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栏不见了怎么办
六年级西师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周末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文言文阅读。
虎求①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②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③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④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一》)
(注释)①求:寻求,寻。②长:同“掌”,掌管。③逆:违抗。④走:跑,逃跑。
[1]本学期我们学过的《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的“汝”的意思是_______;本则寓言中与“汝”意思相同的一个字是_______。
[2]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你是如何评价狐狸的?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鹃花的养法
可不可以再爱你歌词[4]这则寓言故事就是成语“___________”的由来。
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以箸(zhù)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乃下地以屐(jī)碾之,又不得。瞋(chēn)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niè)破即吐之。
[注释]①王蓝田:即王述,西晋太原人,袭封蓝由侯。②鸡子:鸡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以箸刺之:____________。 (2)乃下地以屐齿跟之:____________。
(3)瞋甚:____________。  (4)啮破即吐之: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鸡子于地圆转未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把王蓝田(______)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作者妙用动词“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典型的动作描写;用“(______)、(______)”进行神态描写,使人如见其状,如闻其声,如睹其人而终得其神,给读者留下极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4]王蓝田这类性格特点的人,让你想起哪些相关的谚语、歇后语或成语?试着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义犬救主》,完成习题。
义犬救主
华隆好弋[1](yì)猎。畜(xù)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2]。隆后[3]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犬遂咋[4]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犬彷徨(páng huáng)嗥吠,往复路间。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隆闷绝[5]委地,载归家,二日乃苏。隆未苏之间,犬终不食。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摘自《太平广记》
注释:
[1]弋:射。[2]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3]后:后来,以后。
[4]咋:咬。[5]闷绝:窒息。
[1]解释加点的字。
(1)华隆好弋猎 (______) (2)犬遂咋蛇死焉(______)
(3)二日乃苏(______)  (4)隆闷绝委地 (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_________________
[3]“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司马光
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足跌没水中(_____)   众皆弃去(_____)
[2]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与儿戏于庭(_______)
(2)众皆弃去(_______)
(3)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
[3]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足跌没水中。(_____) 
A.没有  B.埋没   C.淹没
(2)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
A.代词,指儿  B.代词,指瓮  C.代词,指石头
(3)众皆弃去。(_____)
A.离开  B.距离  C.除掉
[4]下列停顿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儿/戏于庭 B.一儿/登瓮
C.光持/石/击瓮/破之 D.足跌/没水中
[5]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陶侃惜谷
陶侃①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②人稻!”执③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注释)①陶侃:东晋名将。②贼:伤害。③执:抓住。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田馥甄的图片
(1)见人持(______)   (2)人云(______)
[2]以下与“执而鞭之”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推门而入 B.出淤泥而不染 C.不约而同 D.不劳而获
沈阳第一高楼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中,陶侃的做法表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不鞭书生
什么是天然砂
王安期作东海郡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吏系①得一夜行人。王问:“自奚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吏日:“鞭乎?”王日:“鞭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②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反家。
(注释)①系:抓。②致:达到。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世乱 ________           ②云________
③鞭乎________           ②释之________
[2]以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惊弓之鸟  B.君子何之   C.置之度外     D.久而久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中,王安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后面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这篇文言文选自《________》
[2]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并翻译句子。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________   去:________
译:________
[3]用原文语句填空。 
第一个小孩子的观点是:________ 。
他的理由是:________。
[4]孔子竟被两小儿“笑”,请你恰当运用名言警句,为孔子辩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课内阅读。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兔走触株    株:________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________
③冀复得兔    冀:________
④因释其耒而守株    耒:________
[2]写出句子意思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4]翻译下面句子: 
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________________
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________________
[5]回答下面问题. 
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下面加点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尤所爱(尤其,特别) B.今乃掉尾而斗(却)
C.谬矣(错误) D.处士笑而然之(这样)
[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序号下面画“√”
①(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②(戴嵩)尤所爱
③(牧童)拊掌大笑 ④(杜处士)不可改也
[3]翻译句子。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牧童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课外阅读。
曾子①杀猪
曾子之妻之②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③还,顾④反为女杀彘⑤。”妻适⑥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⑦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⑧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⑨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⑩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曾参,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著名的弟子之一。 ②之:到,去。③女:通“汝”,你。 ④顾:回来。⑤彘:猪。 ⑥适:往,到。 ⑦特:只不过。⑧待:依赖。⑨子:你。 ⑩遂: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