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传承与发展的四种方法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学什么的>武汉二本大学>开个早餐店    中国的戏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是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在戏曲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当中,随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懈的努力,戏曲早已成为我国文化艺术宝库当中的一块瑰宝,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在新时期,新的社会发展条件下,我国的戏曲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喜爱传统戏曲的观众越来越少,像昆曲这类原本只限于高雅之人吟唱的剧种更是面临着推广普及的难题,许多地方剧种,特别是小剧种、稀有剧种甚至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如何才能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使戏曲重新焕发光辉?笔者将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这个问题。
    1.始于离者,终于和。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它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而这些艺术形式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表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美。在戏曲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到,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单以中国五大戏曲剧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和豫剧来看,它们的行头、表现形式以及风格特点都不尽相同,我
们不能简单地用同样的标准对戏曲进行革新,但我们始终抱着同一个目的,那就是如何使更多的人喜欢戏曲艺术。笔者认为,创新的主要思路有两个,一种是化整为零,即所谓的“始于离者”,另一种就是归零为整,即所谓的“终于和”。2008年7月5日,在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还有一个月的时候,一套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发行充满时代气息的国粹《新京剧》专辑一推出,便引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热情关注。这套专辑最大的特点是将传统经典的京剧唱腔、程式通过浓缩和改编,采用现代人容易接受的表现形式和舞台包装展现出来。比如这张专辑将传统经典剧目《霸王别姬》改编成以音乐、歌舞与故事为中心的京剧歌舞戏,将楚霸王和虞姬的凄美故事浓缩在短短十分钟的独幕剧当中,让人耳目一新,在社会上得到了好评。与此同时,在青年人喜爱的流行音乐中,我们也能发现很多传统戏曲的影子,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上,将戏曲音乐元素融入流行歌曲的现象早在二十 世纪80 年代已有作曲家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如姚明创作的《前门情思大碗茶》、《唱脸谱》、《故乡是北京》等作品,都带有浓厚的戏曲韵味。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风”的盛行,一大批当红的歌手都将自己的作品与戏曲相融合,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比如《北京一夜》中使用旦角和老生两种唱腔,歌曲中陈升所谓老生的唱腔已经是地道的有些嘶哑的通俗唱法,这首歌曲后经信儿乐团用摇滚风格重新演绎。《新贵妃醉酒》由李红苕粉
玉刚使用旦角唱腔演绎,副歌部分使用京剧音乐素材创作,京味十足。这些有着中国戏流行歌曲,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传唱,也使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喜欢上了戏曲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一方面是人们转变思路,不再如老一辈戏曲表演艺术家们,一招一式都要学的有模有样,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在现代艺术中运用古老的戏曲文化符号,从而将戏曲推广普及,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了解戏曲,喜爱戏曲。另一方面,在一些经典的传统剧目或者濒危剧种的保护上,人们往往采用重新编排等手段整体传承。作为昆曲经典剧目之一的《牡丹亭》,就是在这种思路下得以重新焕发生机。被誉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的昆曲因产生与江苏昆山一带而得名,昆剧又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以及舞蹈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昆曲在古时被视为文人雅趣的典范,多传唱于高雅之士之中,很难得到推广和普及,因此也面临着传承的危机。二十一世纪观众的审美观,毕竟迥异于明清时代,由白先勇等人制作青春版《牡丹亭》尽量保持昆曲抽象写意,以简驭繁的美学传统,同时也适当利用现代剧场的种种概念,来衬托这项古典剧种,使其既适应现代观众的视觉要求,同时亦遵从昆曲的古典精神。在演员的选择方面,青春版《牡丹亭》大胆启用新人,由苏州昆剧院的两位年轻演员担纲主演,一方面他们继承了康乃馨手工花制作方法
昆曲表演艺术中最正宗、最正统、最正派的格调,另一方面以其青春靓丽的形象博得了青年观众的喜爱。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将中国戏曲的特点概括为“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不同的是,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表现形式,自然离不开舞台的支撑。传统戏曲没有纷繁复杂的舞台布置,大多采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表演时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在舞台创新方面,必须把握住传统戏曲舞台中最精髓的美学特征,即“虚拟性”,这是新的舞台美术设计的一个关键问题。戏曲舞台对于布景的运用有很长的历史.近年来又发展了许多新鲜的内容,在使用上也更加灵活多样。传统戏曲是用“守旧”、砌末作为布景,所以有些人反对戏曲特别是京剧用布景。但笔者认为,在戏曲的创新过程中,恰当的运用布景,可以把每个场景的环境、气氛、情调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来。比如在《白蛇传》中,有仙境、寺庙、人间等不同场次,在仙境里要强调寂静的意境,以烘托白素贞不甘仙山寂
寞,下山追求自由、爱情和人间欢乐的心情;寺庙主要是法海的形象烘托,所以要阴森、压抑;而人间的环境(如游湖、结亲、白许住宅等)则要强调美好、明朗和温暖,这样才能和仙境、寺庙的寂静、阴森的气氛形成对比,这些布景形象语言的鲜明性和强烈对比,不完全是虚拟动作所能表现的。而现如今,戏曲舞台创新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运用现代科技和多媒体手段来布景,例如秦腔《梦回长安》利用电子屏幕环绕舞台后壁和两侧,电子屏幕随着戏曲的发展变幻出不同的背景,时而星际辽阔,时而花开灿烂,给人十分震撼的视觉体验,对提升整出戏曲的表现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与此同时,戏曲舞台在服装、灯光、化妆、音效等其他方面与传统戏曲舞台相比也有很大的创新,这一切都增强了戏曲的视觉表现力,用现代人易于接受的审美方式来传播古老的戏曲艺术。金希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