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舒伯特一生创作了一千五百首作品,包含所有的音乐体裁和形式,被世人尊称为“艺术歌曲之王”,天才抒情作曲家的作品,其中某些曲调具有民歌的普遍性,其它的则显示出其高度的精密性。其作品艺术形象的栩栩如生,都是从抒情中流露出来的,它们表现出的情感之新颖,融合着舒伯特的情感,是不可超越
的。本文以声乐套曲《冬之旅》为例分析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和演唱分析,探索舒伯特艺术歌曲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舒伯特;《冬之旅》;音乐特征;演唱分析
一、绪论
(一)研究目的
舒伯特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交汇时期的伟大音乐家之一,他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一千多部作品,其中包括600余首艺术歌曲、18部歌剧、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他主要功德是创作了最著名的是《美丽的磨坊女》《天鹅之歌》和《冬之旅》这三部声乐套曲。从舒伯特的声乐作品开始,不仅旋律是十分完整的个体,就连钢琴发挥的作用
也不再仅仅作为单纯的歌曲伴奏,而是融入在歌词与旋律之中,与声乐成为一个整体。本文通过《冬之旅》声乐特征和艺术风格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小见大”的进一步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之高度。
(二)研究意义
弗朗茨·彼得·舒伯特作为早期浪漫主义潮流代表,首创了浪漫主义的音乐语汇和富有特征的表现手法;新颖多样的旋律进行;赋予钢琴声部以音乐形象和充满诗意的气氛,使得艺术歌曲更富有民族彩和民族风味。本文节选套曲《冬之旅》中第一首歌曲,在艺术歌曲演唱和学习两个层面上进行论述,从作曲家创作心理及人文背景等方面入手,对作品演唱风格把握方面,例如:歌曲的速度力度、歌唱语气及德文的咬字吐字等内容进行细致的探讨和分析,根据自身演唱和教学心得加以总结,为他人准确诠释舒伯特艺术歌曲提供有益的提示和帮助。
二、《冬之旅》创作的背景概述
(一)舒伯特简介
呼小静弗朗茨·舒伯特,1797年1月31日出生于维也纳,奥地利作曲家、音乐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少年时即
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特殊才能。他是继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音乐家之后,又出现了一颗灿烂的音乐新星作曲家。他为不少诗人的作品写了大量歌曲,如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海因里希·海涅、威尔赫姆·穆勒等,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舒伯特作品概述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主要有:《魔王》、《菩提树》、《野玫瑰》、《流浪狗》(2首)、《普罗米修斯》、《致音乐》、《迷娘之歌》、《纺车旁的格雷欣》、《牧童的哀歌》、《战斗中的祈祷》、《剑之歌》、《战士之歌》等;3部歌曲集 :《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第四、第五、第八、第九交响曲;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降E大调即兴曲、A大调奏鸣曲和配剧音乐《罗莎蒙德》等。
(三)《冬之旅》创作背景
《冬之旅》创作于18世纪20年代,此时的欧洲正值革命的前夕,是一个动荡和变革的时代,西欧各国的封建制度已经呈现逐渐衰落的趋势,生产力的发展促成了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和壮大。文化艺术上的新潮流也应运而生。舒伯特的《冬之旅》是德国艺术歌曲文献中最重要的连篇套曲,其在诗与音乐
的完美结合、声乐与钢琴的相互补充、音乐优美与深度兼顾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顶峰。
三、《冬之旅》音乐风格
(一)调性风格
舒伯特的《冬之旅》是根据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缪勒的同名诗歌而创作的,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代表作。他受原诗的触动写成了由24首歌曲连贯起来组成的
声乐套曲。这是一组抒情的音乐诗,一部音乐配成的戏剧。舒伯特着意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缪勒诗中那个寂寞、孤独、对现实不满、追求渺茫理想王国又终不可得的苦闷灵魂。他离开熟悉的城市和那已嫁给财主的负心情人,一个人走在那一望无际的冬日旷野,望着朔风中的风信旗和冰封的河面,听着风雪声和邮车的叮铃声,避开林中的恶狗和不详的乌鸦,触景生情,感慨万分。人间的冷漠和凄凉,再这里得不到同情和怜悯,永远是陌生人、流浪人。他要避开这浮华尘世,在飘忽的旅途中寻内心的安宁。可以说,这是舒伯特内心的披露,它深刻的反映了作曲家这个阶层和同时代人的思想情绪。
《冬之旅》是一部艺术价值很高的套曲,
初二祝福语简短《冬之旅》调性及转调布局如下:
1.《晚安》d小调d - D - d
2.《风标》a小调
3.《冻泪》f小调
养龙猫4.《冻僵》c小调
5.《菩提树》E大调E - e - E
6.《泪河》e小调
7.《在河面上》e小调e - E - e
卫诗卫兰8.《回顾》g小调
9.《鬼火》b小调
l0.《休息》c小调
11.《春梦》:A大调A - a
12.《孤独》b小调
13.《邮车》F大调
14.《白发》c小调
15.《乌鸦》c小调
16.《最后的希望》E大调
17.《在村庄里》D大调
18.《风雨的早晨》d小调
19.《迷茫》A大调
20.《路标》g小调g - G -g
21.《旅店》F大调F - f - F
22.《勇气》g小调g - G -g
23.《虚幻的太阳》A大调
24.《老艺人》a小调
从24首歌曲的整体调性选择来看,其中只有8首歌曲选择大调为主调,其余16首作品都是以小调为主调。这使整部套曲蒙上了一层暗淡、忧伤的彩,从而在整体上巧妙、妥帖地刻画作品所表现的孤独漂泊者的感伤,反映出处在梅特涅统治下的人们的忧虑和深深不安。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选择大调为主调的作品中,作曲家也经常通过和声大调的运用以及向关系小调或者同主音小调的转换等手法来暗淡大调“明朗”的彩,强化作品暗淡忧伤的情绪。
(二)旋律风格
旋律是歌曲的主体,旋律的进行方式和与调性的变化体现了作品内容的特殊要求。如第一首《晚安》,整首歌曲旋律线条走向是下行,开始是d小调,彩较暗;A段间奏后出现三度调性对比;A段再洗出现时用了同主音大小调的转调手法,由d小调转到D大调,音乐的彩立刻就明亮了。舒伯特努力挖掘缪勒优美诗句中的韵律和音调,使套曲蕴涵了无限的诗意。他遵循浪漫派"打破各种文艺门类界限"的主张,是音乐里有戏剧、歌唱中有诗文;他还破除了古典的一些严格规范,根据诗的内容、韵律,在旋律、和声、调性布局及曲式上都有所创造,尤其是提高了钢琴伴奏部分的表现力,使之不再仅仅外在地模拟形象和音响,而是生动地刻画有自然环境烘托出来的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事歌词、
旋律、伴奏融为一个整体。舒伯特天生的音乐天才使他抓住了诗歌的内涵,通过音乐把他表达地很透彻。
(三)伴奏风格
伴奏有力的展现了音乐彩和形象。在套曲《冬之旅》中,舒伯特充分利用他对钢琴音乐表现的独特理解,借助各种音型、节奏、调性变化来营造作品氛围,表达其深刻的主题,展现其充满悲剧的音乐彩和独特的音乐形象。在当时音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