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试卷100题(下)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试卷
51.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4匹马,配甲士3人,步卒72人,后勤25人,共计100人,称一乘。
B. 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一会儿什么一会儿什么一会儿什么C. 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
D. 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C项,“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错,应该是“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
故选C。
52. 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诏:帝王的命令或文告。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福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是一种命令文体。
B. 结发:古代成婚前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C. 七庙: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后为王朝的代称。
D. 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特定称谓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二十四个时辰。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
陈可辛是泰国人D项,“古人最初是根据天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二十四个时辰”说法错误,古人最初是根据天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
故选D。
53.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荫:庇荫,庇护。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封妻荫子”中的“荫”就是此意。
B. 再拜,指第二次拜,古代隆重的礼节。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
C. 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D.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经,按年、月、日来编撰、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如《春秋》《资治通鉴》等就是编年体史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B项,“指第二次拜”错,再拜,指拜两次。
故选B。
54.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用“朔”、“晦”、“望”、“既望”等名称来标识日期,如《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初那一天。
B.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趋”是古代一种礼节,即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C.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几个月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
D. 《陈情表》中“孝廉”、“秀才”,是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秀才是优秀人才的意思。
【答案】A
苗圃罗晋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
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A项,“'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初那一天”错误,“晦”是农历月末最后一天。故选A项。
55. 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元杂剧剧本由“唱”、“白”、“科”三部分构成。元杂剧结构上最显著的特是一出曲目为一本,一本一般包括四折一楔子,由女主角演唱的叫“旦本”,男主角演唱的叫“末本”
薪水最高的十大专业
B. “下车”指官员初到任;“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C. 公车,官府的马车。古代臣民上书或被征召,都由官府的马车接送。
D. 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的官员以及禁卫。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公车,官府的马车……都由官府的马车接送”错误,“公车”是汉代官署名,负责接待臣民,非接送臣民。故选C。
5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监察御史赴各地的巡视者,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案等。
B. 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时,无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C. 流民,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指到处流浪、无所事事的人。
张可图片
D. 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也指古代皇帝对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到处流浪、无所事事的人”错误,流民指因自然灾害或战乱而流亡在外,生活没有着落的人。故选C。
57.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丁”可表示顺序第四,也是天干第四位。它意思还很多,如“人丁兴旺”中“丁”指人口,“壮丁”中“丁”指成年男子,“丁忧”中“丁”是遭逢、碰到的意思等等。“庖丁解牛”中“丁”是厨师的名。
B. 三辅,指西汉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其所辖地区也称三辅,《后汉书·张衡传》“游于三辅”中,“三辅”意为后者。
C. 太祖,谥号称谓。谥号是古代皇帝、大臣、贵族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的称号。
D. 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帝王召见臣时,都面向南而坐,因此南面指帝王之位。后泛指居尊位或官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火炬之光2 洗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