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课内文段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联系上下文,我知道“问其故”中的“其”指的是_____________。
[2]我会用“组词法”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两小儿辩日:_____________ 日始出:_____________ 日中时:_____________
[3]围绕太阳远近的问题,两小儿各执一词,请填写观点与理由:
人物 | 七煌针针观点 | 理由 |
第一个孩子 | 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
第二个孩子 | 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 |
[4]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5]“孔子不能决也。”对此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孔子学识浅薄比不上孩子 B.孔子对待学问实事求是
C.孔子不忍心作出判断 D.孔子缺乏科学探究精神
死神之最强十刃2. 阅读《伯牙鼓琴》》,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截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伯牙绝弦》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为文中的“善”选择正确的解释,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赞叹b.擅长、善于
①“善鼓琴”中的“善”是(_______)的意思。②“善哉”中的“善”表示(______)之义。
[3]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
[4]伯牙绝弦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回答)
[5]面对如此伤心、绝望的伯牙,我想说:______________。
[6]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听者可以说是善听者的知音。请写出一句关于知音知己的诗句或名言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给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在( )中注音,并解释意思。
①弗食不知其旨(_____)_______
②教学相长(_____)_______
③虽有至道(_____)_______
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曰:教学相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_________)与(________)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_____________)的道理。
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②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加点的字:
(1)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 (2)尝射于家圃(______)(______)
(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_______)(________) (4)睨之,久而不去(______)
(5)无他,但手熟尔(_______) (6)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安敢轻吾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卓依婷死亡真相图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______(成语)的道理。
[4]哪句话写出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言文阅读。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乃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度”的含义。
“先自度其足”的度 ______________
“吾忘持度”的度__________________
“宁信度”的度____________________
[2]“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女娲①造人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②黄土作人。剧务③,力不暇④供,乃引⑤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縆⑥人也。
——选自《风俗通义》
(注释)
①女娲(wā):中国古代神话中最伟大的始祖神,人面蛇身,有炼石补天、抟泥为人的神力。
②抟(tuán):把东西揉弄成球形。
③剧务:劳作繁忙。
④暇(xiá):空闲。
⑤引:牵,拉。
蒋勤勤老公⑥縆(gēng):粗绳。
[1]“……者,……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判断向式,你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吗?
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绳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知道哪些与女娲有关的故事,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人造出来之后如何?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想象,适当增加一些神态和动作描写,把“女娲造人”编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文言文阅读。
执①竿入城
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②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③?”遂④依而截之,乃入城.
感悟生命的作文注释:①执:握。②俄:一会儿。③何不以锯中截而人:为什么不用锯子从中间截断再入城呢?④遂:于是。
[1]开始的时候这个鲁国人是怎样进城门的?(用文中原句回答)关于祖国的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鲁国人怎样进了城门?(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符合小古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执竿者不会随机应变,遇事不知变通。
B.老父自作聪明,好为人师。
C.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8. 文言文阅读。
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饰以玫瑰(__________)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__________)
[2]翻译下列的句子。
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的寓意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我欲之楚 (_________) ②将奚为北面 (__________)
③吾马良 (__________) ④此数者愈善 (________)
[2]翻译
①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______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给下列汉字注音。
衔(____) 堙(____) 溺(____)
[2]“少女”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________。
[3]联系文章内容,结合注释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