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人文论丛
———以《爸爸去哪儿》为例
周 平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 湖南卫视的一档明星亲子类互动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凭借其超高的收视率火遍大江南北,再度引发了内地电视真人秀节目的高潮。然而现下“高收视率”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畸形繁荣”背后却透露出一些通病:缺乏原创的盲从,致使无序同质化的竞争、娱乐泛化语境下的文化品格缺失等。本文从传播学视域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探讨当下电视真人秀节目发展的对策:传播主体须在服务与“迎合”的夹缝中准确定位且注重文化价值重建与社会责任回归。
关键词 传播学;电视真人秀;问题;对策
一、电视真人秀节目概述
(一)电视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的发展
霍建华 叶璇教室资格证首先应该廓清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涵义。电视真人秀节目是指“由电视节目制作方制定节目规则,在真实环境中由普通人参与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赛游戏节目”①。现下的中国传媒市场中,电视真人秀节目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开花,但在这“繁荣景象”的背后透露出“有量无质”的尴尬。
电视真人秀节目在中国传媒市场的发展可简要分为三个阶段。从2000年到2002年为萌芽阶段,该阶段主要追求视觉上的冲击,其节目类型也多为野外生存挑战;从2003年到2005年可以称为发展阶段,此阶段的特是“选秀风靡”,其“鼻祖”是湖南卫视首推的《超级女声》,许多草根借节目展示自己,也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看客”。湖南台尝到甜头后,其他电视台上自央视,下至各地方台纷纷效仿,掀起了全国性的选秀高潮。
第三个阶段为繁荣阶段,时间从2006年至今,这一阶段的特是“形式多样”,这个时候真人秀节目在中国遍地开花,形式上“各显风骚”,不再只是草根展示才艺,有草根也有明星,有选秀的,也有相亲,求职的,真可谓是“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真人秀节目俨然成了提高各电视台收视率的灵丹妙药,哪个电视台如果在某段时间内制作播出了一档有看点的真人秀节目,那么它在这段时间内的收视率必定不菲,湖南卫视似乎就一直深谙此道,一直走在前列,屡试不爽。从最初的《超级女声》到后来的《我是歌手》以及前段时间火遍大江南北的《爸爸去哪儿》都赚足了收视率,也叫各省级卫视及地方台好好地眼馋心热了一把。
(二)当下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主要问题
1.缺乏原创,“畸形”繁荣后的恶性竞争
当前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最大的问题就是“有量而无质”。首先,因为该类节目的收视率相对其他节目高,且制作成本也一般在可控范围内,因而其凭借着较高的“性价比”成为很多电视台的“宠儿”,出现了很多电视台都有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现象,但是真正能做出彩的或者说真正具备“原创且新颖,有看点又不庸俗”的少之又少。一旦某个电视台想出了一个好点子,且播出效果较好,其他台便蜂拥而至,所以时常会出现同一时间段内有好几个电视台在播出同一性质或模式相近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现象。前段时间江苏卫视有个《星跳水立方》,明星来跳水这个很有看点,因而节目播出效果也很不错,结果浙江卫视马上就出了个《中国星跳跃》,此类节目雷同事件比比皆是。更有甚者,抄袭完了本国的还不算,大家纷纷把目光转向了外国市场: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火了,但它是模仿荷兰的《荷兰好声音》;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也火了,同样是模仿英国的《英国达人秀》;还有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火得一塌糊涂,但其从点子到节目形式都完全照搬韩国的《爸爸我们去哪儿》。这些现象都透露出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最大通病。“小台抄大台,大台抄港台,港台又抄日本与欧美”的连锁“克隆”现象,也导致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不断
622
在某一阶段出现“畸形”的繁荣②。
2.过度追求“看点”致使文化品格缺失
纵观当下炙手可热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无论是选秀的还是相亲的,它们的最大共同点就是很有“看点”,而且通常情况下,其精心制造的“看点”总是能够引起观众的强烈的反响,或是质疑抑或是讨论。然而这些“看点”的原型大多都来源于国外的传媒市场,因而其大部分“看点”都依托于西方的价值观念。传播主体在过度制造建立在西方价值观念之上的“看点”的同时,他们的节目也在变味,文化品格渐渐缺失。
嘉峪关市教育局即便是《爸爸去哪儿》这样相对来说不太有中西方差异的节目也逃不过为追求“看点”而矫揉造作之嫌。有网友就吐槽说《爸爸去哪儿》中的几位明星爸爸的“护犊”情感过重,没能向观众很好地传达育子方面的正能量。此外,还有网友吐槽,在节目中那些“星二代”们每次都是新的衣服新的鞋子,即便只是弄脏了换一件又是新的,每一次出行都是很好很大的行李箱,连韩国网友看了中国版的《爸爸去哪儿》都惊叹中国的爸爸和孩子都好有钱,显然这一点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俭观背道而驰,而且也在无形中拉远了观众和节目中的人的距离。
租车可以异地还车吗二、传播学视域下对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分析
(一)泛娱乐化语境下的内容文本分析
春分的古诗电视真人秀节目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兴起绝非偶然,有其存在大背景。除了有受众日趋把文化当商品消费这一背景之外,还有泛化的娱乐已经俨然成了一种文化这个背景。“娱乐文化是生长于信息社会条件下,以高度商品化为标志,以大众闲暇为消费条件,以满足大众消费欲望来赢利的一种新兴文化。”③传播学者拉斯韦尔把大众传播媒介的基本功能归纳为监测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承社会遗产三点,后来赖特加了提供娱乐这一项。由此可见电视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其本身就具备了提供娱乐这一功能,而且在当下这一点表现得尤甚。但是娱乐泛化带来的负面效益却和其提供娱乐的初衷背道而驰,出现了一味地为了提供娱乐而娱乐。尼尔·波兹曼在他的代表作《娱乐至死》中也说:“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所以在《爸爸去哪儿》这样的真人秀节目中,里面的台词,尤其是精心准备的字幕都是为了娱乐而娱乐,有时甚至有很牵强和矫揉造作之感。
(二)“使用与满足”驱动下对受众的“迎合”
传播学领域有耳熟能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该理论从受众的角度分析了受众充分使用大众媒介的原因及影响受众选择使用媒介的因素。诚然,随着传播技术的革新,现下的许多媒介确实在受众生活中充当了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而受众对之也很是受用,因为充分满足了受众不同的需要,无论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现下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正是满足了受众的“窥私欲”,充分保证了充当“看客”的快感才如此炙手可热。正因为“使用与满足”在许多层面上能满足受众的需求,许多真人秀节目也就为了“迎合”
受众而完全忽视了自己传播主体的把关角,致使一些真人秀节目中出现了与社会主流价值相悖的言论或观点。有些并非本出演,而是经过排练加工“生硬”表演出来的许多情节,这完全违背了“真人秀”的初衷。
在《爸爸去哪儿》中,受众很希望看到明星爸爸们在孩子们犯了错误时是如何教育他们的,更有受众希望能看到严厉型的。在每一集都能看到某个孩子有状况,而明星爸爸们也都是使出浑身解数对孩子进行教育。其实家长不应该在公共场合教育孩子,但是镜头前的爸爸们却在全国观众面前这么做了。为了能360°无死角地展现他们的情况,每一个人都是三四个机位包围着,这样也不能做到最自然最本的出演,当然会影响节目的效果。
三、电视真人秀节目发展对策初探
鲜花怎么能保存的时间长一点(一)在服务与“迎合”的夹缝中准确定位
在真人秀类节目中,有一个很容易使节目定位发生偏差的原因就是传播主体对受众需求这一要素的拿捏失衡。在传受近乎等同传播的新时代,传播主体越来越重视受众的诉求,由于受众并非都是理性的公众,难免会出现一些有违社会主流价值的诉求表达,此时作为传播主体如果没能对这些诉求进行合理的甄别和筛选,而是一味地对受众进行“迎合”,不断地满足受众的一些非理性的诉求表达,势必会使自己的节目走入“三俗”的怪圈之中,其节目的生命力也就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当媒体以市场的需
求为导向,弱化甚至是丧失了应有的社会责任而把它仅仅作为一种赚钱谋利的工具时,媒体的低俗化就成了一种必然④。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若不考虑到受众的意见,只是传播主体凭着一己好恶来对节目进行定位的话,在这个受传双方几近平等的传播时代必然会走不通。因而作为传播主体,在电视真人秀节
7
2
2
目的定位上一定要把握好“服务”与“迎合”的关系,娱乐大众的同时不要忘记对大众进行引导,彰显传媒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做到这一点主要需做好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充分了解普通受众的理性需求,即既能给受众带来满足又不违背主流价值的一种积极健康的需求。《爸爸去哪儿》能获得受众好评,正是因为其不但能给受众带来愉悦感,更能触发其心底最美好的父子情。其次,理性地满足受众需求,此阶段须拿捏好尊重和“迎合”的度;最后,须适时地引导受众。现下的传媒市场中,一个有担当的电视节目不应该只是受众的“看门狗”,更应该发挥“导盲犬”的作用,以有品位的和积极的节目来引导和教育受众,方能显示出厚重的社会责任感。
(二)注重文化价值重建与社会责任回归
当下的电视媒体在传统纸媒和网络媒体的夹击之下早已在传播渠道上不具优势,要想在传媒的大海中争得自己的一片天地,应该首先追求内容为王。在电视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一个真人秀节目的成功,节目内容的制作只是众多环节中的一个,要想一个节目真正能“名利双收”的话,除了要在节目内容的创新上下功夫,还要注重节目带来的思想和文化层面的教育功能,重塑一个节目本有的文化价值,凝造出电视传媒厚重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真正为其赢来较高的美誉度。
其次,还应该结合电视在新时代的角定位,注重其文化价值的返璞归真。“中国电视已经开始从一种单纯的新闻媒体观念向综合功能的大众媒体观念转化,从一种完全的社会政治主体向具有意识形态的特殊性的市场主体移位,从一种单一喉舌媒体向服务大众的公众媒体过渡。”⑤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流行正是契合了电视这一新的定位,彰显了其服务大众的社会公器的定位,同时对节目的文化品格和社会责任有了新的要求。在这一点上,《中国梦想秀》和《爸爸去哪儿》做得相对其他真人秀节目来说要好。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为许多怀揣梦想的追梦人提供了一个平台,彰显了强大的社会正能量。《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所受的好评远胜于其他真人秀节目,其中固然有“明星效应”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该节目的内容里面所彰显出来的文化品格和社会价值,那就是关于父亲对子女的教育和关心的问题。在中国这种传统的社会文化里,父亲作为家庭里的中流砥柱,一直以“忙于在外打拼事业,无暇顾及家庭琐碎和关心子女的教育”这样的形象出现,这个节目的开播,以最真的、全新的视角向人
们展示出父亲与子女之间如何相处和教育的问题,让许多电视机前的“爸爸”深刻地思考这个问题,同时节目里面也有很多关于父亲与子女之间浓浓的爱和生活中最小的细节凸现出来的感动,许多网友坦言在电视机前看到这个节目,有时候边看边流泪。一档普通的节目能给受众带来心灵上的涤荡,引起一些关于生活的思考,引领整个社会对于父亲对子女教育问题的深思和探讨,能做到这一点,其文化价值和社会责任感自然是已经得到很好的彰显。
注释
①段鸣镝:《真人秀节目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现代传播》2009年第1期。
②蔡贻象:《影视文化美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第257页。
③徐衍:《全球文化风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9页。
④孙小兵:《对传媒低俗化倾向的理论思考》,《中国广告》2008年第2期。
⑤尹鸿、李德刚:《2003:中国电视产业备忘》,《南方电视学刊》2004年第1期。
⑥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82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