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郎木寺—九寨沟—腊子口—漳县—鸳鸯镇—兰州自驾路书
七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五天,总行程1795公里。
七月十八日,兰州出发,途径合作、碌曲、郎木寺,到达若尔盖县。途中游览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佛阁,路过当周草原,游览郎木寺,经过若尔盖湿地后,游览了花湖草原,夜宿若尔盖县。
七月十九日,自若尔盖县出发,经川主寺,途中游览了若尔盖大草原,直“捣”黄龙(黄龙风景名胜区),返回川主寺住宿。
七月二十日,自川主寺出发,游览九寨沟,返回川主寺住宿。
七月二十一日,自川主寺出发,向若尔盖方向沿G213抵达若尔盖县红星乡,向迭部方向转入S313接S210途径铁布省级自然保护区、路过扎尕那地质公园、迭部县城抵达腊子口,领略了天险腊子口。再沿S210接G212前行到达岷县县城,夜宿岷州大酒店。
七月二十二日,自岷县出发,向临洮方向沿G212抵达龙架月村转入S209、抵达三岔镇转入X447,路过漳县县城,抵达贵清山旅游风景区,游览了贵清峡和贵清山。之后向武山县方向沿X447到达鸳鸯镇进入G30连霍高速、青兰高速返回兰州
魂牵梦绕五千里,走马观花九寨沟
ar/bbs/viewthread.php?tid=20009726
兰州——九寨沟口,其中兰州至临夏高速,临夏至川主寺国道,川主寺至沟口省道,途中,游览了合作米拉日巴佛阁和传说中的郎木寺。
第一站:临夏
临夏古称河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东临洮河与定西市相望,西倚巍峨雄壮的积石山与青海省毗邻,南靠奇峻翠秀的太子山与甘南藏族自治州搭界,北濒湟水与兰州市接壤,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历史悠久,是远古人类生息繁衍地之一。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居住生活,两千年前秦汉王朝就设县、 置州、建郡,古称枹罕,后改导河、河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丝绸之路南道之要冲,唐番古道之重镇,茶马互市之中心,是明代著名的四大茶马司之一,有”河湟雄镇”之称。1949年8月22日临夏解放,1956年11月19日成立临夏回族自治州,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伊斯兰教在临夏有着悠久的传播历史和深远影响,早在唐代,伴随着丝绸之路的悠悠驼
临夏古称河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东临洮河与定西市相望,西倚巍峨雄壮的积石山与青海省毗邻,南靠奇峻翠秀的太子山与甘南藏族自治州搭界,北濒湟水与兰州市接壤,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历史悠久,是远古人类生息繁衍地之一。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居住生活,两千年前秦汉王朝就设县、 置州、建郡,古称枹罕,后改导河、河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丝绸之路南道之要冲,唐番古道之重镇,茶马互市之中心,是明代著名的四大茶马司之一,有”河湟雄镇”之称。1949年8月22日临夏解放,1956年11月19日成立临夏回族自治州,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伊斯兰教在临夏有着悠久的传播历史和深远影响,早在唐代,伴随着丝绸之路的悠悠驼
铃声,伊斯兰教在这里开始扎根,历经宋、元、明、清广泛传播,这里逐渐成为中国伊斯兰教的繁盛之地,被誉为“中国的小麦加”,具有特殊的宗教影响。
临夏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和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砖雕为主的民族民俗文化,以中国“小麦加”·伊斯兰经典为代表的宗教历史文化,以黄河明珠刘家峡、松鸣岩、太子山为主的绿生态文化,以马家窑彩陶为主的史前文化,以和政古生物化石、恐龙足印为代表的物种演进文化,是临夏的五张文化名片。
临夏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和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砖雕为主的民族民俗文化,以中国“小麦加”·伊斯兰经典为代表的宗教历史文化,以黄河明珠刘家峡、松鸣岩、太子山为主的绿生态文化,以马家窑彩陶为主的史前文化,以和政古生物化石、恐龙足印为代表的物种演进文化,是临夏的五张文化名片。
到了临夏,免费的高速结束了,期待兰郎高速早日贯通。
穿城而过,国道行驶100公里,就来到了世人仰慕的人间仙境——香巴拉,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合作市。
甘南曾经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黄金通道,也是青藏高原社会大系的主要窗口。主要人文旅游景观有闻名遐迩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的拉卜楞寺,有“虎穴仙女”之称的郎木寺,历史悠久的禅定寺、贡巴寺和合作米拉日巴九层佛阁以及藏区远古苯教甘加佐海寺等121座佛教寺院,诸多寺院以及恢宏的建筑,精巧的雕塑,精美的唐卡,宝
穿城而过,国道行驶100公里,就来到了世人仰慕的人间仙境——香巴拉,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合作市。
甘南曾经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黄金通道,也是青藏高原社会大系的主要窗口。主要人文旅游景观有闻名遐迩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的拉卜楞寺,有“虎穴仙女”之称的郎木寺,历史悠久的禅定寺、贡巴寺和合作米拉日巴九层佛阁以及藏区远古苯教甘加佐海寺等121座佛教寺院,诸多寺院以及恢宏的建筑,精巧的雕塑,精美的唐卡,宝
贵的文物,以及浩如烟海的经卷,造诣高深的大德高僧等享誉国内外。有历史上汉羌、唐蕃边塞重镇汉百石县旧址甘加八角城堡遗址、桑科古城、羊巴古城、明代城墙、华年古城、汉零王国天子珊瑚城遗址和砖瓦窑遗址等各类古遗址。有红军长征胜利的“门户”天险腊子口,著名的中央政治局俄界会议及茨日那村毛主席居、苏维埃旧址等人文旅游资源景观90余处。
“三河一江”流域的甘南藏民族,由于生活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以拉卜楞寺为主的各大寺院正月十三晒佛节、正月十四跳神节、正月十五酥油灯会、七月和十月的大法会、藏戏等佛事活动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每年的草原香浪节、赛马会和民族运动会,博峪采花节、黑水沟朝水节、元宵节松棚灯会、莲花山花儿会、万人拔河、插箭节等新颖独特的活动,同时,在婚丧嫁娶、起居、饮食、礼仪以及文化活动诸多方面蕴涵着与其他藏区既相似又有不同的独特的民俗风情,颇受中外游客的欢迎和青睐。
“三河一江”流域的甘南藏民族,由于生活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以拉卜楞寺为主的各大寺院正月十三晒佛节、正月十四跳神节、正月十五酥油灯会、七月和十月的大法会、藏戏等佛事活动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每年的草原香浪节、赛马会和民族运动会,博峪采花节、黑水沟朝水节、元宵节松棚灯会、莲花山花儿会、万人拔河、插箭节等新颖独特的活动,同时,在婚丧嫁娶、起居、饮食、礼仪以及文化活动诸多方面蕴涵着与其他藏区既相似又有不同的独特的民俗风情,颇受中外游客的欢迎和青睐。
米拉日巴佛阁位于甘肃安多藏区合作市,它的全称是“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九层佛阁”,名字虽然有点儿长,却也讲得很明白。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原建楼阁已毁于“文
革”。现存建筑重建于1988年5月,历时四年落成。米拉日巴佛阁是为纪念米拉日巴而修建的佛阁。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在安多藏区最主要的寺院。
米拉日巴是藏传佛教史上最富传奇彩的一位大师,是噶举派(白教)创教者之一。他年幼丧父,家产被伯父霸占,随母亲过着贫困生活,饱受凌辱。为报仇雪耻,他修习了苯教咒术,并咒杀了伯父及其亲友30余人。快意恩仇之后,他顿生忏悔之心,于是改宗佛教,拜在玛尔巴译师门下。为了磨炼他的心性,玛尔巴曾让他在连续六年之内修建众多城堡,然后再一一拆毁。后来,米拉日巴又在岗仁波卿雪山上苦修了9年,饮冰雪、食青苔,以至毛发肤都变成了绿,最终印证了“大手印”和“拙火定”密法。“拙火定”能够大幅度提高身体温度,因此即便是在冬季,他也只穿一袭布衣,人们称之为“米拉日巴”,意为米拉家族中穿布衣者。米拉日巴终生未建道场,在青藏各地云游传教。他传教的方法独特,常以歌唱教授门徒,对后世藏族诗歌发展产生过影响。米拉日巴修炼过苯教和红教的密法,参与开创了白教,而他对密宗的心得又被后来的黄教所沿袭,所以受到藏传佛教各派的尊崇。
阁内主要供奉藏族民众中最富传奇彩、妇孺皆知的米拉日巴尊者。楼高共九层,供奉以米拉日巴尊者及其弟子为主的藏传佛教各派的开宗祖师,有以金刚为主的四密乘的众多
阁内主要供奉藏族民众中最富传奇彩、妇孺皆知的米拉日巴尊者。楼高共九层,供奉以米拉日巴尊者及其弟子为主的藏传佛教各派的开宗祖师,有以金刚为主的四密乘的众多
佛像、菩萨、护法神等各类佛像1720尊。反映藏传佛教内容的各类壁画规模巨大,绘画技法高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藏区共有两座米拉日巴佛阁,这座佛阁为安多载我藏传佛教名刹之一,建筑气势雄宏,金碧辉煌。常年有住寺喇嘛学习研修,供奉佛主,有独特的文化氛围。
佛阁的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主题:第一层主供藏传佛教的几位主佛,像强巴佛(即汉传佛教的弥勒佛)、释迦牟尼、文殊、观音、大金刚手、药师、度母、白伞盖等等;第二层主要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及其弟子;第三层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教派宁玛派(红教)的师君莲花生、希瓦措和法王赤松德赞……每一层都代表了藏传佛教的一个时代或是一个支派,并包括了已经被神化的藏族历代文化名人,比如创制藏文的吞弥·桑布扎,藏戏之祖唐东杰布,藏药鼻祖宇妥·元丹贡布等等,当然,也少不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佛阁的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主题:第一层主供藏传佛教的几位主佛,像强巴佛(即汉传佛教的弥勒佛)、释迦牟尼、文殊、观音、大金刚手、药师、度母、白伞盖等等;第二层主要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及其弟子;第三层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教派宁玛派(红教)的师君莲花生、希瓦措和法王赤松德赞……每一层都代表了藏传佛教的一个时代或是一个支派,并包括了已经被神化的藏族历代文化名人,比如创制藏文的吞弥·桑布扎,藏戏之祖唐东杰布,藏药鼻祖宇妥·元丹贡布等等,当然,也少不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与藏区其他的寺庙一样,转经筒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就是藏区的象征。
太多的借口太多的理由是什么歌 转经筒又称“嘛呢”经筒、转经桶等,与六字真言(六字大明咒)有关,藏传佛教认为,持颂六字真言越多,越表对佛的虔诚,可得脱轮回之苦。因此人们除口诵外,还制作“嘛呢
太多的借口太多的理由是什么歌 转经筒又称“嘛呢”经筒、转经桶等,与六字真言(六字大明咒)有关,藏传佛教认为,持颂六字真言越多,越表对佛的虔诚,可得脱轮回之苦。因此人们除口诵外,还制作“嘛呢
”经筒,把“六字大明咒”经卷装于经筒内,用手摇转,藏族人民把经文放在转经筒里,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念颂经文一次,表示反复念诵着成百倍千倍的“六字大明咒”。
二驴被永久封号 转经筒,亦称嘛呢转经轮,藏传佛教信徒人人持有,不停地摇转。“转动经轮的功德,转动一周者,即等同于念诵《大藏经》一遍。转动二周者,等同于念诵所有的佛经,转动三周者,可消除所作身、口、意、罪障,转动十周者,可消除须弥山王般的罪障;转动一百周者,功德和阎罗王相等;转动一千周者,自他皆能证得法身;转动一万周音,可令自他一切众生解脱;转动十万周者,可远至观世音菩萨海会圣众处,转动百万周者,可令六道轮圆海中一切众生悉得安乐;转动千万周音,可令六道轮回众生皆得拨除苦海;转动亿万周者,功德等同于观世音菩萨。”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曾经请求世尊开示:"世尊,转经轮如何成熟善根,请已解脱无量大劫轮回的世尊教导我。"世尊作此教言:转经轮的功德今作简要说明,以短暂的时间或在殊胜的节日里转经轮或于日常中如小溪流水一样不间断地转经轮可使三界众生获得解脱。以手接触经轮或眼睛见到经轮的有情不会堕入恶趣中,以手转绕经轮的功德可以使天空、大地、水、火、风、山石草木、森林中的有情皆成佛道。
二驴被永久封号 转经筒,亦称嘛呢转经轮,藏传佛教信徒人人持有,不停地摇转。“转动经轮的功德,转动一周者,即等同于念诵《大藏经》一遍。转动二周者,等同于念诵所有的佛经,转动三周者,可消除所作身、口、意、罪障,转动十周者,可消除须弥山王般的罪障;转动一百周者,功德和阎罗王相等;转动一千周者,自他皆能证得法身;转动一万周音,可令自他一切众生解脱;转动十万周者,可远至观世音菩萨海会圣众处,转动百万周者,可令六道轮圆海中一切众生悉得安乐;转动千万周音,可令六道轮回众生皆得拨除苦海;转动亿万周者,功德等同于观世音菩萨。”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曾经请求世尊开示:"世尊,转经轮如何成熟善根,请已解脱无量大劫轮回的世尊教导我。"世尊作此教言:转经轮的功德今作简要说明,以短暂的时间或在殊胜的节日里转经轮或于日常中如小溪流水一样不间断地转经轮可使三界众生获得解脱。以手接触经轮或眼睛见到经轮的有情不会堕入恶趣中,以手转绕经轮的功德可以使天空、大地、水、火、风、山石草木、森林中的有情皆成佛道。
我出生在牧区,在西藏工作了六年,虽然是个无神论的唯物主义者,但是,从小的耳濡目染藏传佛教的神秘彩,让我情不自禁的敬而近之。
我车上的太阳能转经筒摆件来自兰州石佛沟灵岩禅寺,金刚结来自甘南夏河拉卜楞寺,念珠来自拉萨大昭寺。。。。。。
唵、嘛、呢、叭、咪、吽。。。。。。
我车上的太阳能转经筒摆件来自兰州石佛沟灵岩禅寺,金刚结来自甘南夏河拉卜楞寺,念珠来自拉萨大昭寺。。。。。。
唵、嘛、呢、叭、咪、吽。。。。。。
游览完米拉日巴佛阁,已经是中午十分,出城路边一块空地,继续我们的自助午餐。
下午3点左右,到达了甘川交界处,传说中的郎木寺。
郎木寺,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下辖的一个小镇。一条小溪从镇中流过,小溪虽然宽不足2米,却有一个很气派的名字“白龙江”,如按藏文意译作“白水河”。小溪的北岸是郎木寺,南岸属于四川若尔盖县,属于甘肃的“安多达仓郎木寺”和属于四川的“格尔底寺”就在这里隔“江”相望。一条小溪分界又联结了两个省份,融合了藏、回两个和平共处的民族;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据一方地存在着;晒大佛,做礼拜,小溪两边的人们各自用不同的方式
传达着对信仰的执著。传说中的西王母,是中华民族的总先妣。造人的女娲、巫山神女、巴人的祖母巫蜒等,都是西王母部的支系,西王母部落,都以母虎为图腾,又称黑虎女神。而郎木在藏语中的原意就是“虎穴仙女”。
如今郎木寺(虎女寺)所处的四川、甘肃交界地带,自古以来就是川、甘、青各族民众朝拜黑虎女神的圣地。藏传佛教兴起后,在那里建寺已历千年,但仍被命名为“虎穴仙女寺”——郎木寺。而且,这地跨两省的大寺内,最受民众尊崇的不是诸天众佛,而是传说中的老祖母郎(藏语虎)文强 女明星木(藏语女性),其原来居住的洞穴,那是圣地中的圣地。洞外地下涌出的泉水,就是嘉陵江主源之一的白龙江的源头。郎木寺为藏传佛教寺院,创建于公元1748年。其创始人即第一任赤哇嘉参格桑,十一岁受戒出家,二十七岁前往拉萨学法,投拜名师潜心学法,成为出类拔萃的大学者,年届五十五岁时,任西藏噶丹寺赤哇八年,期间他广弘讲说。辩论、著书立说,功绩卓著,声名远扬,倍受僧众崇敬。公元1747年,年届七十岁的他应家乡人民再三请求,经第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的允准返回故里弘扬佛法,即创建了郎木寺院。嘉参格桑活佛于公元1756年9月5日两手合掌、跏趺而坐,示现圆寂。之后,郎木寺历世活佛继承弘扬第一世赛赤活佛的弘法大愿,个个致力佛性修炼,学问通达,业绩显赫,在整个藏区乃至世界佛教界影响深远。
如今郎木寺(虎女寺)所处的四川、甘肃交界地带,自古以来就是川、甘、青各族民众朝拜黑虎女神的圣地。藏传佛教兴起后,在那里建寺已历千年,但仍被命名为“虎穴仙女寺”——郎木寺。而且,这地跨两省的大寺内,最受民众尊崇的不是诸天众佛,而是传说中的老祖母郎(藏语虎)文强 女明星木(藏语女性),其原来居住的洞穴,那是圣地中的圣地。洞外地下涌出的泉水,就是嘉陵江主源之一的白龙江的源头。郎木寺为藏传佛教寺院,创建于公元1748年。其创始人即第一任赤哇嘉参格桑,十一岁受戒出家,二十七岁前往拉萨学法,投拜名师潜心学法,成为出类拔萃的大学者,年届五十五岁时,任西藏噶丹寺赤哇八年,期间他广弘讲说。辩论、著书立说,功绩卓著,声名远扬,倍受僧众崇敬。公元1747年,年届七十岁的他应家乡人民再三请求,经第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的允准返回故里弘扬佛法,即创建了郎木寺院。嘉参格桑活佛于公元1756年9月5日两手合掌、跏趺而坐,示现圆寂。之后,郎木寺历世活佛继承弘扬第一世赛赤活佛的弘法大愿,个个致力佛性修炼,学问通达,业绩显赫,在整个藏区乃至世界佛教界影响深远。
会计工作流程
郎木寺原名"达仓郎木",藏语意为虎穴仙女。因该地有一石洞,洞中站立一尊婀娜如人形的钟乳石,其名由此而得。相传是莲花生大师来此降妖驯服猛虎,并教化佛法,使猛虎成为善良的仙女化身。而今虎穴依旧,"郎木"身上搭满各哈达,恰如仙女身着衣裙翩翩起舞。在郎木寺西侧一高耸石壁上,有一巨型手印,传说,从前石壁有一洞口,与大海相通,海水喷涌不止,村寨成为汪洋。一日来一高僧,见此情景上前猛击一掌,洞口便被封住,从此滴水不漏。如今,那一米见方的掌印历经悠悠岁月依然清晰可见。有山水洞壁为证,这一方风光宝地,更显神秘空灵。
郎木寺经过历世活佛的创建、扩建,现有闻思学院、续部学院、时轮学院、医学院、印经院。寺院的佛塔主要有第五世活佛的肉身灵塔,据说该灵体的头发、指甲如新生长的一般;有以数万两黄金、白银和松耳石、珍珠等制作的历世其他活佛的灵塔,以及70余座大小不一、制作各异的佛塔。郎木寺辖有十座属寺和两座静修院,前后有七十任赤哇,1958年时僧人多达500余名,是安多地区闻名遐迩的大寺院之一。
郎木寺处地空灵,山水相依,景十分秀美。寺前山,形似僧帽,寺东红砂砾岩壁高峙,寺西石峰高峻挺拔,嶙峋嵯峨。金碧辉煌的寺院建筑和错落有致的塔板民居掩映在郁郁葱葱的古柏苍松间,还有白龙江的源头泛着波光在月夜轻歌……
走进郎木寺古镇,不仅处处透出几分神圣和神秘,也显露出些许的休闲和随意。高原的太阳总是那么灿烂,阳光夹杂着从寺院传出的浓浓的烟味,在整个小镇弥漫;通往寺院的弯曲小路上,磕长头的草原牧民一步一拜,艰难行进;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背着背包,拿着相机,不停地拍摄着高原小镇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
我们没有去寻那个口口相传的酒吧,也没有去品尝人人称赞的苹果派,郎木寺,我只是到此一游。
我们没有去寻那个口口相传的酒吧,也没有去品尝人人称赞的苹果派,郎木寺,我只是到此一游。
离开郎木寺,继续飞驰在若尔盖草原,处处可见的红墙金瓦。
若尔盖也是藏族文化三大区域之一——安多文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若尔盖也是藏族文化三大区域之一——安多文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若尔盖历来是去甘抵青的交通要道,是阿坝州的北路重镇。它处在北去河湟谷地,南下岷江、大渡河或东出嘉陵江通达四川盆地的三角区域,交通和贸易地位重要,历来都是青藏高原与内地发生沟通与交融的前缘地带,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若尔盖草原宛如一块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绿洲”之称,是我国三大湿地之一。人们常用“若尔盖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天帝和玉帝>网上怎么转账”这句荣耀的话语,来说明若尔盖与中国革命的非凡关系及其历史地位,其丰富而厚重的含义则不仅是说悲壮的
红军长征“过草地”是在若尔盖、更在于说明巴西会议使得党和红军摆脱了政治困境;包座战役打通了胜利北上的道路,高原的牦牛、青稞救援了红军“三过草地”。如果没有巴西一带(今潘州地区)成熟的农作物作保障,红军完全有可能象蒋介石断言的那样走向死亡。正因为若尔盖地区为党和红军战胜政治、军事和经济三大危机提供了重要条件,从而必然地成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道上的三大主力得以重振旗鼓、同道北上的唯一起点。因此,若尔盖草原在长征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意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