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课型 | 略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 1课时 | ||
教学 目标 | 1. 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 2. 说说藏戏有什么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 |||||
教学 重点 | 说说藏戏有什么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 |||||
教学 难点 | 学习课文开头形象概括藏戏特的写法,照样子介绍一种艺术样式的特。 |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
导入 ( )分钟 | 一、揭题谈话,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1】在本组课文中,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随作家沈从文品尝了美味的腊八粥,还从三首古诗里面了解了寒食节、七夕节、中秋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的艺术形式。黑格尔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堪称相当成熟的民族。她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之神奇独特、灿烂辉煌,正好印证了世界智者有关民族成熟与否的论述。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这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板书:藏戏) 2.学习生字词。【出示课件2】 (1)出示词语,读一读。 剧种 激流 吞噬(shì) 发誓 旷野 柔顺 压抑 招徕(lái) 两面三刀 别无所求 不一而足 优哉游哉 (2)解释词语。 两面三刀: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面一套。 优哉游哉:悠闲的样子。 | 从学过的课文开始导入,既回顾了知识,又自然引出课题。 |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出示课件3】 1. 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 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落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 读后交流、梳理:第4-7自然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第8-19自然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 三、自主研读第4-7自然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出示课件4】 1.自由读第4-7自然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提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板书:形成:传奇) 四、自主研读第8-18自然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1.自主学习:①( )的面具;②( )的舞台;③( )的演唱风格。【出示课件5】 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1)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出示句子: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根据之一。(板书: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讨论交流:在藏戏中,面具是怎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的? (2)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出示句子: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藏戏没有舞台,怎样演出?(板书: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提示:突出“不要……不要……不要……只要……只要……” (3)演唱:不受时间限制。(板书:演唱:不受时间限制。) 想一想,为什么藏戏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 提示:生活节奏缓慢,藏戏情节可以拖延,唱腔及动作可随意发挥,一段戏可以不断重复。 柳菁菁图片3.思考:作者在描写藏戏的特时,哪个部分写得详细,哪个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面具的描写最为详尽,舞台和演唱方面的特点描写较简略,这样写详略得当,能更加突出藏戏最具特的方面。 5.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1)再读第8-18自然段,请你试着用文中的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 (2)指名读第1-3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3)读一读文章开头的三个自然段,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出示课件6】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提示:用反问句的形式先声夺人,强调藏戏带着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同时,也为本文将着力描述面具的颜、形状及作用埋下伏笔。 6.出示句子: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出示课件7】 提示:最初的藏戏没有剧本,全靠师父言传身教,全靠在戏班排练和演出过程中逐步加工提高,使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藏戏得以保留和发展,成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 培养学生养成阅读课前导读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对藏戏的开山鼻祖不做过深的人文内涵挖掘,重在锻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这一环节的设计降低了学生概括特点的难度,学生能根据提示更精准地概括藏戏的特点。 积累句式,学习课文精炼的表达方法。 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 五、课堂总结,学习写法。 1. 小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2.请仿照文章的开头写一种你熟悉的艺术形式。 | 在学习写法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 ||||
周秀娜 板书 内容 | 形成:传奇 藏戏 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特: 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演唱:不受时间限制。 |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
1.把词语补充完整。 哄( )大笑 两面三( ) ( )心所欲 ( )哉悠哉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歌声 ( )的容貌 ( )的舞姿 ( )的江水 3.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换一种说法) (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换一种说法) (3)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 4.摘抄课文中你印象深刻的词语或句子。 | ||||||
【答案】 1.哄(堂)大笑 两面三(刀) (随)心所欲 (优)哉悠哉 2.(优美)的歌声 (俊俏)的容貌 (婀娜)的舞姿 (咆哮)的江水 3.(1)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2)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3)唐东杰布留下了铁索桥。 4.略 | ||||||
教学反思 | ||||||
《藏戏》这篇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藏戏的来历以及藏戏的三个特点,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的艺形式,体会其在表达上的特点。 这篇课文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以介绍民风民俗为主题的单元中的其中一篇,是一篇民俗散文,语言丰富多彩、生动传神,颇具文学彩。因为本文在语言上的这一特点,而且,藏戏对我们师生而言是一种很“新”的文章,堪比精读课文。 预习环节上,在处理生字词时,除了将带有拼音的生字出示外,还将一些藏族特有的称谓出示,并教学生读准理解,为他们读通课文打下基础。此外,我还引导学生理解“鼻祖”“不一而足”等词语,让学生在文中到相关的句子,对课文有了大体的印象。我觉得这样做的效果还是不错的,特别是中下等的学生,不至于课文学完了,却读不准生字,读不通课文。 研读课文环节上,通过独学、对学、学,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来写,内容清楚,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艺术特”两方面来介绍的。从文采上来看,“藏戏的形成”这一块内容是比较突出的,我将体验的重点放在这一部分,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这部分,体会唐东杰布为民造福开创藏戏的艰苦经历。学生从课文的第4—7自然段读懂了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首先,是备课环节上考虑得不够成熟,预设的课堂程序和实际的教学过程存在差距。再者是课堂语言缺少一步到位感。静心自对,思过学贤,学以致用。我在深深思索、反思我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感受到我在教学高年级略读课文时要把握住几个点:一是整体把握课文的体系,以文章前面的导学思考题入手,将问题简化突破重难点即可,不能放不下学生,扶的过多,放的太少,尤其是二类课文的字词关应一带而过,不可过细,将精力放在理清条理上,感悟语言,体悟表达方法上。二是要学会及时舍得,把多余的教学语言、教学环节舍去,去粗留精,为回归课文整体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节省教学时间,以利于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语言特,学习写作方法并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其三,学会尽快从线状教学过渡到块状教学,从繁琐的阅读指导分析中解脱出来,以帮扶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锻炼学生学文能力而服务,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其四,课前精心备课,深入钻研教材,既备文本,又要备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控课堂,提高课堂效果。 | ||||||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藏戏,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的剧种。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一分一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作者介绍】
马晨明,1977年生,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生。支援西藏,人民日报记者。现任教师。作品:《金融时报》《西藏采访笔记》《藏戏》。作品《藏戏》收入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本第七课中,写作形式新颖,在《藏戏》中用三段反问句开头,引人入胜。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是以民间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藏戏在历史上多伴随节庆、庙会、集市、募捐等民俗活动,主要在拉萨、日喀则、山南和康区的集镇、乡村或庄园演出,其形式和风格带有强烈鲜明的藏民族特点和浓郁突出的雪域神奇彩。
作为一种广场艺术形式,贴近观众、易于被接受,是藏戏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演出时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顿”,是开场白;第二部分称为“雄”,是正戏;第三部分称为“扎
西”,意为祝福迎祥。藏剧的服装,从头到尾只有一套,没有化妆,主要是面具。藏剧传统剧目共有十三大本,著名的有《文成公主》《曲结诺桑》《朗萨姑娘》《苏格》《白玛文巴》 等剧目,多含有佛教内容。西藏民间藏戏剧团是十分普遍的,随时随地可以见到农村的广场上,或搭大帐篷,或扯大帆布,藏戏班子就地演出,周围方圆十里的众都会来观看,常常是围得水泄不通.
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薪酬管理原则A.野马脱缰(jiāng) 吞噬(shì) 琼浆(qióng) 青面獠牙(liáo)
B.优哉游哉 (zāi) 招徕(lái) 随心所欲(yù) 毫无倦意(juàn)
C.哄天天向上 度娘堂大笑(hōng) 结束(shù) 行善积德(jī) 雪域高原(yù)
D.响彻旷野(chè) 婀娜(nuó) 赞叹不已(yǐ) 一鼓一钹(bá)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堂大笑 能歌( )舞 行( )积德
赞叹不( ) 两面( )刀 不( )而足陶昕然与男友领证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激流 ( )的姑娘 ( )的容貌
( )的舞姿 ( )的手法 ( )的性格
( )的唱腔 ( )的表演 ( )的歌声
四、对号入座。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答案。
(1)“善”在字典中的解释:①善良,品质或言行好。②交好,和好。③熟习。④高明的,良好的。⑤长于,能做好。⑥爱,容易。
能歌善舞( ) 行善( ) 面善( )
善始善终( ) 善变( ) 善策( )
(2)“毫”在字典中的解释:①长而尖细的毛。②秤或戥子上的提绳。③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语气,表示一点儿也没有或一点儿也不。
毫不稀奇( ) 明察秋毫( ) 头毫( ) 挥qq外观皮肤图片毫( )
五、下面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