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商周两代实行集中公墓制的埋葬方式,王室、诸侯国君与其夫人或宗族成员集中埋葬在公共墓地;战国中后期的部分诸侯国国君陵园已分散埋葬,诸陵都有独立的陵园名称和墓葬管理体系。这一变化折射出( )
A.周王室力量的明显下降 B.国家体制的演进
C.周礼对丧葬制度的影响 D.宗法血缘的瓦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社会大变革的进行,战国中后期,原来的集中公墓制瓦解,部分诸侯国国君不再与其宗族成员集中埋葬,而是建立独立的陵园和墓葬管理体系,说明国家管理中的血缘关系淡化,商周分权体制逐渐向君主专制的集权体制演进,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并非“周王室力量”的明显下降,排除A项;周礼对丧葬制度的影响与集中公墓制瓦解和“部分诸侯国国君陵园已分散埋葬”不符,排除C项;部分诸侯国君有独立的“陵园名称和墓葬管理体系”不能说明宗法血缘的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
2.《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冬季,匈奴大雨雪,牲畜多饥寒死,“国人多不安”,匈奴贵族于是有“降汉”之意;当“秋马肥”时,匈奴则校阅兵力,有“攻战”之志。这说明( )
A.气候环境变化决定了 B.受自然地理条件制约
C.汉匈关系在和战之间反复摇摆 D.汉武帝解决边患问题条件成熟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匈奴在面对大雨雪时想与汉改善关系;当丰收季节时则主张对汉实行战争,即受自然地理条件制约,B项正确;A项中的决定说法错误,气候环境影响,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说汉匈关系在和战之间反复摇摆,排除C项;汉国力强盛为解决边患问题提供条件,排除D项。故选B项。
3.中唐以后的史学由探讨治乱兴衰渐渐转向注重伦理说教,如啖助学派主张“以史制经,以明王道”,“尊王室、正陵俗、举三纲、提五常”,并形成强大的社会思潮。这表明( )
A.理学思想的形成促成了史学革命 B.佛道思想的盛行冲击儒学地位
C.安史之乱深刻改变唐朝社会风俗 D.社会形势的剧变推动儒学复兴
穆斯林节日【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中唐以后的史学由探讨治乱兴衰渐渐转向注重伦理说教,用以挽救日益腐朽的政治统治,故出现了啖助学派的思想主张,表明了社会形势的剧变推动儒学复兴,D项正确;宋朝理学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魏晋时期,佛道思想的盛行冲击儒学地位,排除B项;材料的变化不是社会风俗,而是社会思潮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4.北宋初期,为了阻挡契丹骑兵的南下,政府在河北沿边的边境上占据数万顷耕地,大修塘泊,修筑了一条“水长城”;政府利用这些塘泊大兴屯田,种植水稻。这一措施( )
A.有效抵御了辽金南下 B.促进了南方农业开发
C.缓解了北方驻军压力 D.推动经济重心的转移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水长城”可以起到抵御契丹骑兵的南下的作用,同时政府利用这些塘泊大兴屯田,种植水稻,可以补贴军用,缓解北方驻军压力,C项正确;A项辽金南下错误,排除A项;材料强调北方“水长城”的功效,与南方农业开发、经济重心的转移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5.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性格发生了明显改变:在历经八十一劫难、耗过十四载春秋后,其自然本性中任性妄为的成分日益减少,遵守道德规范的时候渐多。这一性格变化体现出( )
A.明代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宗教文化改变市民生活
C.明代中叶特有的人文精神 D.理学思想塑造政治伦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孙悟空历经长时间的劫难后,自然本性中任性妄为的成分日益减少,遵守道德规范的时候渐多,体现了理学思想塑造政治伦理,D项正确;材料强调理学对孙悟空性格的塑造,而不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宗教文化的影响,得不出宗教文化改变市民生活,排除B项;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明代理学压抑人性,排除C项。故选D项。
6.下列表格反映了晚清国民生产总值和政府财政收入所占比例。通过表格可以看出( )
晚清国民生产总值 | 约33.38亿两白银 |
其中来自农业生产部门 | 约占75%~80% |
其中政府财政收入总额 | 约2.5亿两白银 |
其中中央政府财政收入 | 约1亿两白银 |
A.传统经济结构阻碍近代化进程 B.晚清中央集权制度趋于瓦解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D.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逐步加深
【答案】A
【解析】
【详解】
通过观察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生产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绝对优势,旧的生产方式根深蒂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缺乏劳动力和市场,说明传统经济结构制约着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阻碍着中国近代化进程,A项正确;晚清经济结构和财政收入状况不能说明中央集权制度趋于瓦解,排除B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益解体与“农业生产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约占75%~80%”等不符,排除C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逐步加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7.长江中游地区的重镇武昌,明代曾修筑起高大的城墙;1919年,众多名人士绅从经济发展考虑,要求拆除武昌城墙,因争议较大而搁置;北伐战争中,高大的城墙给国民革命军造成重大损失;北伐胜利后,拆城工作迅速展开。武昌城墙拆除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近代城市化快速发展 B.封建帝制被彻底推翻
C.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D.社会风俗已全面改良
【答案】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中,即大革命高潮时期,国民革命军克服困难,攻占武昌,使得长期以来遭到搁置的拆除武昌城墙的提议,迅速得到落实,反映出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时代特征,C项正确;武昌城墙的拆除不能说明近代城市化在“快速发展”,排除A项;封建帝制被彻底推翻与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无关,排除B项;只有武昌城墙的拆除,不能说明社会风俗得到了“全面”改良,排除D项。故选C项。
8.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推进基层行政改革,其重点是缩小行政区划,普遍实行小区
制度,把原来每县4到5个区细划为6到10个区。除县长、秘书外,总务、财政、教育、实业、公安、人民武装部等各科人员配备与之前大体相当。这一改革( )
A.激励了普通民众抗战热情 B.巩固了根据地统一战线
C.强化了根据地的军事力量 D.巩固了根据地基层政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海陆麦迪娜事件
根据材料可知,晋察冀边区实行小区制度,加强党对各小区的领导,同时更紧密地联系众,反映众的要求,吸收众的意见,巩固了根据地基层政权,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民众抗战的热情,排除A项;根据地统一战线包括中共、无党派人士、民主党派和地主阶级等,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不是强化了根据地的军事力量,而是巩固了根据地基层政权,排除C项。故选D项。
9.1950年6月,中央重工业部计划司在《国营工业经济计划工作的组织与方法》中明确提出要制定完整的工业经济计划;政务院先后成立了重工业部、燃料工业部、纺织工业部、轻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部等工业管理部门。这些部门的设立( )
A.体现了对官僚资本的改造 B.反映了完整工业体系的形成
C.为工业集中管理奠定基础 D.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刘雨欣男人装【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1950年中央重工业部计划司制定完整的工业经济计划,成立一批工业管理部门,为工业集中管理奠定基础,C项正确;材料不是对官僚资本的改造,排除A项;制定计划,成立工业管理部门不等于完整工业体系的形成,排除B项;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0.2011年11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许多省份和城市推出了自己本地的“精神名片”:
北京市 | “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
上海市 | 庹宗康结婚“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 |
郑州市 | “博大、开放、创新、和谐” |
武汉市 |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
这些“精神名片”的推出( )
A.目的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B.旨在推动社会价值体系重建
C.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D.有利于传统文化价值的彰显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各地“精神名片”的推出,有利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表达和精神的召唤,是社会主流人的合力诉求,推动社会价值体系重建,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城乡关系,得不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排除A项;材料中的“精神名片”是社会精神价值,不是经济建设,排除C项;材料中的“精神名片”是利用传统文化阐释时代精神,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不是传统文化价值的彰显,排除D项。故选B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