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边的老人
海明威
主讲:文霞云
讨论签名: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进一步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韩东君承认金晨是女友
2. 掌握小说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3. 体会简单对话之下蕴涵的丰富意义;
4.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
过程与方法
理解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分析老人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
教学重点
1.体会简单对话之下蕴涵的丰富意义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
教学难点
小说的叙述视角
教学设想
《桥边的老人》篇幅短小,笔法简练,但是意蕴却很深刻,叙述角度也很具有代表性,所以结合单元要求和文本特点,设置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教学时间喜迎国庆手抄报文字内容大全
2课时
课前准备
(一)作者简介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他的一生经历丰富,富有传奇彩。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人死以致伤痕遍体。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机械电子工程就业前景  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1954年,“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老人与海》之中,以及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起来啦!”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最为典型。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美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马尔科姆•考利在一篇文章里也称海明威为“这头老狮子”,以“老狮子”的称号,生动地概括了海明威性格中刚毅、勇敢和坚韧的一面,给人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要了解美国,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
  (二)文学常识简介
  1赚钱做什么  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这个名词源出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
鲁德•斯泰因。她有一次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一句题辞,于是“迷悯的一代”成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
  所谓“迷惘的一代”,意思是指由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而不知该怎么办的一代。在20年代初期,美国一批初登文坛的青年作家,他们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思想感情相近,文艺创作倾向也约略相同,他们带着玫瑰的幻想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但他们所看到的尽是残酷的厮杀和恐怖的死亡。他们的幻想破灭,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他们憎恨战争,但不知如何才能消灭战争,心情苦闷,对前途感到茫然。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动荡不安和社会危机,又加重了他们心灵的空虚和苦闷。他们没有明确的社会理想,只能消极逃避现实的斗争,躲到个人的小天地里去,企图用爱情、友谊、寻欢作乐来解除精神的痛苦,想在富有刺激性的活动中使自己振奋起来。
  2  冰山理论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
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个以保卫西班牙共和国为己任的战士,一个跟随一支秘密队伍走遍法兰西各地的战地记者,一个老渔夫、一个漂亮的拳击家、一个能打飞鸟的优秀射手、一个惟一活着阅读过自己的讣文和唁电的人。他是谁?
二、作者介绍
三、初读课文,感知故事
提问:《桥边的老人》描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从哪里看出来?故事的人物、情节、环境分别是?
明确:共和军与法西斯交战之前,百姓撤离的场景。
课文原文:
“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 一些士兵扳着轮辐在帮着推车”“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
四、二读课文
(一)研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
2.提问: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大战之前的场景。
参考:忙乱  “涌过桥去” “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
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
  疲惫  “尽是尘土”“蹒跚地爬上陡坡”
小结:
作品开篇通过“戴钢丝边眼睛”、“尘土”、“浮桥”、已经忙着逃命的车辆、人的各种动作以简单的白描手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战争来临前忙乱的极富写实效果的画面。这种用白描手法来展示战争的场面的手法早在唐朝时早有人运用,(展示如下:)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杜甫 《兵车行》
中学生调查报告(二)“有限视角”分析
过渡:
小说在忙乱的撤离场景中展开。然而,小说并未正面描述战争场面的激烈,也没有描述百姓在撤离途中被轰炸的惨景,而是在“老人”和“我”之间展开了对话。
 
1、提问:“我”和“老人”在小说中分别扮演一个什么角?金晨个人资料简介及老公
参考:“老人”是撤离的人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老孤苦的西班牙人;“我”可能是一个侦察兵,也许是与法西斯对立的阵营中的战士(“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
 
2、叙述视角、叙述人称
过渡:
小说就是由“我”这个人物展开叙述的,小说所描述的就是“我”所说的,所看到的,所听到的,还有“我”自己的动作。这种由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来讲述故事的视角便是有限视角。(补充:小说一开始,就要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述视角,或者叙述角度,这是小说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作者—叙述者—人物”三者有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合关系。)因为“我”看到的、听到的是有限制的,所以,小说呈现出来的内容也是有限的,我们读者所读到的也是有限的。
  小说还有一种视角是全知视角。例如莫泊桑《项链》中的一个片断: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
    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着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因为在妇女,美丽、风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
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她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务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 ——莫泊桑《项链》
3、提问:请比较课文和这段文字,说说有限视角与全知视角的叙述有什么区别?
参考:
  全知视角的叙述者是全知全能的,了解小说全部的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和命运,甚至在叙述过程中加入评论及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全知视角的叙述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
有限视角的叙述者则只介绍故事的部分情节,把其他部分内容隐藏起来,读者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
4、根据上面的介绍,请再次阅读《桥边的老人》并思考: 由“我”来说这个故事的好处和
缺点各有哪些?
参考首先,这种角度给了我们一种'亲历'的感觉,仿佛这是一篇来自战场的报道,一个真实的特写,可以增加一些真实感和亲切感。
  其次,采用第一人称,可以避免作者的介入,更多的是显示故事而不是讲述故事,显得比较客观。具体说来,小说通过'我'之眼,通过'我'与老人之间的对话,尤其是老人三次唠叨着'猫会照顾自己,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 '这样的细节描写,将老人的内心之痛刻画入微。尽管没有一句带有情绪化的语言,却令我们感受到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和平的热爱。
最后,'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讲述的仅仅是'我'的所见所闻,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只能推测,这对读者而言,要求能挖掘人物的心理,玩味故事的内涵。比如,在小说末尾,当'我'再次催促老人离开,而老人却无力起身时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老人'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这一切都是客观地呈现出来的,关于老人在战争中的命运和老人对现实的情感等,都需要读者借小说的信息推导出来。
五、小结
六、作业
细读文中“老人”和“我” 之间的对话,认真品味对话后面的内容。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在《桥边的老人》中,海明威让人物自己对话,他只是客观地将那些人与那些事呈现出来,而不对他们的对话作任何判断。小说的情节也非常简单,它的展开主要借助人物对话。小说里的对话简单高效,蕴涵了所有该有的生动情节,反映出人物的个性心理。他让我们凭借小说所透露的信息推导出整个故事。我们能读出哪些呢?
二、三读课文,感受内涵
过渡:这篇小说虽篇幅短小,但构思精巧,在“老人”和“我”的对话之间展开。
1、深入探讨,相互交流:仔细品读,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