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语文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框架是2017年确立的,2018年略作了修订。纵观三年的试卷,我们感到,全省统一命题日趋成熟、稳健、精准,有利于一线教师把握命题规律和特点,并以此指导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19年的试题与前两年相比有哪些特点?笔者认为,命题依据、命题原则、考试范围、能力目标、试卷结构等基本面没有变,但在贴近现行教材、衔接高中教学等方面,传导的信息更加强烈,“两考合一”的特点更加鲜明。
一、两大特点
1.试卷选用一定比例的课内语言材料,并注重
从现行的统编教材中寻设题角度、方式,有些题就是教材习题的变式。
啤酒鸡翅的做法大全具体来说,古诗文填空、文学文化常识、古代诗歌阅读、文言文阅读的材料,绝大部分来自教材。全卷中不少题目可在教材中到原型,例如第11题考查人物特点分析,与《植树的牧羊人》《阿长与〈山海经〉》《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等课文的相关习题如出一辙;又如第12题考查叙述视角的作用,在《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等课文的习题中也出现了;再如第16题、第17题考查论述的层次,也可在《敬业与乐业》《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等课文的习题中到原题。
2.试卷衔接高中教学、呼应高考命题,进一步
彰显了能力立意、素养考查的命题宗旨。
我们分析2019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以下
简称“中考卷”)与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卷Ⅰ(以下简称“高考卷”),会发现“衔接”与“呼应”的痕迹无处不在。一是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语文积累。如理解性默写由往年的2分提高到4分,与高考卷的命题意图一致。二是重视考查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如第3题设置具体情境考查字音、字形、选词填空、病句修改。其中,选词填空、病句修改与高考卷第17、第18题的考点相同,差异只在难度。三是注重考查学生定位、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如中考卷第四、第五两道大题的选择题和简答题中的“概括”题,都考查了这方面的能力,这与高考卷第1、第3、第6题的考点是一致的。四是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今年的中考卷在说明文、议论文考查“二选一”中选择了议论文,并重点考查学生把握作者观点、态度和论证思路的能力,体现了对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此外,全卷的其他题目同样重视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如第9、第14题,都是很有思维含量的题。不难发现,今年中考卷呈现的这些特点与高考卷的导向是高度契合的。五是注意考查学生多文本组合阅读能力。中考
刘彩英卷第5题与高考卷第2题在材料选择方式和命题技术上非常相似。如材料二都选择了表格,不同的是中考卷的表格是二维坐标系,高考卷的表格是三维坐标系。六是强调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考查,关注学生的审美活动和文化理解能力。中考卷第3题选择了一篇叙事作品,选择题从叙述顺序、内容理解、语言特、选材特点四个方面设置选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简答题从人物分析、叙述视角、语言赏析、内涵理解等方面设问,考查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厦门市集美区教师进修学校/李
涛
立足统编教材,衔接高中教学
———2019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题特点及教学启示
评价ping ji ɑ
2019年福建省中考试题研究
31杨志刚
题干指向清晰,难易梯度合理,引导学生关注作品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并从作品本身着手进行答题,可谓不零敲碎打,不旁生枝节,这与高考卷文学作品命题观也是高度一致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12题考查叙述视角的作用,应该说与叙事学理论在高考命题中的渗透和影响不无关系。
二、三大原因
2019年福建中考语文卷为什么呈现出贴近现行教材、衔接高中教学这两大鲜明特点?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首先,中考是初中学生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命题须以课标为指导,落实学段目标及评价要求。而教材是课标得以落地的重要载体,在某种意义上说,贴近教材就是贴近课标。
其次,中考又是高中选拔考试,命题须有区分度,须与高中教学有效衔接、与高考命题遥相呼应。因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课标”)提出的四大核心素养,特别是“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的要求必然会在中考命题中得以体现。
最后,中考命题要充分吸收前两年命题的成功做法和经验,还要充分考虑我省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因此,今年的考卷既保持了命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关注到初中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在能力立意、素养考查方面再往前迈出了一步。当然,今年的试卷在体现“四个自信”、发挥立德树人功能方面,同样可圈可点,因与往年做法一以贯之,不赘述。
三、两方面应对
既然中考语文命题呈现上述两大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自然也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追求教、学、考的同频共振。
1.用好统编教材。
翁虹演过的三级(1)要明确课标是“体”,教材是“用”。具备这种思维,才能从整体上和根本上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理念,科学规划教学内容和进度,有序、有效落实课程目标与内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的教师到九年级就急着“赶进度”,对九年级教材,特别是九年级下册教材,走马观花、草草收兵,为的是腾出更多时间
进行总复习。这种做法极有可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从显性层面看,今年中考卷古诗词阅读考的是九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课外现代文阅读,如前所述,与九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孔乙己》《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也有密切关联。不好好教九年级下册教材,得不偿失。从更深层面看,是对课标理解不到位,没有意识到课程目标与内容贯穿于整个三年教学之中,而九年级教材在落实第四学段目标与内容方面尤其重要,对于综合提升学生阅读、写作等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妥当的做法应该是坚持“用教材教”的理念,采用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新授课与复习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要明确教材体系和编写意图,追求编者意与教者意的圆融。统编教材的主要特点是双线组元、阅读体系“三位一体”、课型区分大、助学系统层次多、语文知识随文安排等。我们要根据教材的这些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如课型区分,就是要把教读课文教成教读课文、把自读课文教成自读课文。这好像是一句废话,但在实际教学中,教读、自读不分的现象屡见不鲜。这里,有必要把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做一个比较。二者的共同之处是围绕单元学习目标,组成“文”,多角度、多层面指导学生掌握阅读一类文章的方法;二者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都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二者的不同之处是教读课文的助学系统,课前有“预习”,课后有“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要求教师根据助学系统,讲解必要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并在课堂活动中进行必要的示范,对学生活动进行及时反馈。而自读课文的助学系统,主要是旁批式的,随文评点或提出思考问题,课后有“阅读提示”,对课文主题、思路、写法、语言、背景等进行简要介绍。这就要求教师设计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读懂、用好助学系统,并把教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灵活运用到自读课文之中。有人说,教读课文是教学生学方法,自读课文是教学生试方法,而课外阅读是让学生用方法,这话是不无道理的。
评价ping jiɑ
(下转到45页)32
2.衔接高中教学。
本文说的“衔接”,不是拔高初中教学要求,更不是把高中知识下移到初中,而是要具备初高中一体化的思维,要用这个思维去审视初中教学,为学生高中阶段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衔接高中教学,要打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高中课标,特别要对接高中课标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并根据初中学段要求,自觉运用到初中教学之中。要在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关系的基础上,把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任务。要以“语言”“思维”两个方面的培养为基础,延伸拓展到“审美”“文化”两个方面,做到四维并张、整体推进。有教师教学《桃花源记》,在落实文言知识的前提下,以王维乐府诗《桃源行》、王安石七言古诗《桃源行》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三篇作品的异同,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代、时运作者的“桃源梦”与“桃源情”,整堂课融语言学习、思维训练、审美鉴赏、文化理解于一炉,体现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自觉。
衔接高中教学,还要关注高考命题趋势,研究高考对中考的影响,并有意识地渗透到实际教学之中。前文列举了全国卷Ⅰ对今年福建中考卷的六点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例如,定位、筛选、整合信息能力,可通过整体感知文意、梳理文章思路、概括段落要点等方式进行培养。叶圣陶先生说:“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本身是阅读文章的基本方法,学生这方面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中考必然出大问题。又如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议论性文章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统编教材有四个单元集中安排议论性文章,八年级下册一个、九年级上册两个、九年级下册一个,文体涵盖演讲稿、书信、小品文、散文、驳论文、文艺评论等。教学中既要注意文体特点,又要紧扣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通
过扎实的思维训练,切实提高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再如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要特别重视训练学生的“体式思维”,即以文体(文类)的内在审美机制来规训阅读,如阅读叙事作品,只有理解和分析叙述视角、叙述时间、叙述空间等内在规范,才能真正把握作品内涵,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上接第32页)评价ping jiɑ
上的普遍性和独特性价值认识不足,这妨碍了生物学课程目标的达成。初中教师教生物学,应从学科本质出发考虑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学科育人价值为根本出发点确定教学内容和能力、素养目标,生物学教学要特别重视发挥其帮助学生认识生命、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方面的价值。
2.重视过程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将考试分数作为教学首要目标,似乎已成为教育的一种常态,这导致教学走入“依赖习题训练进行知识巩固和能力提升”的误区,表现为: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科学过程和思想方法”。以概念教学为例,符合认知规律的做法应该是提供足够机会和时间,让学生经历调查、观察、实验等过程以获得生物学事实性知识,在此基础上归纳演绎形成概念,这样构建的概念才是内生性的、牢固可靠的。以今年中考生物卷第29题为例,试题围绕“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这一重要概念,展开对考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在复习阶段,相似习题学生做过许多,但实测结果并不理想,其难度值低
梁家辉的老婆于0.5,根本原因就在于在初次学习“血液循环”这一概念时,学生没有经历观察、模拟解剖、建模的过程,教师急于将概念模型以结论形式呈现给学生,宁可花大量时间进行习题训练、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辨析或应用,这种方法甚至成为一种路径依赖。但实践反复证明:采用类似的灌输式教学,学生是难以产生迁移能力的。
3.两考合一背景下更好体现“素养导向、能力立意”。
课标要求教、学、评一致。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试题编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是实现考试正向引导的基本要求。今年中考生物卷在内容范围和能力要求上都严格遵循了课标、指导意见等纲领性文件的要求。在如何同时适应“合格性考试“和“选拔性考试”要求上作了有益的探索,试卷对引导教学“落实基础、发展学生能力”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教师节祝福语小学生发展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是生物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如何将中考与课程改革的目标统一起来,如何更好地优化命题的能力立意,发挥考试导向作用,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任重而道远,还需要业内人士共同探索
。
45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