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的领导人是()
A.陈胜、吴广B.陈胜、项羽C.项羽、刘备D.吴广、刘备
2.中国古代有许多典故与战争有关。小明搜集到了一些典故,请你帮他按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草木皆兵②破釜沉舟③草船借箭④唇亡齿寒
A.②③①④B.④②③①C.④③①②D.③④②①
3.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这说明江南地区()A.社会经济有所发展B.人口迅速增长
C.成为当时政治中心D.少受战争影响
4.历史人物总是与其历史贡献相连,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贡献搭配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张角——领导了“八王之乱”C.汉武帝——巩固汉朝大一统局面D.王羲之——《兰亭集序》
5.《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长达3000多年的史事。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①诸侯争霸②大泽乡起义③长平之战④官渡之战⑤三国鼎立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⑤
6.《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长达3000多年的史事。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①诸侯争霸
酒吧设计方案
②文景之治
③巨鹿之战
赵立新事件来龙去脉④官渡之战
⑤三国鼎立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⑤
7.新疆地广物丰,民风奇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在此设置了
A.北庭都护府B.伊犁将军C.西域都护府D.乌垒城
8.下列事件与道教有关的是
A.大泽乡起义B.漠北之战C.王莽篡汉D.黄巾起义
9.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 A 政权是
A.西汉B.东汉C.曹魏D.北魏
10.“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汉高祖刘邦是通过下列哪次战争的胜利最终建立了西汉()
A.长平之战B.楚汉之争C.马陵之战D.淝水之战
11.下列关于祖国境内远古居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B.北京人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C.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D.山顶洞人与现代人的模样完全相同
1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B.禅让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郡县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3.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商纣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商朝,实行分封制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14.改革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下列能够获得奖励的人包括①勤于耕织的人②经商的人③战场立功的人④固守传统的贵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5.孔子曾说:“桓公九合诸侯(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这表明,春秋时期诸侯称霸的根本条件是()
A.军事力量B.经济实力C.君主才能D.文化教养
16.历史悠久的汉字文明,是建立文化自信、推进文化繁荣的不竭源泉。2017年12月26日,基于其对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是()
A.甲骨文B.《诗经》C.《论语》D.都江堰
17.下列哪些出土于二里头遗址的文物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①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敲击乐器
②成套的青铜酒器
③绿松石镶嵌的精美铜牌饰
④白陶鬶
⑤铜鼎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⑤管理励志
18.下列发生在我国原始社会的大事,按先后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相传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②农耕已是人们主要的生产活动③使用天然火④人工取火A.③④②①B.②③①④C.④③①②D.①②③④19.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至尊国礼”(即世界各国领导人馈赠给我国领导人的
珍贵礼品)在西安半坡博物馆隆重展出。下列关于该博物馆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是在半坡遗址发现后建立的②它只是用来收藏和展示“至尊国礼”
③它展出了半坡遗址中出土的历史文物④它展示再现了我国原始农耕的图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下列史实与汉武帝有关的是()
①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②颁布“推恩令”③修筑万里长城④盐铁专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材料二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1)材料一中的“封建”意为封邦建国,“藩”指的是诸侯国。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一制度实行的目的和作用。诸侯要承担哪些义务?
(2)材料二中的“平王”在哪一年开创了哪一个朝代?“周室衰微”有何具体表现?(3)材料二中的“齐、楚、晋”三个诸侯国分别出现了哪些著名的霸主?诸侯争霸有何影响?
(4)结合这两则材料的内容,说说材料一中“封建亲戚”的利与弊。
22.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在开展“秦帝国兴亡史”的主题探究活动,现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下列问题。
(秦之兴)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1)材料一中李白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后建立了怎样的国家?
(秦之制)暗黑模式怎么设置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示反映秦朝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体制?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是什么?(秦之衰)
材料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新……
——《史记·陈涉世家》(3)材料三所述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
2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王朝更替,政权分立,江南得到开发,北方民族融合,这些都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
第一篇(政权分立)
材料一仔细观察如图:
第二篇(民族融合)
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
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第三篇(经济重心南移)
材料三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巳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材料一的图片中A、B、C代表的政权分别是什么?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短暂统一的是哪一朝代?
(2)材料二中“从平城到洛阳这一举动是北魏的哪位皇帝实施的?作为“先行者”,他还采取了哪些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东晋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推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终走向统一的因素。
2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趋于和缓。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矛盾篇)材料一: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上教科书79页(1)依据材料一指出“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的原因是什么?在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哪一游牧民族灭亡?
(战争篇)材料二:见下图
(2)根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回答,“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哪两个政权?这场战争的特点什么?
演员杨烁淝水之战形势图
(融合篇)
材料三:表格中的材料来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73页
规定措施
鲜卑旧俗披发左衽,妇女冠帽、着夹领小袖短袄,孝文帝下令
禁止穿鲜卑服
鲜卑姓氏多是二三字的复姓,孝文帝下令改鲜卑的复姓为近似
的单音汉姓,共改变了118个复姓
孝文帝自己迎娶汉族高门士族卢、崔、郑、王、李之女卫后宫
妃嫔,又下令五个皇帝分别娶李、郑、卢姓汉人之女为王妃
规定30岁以下的鲜卑官吏仍说鲜卑语的,一律降爵黜官。④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三中孝文帝推行的措施,并说明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措施:①②③④
改革作用:
材料四: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石窟里,雕刻着成千上万的佛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那里的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的风格,体现了民族的融合
——360百科(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那里的石窟”指的是哪一著名的石窟?
(5)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呈现怎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串词
一、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