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寒蝉凄切)
侦查阶段

教学目标
      1. 欣赏本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
       2. 积累古人用来描写离情别绪的诗歌意象
       3.体会宋词婉约的风格。 
教学重点:常见词作意象和虚实结合手法
教学难点:积累古人用来描写离情别绪的诗歌意象。
课时安排 :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出课题
     “多情自古伤离别”。古亦如此,今亦如此。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词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将离别写到了极致,今天我们也学习一首描写离别的经典绝唱《雨霖铃》(板题)
二、知人论世,作者简介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为永,字耆(qí)卿,排行第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著有《乐章集》。 
三、婉约豪放,风格比较
1. 宋俞文豹《吹剑录》,风格比照。
2. 婉约词与豪放词特点概括。
四、诵读感知,把握情感 
1. 诵读要求,“五读”要做到。
2.学生观看视频《雨霖铃》,初步感知婉约词情感基调。
在word中如何画横线3. 学生反复诵读,再次感知情感,朗诵结束后,学生谈感受。 
      明确:这是一首离别词,词作者自始至终都沉浸在凄凉哀婉的感情中。(补充:作者由于仕途失意,决定到外地去,但是一想到从此将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失去了爱的慰藉,更觉痛苦万状,这首词就是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五、理清线索,归纳要点
(1)离别的时令—————寒蝉凄切
于和伟的老婆照片(2)离别的时间和地点——对长亭晚
(3)离别的天气—————骤雨初歇
(4)离别的心情—————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5)离别的去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六、赏析词意,把握意象,概括词意
    1.赏析词义
作者这种凄凉哀婉的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了解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出本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文字,也即实写与虚写) 
一切身外景皆为作者心中情。作者可以触景生情,可以借景抒情,可以因情设景;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总之,作者把自己或喜或忧、或兴或悲、或乐或哀、或轻松或沉闷、或高亢或低回等感情倾注在所写之景上,使此景含有此情或用此景衬托此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既交代节气、时间、地点,也为分别渲染了环境。暮苍茫、秋雨初过,凉气袭人,寒蝉悲鸣,长亭分别之人顿感悲切。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作者想象千里之外之景,虚实结合。“楚天阔”以空阔的天空为背景,写出了人的孤独;“沉沉”不仅的暮霭的样子了,更是作者抑郁的心理表现;而千里之外,愁就更深了“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历来为送别诗的意象,“昔我往者,杨柳依依”,“客舍青青柳新”等都是如此,“柳”者,“留”也,有不舍之义;“晓风”清冷,让人心生凉意,而“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中的风又有了依恋的意思,此处晓风两义兼有;“月”是“团圆”的象征,而“残月”不仅含有“不团圆”的意思,也为此时的词人心情铺了一层凉意。这里的景纯为情设,虚写,营造了浓烈的愁思,有“愁”则需“销”,借酒吧,可此时
是酒醒时分,因而“愁更愁”了。 
2. 写作手法
利特 姜素拉    直接抒情:都门帐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间接抒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 常见意象(详见课件)
意象:寒蝉  长亭  酒  杨柳  风  残月
现在完成时练习题及答案4. 概括词意
上阕:写恋人相别,依依不舍,有深深离愁;三个字:别亦难
下阕:写别后想象,孤独痛苦,有无限伤情。 三个字:相思苦
七、课堂小结,深入理解
  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情,惟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韵。
八、布置作业,强化积累
1. 背诵并默写《雨霖铃》。
    2.自读一首婉约词并赏析。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