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风情——彩调(综合欣赏课)教案
1.教学内容:彩调(综合欣赏课)
2.教学目标:初步感受彩调“哪嗬嘿”的独特魅力,带领孩子们尝试、模仿,亲身体验彩调的趣味,走进祖国民族艺术宝库,了解有关彩调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树立孩子们挽救这生活喜剧的意识,唤起学生了解、熟悉、热爱广西传统民族戏曲文化的热情。
3.教学重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来了解悠久的民族艺术——彩调,增强兴趣。
4.教学难点:彩调的产生发展,表演艺术,艺术特,现状与困境
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脸谱图片、剧照图片、音响资料、视频等丌
6.教学程序:
一、老师随着彩调剧的锣鼓声进教室,营造学习氛围。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听流行歌曲吗?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流行歌曲请大家欣赏,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与我们以往听过的流行歌曲的风格有何不同 课件一小部分播放《新贵妃醉酒》
生:有戏曲的感觉,是京剧嘛?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首歌曲的确有京剧元素在里面,可是它并不是京剧的调子,在我们广西呀也有一种戏曲形式它叫做“哪嗬嘿”知道什么叫“哪嗬嘿”嘛?它就是起源于广西北部农村,流传甚广的“彩调”。老师刚刚放的不是京剧的锣鼓声而是彩调的锣鼓声。它听起来更加诙谐幽默欢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课堂,走进彩调的艺术世界,学习了解我们中国的另一戏曲形式彩调的有关知识。
1.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彩调?彩调是怎样产生的?先让同学们猜想举手回答,讲到起源和由来时会提前请几个同学商量好让他们表演剧情,老师在旁边生动有趣的讲述旁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结束时问同学们上面的同学表演的好不好,掌声感谢。)
彩调的含义:彩调是广西民间俚曲小调,是很具特的地方剧种。在广西分布甚广,各地名称不一,以称“调子戏”、“采茶戏”最为普遍。1955年,统一定名为“彩调剧”。
关于彩调的起源与形成有以下四种说法:
1.明永乐年间彩调起源于桂林永福县罗锦镇林村。
明永乐年间福建莆田人郑曦到永福任知县,他带了一个姓林的侍从,该侍从后在永福罗锦林村定居,因水土不服,便回福建老家请了令公托塔天王李靖的牌位和神像回来镇邪,在祭祀令公牌位时分别耍武术和跳令公(神灯),俗称为武灯和文灯,后又在祭祀时自我模仿摊戏演出来助兴。后这种祭祀形式与福建采茶戏、桂林傩戏等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以桂柳方言演唱、带有浓郁桂北风情的地方戏曲——调子。[2]
2. 清代中期,由赴京赶考的落选秀才将江西采茶歌传播到广西。
广西一些赴京赶考的落选秀才,返回广西途中,路经江西,闷中寻乐,学唱江西采茶,并把学到的剧目和曲调带回广西传播,这才有了彩调戏。[3]
3.彩调是由湖南的花鼓戏演变而来。
“彩调源于湘南的花鼓戏,但难以说明何年何月由何人何班传入,实际上当湖南各地花鼓戏流行之时,不同的班社(或个人)从不同的渠道随着移民纷纷进入广西。” [4]
4.彩调是清代初年在广西民间歌舞和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吸收融合湖南花鼓、江西采茶的曲调而形成。
(老师摇头晃脑的说道:“彩调是在广西民间歌舞和说唱文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5] “彩调是在广西民间歌舞和说唱文学的基础上接受外来影响而形成。”[6]《南宁府全志》载:“元夜名坊寺庙,老少咸集,庆灯宴乐,或扮故事游行,金吾不禁饿。”)
姜潮资料二、猜剧目
规则: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以下剧目,其中有彩调的剧目还有京剧的还有其他杂类的,并且全部都打乱板书。要求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在底下商量划分清楚什么才是我们彩调的剧目,并且如果还知道其他的剧目属哪科也可得到相应的一学分。5分钟后由组长代表上讲台把他们各自分类贴到黑板上,由老师点评打分并奖励胜出的那组每人5学分,这个得分很高
哦,成败就在这里了。提示:彩调是演老百姓自己的生活,让百姓自己看的懂得内容。所以同学们可以按照老师的这个提示去选择。(增强互动,调动活跃度,增加同学之间的互助)
彩调:《五子图》《五娘剪发》《土地帮工》《王麻接》《狗保闹学》《王三打鸟》《龙女与汉鹏》《刘三》《娘送女》《换子记》《媳厉婆》《王二报喜》《汪三吹烟》《双打店》《隔河看亲》、《二女争夫》《三看亲》、《大山小村官》、《梦里听竹》《哪嗬咿嗬嗨》
京剧:《奇冤报》《青霜剑》《李逵探母》《空城计》《铡美案》《赵氏孤儿》《定军山》《西厢记》
河南豫剧:《穆桂英挂帅》,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花木兰》
华妃死是哪一集于家翊个人资料浙江越剧:《祥林嫂》《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
安徽黄梅戏:《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
金荷娜老公(总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条规律只要是我们的彩调,它的名字就很通俗易懂对不对?那是因为它是专门演给我们劳动人民看的,演的就是我们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具生活趣味。)
三、彩调角划分几行?并附有相应的图片。
(我们知道京剧角划分为几大行吗?要求同学举手回答,答对的可以获得1分学分,同样让他们联系彩调,一共划分为几行,答对的同学获得同样的奖励)
彩调剧主要有生、旦、丑三大行当。
1、生行 (生、老生、娃娃生三类)
小生多饰机智勇敢,活泼可爱的有志青年,表演唱、做、念、舞并重,以演载歌载舞的小戏居多,其中不少角原为丑行应工,1949年后,因丑行面部化妆涉嫌丑化劳动人民而改由小生行应工。如《王三打鸟》的王三等角即是。
老生多饰年事已高的正面人物,鹤发白须(贴须),重唱功。如《五子图》的许凤山,《五娘剪发》的张广才,《土地帮工》的土地神等。
娃娃生饰未成年的小孩,如《王麻接》的王麻,《狗保闹学》的狗保及学童等。演出时,常以学员扮演或由花旦、小生代脚。
2、旦行 (分花旦、正旦、老旦、摇旦四类)
花旦常演载歌载舞的戏,表演敏捷优美,活泼热烈、俏丽可爱,唱、做、舞并重。如《王三打鸟》的毛姑妹,《龙女与汉鹏》的龙女,《刘三》的刘三等。
正旦言行稳重,举止端庄,以唱、做见长。如《换子记》的庞氏,《下南京》的三妹,现代戏《三朵小红花》的妈妈等。有时也饰性格开朗,办事泼辣的人物,其表演近于摇旦,如《双打店》的孙二娘,《塑菩萨》的张二嫂等。 老旦所饰人物有白发持杖的婆婆和一般老妇人,性格多样,身份不一,均以唱、做为主。如《娘送女》的妈妈,《换子记》的家婆,《媳厉婆》的婆婆等。摇旦又名丑旦,多饰泼辣的店二嫂、媒婆和巫婆等人物,表演重念白和做功。如《刘三》的媒婆,《凉亭斗火》的二嫂子,《恶媳变牛》的媳妇等。
彩调剧中,旦行的剧目很丰富,有“无旦不成戏”之说。
杨幂的男朋友是
3、丑行 (分正丑、烂丑、褶子丑三类)
正丑所饰人物多为农民和各种职业的劳动者,有老有少,性格各异,均为喜剧中正派人物,表演诙谐滑稽,动作明快大方,唱、做、念、舞并重。如《油漆匠嫁女》中的胡漆匠,《阿三戏公爷》中的阿三,《一抓抓磨豆腐》中的一抓抓等。
烂丑多饰演不务正业之辈,以扭矮桩为主要步法,面部肌肉灵活,喜怒无常,言行滑稽,以念、做见长。如《王二报喜》的王二,《汪三吹烟》的汪王,《双打店》的胡瓢二等。
褶子丑又句长衫丑,所饰人物多是较有身份者,表演以高、中、矮桩为基本步法,念、做见长,扇花技巧较多。如《隔河看亲》的刘老爷,《洗绣鞋》的马金龙,《半夜拜菩萨》的县官等。彩调剧丑行的表演富于特,剧目较多。
观看彩调影片。(最后要求孩子们回答里面的角是属于什么角,答对的奖励3个学分)
四、课后作业,调查问卷:发调查问卷下去,要求回去给家人填写。也让我们知道更多社会上的彩调知名度。也让更多人了解彩调这种艺术形式。
五、总结:我们这节课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了解了什么是彩调,以及彩调的起源,猜了很多有关彩调的剧目还有彩调角划分主要有生、旦、丑三大行当。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的广西彩调,形式活泼,通俗易懂,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被誉为“充满泥土芬芳的快乐剧种”。许多传统彩调剧目,如《杨京带小》、《王三打鸟》、《娘送女》等,反映劳动人民生产生活和爱情,深受百姓喜欢。然而,信息发达的今天,昔日曾经辉煌的彩调,如今却面临发展瓶颈。我们同学们怎么舍得让这么有趣的彩调就这么消失呢,我们要尽自己的一份小小的力量让广西的彩调再次重现辉煌,让它带给更多人欢乐。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了,下课。
六、课后反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