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 张海灵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山东面点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包括了多种历史文化体系。其中面点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文化体系之一。中国的面点文化种类丰富,制作技艺精湛,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面点文化也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中国面点文化有南北之分,而北方的主要流派有北京、山东等面点流派。其中山东面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多项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主要以手工作业为主的面点文化逐渐处于弱势,这种传统的文化面临消失,因此本文重在讨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促进山东面点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山东面点文化历史悠久,孔子《论语》中记载:“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圣人也追求饮食的精细,而面点文化在汉代已经非常兴盛,据史料记载,山东面点在汉魏六朝时期已经远近闻名。根据《后汉书》记载:“岐遂逃难四方,江淮海岱,靡所不历。自匿姓名,卖饼北海市中。”其中的北海即现在的山东省寿光县。再有《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山东地区的很多小吃品种,并且记载了详细的制作方法,可见当时山东的面食文化是非常兴盛的。而到了唐宋时期,山东面食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山东通志》中记载:“唐段文昌为相,精饮食”。段文昌并且自己编写了《邹平公食经》,里面更是记载了炜食、馄饨
等特的面食。他的儿子段成式写的《酉阳杂俎》中,也包含了很多山东面食的记载。文化传承至明代,当时10岁神童程敏政有写到《傅家面食行》:“傅家面食天下工,制法来自山东。美如甘酥莹雪,一由入口心神融。旁人未许窥炙釜,素手每自开笼蒸。侯鲭尚食固多品,此味或恐无专功。并洛人家亦精办,敛手未敢来争雄。主人官属司徒公,好客往往尊罍同。我虽北人本南产,饥肠不受饼饵充。惟到君家不须劝,大嚼颇惧冰盘空。膝前新生两小童,大者已解呼乃翁。愿君饤饾常加丰,待我醉携双袖中。”这首诗是描写傅家的面食文化,可见当时傅家面点的流行,傅家虽在北京,但是它的制作技术却是由山东东部流传下来的。由此可见,明代时期山东面点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清朝时期山东面点种类更加繁多,清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赞山东的薄饼:“山东孔藩台家制薄饼,薄若蝉翼,大若茶盘,柔腻绝伦。”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山东的面点文化也得以传承,并且盛极一时。
其次山东面点文化,受山东特殊的历史及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具有了别具一格的特点。山东居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以种植小麦为生,因此面食以面粉制品为主要方式,并且独树一帜。其次山东面食的制作技巧精湛且细致。最后面点的种类繁多,制作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如济南的面塑、胶东的花饽饽和菏泽面人、郎庄面老虎等,其中有尤为著名的是山东夏津的“珍珠琪”,据县志记载,此名是乾隆皇帝亲自赐名。山东面点更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
山东淄博周村区的周村烧饼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烟台福山区鲁浆烹饪技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潍坊昌乐县昌乐马宋饼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东面点文化前景不容乐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主要以手工作业为主的面点文化逐渐处于弱势,甚至很多种类已经消失了。因此我们应该寻方法,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使面点文化延续下去,并且不断发展创新。如提高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可以发展面点的饮食旅游文化,既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又传承了面点文化。也可以在中国传统的节日时,进行传统饮食的宣传,增加传统面点的销量等,都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面食文化也是一重要的文化体系。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前人经过不断的努力而来,但是现在面临消失的危险,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并且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者简介:张海灵,女,学生,硕士,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
参考文献
[1]孔子弟子.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1974.篮球投篮训练
[2]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岳濬.山东通志[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陈浩民老婆
[4]邱庞同.中国面点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5.
[5]袁枚.随园食单[M].西安:三泰出版社,2005.
[6]王贵贤.山东名优特产大观[M].济南:山东友谊版社,1995年.
(上接第355页)
增加,生活节奏加速,从而使人们的精神与身体一直处于紧绷的状况。当前人们所采取的锻炼方式主要是以健身、娱乐、社交为的健身项目。从中可以看出在人们所锻炼的体育活动中娱乐性在社会阶级文化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民族健身操作为一项集体健身项目,不仅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而也达到了健身的效果。民族健身操可以使人们在激烈的竞争中感受到合作与团结一致的需要,不仅能够起到健身的功效,而且可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因此大力开展民族健身操,不仅可以满足大众体育健身娱乐的需要,也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有效的实施。
4结论
民族健身操是在民族舞蹈与健美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民族健身操因健身性与休闲娱乐性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从而让民族健身操融入人们的生活,提高广大民众健身的精神与生活需要。民族健身的的大力开展有利于调动人们众参与锻炼的积极性。民族健身操的开
展,不仅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加大了全民健身体系的完善与推广。
(作者单位:安阳学院)
作者简介:卢宁瑞(1986~),女,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魔兽世界字体
王悦(1984~),男,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参考文献
[1]杜熙茹.对民族健身操进入第八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竞赛项目的可行性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1(2):28-30
[2]樊艳.部分石家庄中年女性从事民族健身操锻炼效果的研究[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07.
[3]杨英.民族健身操中的民族元素的探索[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3.
千金散尽还复来什么意思
[4]王燕梅.民族健身操的创编理论与应用研究[J].民族传统体育,2014,4(1):122-124
前前后后迂迂回回的试探>考编制[5]陈青涛.民族健身操应用于全面健身的体育人类学研究[D].甘肃:西北民族大学,2013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