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安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前序中有这样一句话“李安这个人,就像一块玉,它外表光滑温润,但材质坚硬”。的确,从最初作品《推手》中柔韧有余地游走中西,到《卧虎藏龙》中诗意惆怅地傲行江湖,到《戒》中大胆游走于禁忌边缘,再到如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亦真亦幻的海上历险,李安的电影都有一个貌似温柔的样子,但是骨子里却锋利无比。
对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李安说,他不希望大家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只注意到美丽的画面,奇妙的3D特效和演员的演技,他只希望大家看完后能由衷地发出“wow”的感叹。诚然,李安做到了这一点。几乎每个人看完这一个奇幻又开放的故事,胸中都有感慨无数,却又不知从何处诉说起。有人感慨人性复杂,说老虎是自然,是少年的兽性,亦或是与神性相对立的丑恶的人性;有人说故事是关于信仰与理性,你可以选择去相信绚烂的上帝的故事,也可以选择直面一个残酷的血淋淋的人类现实;有人有感于那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名句,也有人为那句“人生最痛心的,就是没有好好告别”感伤落泪。不论每个人的观影感触有多不同,无可否认的是,李安成功地把一个如此宏大、符号丰富、寓意深远的故事,与精美的影像技术融合,做出了一部精彩的、“感性”的电影。
曾黎老公吴军简介
当然,把这个故事的精彩完全归功于李安,当然有失公允,因为原著作者兼编剧扬·马特尔其实贡献了整个故事的血肉, 李安的影片对于原书的结构情节也并没有大幅度的修改。在这本拿了2002布克奖的书里,马特尔作为一个讲故事的好手,在情节中埋藏了大量的象征、哲理与丝丝缕缕的线索,连他自己都原本以为这是无法拍成电影的一本书。但是,电影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此:那些原本抽象的信息、画面甚至情绪,在一个宛若有“魔术手”的导演那里,都能被具化为一幅幅真实的、梦幻的图景。而且,幸运的是,这个故事交给了李安李安是一个能赋予它比画面更多的人。
大海:让人窒息还是歌颂
李安善用特效,但不会止步于特效。但不得不提的是,这是一部用3D效果,让海洋的感觉最为立体化的一部影片。阅读读书中的描写时,虽然想象力得以驰骋,但这种在浩瀚海洋中间无力漂泊的感觉,仅仅靠现实经验所堆砌交错形成的构想能力,很难至深至切地体会。影片中的大海,让我回忆起大学时跑去科技馆参观的“人与宇宙”4D展览的感觉:当看到地球在一条闪亮的银河中变成一丢丢大的小钢珠子,然后又消失不见的瞬间,那无可抗拒的渺小感与未知感,会让人忽略了眼前的现实烦恼,开始思考一些本源的问题。
我们约会吧女嘉宾
Pi所乘的船虽然小,但在船沉那一刻,浪花扑打而来,他随夜晚黑的海水起伏波动,这种扑面而来的窒息感,并不比《泰坦尼克》要逊。一瞬间,观众已经被带入另一个世界,里面有自然的惊奇与残忍,也有人的挣扎与坚持。在拍摄大海场景时,李安似乎特别注重让观者身临其境、置身其中的感觉。很多时候,镜头被转向少年身后,让人感觉似乎自己就在狭小的救生船里,与他一起眼见运货船无可挽回地被暴风撕扯、沉没,自己却随着海浪在救生船上起伏翻转,几近湮没。时而,镜头又被置入深海中,观众似乎变成了水中的鱼抑或海龟,目睹少年被大海完全吞噬,又拼尽全力游出水面。时而,镜头直对少年,让人真切看到他眼中的绝望与恐慌。一段沉船镜头下来,让人感觉有点晕海,但更有宛如噩梦醒来的感觉。
沉船后的场面调度,虽然元素固定,但是却被玩出了花样,丝毫不显乏味。比如,大海的颜和“心情”,帮助电影记录了时间的推移与人物的心境。夕阳下大海是橙的,如明镜般平静;风暴里,大海是灰的,似乎愤怒难抑;夜晚的水母中,大海是莹蓝的,奇妙如魔术,鲸鱼一跃而起,晶莹四溅,那种美感让人联想到《阿凡达》潘多拉森林里的许愿树,也难怪这些似梦似幻的画面截图被转载在各大媒体上,称本片是第二个《阿凡达》。李安也在海面的设计上下了功夫,修了一个亚洲最大的造浪池,安装精心设计的消浪板,
都是为了做出最真实的海浪效果。
郭碧婷多大
书中并无过多笔墨描绘大海,但是“一图胜千言”,从文字走到画面,电影每一个场景能传递的信息就变得更为丰富了,而李安也拿捏得很好。发行商以美轮美奂的画面效果作为卖点无可厚非,但是李安怎会止步于这些精美的画面?
吃肉的厨子和吃素的水手
其实除了画面,故事结构也进行了微调。在第二个故事被少年三言两语述说出之后,影片之前的各种唯美的自然之赞歌的画面也陡然有了厚度——是否现实果真如少年描述地如此唯美;又或者,在这大自然的幕布前,一个残忍血腥,难以直视,却又合情合理的故事真实地发生了?观众这时会自然地回忆起船上餐厅那因素食、肉食而起的短暂争执。那场戏里,第二个故事的主角都在:因厨子不尊重Pi的爸爸妈妈食素的习惯,声称牛羊都是吃草长大,要吃素只能吃牛羊,二者之前起了激烈的冲突。后来,一个食素的佛教水手走过来安慰说,在海上肉汤不算肉,他也吃肉汤。
法国国宝演员杰拉尔·德帕迪约 出演的厨子时间不足两分钟,台湾小生王柏杰饰演的信佛
教的水手台词不出两句,但是他们在影片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出演”的戏份却远不止这些。第二个故事一出世,他们已经在观众心目中被对号入座了,一场关于水手,厨子,抖音宁哥Pi聚氨酯是什么Pi妈的血腥杀戮在观者心中上演,其惨烈程度不亚于直白的画面。
原书中并没有上船后的人物介绍,也对于食物的讨论这一段。书中,太平洋上的故事是从沉船开始写起的,而厨子是在漂流的后半段出现的:那时Pi的眼睛因为流脓而瞎了,另一只救生船上的厨子与他奇迹般地相遇在了海中央。在厨子与Pi讨论了将近三页纸的法国美食之后,他暴露了自己的目的,爬上船要吃了Pi以求生。当然,结局也是一样:理查德帕克把他干掉了,消化了他的血肉。
这个原版的故事当然也引人入胜,但是李安的设计却更胜一筹,尤其是作为电影的叙事。首先,故事的脉络和人物关系在故事展开之前就已经捋顺了:人的故事和动物的故事也不再混杂在一起。在动物的故事开始的时候,之前所讲人的故事也可以继续亦真亦假,虚实难辨地进行下去。李安在影片特辑中也介绍说,当时选法国厨子的演员,就是想要一个能让大家一眼就记住,并且印象深刻的。自然,在这方面演技派杰拉尔·德帕迪约当仁不让。其次,船上所演绎的矛盾,并非单单一个食素的印度家庭和一个脾气暴躁不懂尊重的把ie设为默认浏览器
法国厨子的矛盾。其实这是一个十分精巧的“预言故事”,被匠心独具地安插在了海上风暴来临,漂流开始之前。吃素的家庭,吃荤的厨子,尤其是在海上“被迫”吃荤的水手,似乎都对情节有预示性。假如依厨子的逻辑,吃食草的牛羊也就等同于食素,那么吃掉食荤的人类也不过还是食荤而已,同类相残在他眼中也就不值得大惊小怪;假如一个有信仰的佛教主义者,如水手,会在大海的环境下迫不得已将肉汤视为素菜,那么在生死关头,食素的Pi也能吃肉、甚至人肉以求维系生命这一事件也就合理合据。
这种深层次的前后呼应,可谓是一次很成功的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