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地方特音乐
这里仅向大家选介几个属于不同国家的民间音乐品种,它们不能代表这些国家民间音乐的全貌,但可以说是其中比较有特的。
(一)德国民歌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德意志民族为世界音乐宝库贡献了众多的音乐大师和不胜枚举的经典作品,而德国的民间音乐,特别是那些感情真挚、朴素无华的民歌正是他们创作的重要源泉。正如伟大的作曲家罗伯特·舒曼所说:“勤勤去倾听一切民歌,它是最优美旋律的宝藏”。
文科就业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
德国民歌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它不象东方民族的音乐那样富于即兴性,也不象俄罗斯许多民歌那样具有大起大落的感情力度变化,它缺乏一种难以抑制的激情,相反它表现出德意志民族那种理智的性格。它通常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平衡与协调,蕴含着深厚真挚的情感和潜藏着一种崇高的品格力量和深刻的喻意。它们充满想象力,但没有过份的矫饰。既诉说悲哀与愁苦,也不乏快乐与欢笑。总之它们始终让人感到亲切纯朴,平易近人。
虽然在德国不乏委婉动听的小调性民歌,但就总体而言多数采用大调式。因此大三和弦的3个音,即do、mi、sol是构成其民歌最常用的骨架,有时用它们作为旋律主题,有时将它们作为骨干音,在其前后再加上一些经过音和小音型,使旋律显得更加流畅平滑。在德国各地都可以发现具有这种特点的民歌:
谱例(61)莱因河流域民歌片段
普例(62)中部图林根地区民歌片段
德国民歌几乎都是从这3个音中的一个音开始的,从sol到do的4度起唱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刚才的两个例子就是这样。其旋律基本上都使用自然7声音阶,2度、3度、4度和5度是最常用的音程,旋律进行中较少使用变化音。模进是其旋律展开常用的手法,即把某个主导音型移高或移低几度演唱。一种是逐级移动模进:
猫叫谱例(63)德国民歌《我不是学徒》片段
另外还采用变化模进的形式:
谱例(64)德国民歌《这,这是一个悲惨的结局》片段
还可以运用头一个音重复,后面音型向上移动的方式:
谱例(65)德国民歌《声音多么悦耳》片段
用于模进的音型一般较为短小,机械的逐级移动模进只用两次,最多不超过三次,接下来是其变化形
式或转向进行。由于前面说过的原因,德国民歌结局时也大都通过强调大3和弦的基本音程来明确和稳定其大调的性质。下面是几种典型的结尾形式:
谱例(66)德国民歌典型的结尾形式
这些终止形式对德国古典和浪漫派音乐大师的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德国民歌的结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一段式,另一种是分为几个乐段的多段式。一段式的民歌也可以进一步分为若干乐节,但不能形成用半终止或全终止彼此分割的几个段落。而多段式民歌各段落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通常有二段或三段,中间含有部分反复,有时还附加一个小结尾。这类歌曲每段的长度完全相等或大体相等,每个乐句有2、4或8小节。这种段落分明、相对划一的结构可能是受民间舞曲影响的结果,各段落之间是按照严密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二段式歌曲中最常见的方法是第一段以半终止结束,第二段以完全终止结束。此外第一段结束在3级音,第二段终止在主音上的情况也不少见。通常一首歌曲只用一种演唱方式,或者是独唱,或者是合唱。
德国民歌多从弱拍开始,这与德语名词前常有轻读的冠词和介词有关。之后每小节的首拍都是重音。切分节奏在这里并不常见,但近几十年由于受斯拉夫民间歌曲和爵士乐的影响,特别强调小节中的某一拍而出现了类似切分的节奏。每首民歌一方面保持节拍上的统一性,另一方面却注意各种节奏性音型的变换,一种节奏型一般不会连续反复三次以上,从下面这首《愁苦的布阿》中就可以看到这种变济南中考成绩什么时候出来2022
换的频繁,它不但不会显得杂乱,相反保持了旋律的流畅性和节奏的统一性。
谱例(67)德国民歌《愁苦的布阿》片段
2/4、4/4、3/4这些单拍子和6/8、9/8、12/8、6/4等复拍子是德国民歌最常用的节拍,5/4、7/8、11/8这些非对称的复拍子是极为罕见的。一首民歌通常以一种节拍贯穿到底,只有在极少数舞曲性的民歌中可能出现变换节拍的现象。
另外在速度上德国民歌一般较为中庸,既不太慢,也不太快,旋律进行中速度也无明显的变化。在力度上相应地也没有大的对比。以上各种特点造就了德国民歌那种带有普遍性的、恬静安详的风格。在这一点上德国艺术歌曲与它是较为相似的。
高伟光个人资料简介(二)意大利与它的那坡里民歌
自文艺复兴以来,意大利以其歌剧和弦乐艺术闻名于世。同样,它的民间音乐,特别是那坡里民歌、威尼斯船歌、塔兰泰拉舞曲也向世人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它们不象其他国家的民间音乐那样来自社会的底层,具有纯朴的乡土气息,相反它们的风格大都比较华丽,表演相当专业化,是城市化的民间音乐。意大利民间音乐从风格彩上可分为四个区域:第一是南部的地中海地区。那里的音乐有阿拉伯和印度影响的痕迹,旋律性很强,多为小调式,喜用装饰音,多数是独唱,音调高亢,节奏自由。
第二是北方地区。其曲调多以大3或小3和弦的三个音为骨干音,兼用大调式和小调式,常采用分节歌形式,有严格的节奏,复调性的合唱十分常见。第三是中部地区。它的歌曲曲调优美,长于抒情,多为独唱,兼有严格的和自由的节奏。第四是撒丁地区,即撒丁岛。那里常见到结构复杂的多声重唱,演唱时领唱者唱歌词,其余声部只唱衬词,歌手的嗓音深沉,喜加各种装饰音。
在这众多类型的民间音乐中最负盛名的是那坡里地区的民歌。那坡里又称那不勒斯,位于意大利的西南部,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维苏威火山和庞贝古城就在这个地区。这里的几个小镇的名字,如苏莲托、桑塔露琪亚和卡莱卡莱也随着其民歌而传遍世界。那坡里的人民豪爽开朗,富于开拓精神,在上个世纪曾有相当数量的人当海员,到南美洲谋生,著名小说《三千里寻母记》(曾改编成动画片在我国电视上播映)描写的就是当地人民移居南美的艰难经历。这里的民歌有许多也是表现远在海外的游子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真切感情的。
现在大家听到的拿坡里民歌已不是其原来的形态,而是经过专业作曲家加工、改编和创作的,但它们仍保持了原来民歌那种曲调优美、热情奔放的特点,所以当地人也喜爱它们,公认它们是自己的民歌。例如《重归苏莲托》这首歌的曲作者库尔蒂斯曾写过多首那坡里歌曲,当地人特地在苏莲托火车站为他塑像,以纪念他对拿坡里民歌发展做出的贡献。这些民歌现在不仅在众中传唱,而且也是声乐大师独唱音乐会的保留曲目,像多明戈、帕瓦罗蒂等都经常演唱它们。
拿坡里民歌的曲调是根据歌词的方言发音来谱写的,这153种方言与意大利标准语发音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演唱时按方言发音为佳。这种民歌音域宽阔,跨几个声区,旋律气息连贯,适合于用美声唱法演唱。特有的小滑音、小装饰音是这里民歌的又一特征,例如像《我的太阳》中那样:
谱例(68)那坡里民歌《我的太阳》片段
那坡里民歌兼用大、小调式,并且喜欢在同一首歌中以这两种调式的转换形成情绪上、彩上的对比,而同主音的大小调转换是其最常用的转调方法。例如《重归苏莲托》这首歌的第一段为e小调,表现一种怀乡的情绪:
谱例(69)那坡里民歌《重归苏莲托》第一段
它最后落到主音e上。接下来旋律采用同主音调式转换的方法转为E大调,音乐的彩一下子明朗起来,似乎在思
谱例(70)那坡里民歌《重归苏莲托》第二段
念亲人的惆怅中看到了重返故里的希望:
为了与开始时的基本情调相呼应,音乐在全曲行将结束时又转回e小调。
谱例(71)那坡里民歌《重归苏莲托》的结尾
通过这两次转调,大大地强化了歌曲的情感变化,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由于内容的需要,那坡里民歌较多采用多段式结构,而每段的长度通常是相等的,4句或8句为一段的情况居多,因而结构是比较规整的。
(三)西班牙的民间音乐
西班牙位于欧洲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上,但是长期以来很多人却把西班牙排除在传统的欧洲之外。的确,那里的文化与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有明显的差别,于是产生了这样一种说法:“欧洲的南部边界到比利牛斯山脉为止”,这里所说的比利牛斯山就位于法国与西班牙的交界处,也就是说人们喜欢把这个地理上属于欧洲的国家看作是另外一个世界。于是当上个世纪末欧洲许多艺术家千方百计去寻“异国情调”时,他们就想到了西班牙,一批表现西班牙风情、采用它的民间艺术素材的作品也就应运而生了,一时间一股西班牙热冲击着欧洲艺术各个领域。
美术教师个人总结
西班牙独特的文化艺术是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传统的产物。它地处地中海西岸,与北非隔海相望,为欧洲和非洲的交通枢纽。在古代虽然属古希腊、罗马文化圈,但也受到北非摩尔人的影响。从8世纪起被阿拉伯人占领,在那里建立了西阿拉伯帝国,其统治持续700余年,因此阿拉伯文化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参见本书第一章中的《阿拉伯音乐》部分)。从15世纪中起,吉卜赛人又大批移居西班
牙南部的安达鲁西亚地区,这一“流浪民族”的艺术与当地的民间音乐舞蹈相融合,进一步增强了这个地区文化的“异国”彩,使西班牙成为欧洲大陆中充满神秘彩的“东方”世界。
基于上述原因,西班牙的民间音乐艺术也表现出来源多元化的特征。首先是来自东罗马帝国(拜占庭)教会音乐的影响。即使在阿拉伯人统治时期单声部的圣咏仍被当地教会采用,今天教会音乐的多利亚和弗里吉亚这两种调式的四音列依旧是西班牙民间音乐旋律构成的基础:
谱例(72)多利亚调式的四音列(全—全—半音)
普例(73)弗里吉亚调式的四音列(全—半—全音)
此外现在西班牙一些地区流行的音乐体裁也是从教会音乐中衍生出来的。阿拉伯的影响则更多表现在其旋律的下行倾向和丰富的装饰音上,当地主要的弦乐器吉他等也可以到其阿拉伯渊源。吉卜赛的因素则较集中反映在西班牙南部弗拉门科舞蹈音乐的节奏、它的表演形式以及诸如响板这类特性的乐器之中。当然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分类归纳,在活生生的、变化多端的音乐中这三种因素是相互融为一体的,人们既无必要,也无可能硬要在一首乐曲中分辨出这三种因素。下面我们还是通过介绍西班牙民间音乐的几个主要音乐品种来具体了解一些它的基本特点吧。
1、霍塔
据说它最早是起源于阿拉贡地区,现在已成为流行于除南方外西班牙全境的民间歌舞体裁,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间,每逢节假日都可以看到年轻人表演霍塔。为它伴唱的歌曲其歌词采用谣曲形式,特点是8音节为一行,四行为一段,其中有两行要反复一次,它的词句相当口语化。旋律多为大调式,乐句随歌词重复,同音反复的现象十分普遍,经常出现同主音或平行大小调的交替。它的音域不宽,有时甚至不超过6度。其节奏通常为3/4拍或3/8拍,重音位置不固定,歌唱与伴奏的重音时有交错。吉他是其主要伴奏乐器,两段歌曲之间有一段器乐过门,另外舞蹈者也边舞边打响板作为伴奏。霍塔的音乐相当生动轻快,它的舞蹈动作也体现出这个特点,双臂和躯体动作不多,而腿部的动作则极为富于变化。由于霍塔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西班牙民间音乐的性格,所以无论是其本国的,还是欧洲其他国家的作曲家们都喜欢用这种体裁进行创作,著名的有格林卡的《阿拉贡的霍塔》、《马德里之夜》等。林晖闵喜欢徐娇吗
2、方丹戈
方丹戈是流行于全西班牙(包括南方)的歌舞体裁。其基本形式与霍塔相似,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歌词的长度、谣曲中乐句的数量以及伴奏和弦的丰富性上。方丹戈的音乐用多利亚调式,它的歌词每段由5行(有时是4行)8ujf节的诗组成,其中有一行(或两行)要反复一次,为它而配的乐句也随之反复。器乐前奏为E大调,进入歌唱部分后调式有几次转换,最后再回到原来的调式。它采用3/4或3/8节拍,典型的节奏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