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05期 No.05,2021
历史教学
History Teaching
总第858期
Sum No.858
•笔谈•
引言:中国近代史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研究、教学的重点方向和深耕领域,影响不止在高校学界,更及于中小学。改革开放后,历史学系着力建设中国近代史课程,并与中小学密切互动、联系 2019年,“中国近代史”入选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项目,这组笔谈,就是此轮建设过程中的教学论文成果,着眼于高校与中学的历史教学衔接。其中周健着眼中国近代史教学的基本问题和基础史料,探 讨何为真正的关键问题、基本史料的基础性和重要性,进而思考中国近代史如何与其他断代史、国别史 相激发。裘陈江把重点放在中国近代史史料的实证与解读上,为中学历史教学的薄弱环节提供可思且可行的案例与建议。于海兵讨论如何面对师范生开展中国近代史教学,指出他们来自中学,又要回到中 学,在教学中,线索的建构与脉络的串联极为重要,_范江通过细密解读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挖掘文字背后的意
涵,来展示高中中国近代史教学的共通性方法I骏则就中国近代史教学的“知常”与“察变”这 两个基本点展开分析,指出若能明确近代中国之常形与变态,则其多歧的、非直线性的变化就能有更多呈现,其曲折隐晦,却相当深邃的促动因素就能有更多揭示平安车辆保险
[中图分类号丨K25 [文献标识码丨A [文章编号]0457-6241(2021 )05-0003-19
鉢问题墟础姊:巾_触课織学的思考
我认为,有必要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提出 “基本问题”的概念。因为这可以促使我们思考,通过理解哪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有可能去把握 一个时代的基本面貌,进而与其他的断代史、国别史在共通的问题上进行讨论与激发。换句话 说,就是怎样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提出和思考 一些更有新意的问题。
我想到所谓“基本问题”,是受到研究中国 古代史尤其是明清史的朋友的启发。2017年4 月,我到珠海参加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举办的“明清江南社会经济史的基本问题”工作坊。主持会 议的朋友提出“基本问题”的概念,指出这来自 传统典籍与晚近研究(比如日本学者的“中国史 学的基本问题”丛书)的共同启发。在那样的场 合参与讨论,势必需要走出中国近代史,在更长 的时段中思考自己的课题。因而意识到,有一些 课题只是近代史领域的问题,而另一些课题则 能够跨越时空,在中国史、全球史的范围内引起 更多共鸣。2019年7月,我又到珠海参加“中国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周健
史研习营”的授课。有一天我和一位厦门大学的 朋友聊天,他说他开设了一门中国近代史方面 的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主要设想是思考什么 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基本问题。这些经历对我 都有直接的启发。
什么样的课题才算是基本问题?举例来说,出版于1997年、由日本的明清史研究者共同完 成的《明清时代史的基本问题》一书(这是前述 丛书中的一册)中,主编森正夫先生将书中21 位学者承担的21项课题整理为12个主题,包 括:1.商品市场、物价和货币、商人和财政;2.生 产技术相关的——农业和手工业;3.长江三角洲 的农村社会和都市社会;4.赋税(税粮、徭役)负担团体的里甲和村;5.明代的专制国家、王府、军 队;6.清朝国家论和清代的政治和政治思想(附 明代);7.民众反乱与秘密结社;8.身份感觉与秩 序意识;9.四川的移民社会和珠江三角洲的村落 与宗族;10.徽州文书的世界;11.出版文化和学 术、庶民生活和文化;12.西南少数民族、越南和
3
明清帝国。®
什么又是中国近代史的基本问题?我还没 有答案,不过以下这些问题或者可以成为思考 的线索。比如,朝贡体系的解体与条约制度的建 立,近代工业化的开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动 (省一级权力的扩张),科举制的停废与社会流 动的变化,寻求富强与国家政治重心的转移,从 帝制到共和,满汉
的族认同及其相互关系,不 同区域经历的不同的近代,等等。
提出基本问题的概念,试图探索的是如何 丰富中国近代史的叙述。我们的中国近代史课 程的教学以及一般叙述,是以事件为中心的,从 战争、第二次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 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 运动、清末新政直到辛亥革命。这一叙述结构的 形成,是由“近代”这一概念的意义决定的(它所 强调的“变点”,普遍是重大事件),也与学科发 展初期的资料编纂方式直接相关(比如20世纪 30年代整理、出版的以近代政治外交为中心的 史料集,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影响深远 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系列)。这一叙述结 构,短期内可能不会改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思考怎样把更多的内容揉进中国近代史 的叙述,而不只有干巴巴的事件与人物。比如讲 太平天国战争,除了既有叙述中较为重视的洪 秀全与天国的兴衰,或者清朝与太平天国的战 争,我尝试将更多清朝内部的问题放进这一讲。比如作为该事件背景的“道光萧条”,又如战争 带来的社会变迁进程:督抚权力的扩张、绅权的 兴起、人口的大量死亡与区域间的人口流动、上 海的崛起与苏杭的衰落、江南地区的战争善后,等等。这样的考虑是由于,从近代社会变迁的角 度来看,太平天国战争确实是重要的转折点。对 于江南等直接经历兵燹的区域,战争的形塑作 用尤其明显。
关于近代史叙述相对单调的问题,赵世瑜 教授曾以明清史与近代史的互视来加以反思。他发现,除了少数中外关系层面的论述,在时间 上连接的明清史与近代史在研究主题上几乎无 法对接,两者分别
有各自不同的关注点。然而,并非明清时期的问题到1840年以后便戛然而 止,1840年以后出现的也不都是前所未有的问 题。但是,为什么明清史讨论的帝国管理体制、社会经济的运行状态、市场体系、内发的社会危 机及其应对等问题,到了近代史便缺失了呢?同样,为什么近代史讨论的沿海开埠城市的社会 变化、太平天国或者义和团运动,甚至经学、理 学等与此前的历史脉络了无关系呢?他指出,作 为方法论的社会史可以在其中进行勾连,因为 它本身是从“问题”出发,打破主观分期局限的 一种探究方式。l2)
此外,与中国古代史相较,近代史叙述对于 事件背后的制度与结构的理解也相对薄弱。然 而,如果缺乏对于制度的理解,近代的许多史事 是讲不通的。比如讲授战争的爆发与《南京 条约》的签订,如果不从广州贸易体制下英商的 活动、19世纪前期的中西关系讲起,是无法理解 《南京条约》中多数条款的。而战争前史在 多数的近代史叙述中语焉不详,甚至是缺失的。
漂流瓶怎么玩小额股份理财又如讲到战争,便会提到道光朝的“银 贵”问题,这是道光帝决定禁烟的直接动因。但 要真正理解该时期银价的显著上涨,便需要从 清代的货币制度一银钱复本位制讲起。这一 问题牵涉甚多,一方面与全球白银的供应(尤其 是来自美洲的白银)以及清朝的对外贸易有关,因为当时流通中的白银主要来自对外贸易(由此颇可质疑五口通商前清朝“闭关锁国”的论 断)。另一方面,由于存在白银、制钱两种主要通 货,流通中的银、钱数量直接影响银钱比价和物 价,关系社会各阶层的生计,实为关键的社会经 济问题。战争前后的货币问题,是流通中的 白银数量显著减少,由此带来一系列的连
锁反 应。道光朝的银贵钱贱、物价下落、经济萧条与 社会失序,是贯穿战争到太平天国战争初
①森正夫等编:《明清时代史的基本问题》,周绍泉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S-9页
②赵世瑜:《明清史与近代史:一个社会史视角的反思》,收入氏著:《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北京:生
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6年,第42〜46页
4
期(19世纪20-50年代)最重要的社会经济背 景〇这在经济史领域已是常识(研究者称之为“道 光萧条”),但在中国近代史领域仍属于相对陌生 的话题Z1举此例是想说明,需要将相关的制度与 结构问题,放入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叙事。
对于基本问题的思考,自然应从基础史料 出发。对于这一问题,杨国强教授在《义理与事 功之间的徊徨》一书中的表述,给我留下极为深 刻的印象。他写道:我是沿着曾文正公、胡文忠 公、左文襄公、李文忠公,以及沈文肃、彭刚直、丁文诚、曾忠襄、刘忠诚、张文襄、翁文恭,还有 李越缦、王湘绮、盛愚斋、张季子等人留下的奏 议、书信、日记、诗文,具体地进人19世纪中国 的历史,进入19世纪士大夫的真实世界和精神 世界,并由此形成自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判 断。2这是来自前辈读
书治学经验的理想状态。但另一方面,我们会发现现状颇不理想:许多学 生甚至包括一些研究者,主要依靠数据库的检 索来搜集史料,仅以完成论文、项目为目的来阅 读史料,除此之外的史料阅读与积累较为匮乏。要改变这样的状况,需要提倡对于基础史料的 重视。
什么是中国近代史的基础史料?我认为,一
方面是以事件、人物为中心的,另一方面是以典 章制度为中心的。这些史料最能展现一个时代 的氛围,据此我们或能回到往昔。在教学的过程 中,我逐渐感觉到,适合作为中国近代史基础史 料的,首先是20世纪后半期编纂的各种史料 集。最有代表性的当属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 近代史资料丛刊》,这一资料集奠定了中国近代 史研究的史料基础。这套丛刊出版于20世纪50 年代,包括《战争》《太平天国》《捻军》《回民 起义》《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 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10辑。此后又出版 《第二次战争》,以及编人《中国近代史资料 丛刊续编》的《太平天国》《中法战争》《中日战 争》等若干辑。这一大型史料集自是时代的产物,其优点是汇编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史料,包括 公文档案、文集、日记、书信、方志、笔记、报刊,以及外文记载。这些史料均由资深学者挑选,他 们对所选史料的价值有充分的了解,并撰写了 书目解题。对于初学者而言,这样的史料集是很 理想的入门指南,可作为进一步深入阅读的基 础。而且,以事件为主题选编的史料,并非只能 用于研究事件。
柳岩 袭胸
20世纪后半期,类似高质量的中国近代史 的专题史料集出版有多种,涉及各个领域。比如 与《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同时期,由中国科学 院经济研究所的研究者编纂的《中国近代经济 史参考资料丛刊》便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该丛刊 大体以行业为专题,包括《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 资料选辑》《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中国近代手 工业史资料》《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中国近代 对外贸易史资料》《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中国 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等多种。与按照政治事件 整理的政治史资料不同,经济史资料的搜集难 度更大,也更体现整理者的观念。资料集的编纂 也是研究的过程,可以视作学科发展中特定的 著述方式。此类重要的专题史料集可以作为中 国近代史研究的基础史料,也适合作为中国近 代史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除了史料集之外,中国近代史的大宗基础 史料是以人物为中心的材料,包括重要官员、士 人的文集、公牍、日记、书信、年谱等。此类史料 数量极大,最值得注意的是几种质量较高的史 料丛书,比如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近代人物文 集丛书”“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岳麓书社出 版的近代湘籍人物的文集、日记等,以及近十余 年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持出版的清史工程 “文献丛刊”中的各种人物史料。此外,笔记史料 多有关于人物、政局和制度的记载,也是理解一 个时代的基础史料。在笔记史料中,以中华书局 出版的“清代史料笔记丛刊”与“近代史料笔记 丛刊”之选材与点校质量较高,最值得一读。
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①关于“道光萧条”,参见吴承明:《〗8与丨9世纪上叶的中国市场》,收入氏著:《中国的现代化:市
场与社会》,北京:生活•读书•新
知三联书店,2001年
②杨国强:《义理与事功之间的徊徨:曾国藩、李鸿章及其时代》,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US年,第2()9页
5
事件、人物之外,由于清代、近代缺乏高质 量的正史及相关典志,典章制度方面便须以政 书等为基础史料。主要包括五朝《大清会典》及 《事例》,《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以 及各种《经世文编》(以贺长龄、媿源编《皇朝经 肚文编》、盛康编《皇朝经世文续编》为代表)。通 过这些史料,我们能够对清代的制度——各部 门的职掌、主要政务的运作,有一基本了解,这 是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础以上所谓基础史料自然属于常见史料,并 不能直接拿来“写论文”。但是,要在中国近代史 领域中的任何问题上有所推进,都应当建立在这些史料构建的常识的基础之上。关于“新史 料”与“旧史料”的关系,前贤多有论及,不必赘 述。而当下新史料的涌现,已呈目不暇接之势, 但不少新史料的价值实未得到清楚的认定,故 尤其应当强调对于基础史料的重视。总而言之,无论是中国近代史课程的教学, 还是该领域的研究,都应在熟悉基础史料之 上,不断开拓史料的范围,尤其需要提升解读 的精度,同时也应多借鉴其他领域,如断代史、
国别史的研究,提炼出更有新意的问题、思考 更具情境感与纵深感的解释,真正推进这一学 科的发展。
兼谈高中与大学历史教学的衔接
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裘陈江
“史料实证”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017年版)》中指导中学历史教学的五大核心 素养之一,也是历史研究的“生命线”课标规定 的“学业质量水平”中,就“史料实证”而言,其水
平3的要求为:“能够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 向主地搜集有关史料;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
辨析,并判断其价值;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的 长处,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水平4为: “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能 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史料;在 评述历史时,能够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取舍;在对 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 地运用史料对
所探究问题进行论述;能够符合 规范地引用史料。” 1这里的两个水平层次,是高 中历史学科等级考的命题依据,因此也可以说 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最高目标。归纳这两个水平 的具体要求,可见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和考 试中,要求学生能够搜集史料、区分史料(类型、 价值等)、使用史料(互证、取舍、规范等),而这些要求不仅适用于高中教学,也适用于大学的 专业教学和更进一步的历史研究层面,其基础 性和重要性毋庸赘言。
一、史料实证的意识
不过在目前在培养“史料实证”这一素养的 教学过程中,哪怕如“能够符合规范地引用史 料”一条也存在不少亟待改进的问题。其中一个 现象,笔者称之为“被神化”的史料,在中学“史 料教学”中大量使用。前不久有中学老师问及一 则有关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战争的史料 来源,据笔者所查,则颇有来路不明的嫌疑。这 则史料是战争爆发前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在议 会上发表的讲话,全文大致如下:
(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 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 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 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7年版2《)2()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43
页
母亲节送妈妈手工礼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