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中高职会计专业“3+2”直通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获奖科研报告
养胃吃什么好 【关键词】人工智能;会计专业;“3+2”直通车
一、引言
(一)中高职“3+2”直通车办学模式
中高职“3+2”直通车办学模式,是以初中学历为起点,初中毕业生选择某个专业报读中职学校;在中职学校读满三年毕业后,再升入高职读两年对口的专业,毕业后颁发高职高专毕业证书。
中高职“3+2”直通车办学模式,为想继续升学深造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与选择。“3+2”模式不是简单地让中职生拿一个更好的文凭,而是通过课程改革,促进中高职深层次衔接,提升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系统地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构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适合终身教育需要的开放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会计市场变革与需求
财政部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力争到2020年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完成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达到2000名的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会计市场对于普通会计人才的需求逐渐饱和,而高级会计人才却显露出极大的需求缺口。目前中国注册会计师需求量大约16万多。中注协去年曾经预计过,我国大约需要总数120-130多万的注册会计师,缺口在100万以上。目前市场上管理会计人才缺口高达300万,预计未来10年,这个缺口将扩大到600万。
2016年毕马威将IBM的Watson认知计算应用到其审计服务中,让其能够分析更多的数据,从而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客户的财务和业务运营状况。在同一年,德勤将人工智能引入会计、税务、审计等工作当中。财务机器人(RPA)以及财务数字化“引爆”财务圈,一场传统财务行业的变革正在进行中,一个“RPA+AI”的时代正悄悄来临。未来的财务行业,将是“互联网+人工智能+财务管理”的时代。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祁怀锦曾大胆预测,信息化、智能化、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整合后,财务工作思路大调整,85%的会计人员可能失业。
社会需求和供给之间的严重失衡,加上会计行业的大变革,使得高端会计人才越发弥足珍贵。
肉夹馍怎么做 二、中高职会计专业“3+2”直通车人才培养现状
(一)均以培养会计核算型人才为目标
在过去,市场对核算型会计人才的需求较大。相比高学历,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更多倾向于从业经验和专业技能。而高学历的会计毕业生,对工资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基于工资成本的考量,反而更亲睐技能较强的中专及大专毕业生。中职及大专会计专业学生容易就业、有发展前景,成为过去二十年会计市场的真实写照。
一直以来,中职和高职学校会计专业,都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核算型人才为目标,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甚至有本科生和海归“回炉”读技校的现象,从中可窥探出中高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和定位,是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核算型人才基本上可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现代企业需求量更大的是综合素质较强的管理人才。而中高职学校依然以培养核算型人才为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已经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
(二)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
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均以核算课程为主,偏重财务会计;而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管理类课程偏少,中高职部分课程重复设置。专业课授课内容以理论为主,实训课程偏少,造成学生实操动手能力不足。部分课程和教材陈旧,不能跟上时代发展与经济政策的改变。对学生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三)均以学生考证通过率为检验学习的标准
在每个学期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方面,中高职学校均以采取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以期末考试分数来核量学生,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中高职学校均以考证通过率来衡量是否达成人才培养计划,造成了部分学生通过大量刷题方式通过考证,但基础却不扎实,实操能力不足的现象。
(四)重理论轻实践,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目前中高职学校还是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实操课程比重偏低。由于众多原因的影响,很多学校的会计专业缺乏校企或是合作还不够深入,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实操能力不足,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既增加了学生就业的难度,也增加了企业培训成本。
三、建议与对策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阶梯式育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1.中职——夯实基础,注重实操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专业基础为零,专业学习才刚刚开始。中职三年的专业学习,是他们进入这个行业的起点。因此,中职三年的专业学习,是学生打基础的时期。只有基础打好打牢了,才更有利于他们进行深入学习,向高层次迈进。
首先学校及教师必须重视,在专业课程设置时勿求多,切勿走马观花式开课,导致学生每门课只学了一点点知识或根本没学到什么东西。专业课开课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求全,力求“精和专”。要求每门专业课都能让学生学扎实,打好基础。其次是要重视实操
课程,适当提高实操课程的比重,让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理论是基础,实操能力是对理论学习的延伸和应用。实操技能能力的提高,又反过来强化了理论知识。
2.高职——面向市场,培养能力
升入高职后,依托于中职打下的良好的基礎,面向市场需求,逐步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⑵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有一定的法律学,经济学,管理学及营销学等方面知识。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术,能够适应时代的需要,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软件和财务软件。⑶提升学生的英文水平,提高听、说、读、写能力。⑷强化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与综合管理能力,具备基本的数据分析及决策能力。⑸注重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改革课程体系
杨紫原名杨旎奥 1.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有效衔接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对于中高职贯通式职业教育,要形成对接紧密、特鲜明、动态调整的课程体系,同时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人文素养、德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把中职和高职教育作为一个逐渐过渡的整体,课程设置应由基础往往纵深和广度发展,扩展专业知识,拓展岗位能力。打造或遴选认定一批在线精品课程。要避免出现课程重复设置现象,以及中高职课程处在相等水平,学生能力一直无法提升的现象产生。
2.增加人工智能内容课程和复合型课程
课程设置不仅要从整体上形成一定的梯度,适当拓宽广度,还要在细节上做足功夫。持续更新并推进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每3年修订1次教材,其中专业教材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有关人工智能财税的课程,以及管理类型的复合型课程。让学生在熟悉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新型财税处理方式的前提下,往管理类的复合型高端人才方向发展。
(三)深化校企合作,培养订单式人才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中高职院校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各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主动寻求当地政府支持,共同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特别是一些人工智能财税系统开发企业与运用人工智能财税系统办公的企业,学校可与这些企业形成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时间至少达到6个月。 如何只发文字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协议,为企业定点输送毕业生,培养订单式人才。根据企业对招收人才的要求,适当调整课程,采取工学结合模式,让学生以学徒身份进入企业学习。改革评价模式,改变单纯依靠考试、以分数论高低成败的方式,采取多元化评价学生。
(四)引入或培养“双师型”教师
中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良好的师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
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因企业员工有相应的工作经验,对市场需求和动态更为熟悉和了解,因此中高职院校可以引进有企业经验的优秀员工担任教师,参与学校日常课程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既在企业任职,又在学校担任对应课程教师,甚至一些课程可以直接在企业进行授课,让教师和学生成为真正的师徒关系。
圣诞节的英语作文 对于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政府和学校应该大力支持这些教师加强培训。不但要进行理论学习,还要求每年至少有1个月时间到企业或实训基地进行实训,让教师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以提高在职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各院校应积极鼓励并推动教师组建教学团队,不断创新教学,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定期组织选派学校的专业骨干教师到全国优秀院校进行交流学习,或赴国外研修访学。
四、结语
未来已来,人工智能时代已经从各方面进入并开始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尤
其是财务工作,将与人工智能紧密联系。为社会培养、输送能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层次人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应对人工智能财务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是各高校与职校的迫切职责和任务。
两会2022年召开时间和结束时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