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原著,梳理课文情节,把握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
2.品味语言,赏小说通过语言、神态及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初识“心灵辩证法”。
3.探究小说题目“复活”的含义,理解作者在作品中寄寓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思想,了解“托尔斯泰主义”。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通过小说题目,探究主题。
三、课时安排:四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胡楚靓
(一)导入
但他的一生反而受其身份的困扰,无比痛苦,他的信仰注定了他的痛苦。他渴望改革俄国的农奴制度,想把自己的私人财产分给农民,然后像一个普通人那样去生活,像一个农民一样亲自参加劳动。他的信仰和行为直接导致了妻子的不解,最终爆发了家庭危机,夫妇分家,因此他有一段不幸的婚姻。分家后他把自已现有的著作权和稿费无条件地转让或捐出,自己几乎身无分文。他的一生,就是在焦虑与不安、对真理不断地求索和勤奋创作中度过的。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他死后更是安静而朴素,在他家乡的森林中无声地长眠,坟前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
他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是《复活》。
(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托尔斯泰生于贵族家庭
1847年退学后,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回到彼得堡,1910年11月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列夫·托尔斯泰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等。
列夫·托尔斯泰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反映了1861年到1905年俄国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变动,因此他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高尔基说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国。
2、背景简介
《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当时(19世纪末期),俄国的农奴制和俄土战争,使俄国农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列夫·托尔斯泰看到了社会问题的本质所在,国产车哪个品牌好
对农民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世界观发生激变,抛弃了贵族地主阶层的传统观点,站在广大农民的立场,
观察俄国的社会现实,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抨击社会现实,揭露俄国社会制度的本质。这在长篇小说《复活》中表现得最鲜明、也最为突出,《复活》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三)故事梗概
《复活》取材于真人真事。小说主人公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养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奸后遗弃。由此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达7年之久。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的良心受到了谴责。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途中,传来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结合。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
本文节选的是第一部第四十三章。小说前面的情节是:玛丝洛娃无辜卷入一起谋财害命官司,蒙受冤屈,即将去服苦役。担任陪审员的贵族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发现玛丝洛娃正是自己年轻时抛弃了的姑娘,良心深受谴责,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决定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祈求宽恕。
(四)预习文本
1、明确字音
嫣然(yān)斜睨(nì)啰唆(luō suō)褴褛(lán lǚ)哽住(gěng)饶恕(shù)害臊(sào)擤鼻涕(xǐng)鬈发(quán)
窘态(jiǒng)踱步(duó)
2、速读课文,初步感知,回答问题
你能理清文章脉络吗?
明确:情节结构:
开端:隔栏相见(1-26)聂赫留朵夫祈求宽恕,玛丝洛娃认出了他。
发展:长凳交谈(27-52)聂赫留朵夫探问旧事,玛丝洛娃冷漠回避。
结婚登记需要什么高潮:卢布插曲(53-70)玛丝洛娃讨要卢布,聂赫留朵夫内心发生动摇。
结局:结束会面(71-78)探监结束,玛丝洛娃等待回牢,聂赫留朵夫表示再来。
第二课时
(一)细读文本,赏析形象
1、聂赫留朵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您”和“你”的称谓变化,表现出了聂赫留朵夫怎样的心理?
(1)隔栏初见——从“您”到“你”。
1,“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是‘你’,但随即决定‘您’”。
①他看到面前的玛丝洛娃已不是当年的“卡秋莎”,而“卡秋莎”也并未认出他,两人之间没有了以往的亲切、熟悉感。
②他是带着“严肃、庄重和爱怜的心情”来见玛丝洛娃的,是来请求她饶恕的。2,聂赫留朵夫用“并不比平时高”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着“我想见见您……我……”。(当面承认自己的罪恶需要很大的勇气,他在犹豫,在退缩)
3,“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请你饶恕我,我在你面前是有罪的……”
(对玛丝洛娃的称呼又换回了“你”,足见聂赫留朵夫当时内心的诚恳、急切和激动,以至于忘记了之前内心设定好的称谓,下意识地使用了对往日爱人习惯性使用的“你”)
(2)长凳交谈——从“你”到“您”。
我知道要您饶恕我很困难。”“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他说,“您没有认出我来吧?”
点拨:望着她那张变丑的脸,聂赫留朵夫感到一阵惶惑,不知该怎么办。他为自己犯下的罪孽深感不安,为曾经的卑劣行径深感羞耻,他不知道该如何行动,如何赎罪。怜悯、悔恨、内疚、羞耻,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
(3)讨要卢布——从“您”到“你”,到直呼“卡秋莎”。
“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卡秋莎,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你要明白,我是了解你的,我记得当时你在巴诺伏的样子……”
(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不再嫌恶她,也不只是怜悯、同情她的处境,他要在精神上唤醒她,“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4)结束告别——从“你”到“您”。
“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了。”
“不,我要设法个可以说话的地方再同您见面,我还有些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
(之前,他来玛丝洛娃请求饶恕,产生同她结婚的念头,其实是为了补救自己的过错,是想牺牲自我以求得灵魂的安宁。他的一切怜悯、帮助,出发点还是自私的。但此时,他觉得“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其中不带丝毫私心”)
2、总结
“您”和“你”的人称变换,其实反映了聂赫留朵夫内心激烈的矛盾震荡,表现了他走向“精神复活”时抉择的艰难。
在刻画聂赫留朵夫这个形象时,作者将人物放在特定的矛盾处境中,用内心独白、对话,以及全知视角直接分析等手法细细展现一个内心矛盾,灵魂痛苦,艰难迈出忏悔第一步的青年贵族形象。
3、小组合作,出文中其他的心理描写,并分析起作用。
4、有关心理描写,同学们还记得哪些知识点呢?
示例:心理描写:指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
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质,展开人物的内心世界。
进行人物心理描写时,注意从以下方面入手:
(1)独白法。内心独白是人物心灵中自我对话的过程,它能使人物酣畅淋漓地倾吐肺腑之言。
(2)细节法。即在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富有鲜明个性的动作,传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3)烘托法。在文章中,运用恰当的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既能对刻画人物、反映主题起到很好的作用,又能增添文章美感。
5、聂赫留朵夫形象
《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完整而充分地体现了“道德自我完善”的过程和思
想。他经过返归和自我完善在精神上获得了新生。
聂赫留朵夫的思想变化可以分为:耿耿于怀歌词
第一阶段纯洁善良、追求理想。这时他健康、真诚、充实、崇高,乐于为一切美好的事业而献身。真挚地爱着玛丝洛娃。那时的爱是纯洁美好的。
第二阶段放纵情欲,走向堕落,自私自利。进入军队,踏上社会后,聂赫留朵夫变得猥琐、低下、空虚、渺小。他诱骗了玛丝洛娃,之后给了她一笔钱。这种做法是兽性的表现更是对纯洁的爱的侮辱,但那时他无法控制自己,导致了一个女人的悲剧。
第三阶段从忏悔走向复活。法庭审判之后,他内心痛苦,认清了自己虚伪可耻的面目,决心悔过自新。在他忏悔的过程中,通过对他的所见所闻,揭露和批判了沙皇俄国社会的腐败和黑暗。批判了沙俄专制的国家制度,揭露了政府机关的黑暗和官吏的残暴。
(二)心灵辩证法
在刻画聂赫留朵夫时,作者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来刻画玛丝洛娃的精神状态。成功运用了“心灵辩证法”。他将人物放在特定的矛盾处境中,用内心独白、对话,以及全知视角的直接分析等手法细细展现,体现人物心灵的辩证发展过程,使人物的感情变化能够顺应自身性格的逻辑,自然而真实。
(三)玛丝洛娃形象分析
1、玛丝洛娃是怎样一个形象?文中多次描写玛丝洛娃的外貌和神态,尤其注重描写她的笑容和眼神,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心理?
A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 2)
B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 3)
C她忽然瞟了她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 43)
D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53)
E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65)
F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76)
2、你能分别分析这些“笑”吗?
明确:A、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 2)
以的身份审视周围的人,看到眼前是个有钱人就露出习惯性的笑容。
B、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 3)
饱尝世态炎凉后的玛丝洛娃已经世俗化了,变得善于察言观了。
C、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 43)
“嫌恶”真情流露,正是眼前这个男人,对她始乱终弃,给自己带来了深重的痛苦和灾难。“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则是她故意而为之,装出的一副妖媚可怜相,其目的是“利用他弄到些好处”。
D、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53)
让人对其同情,同时更激发了聂赫留朵夫的罪恶感。
E、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65)
她根本不在意对方的想法,只是要尽可能地获得一些好处。
F、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76)
玛丝洛娃不仅不以自己的身份为耻,甚至引以为荣。
小结:从玛丝洛娃的“笑”和眼神表情中可以看出,遭受了被抛弃、被侮辱、被损害的经历之后,心灵的痛苦,生活的磨难,已经使她丧失了原本的善良和天真。玛丝洛娃已沦落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风尘女子。
从精神上来说,原来那个纯洁的卡秋莎已经“死亡”了。这“笑”有一种自甘堕落的沉沦。
3、文中写了玛丝洛娃的“笑”之外,还重点写了她的什么?
明确:眼睛(1)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 3)
(2)她一动不动地站着,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20)
(3)她那双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在浮肿的眼皮下显得特别有神。(27)
(4)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32)
(5)以及那双妩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59)
通过典型的神态描写,刻画了玛丝洛娃现在对人的冷漠与敌视,也暗示她生活的不幸。
4、玛丝洛娃形象小结
玛丝洛娃的复活历程——人生三阶段:
第一阶段:天真美好的单纯少女陈伟霆微博
第二阶段:遭受凌辱、自暴自弃的风尘女子
第三阶段:宽恕复活,重获新生
玛丝洛娃是一个被抛弃、被侮辱、俄国下层妇女的典型代表。经历伤害之后,心灵的痛苦,生活的磨难,使她丧失了原本的善良纯朴、天真无邪,走向堕落的她唯利是图,善于献媚讨好,工于心计,自私自利,且倔强无情。对决心赎罪、帮助她觉醒的聂赫留朵夫充满了怀疑与不信任,对人生、对生活
、对社会充满的是厌恶。
第三四课时
(一)试分析课文选取监狱作为典型环境的用意何在?
明确:1.选取监狱作为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相认的背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2.从对话内容来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混乱,突出了混乱、嘈杂的环境特点。为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第一次见面提供了背景。
3.以环境的混乱、嘈杂衬托玛丝洛娃精神世界的混乱。
4.因为这一吵闹的场面使得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的讲话内容,才有了下文两人近距离的谈话,推动了情节发展。
5.揭示社会执法的混乱不清,暗示人物命运的波折。
(二)小组合作,探究“复活”的内涵都有哪些?
1、“复活”写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
聂赫留朵夫曾是沉迷声的花花公子,直到他再次看到玛丝洛娃,他开始审视自己,开始直面过去的错误。那一刻,他内心中善良的一面,终于开始苏醒。这是他人性的复活。
聂赫留朵夫放下自己的贵族身段,鼓起勇气,向玛丝洛娃她忏悔自己曾经犯下的罪恶,祈求获得宽恕。这一刻,他曾经沦丧的道德感再次回归,这是他道德的复活。
聂赫留朵夫走上了自己的赎罪之路,同时也是在进行自我救赎,他的精神走向了复活。
聂赫留朵夫的“复活”,代表着精神的人战胜了兽性的人,道德的人战胜了非道德的人。
如何把开机密码取消2、复活”也指玛丝洛娃人性和尊严的复活。
玛丝洛娃在拒绝聂赫留朵夫的“善行”时,一再表现出内心的屈辱、痛苦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