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产品整机产品外观检验标准
1)检验工具
目视检验条件
检验面积划分
外观等级面定义
外观等级面图示
3)单板检验
4)结构件表面外观缺陷标准
检验工具:
直尺、菲林、游标卡尺、塞规、标准板、条码、防静电手套、酒精、量角器、手电筒
检验条件和缺陷:
在自然光或光照度在300~600LUX的近似自然光下(如40W日光灯、距离500mm新加坡旅游景点处),相距为650~750mm,检视时间根据不同级面而有不同,详见表1:
外观检验条件
表面等级 | 1级 | 2级 | 3级 |
检视时间 | 10s | 5s | 3s |
检视距离 | 650~750mm | ||
光源 | 自然光或光照度在300-600LX | ||
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表面的正面、视线与被检表面呈45-90°进行正常检验(参见图1)。要求检验者的校正视力不低于1.2;不能使用放大镜用于外观检验。
被检表面按其面积或最大外形尺寸划分为不同大小类别,当有两个条件满足时、以大的一类为准。表面大小划分标准如表2。(注:一般情况下,被检表面上的缺陷个数超过2个时,缺陷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10 mm,否则视为同一缺陷,尺寸以其总和计。)
表面大小类别划分
表面大小 | 划分标准 | |
按面积(mm2) | 按最大外形尺寸(mm) | |
小面 | 检测面积 ≤6400 | 最大尺寸≤300 |
中面 | 6400<检测面积≤48600 | 300<最大尺寸≤600 |
大面 | 48600<检测面积≤97200 | 600<最大尺寸≤1000 |
超大面 | 97200<检测面积 | 1000<最大尺寸 |
缺陷代码表
缺陷代码划分
代码 | 名称(单位) | 代码 | 名称(单位) |
N | 数目(个) | D | 直径(mm) |
L | 长度(mm) | H | 深度或高度(mm) |
W | 宽度(mm) | 江南听雨DS | 距离(mm) |
S | 面积(mm2) | ||
1级面:
重要外观表面,体现产品外观形象,具有装饰性,可以直接正视到的主要外观表面。主要包括插框、拉手条等的正面和正面上主要零部件的外表面;
2级面:
主要外表面,半装饰性的经常可见的外观表面。主要包括机箱和盒式的外部侧面、后面、挂耳背面等在特定角度才能观察到的主要外表面及防护网等处经常被打开的可视面等。小五金件、机柜机箱附件等均定义为2级表面。
3级面:
次要外表面和内表面,不是以装饰为目的,表面质量要求不高的结构表面。
主要包括插框拉手条等的内表面和底面、高度大于1.8米的机柜顶面以及安装支架、绑线架、内部框架、内部焊件的所有表面等。除1、2级表面外的表面均为3级表面。
表面为预镀钢板机箱盒式外观面分级示意图
电子产品刀片(带扳手)外观面分级示意图
电源模块外观面分级示意图
整机缺陷相关术语定义 | ||
序号 | 术语 | 定义 |
1 | 段差 | 两个零件装配面理论设计为零偏差,由于有加工误差,实际装配面所产生的错位偏差。 |
2 | 顺差 | 在正常使用时,正视使用面所看到的段差。 |
3 | 逆差 | 在正常使用时,正视使用面所看不到的段差。 |
4 | 金属表面 | 指电镀、氧化、钝化、以及金属压铸面等表现为金属质感的表面,区别于喷涂、塑料等非金属表面。 |
5 | 拉丝 | 通过砂带对金属表面进行磨削加工,去除金属表面缺陷,形成具有一定粗糙度、纹路均匀的装饰表面。 |
6 | 挂具印 | 指电镀、氧化、喷涂等表面处理生产过程中,因装挂用辅助工具的遮挡而使其与零件相接触的部位局部无膜层的现象。 |
7 | 裂纹 | 只在物体表面形成开裂纹路,未透过物体,目视表现为开裂两部分仍然是同一条开裂线。 |
8 | 裂缝 | 开裂已经部分或全部透过了物体,目视表现为开裂的两部分已经分开,完全形成两条开裂的轮廓线。 |
9 | 杂物 | 非客户需求或产品本身发货所有的,非文件规定的异物,如:线扣、木屑、纸片等非金属杂物或螺钉、弹片、线头铆钉头、活动焊渣、金属丝等金属杂物. |
印刷/打印图文不良缺陷相关术语定义 | ||
序号 | 术语 | 定义 |
1 | 缺角 | 图文字体缺损。 |
2 | 发散 | 郑爽出轨图文字边模糊。 |
3 | 线细 | 印刷文字或图案线条局部未印刷充满而宽度变小的现象。 |
4 | 残缺 | 印刷文字或图案线条局部未印刷上而出现残缺的现象,包括出现在墨膜的边缘或中间。 |
5 | 断线 | 印刷线条中断、无墨迹(露出基底)的现象。 |
6 | 龟裂 | 印刷墨膜表面出现的细小裂纹及粗糙现象。 |
7 | 网痕 | 因油墨流动性差而在印刷墨膜上显露出丝网网纹痕迹的现象。 |
8 | 毛刺 | 因油墨悬空渗透而在印刷线条边缘出现锯齿状墨膜的现象。 |
9 | 洇墨 | 指在印刷线条外侧有油墨溢出的现象。 |
10 | 橘皮 | 印刷墨膜表面不平滑、出现橘皮状凹凸不平的现象。 |
11 | 叠印 | 即重叠的墨膜,多出现在套印刷上。 |
12 | 滋墨 | 印刷图文部分和暗调部分出现的斑点状印迹。 |
13 | 飞墨 | 当网版与承印物脱离时,油墨没有及时断开而被拉成细丝,慢慢拉断后再倒向两边,从而形成与印迹相垂直的细丝的现象。 |
14 | 套印 | 两以上印刷时,各分版图文能达到和保持位置准确的套合;套印不准是在套印刷过程中,印迹重叠的误差——印刷位置不正,产生错位、空白的现象。 |
15 | 擦花 | 印品受摩擦后导致的区域性的痕迹。 |
丘倩鸣16 | 墨杠 | 由于墨辊在与印版表面接触时产生瞬间的滑动摩擦,在局部区域内网点扩大产生的一条明显的深条纹。 |
17 | 深度划痕 | 划痕具有一定的深度,用手触摸时能感觉到其明显凹于印品表面。 |
18 | 张子凡求婚轻微划痕 | 用手触摸时感觉不到其凹于印品表面的划痕。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