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爱国⼈物故事事例_中国爱国英雄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有多少爱国故事千古流颂。不论⼱帼须眉,只为了⼼中那个伟⼤的祖国。⼀个⼈只要热爱⾃⼰的祖国,有⼀颗爱国之⼼,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下⾯给⼤家带来⼀些关于近代中国爱国⼈物故事事例,供⼤家参考。
更多爱国相关⽂章内容推荐(↓↓↓)
近代中国爱国⼈物故事1
李清照爱国的故事
宋王朝经过167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天降煞星,北⽅崛起了⼀个游牧民族。⾦⼈⼀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苑,还掠⾛了徽、钦⼆帝,赵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页。李清照在⼭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家⼈开始过漂泊⽆定的⽣活。南渡第⼆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想就在这时发⽣了⼀件国耻⼜蒙家羞的事。⼀天深夜,城⾥发⽣叛乱,⾝为地⽅长官的赵明诚不是⾝先⼠卒指挥戡乱,⽽是偷偷⽤绳⼦缒城逃⾛。事定之后,他被朝廷撤职。李清照这个柔弱⼥⼦,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出⼤节⼤义,很为丈夫临阵脱逃⽽羞愧。赵被撤职后夫妇⼆⼈继续沿长江⽽上向江西⽅向流亡,⼀路难免有点别扭,略失往昔的鱼⽔之和。当⾏⾄乌江
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兵败⾃刎之处,不觉⼼潮起伏,⾯对浩浩江⾯,吟下了这⾸千古绝唱:
⽣当作⼈杰,死亦为⿁雄。⾄今思项⽻,不肯过江东。
丈夫在其⾝后听着这⼀字⼀句的⾦⽯之声,⾯有愧⾊,⼼中泛起深深的⾃责。1129年8⽉,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就有⾦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国君是国家的代表啊。但是这个可怜可恨的⾼宗赵构并没有这个觉悟,他不代表国家,就代表他⾃⼰的那条⼩命。他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路逃下去,⼀直飘泊到海上,⼜过海到温州。李清照⼀孤寡妇⼈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向,⾃⼰雇船、求⼈、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搜集的书籍⽂物,这样苦苦地坚持着。赵明诚⽣前有托,这些⽂物是舍命也不能丢的,⽽且《⾦⽯录》也还没有出版,这是她⼀⽣的精神寄托。她还有⼀个想法就是这些⽂物在战⽕中靠她个⼈实在难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给朝廷,但是她始终没能追上皇帝。她在当年11⽉流浪到衢州,第⼆年3⽉⼜到越州。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拓⽚⼜被南侵的⾦兵焚掠⼀空。⽽到越州时随⾝带着的五⼤箱⽂物⼜被贼⼈破墙盗⾛。
1130年11⽉,皇上看到⾝后跟随的⼈太多不利逃跑,⼲脆就下令遣散百官。李清照望着龙旗龙⾈消失在茫茫⼤海中,就更感到⽆限的失望。就按封建社会的观念,国家者国⼟、国君、百姓。今国⼟让⼈
家占去⼀半,国君让⼈家撵得抱头⿏窜,百姓四处流离。国已不国,君已不君,她这个⽆处⽴⾝的亡国之民怎么能不犯⼤愁呢?李清照的⾝⼼在历史的油锅⾥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约是在避难温州时,她写下这⾸《添字采桑⼦》:
窗前谁种芭蕉树?陰满中庭。陰满中庭,叶叶⼼⼼舒卷有余情。伤⼼枕上三更⾬,
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不惯起来听。
“北⼈”是什么样⼈呢?就是流浪之⼈,是亡国之民,李清照正是这其中的⼀个。中国历史上的异族⼊侵多是由北⽽南,所以“北⼈”逃难就成了⼀种历史现象,也成了⼀种⽂学现象。“愁损北⼈不惯起来听”,我们听到了什么呢?听到了祖逖中流击⽔的呼喊,听到了陆游“遗民泪尽胡尘⾥,南望王师⼜⼀年”的叹息,听到了⾟弃疾“可堪回⾸,佛狸祠下,⼀⽚神鸦社⿎”的⽆奈,更⼜仿佛听到了“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悲凉的歌声。1134年,⾦⼈⼜⼀次南侵,赵构⼜弃都再逃。李清照第⼆次流亡到了⾦华。国运维艰,愁压⼼头。有⼈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声,⽆⼼出游:
风住尘⾹花已尽,⽇晚倦梳头。物是⼈⾮事事休,欲语泪双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只恐双溪舴艋⾈,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在流亡途中⾏⽆定所,国家⽀离破碎,到处物是⼈⾮,这愁就是⼀条船也载不动啊。这使我们
想起杜甫在逃难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李清照这时的愁早已不是“⼀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现在国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旧愁,想觅也难寻了。她这时是《诗经》的《⿉离》之愁,是⾟弃疾“⽽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国家民族的⼤愁,她是在替天发愁啊。
近代中国爱国⼈物故事2
虎门销烟
公元1820年9⽉,嘉庆帝在承德中暑,突然病死。皇⼦旻宁继位,改元道光,世称道光帝,也叫清宣宗。道光帝除了同他⽗亲⼀样,疲于应付国内此伏彼起的反清起义外,还⾯临了另⼀重危机,即外国资本主义势⼒的侵略和威胁。第⼀次鸦⽚战争,就是在他在位期间发⽣的。
道光年间,江南暴⾬成灾,⼀时饥民遍野。户部尚书潘世恩正在苏州家乡守孝,家中囤积了⽩⽶数万⽯。这天,有江苏按察使登门求见,请求潘⼤⼈开仓救济灾民。潘世恩眼珠⼀转,推托说:“开仓济民,义不容辞,只是不巧得很,仓库上⽉就空
了!”
网游男名字
来⼈沉稳地⼀笑,说道:“那正好,下官就借来贮⽶吧!”他当即派⼿下将各仓加盖封条,然后下令散发仓⽶赈济灾民。事后按市价偿还了⽶钱,弄得潘⼤⼈哭笑不得。
这位机智能⼲的按察使,就是⽇后以禁毁鸦⽚名垂青史的林则徐。郭冬临个人资料
进⼊⼗九世纪以来,以英国为代表的西⽅资本主义国家⽣产过剩,急需打开中国这个巨⼤的市场。⽽清政府实⾏闭关⾃守的政策,只许可在⼴州⼀地同外国通商。中国的封建经济是⾃给⾃⾜的⼩农经济,进⼝的⼯业品没有销路。外国商⼈于是转向了罪恶的鸦⽚贸易。鸦⽚是⼀种摧残⼈体的,会使⼈吸⾷成瘾,这就使鸦⽚交易始终保持着六倍以上的⾼额利润。西⽅国家向中国全⼒倾销鸦⽚,仅在道光帝执政的前⼗五年间,就造成了六千万两以上的⽩银外流,全国染上烟瘾的⼈⼝达⼆百多万。
⾯对国计民⽣的恶化,林则徐再也看不下去了。公元1838年9⽉,他在湖⼴总督任上向道光帝上了⼀份奏折,⼤声疾呼:如果再不严禁鸦⽚,那么⼏⼗年后,中国⼏乎没有可以派出抵抗敌⼈的军队,⽽且没有可以发军饷的⽩银,国家就被鸦⽚蛀空了!道光帝本⼈也抽过鸦⽚,亲⾝感受过洋烟的毒害,林则徐的警告使他触⽬惊⼼。于是他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前往⼴州查禁鸦⽚。
公元1839年3⽉,林则徐到了⼴州。外国烟贩和勾结他们的洋⾏商⼈,起初并没有把他的到来放在⼼上。他们知道,清朝官员都爱钱,只要花上银⼦,没有过不了的关。于是,他们派怡和洋⾏的⽼板伍绍荣为代表,去求见林则徐,暗⽰贿赂的数⽬。
可这⼀回,烟贩们的如意算盘打空了。林则徐听完了来意,拍案⽽起,怒斥道:“本⼤⾂不要钱,只要你的脑袋!”他命令伍绍荣回去告诉外国主⼦:限三天以内,把所带的鸦⽚全部交官,并且签⽴今后永
远不夹带鸦⽚的保证书。如果胆敢违令,⼀经查出,货物⼀律充公,贩卖鸦⽚的商⼈⼀律处死。
英国⼤烟贩颠地,是外国鸦⽚商⼈的头⽬,⼿中还拥有⾛私武装。他先是呈报了⼀千箱鸦⽚,妄图蒙混过关。林则徐早就调查过海上商船的情况,知道他弄虚作假,下令传讯颠地,对他提出警告。颠地回船后,继续拖延时间,对缉私⼈员进⾏武⼒挑衅,于是林则徐决定逮捕他。
英商监督义律把颠地藏匿在商馆⾥,拒不交出,还以战争叫嚣相威胁。林则徐针锋相对,封锁了黄埔⼀带的江⾯,⼜派兵包围了商馆。⼴州百姓⾃愿参加巡逻,⼀防颠地潜逃,⼆防内奸混⼊。商馆断⽔断粮,义律再也⽆法顽抗,不得不同意交出所有船上的两万多箱鸦⽚。
林则徐派⼈在虎门海滩的⾼处,挖了两个长宽各五⼗丈的⼤池,池壁有涵洞与⼤海相通。6⽉3⽇,林则徐率领⼴东⼤⼩官员,前来监督销毁收缴的鸦⽚。⼀箱箱鸦⽚被投⼊浸满海⽔的⼤池中,再倒上海盐和⽣⽯灰,顿时池⽔沸腾,浓烟滚滚,鸦⽚化作了灰烬。成千上万围观的众,发出了春雷般的欢呼声。⼀批焚毁,冲刷⼲净,⼜投⼊⼀批。就这样,虎门销烟整整持续了⼆⼗三天。
林则徐在查禁鸦⽚的同时,加强了海岸的军事防备。他修固和增筑炮台,在珠江⼝的海⾯上设置⽊排铁链,还招募⽔兵,组织团练,发动民众保卫海疆。虎门销烟后,义律率英国兵船多次发起武⼒挑衅,都被中国军队击退。
近代中国爱国⼈物故事3
闫妮最新新闻镇压太平军
清朝的正规军——绿营兵有六⼗多万,在太平军的冲击下损失惨重,集结在南京城外的江南⼤营、江北⼤营也只能采取守势。这样,清政府不得不把挽救危局的希望,寄托在地主武装——团练⾝上。曾国藩就是在这⼀背景下起家发迹的。
曾国藩是湖南湘乡⼈,道光年间考中进⼠,在京城做到了礼部侍郎,⼆品⾼官。公元1852年,他因母亲去世回乡守孝,不久咸丰帝就下达了要求各地在籍官员督办团练的诏令。曾国藩的做法与其他⼤⾂不同,他的⽬的不在于组织地⽅性的民团,⽽是着⼿于建⽴⼀⽀新军。这⽀军队全由湖南⼈组成,湖南简称湘,所以被称为“湘军”。
曾国藩以他的亲友、师⽣、同乡为⾻⼲,招募朴实、也都缺乏社会经验的农民当兵。湘军的饷银⽐绿营兵⾼出⼀倍,内部实⾏家长式管理,下⼀级由上⼀级挑选和指挥,最后听命于曾国藩⼀⼈。曾国藩利⽤团练⼤⾂的地位,取得了脱离于地⽅的司法权,在组织和整肃湘军的过程中,就擅⾃处决了⼆百多⼈,被⼈称为“曾剃头”。他借着督办团练的机会,截留朝廷过往的赋税、饷银,私⾃卖官、开征,⽤来购买了⼀千多门洋炮,置办了三百余艘战船。⼀年之间,湘军陆营、⽔营兵⼒达到⼀万七千余⼈。
演员陈婷在太平军西征部队的进击下,绿营兵节节败退,清政府⼀再下令湘军增援。⽼谋深算的曾国藩不愿轻
易冒险,⼀边抗旨拖延,⼀边加紧了湘军的军事训练。公元1853年底,太平军攻克湖北黄州,咸丰帝不得不亲笔写信给曾国藩,说,已经⽕烧眉⽑了,要他“激发天良”,出兵打太平天国。曾国藩感到军事准备已经完成,这才同意出境作战。从此后,湘军就成了太平军最主要和最凶恶的敌⼿。
生物医学工程是什么湘军虽然挽回了局部战场的颓势,但也受到了太平军沉重的打击。公元1854年4⽉,太平军在长沙附近的靖港⼤败湘军,曾国藩羞愤之下投⽔⾃杀,被部下救起。⼀年后在江西湖⼝,⽯达开⼜沉重打击湘军⽔师,曾国藩眼看将被俘虏,⼜⼀次投⽔
⾃尽,被捞起后逃回南昌城中,还特地写了遗嘱。只因西征军取胜后,奉调回师天京参加攻打江南⼤营的作战,才使曾国藩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命运。
然⽽,太平军在⼤好的军事形势下,却爆发了⼀场可怕的内讧。公元1856年,东王杨秀清利⽤“代天⽗传⾔”的特权,令洪秀全下跪,逼他加封⾃⼰同为“万岁”。洪秀全秘密召回韦昌辉包围东王府,杀了杨秀清,韦昌辉后来⼜被洪秀全诛杀。在这场⾃相残杀的“天京之变”中,有两万名太平军战⼠死去。⽯达开在全家被害、⼜处处受到排挤的情况下,负⽓带领主⼒部队⼗万⼈出⾛西南,先后转战七省,终被清军消灭。
我最喜欢的玩具二年级作文100字“天京之变”不仅给了湘军喘息和重整的机会,⽽且改变了各战场的⼒量对⽐。曾国藩乘势攻占了安庆,打开了通往天京的门户。他让弟弟曾国荃沿长江东下进攻天京,左宗棠由江西进⼊浙江,李鸿章
从上海进犯苏南,三⾯合击,围困天京达两年之久。公元1864年7⽉,湘军⽤炸开城墙,攻⼊天京。守城的太平军虽然因为长期饥饿⽽奄奄⼀息,仍然与清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天京沦陷后,太平天国的余部还在江南各省坚持⽃争达四年之久。
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命,被誉为“中兴名⾂”,博得清朝和帝国主义者⼀⽚赞赏声。他深知“功⾼震主”的历史教训,为了避免朝廷疑忌,于是主动将⼗⼆万⼈的湘军逐步遣散,由旗兵南下接防。但他的势⼒和影响,已经⾮常⼤。仅仅在他的幕僚中,担任总督、巡抚以上⾼官的就有⼆⼗六⼈,其中包括李鸿章、左宗棠这样的重⾂。“湘军系”成为清朝统治阶层中的⼀个重要政治集团。
近代中国爱国⼈物故事4
吴⽟章奋勇挂国旗
吴⽟章是⽼⼀辈⽆产阶级⾰命家。早年他曾留学⽇本,他所在学校由于学⽣来⾃世界各个国家,因此形成了⼀个惯例:每逢元旦,就把世界各国的国旗都挂出来庆贺。1904年元旦的那天,吴⽟章也跟其他同学⼀样喜⽓洋洋地过节,可是来到校园⾥⼀看,竟然没有中国国旗。
吴⽟章这下可⽓急了。他马上组织所有的中国学⽣,带领他们到了校⽅负责⼈。吴⽟章代表中国学⽣向校⽅提出了严正抗议:“你们为什么不挂中国国旗?我们既然在这⾥上学,却没有我们的国旗飘扬,
这就不是⼀个完整的元旦。因此,我们要求你们道歉并马上纠正错误,挂上我们的国旗。要不然,我们就罢课,绝⾷抗议。”校⽅的主任认出是吴⽟章,就冷嘲热讽地说:“平⽇我们对你那么好,知道你来⾃中国,家⾥没有钱,就从来不急着催你交学费。不仅如此,我们还发给你零花钱⽤,现在你竟然因为这种⼩事情就来学校的⿇烦,你怎么能这样呢?”吴⽟章严肃地说:“学校对我是很好,这⼀点我⾮常感激。但是你犯了⼀个很⼤的错误,今天的事情不是⼀件⼩事,挂不挂国旗是⼀件关系国家荣辱的⼤事。我宁可失去求学的机会,也不能坐视我们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因此,今天我是准备⽃争到底的。”校⽅迫于⽆奈,只好承认错误并悬挂上了中国的国旗。
⼜过了⼗年,也就是1914年的元旦这⼀天,吴⽟章正好乘坐⽇本⼈的船出国。船上挂起了万国旗庆贺,可就是没有中国的国旗。他毫不犹豫地带领船上的中国同胞向船长提出了抗议,船长说:“这么多年了,⼀直是这样呀!”“不对,绝不会永远这样的。今天你必须把中国国旗挂起来,中国绝不会永远是这样的!”船长看到吴⽟章激动的神情,只能屈服,挂起了中国的国旗!
近代中国爱国⼈物故事5
民族英雄杨靖宇的故事
抗⽇民族英雄杨靖宇,原名马尚德。他⼗四岁时,在河南省确⼭第⼆⾼等⼩学读书,那时,正是俄国⼗⽉⾰命爆发的第⼆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下,杨靖宇很快成长为反帝、反封建⽃争的积极分
⼦。他以满腔热情同进步同学⼀起参加了罢课⽃争,⾛上街头贴标语,散发传单,到⽕车站查烧⽇货。
学⽣们的罢课⽃争使军阀官僚们胆战⼼惊,他们慌忙采取卑鄙⼿段阻⽌学⽣的爱国活动。⼀天,教育局派了⼏个“学监”,到确⼭第⼆⾼等⼩学进⾏“视察”、“监督”,并以“钦差⼤⾂”的姿态命令学⽣复课。这些“学监”不仅仇视学⽣,对教员、⼯⼈也是指⼿划脚,神⽓⼗⾜。
有⼀天,⼀个学监的⾐服丢了。他⽆根⽆据地猜疑是在学校的李⽼头作的案,不问青红皂⽩,就叫来⼏个兵差,把李⽼头捆绑起来,吊在树上,硬要他“招认”。李⽼头是位⽼实⼈,⽆端地受此冤屈,⽓得呜呜直哭。
正在这时,杨靖宇来到了现场。他压根⼉不相信李⽼头会偷⾐服,拳头⼀攥,就冲到兵差⾯前:“你们诬赖好⼈,再不把⼈放下来,就揍你们!” 话⾳未落,⼏⼗名学⽣也都围了上来,包围圈越来越⼩。⼏个兵差见学⽣来势汹汹,龟缩在⼀起,没有⼀个敢说话的。
校长闻讯赶来,怕惹出乱⼦,就对同学们说:“快散开!快散开!你们要少管闲事!这⾮同⼩可!”这时,杨靖宇⼜挺⾝⽽出,冲着校长说:“我们反对陷害好⼈,这怎么叫管闲事?”校长指着他说:“马尚德,你还想不想读书!”杨靖宇毫不⽰弱,理直⽓壮地说:“不读就不读,你们开除吧,这⾥不是教育⼈的学校,是衙门!”校长感到⾃⼰⽆能为⼒,连摇头带跺脚地⾛了。⼏个兵差见学⽣⼈多势众,就⽆可奈何
地把李⽼头从树上放了下来。
这件事发⽣不久,杨靖宇就离开了确⼭第⼆⾼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