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节选)教案
中职《语文》第三册      课程教案
欧小柔张嘉译前妻杜珺照片
授课题目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节选)
课  时
第1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复习课
王宝强北京豪宅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西厢记》以及作者王实甫,初步感知“长亭送别”的相关情节以及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初步感知“长亭送别”的相关情节以及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设计紧扣文章的“离别”和戏曲,将美丽的语文课堂以视听的感觉呈现,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伤感的画面,伤感的音乐,为学生解读文本的情感体验蓄势。
教学安排:
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
参考资料:影片《长亭送别》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旁批
教学引入:
    《红楼梦》中的第一才女林黛玉看完一本书后,出示投影(自觉辞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的记词。)这到底是怎样一本书呢,能让林黛玉这样冰雪聪明的女子有如此大的触动,这本书就是元代的戏曲经典—王实甫的《西厢记》
板书:西厢记  王实甫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西厢记》和王实甫
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大都(北京)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所作杂剧14种,现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
板书:元代杂剧家
《西厢记》前身是《西厢记诸宫调》,故事来源于唐元稹的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这三部书的区别是:
《会真记》叙述少女崔莺莺和书生张生恋爱、终被遗弃的悲剧故事。莺莺的悲剧形象概括了中国历史上受封建礼教约束和被轻薄少年遗弃的善良少女的共同命运。
《西厢记诸宫调》摒弃了《会真记》的悲剧结尾,以张生和崔莺莺双双私奔团圆作为结尾,剧中人物也更显个性化,比如崔母,完全是一个封建势力的维护者,成为崔张婚姻的直接障碍,崔莺莺,则成为了一个封建婚姻的反抗者。《会真记》和《西厢记诸宫调》为后来王实甫《西厢记》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基础。
乐嘉个人资料身高
    《西厢记》中的女主人公崔莺莺是宰相家的千金小,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遇见了白衣秀才张珙,拥有高贵地位的宰相千金与书剑飘零的布衣书生一见钟情,他们以清风明月为证,私定终身。但这却让崔莺莺的母亲恼怒不已,这种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是她万万不能接受的,她拿出家长的权威,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才为由,逼张生进京赶考,中的状元才能成亲。莺莺无奈只得在长亭送别张生,此时此刻,她会有怎样的一番滋味在心头呢?让我们来认识崔莺莺这位不同凡响的女子,走进她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
板书:本源起始:唐元稹《莺莺传》(《会真记》)
推波助澜: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登峰造极:王实甫《西厢记》
二.听课文朗读,疏通文意周汤豪图片
1.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读音
玉骢cōng    迍zhūn迍  金钏cuàn  靥yè儿 
揾wèn      挣zhèng    揣chuài    谂shěn知 
玉pēi      白泠líng泠 罗帏wéi  青鸾luán 
2.整体把握
这折戏可以分为四个场面:
送别途中:【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
长亭饯别:【脱布衫】【小梁州】【幺篇】【上小楼】【幺篇】【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
临别叮嘱:【四边静】【耍孩儿】【五煞】【四煞】【三煞】【二煞】 孕妇护肤
惜别目送:【一煞】【收尾】
3.学生朗读1-3、4-11、12-17、18-19支曲词,教师在每次朗读后介绍剧情,其他同学边听边勾画出表达莺映情感的重要词语。
剧情一:暮秋时节,一辆轻车驶向长亭,车上坐的正是相国千金崔莺莺,面对满眼的秋,想着即将远去的夫君,她不禁悲从中来。
剧情二:车到长亭,她有多少的话要对张生说,可有母亲和普济寺的长老在场,她只能把情思埋在心里,视线却一直被张生所牵。
剧情三:母亲先行离开了,莺莺终于有了可以单独和张生在一起的短暂时间,她可以一吐衷肠了。
剧情四:十里相送终有一别,望着张生渐渐远去的身影,莺莺心中的愁苦有谁能知呢?
4.整体把握崔莺莺的内心情感
我们读到的曲词是崔莺莺在长亭送别张生时的内心独白,是她内心情感的真情流露。她流露出一些怎样的情感呢?用四字短语概括。
缠绵不舍 痛快忧愁 担忧牵挂 郁闷怨恨
三.看影片《长亭送别》片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作业布置:
了解元杂剧的有关知识。
课后小结:
    学生对《西厢记》中的爱情故事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可以由此引导学生关注其它的元杂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