打造以枢纽机场为骨干的现代化机场。坚持新建迁建与扩容增效并重,加快形成层次明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化运输机场。支持济南机场和青岛机场打造国际枢纽机场、烟台机场打造区域枢纽机场、临沂机场打造区域枢纽机场,加快推进支线机场规划建设。新建枣庄、聊城机场,迁建济宁、潍坊、威海机场,实施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二期、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二期、临沂启阳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力争实施日照山字河机场改扩建项目,开展菏泽牡丹机场二期工程前期论证。研究布局滨州、淄博、泰安机场。以济南、青岛机场为引领,打造“平安、绿、智慧、人文”四型机场。到2025年,运输机场总数达到12个,100公里县级行政单元覆盖率达到95%。大学生择业观
四是加快综合客货运枢纽建设。依托机场、港口和铁路客运站,加快建设综合客运枢纽,推进客运“零距离换乘”。优化整合综合客运枢纽交通设施、共享服务功能空间,推动不同运输方式站场集中布局、立体或同台换乘。提升完善青岛国际机场、济南东站等既有综合客运枢纽功能。加快建设济南国际机场、烟台南站、潍坊北站、菏泽东站、聊城西站等一批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到2025年,全省综合客运枢纽达到25个。
在《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山东机场管理集团按照机场规划“一盘棋”、资源开发“一张图”、管理服务“一张网”部署要求,全面完成第一步“整合”任务,步入由“融合”再到“耦合”的发展阶段。在这个进程中,机场与城市的关系被重新定义,原有枢纽机场功能得到重塑和增强,各支线机场的特化发展更加凸显,为空港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创造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山东机场一体化战略部署,既打破了过去单一机场各自为战的发展局面,又规避了全省机场“小散”无序发展的乱象,在更深层次破解了“天地合一、空港一体、产城融合”的发展瓶颈,为航空城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2. 智慧机场体系化建设
随着5G技术、AI技术、OCR识别、人脸识别、自动驾驶、新材料、现代医药的迭代应用,以“平安、绿、智慧、人文”为特征的四型机场系统工程建设加速推进,将不断完善智慧机场的多语种航班信息显示系统、安检信息管理系统、多语种自动广播系统、航信通、安检人证合一系统、语音问询系统的数据化、智云化和物联化。尤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机场服务者要保证机流、人流、货流的安全、高效和服务体验,就必须加速数字化水平由“高速”增长向“高质”增长转变。
一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数字化。统筹规划全行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预留扩容空间,确保投入合理,不过度超前,可迭代、易升级、能兼容。需求导向,科学有序规划建设信息系统,切实提高使用效能。注重对现有信息基础设施的改造利用,合理管控资金投入。推动信息基础设施与机场建设工程一体化实施。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加快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建设及多网融合,提供广覆盖、低时延、高可靠、大带宽的网络通信服务。加快北斗导航在机场自动化作业、精准定位等领域的应用。逐步推进各项设施全面物联,使状态可感知、数据可获取,为实现网络协同、智慧运行创造条件。实现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性能监测,推广应用基于物联网的工程质量控制技术。
大型机场要立足实际,近远期结合,统筹规划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现数字化。中小机场要因地制宜,合理评估投入产出,规划建设必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业务端,充分利用行业共享资源部署低成本、模块化的信息基础设施,有效降低升级改造和运维成本。机场集团可统筹推进集团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先大后小,以大带小。
二是推进数据共享与协同,实现网络化。自上而下加强民航信息系统整体规划,避免重复和盲目建设。明确民航管理部门、机场、航空公司、保障单位等对不同数据资源的管理权、使用权和共享义务,打破“信息孤岛”。建立系统对接标准,逐步实现不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统一数据定义及信息交互格式标准,实现不同系统数据的交互共享。
机场要统筹内部各信息系统,实现全场一张网,数据全贯通。整合线上和线下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顺畅切换。
民航管理部门要加大对行业监管、运行监控信息系统的建设与投入力度,加强关键运行信息统一集中管控。统筹推进机场协同决策机制,实现机场和航空公司、空管、运行保障及监管等单位间核心数据的互联共享,建立高效的空地协同决策和运行控制系统,形成基础全域协同及智能决策能力。逐步建立以机场运行为核心的大数据信息平台,覆盖旅客出行全流程、货物运输全链条、运行监控全系统、机场管理全领域。
王小玮图片 三是推进数据融合应用,实现智能化。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收集、融合、统计和分析各类数据,实现辅助决策、资源调配、预测预警、优化控制等功能支撑工作协同、精确分析、精准管控、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最终实现机场智慧化运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管理创新、业务创新和科技创新。
推进载运工具、设施设备智能化。鼓励应用具备多维感知、高精度定位、智能网联功能的终端设备,在智能运行监控、少人机坪、机坪自主驾驶、自助智能服务设备、智能化行李系统、智能仓储、自动化物流、智慧能源管理、智能视频分析和节点时间数据自动化采集等领域取得突破,逐步向全行业推广。在高危工种、岗位试点机器人替代人工操作,在有人值守岗位逐步推行无人值守、远程监控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