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受到革命传统思想的教育。
    2.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注意把诗的韵脚读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整体感知(5
    师: 延安,一座北国边塞之城,一方热烈而又神秘的土地,一幅壮丽而又俊美的画卷,她更是被称为“中国的革命圣地”。1935年到1948年,13年间,那场翻天覆地的红革命,从这里开始席卷全国,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南泥湾,一处处革命遗址,依旧历历在目。看着这一切,诗人祁念曾写下了这首荡气回肠的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在这里,追寻就是——
2、诗歌,作为一种写作体裁,与别的体裁有很明显的区别,谁说一说?
(都分小节)诗歌常让人听起来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诗歌都押韵,而且都有自己的韵脚,诗句末尾押韵的字叫诗的韵脚。一般来说,诗的双句句末用韵脚。现在请你一这首诗歌的韵脚是什么?这首诗歌押的是“ang”韵。我们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对诗的韵脚要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让我们自己试一试。师检查读全诗。【同学们真棒,会动脑筋,会倾听,老师稍微点一点就通。】
江南贡院位于哪里
二、寻延安,品读精神(20
1、要想读好诗歌啊,首先要读懂诗歌所写的内容,然后体会它所要表达的情感。让我们再读一读这题目,那么诗人在寻什么?诗歌中写到了两个时期的延安,一个是现在的延安,一个是过去的延安。你能到吗?再读一读诗歌,画一画相应的句子。
2、现在的延安
谁先来说一说现在的延安。雨后春笋?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满目琳琅?家用电器?你读懂了?过着这样的生活,你会是怎样的心情?激动地,高兴地,自豪地读一读这两句话。(5)
3、过去的延安
看到了今日的延安,回看过去,又是怎样的延安呢?一。(破旧的茅屋,窑洞,土炕,老牛破车)引入旧延安的资料。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上却很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点的是煤油灯。)
4、分析变之因
过去是破旧的茅屋,老牛破车,而现在是高楼大厦,琳琅满目的家用电器,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啊?当年革命一辈在延安都做了些什么呢?让我们去看一看这一些革命旧址——资料:延河边,枣园里,南泥湾,杨家岭。
所以,改变延安的是什么?这就是一种延安精神。让我们一边看着这些革命遗址,一边吟诵这一小节。(7陈晓旭为什么要出家)
5、这种精神改变了延安,还改变了?(中国大地,整个中国)你哪里读出了这一点?是呀,现代的中国是贫穷落后的,总是被人家欺负,可是现在却是 “航天飞机”,“电子计算机”,除了这些,我们还看见,交通更发达了,有了高速公路,有了动力火车,有了手提电脑,有了——科技飞速发展,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裕了。这一切,都是因为——(延安精神是执着地追求理想并为之献身的精神。 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延安精神是力求上进、永不满足的精神。)
6、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能不能丢掉延安精神呢?为什么?
是的,社会上慢慢的就出现了这么一些人:有的取得一些成绩就沾沾自喜,不求提高,自我满足。有的,生活条件好了,就开始浪费,浪费粮食,浪费金钱,过着无比奢侈的生活。有的,物质上很优越,就不求精神上的充实,不看书,整天打打麻将。这样下去,行不行?
引读——所以,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生活相册
7、是呀,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这是一句反问句,谁能把它改成陈述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能不能失去,不能。带着这种坚定的信念再读。(9)
excel分页三、追寻精神,情感升华
1、所以,我们要追寻,追寻延河——追寻枣园——追寻——南泥湾——追寻杨家岭——追寻的还仅仅是延安吗?更是延安精神。
2、诗人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在迫切地追寻着。你体会到了吗?哪儿?他把自己比作了——你怎么读出了他迫切地心情了呢?能读好这一小节吗?
3、在这里,延安精神俨然已是一种信念,是一种——理想,一种温暖,一种春光,一种光明,就是火红的太阳。
4、只有心中保存着这一份信念,让这一份信念点燃并支撑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才能够创造美好的未来。
5、现在你能读好这首诗歌了吗?谁来?河南大专学校
全班起立配乐读一读。
  四、教学反思。
    本文课题清晰地点明了全文内容,透露了全诗的旨意,特别是“追寻”一词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在教学中我首先破题明背景。为了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有必要让学生明确当时的时代背景。于是,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作者追寻延安的什么?2、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在理解每节诗的意思时,我扣住“追寻”二字来理解。
      其次,在教学中让学生仿照第一节的写法,自己也做一回诗人来写诗。诗的第一节是这样的: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夕日的春光;
狼宠之狼王冷狂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小高潮。
      但是由于课前,我没有重视检查学生收集资料,有些学生没有去收集资料,教师在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时,有些学生不明白,提出了很多问题。因此,这一环节用去了很多时间,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由于时间不够,就有些仓促,从本课教学中,我感受到,有些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课文,课前收集资料,对课堂上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