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淄博烧烤火遍全国后,大家纷纷晒出家乡美食,介绍自己的家乡特。班级围绕此话题开展了以“爱我家乡”为主题的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参与其中吧。
活动一:让世界看到河南的文物
下面这封信是来自河南省博物馆的文物“贾湖骨笛”的自述,请阅读材料并完成1~3题。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一支沉睡千年的“贾湖骨笛" ,被发现的时候依然可以演奏乐曲,我的出现给人们带来极大的    撼,为中国音乐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我被誉为“中华第一笛”。
遥想几千年前,河南舞阳贾湖湖    波光滟,稻香四溢,一贾湖先民正细心钻刻着丹顶鹤的尺骨,试图探索音乐的大门,从二孔、五孔到七孔,音阶从四声、五声到七声……终于,
我引导着人类跨过了从蒙    到文明的第一道门槛。
我是由鹤类的尺骨制成的,硬度非常高,约等于人骨的30倍,所以在经历了9000年的转星移之后,依然能与你们相见。没有繁重的装饰,但我希望用悠扬婉转的笛声传递先祖的智慧,诉说古人的情感。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liàn    dòu    B.liàn    dǒu
C.liǎn    dǒu    D.liǎn    dòu
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B.ben10动画片衅
C.    D.
3.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处词语使用不当,请你出来并修改。
4.同学们相约去河南博物馆参观,作为本次活动的导游,请你为下面的导游词选择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河南博物馆中最吸引人的是主展馆,                        ,其中基本陈列有“泱泱华夏择中建都”“出彩中原——河南红文化陈列”等六个区;参观河南博物馆,九大镇馆之宝一定不要错过。让我们一起一睹国之瑰宝,赏尽中州神韵。
主展馆的主体建筑以元代古观星台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
精品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大,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
现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
馆中分基本陈列、临时展览、外展交流和虚拟展览
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傣族的生活习俗③②①④    D.①②④③
陆贞传奇演员表图片5.古诗默写。
河南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历史上的河南文人可谓灿若星河,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借助典故暗示时光变迁,抒发故人不见的伤感;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                                  ”表现了将士们以死报国的坚定决心;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在一瞻一顾中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每一句都是唐诗的气魄,每个字都是河南的底蕴。
无论你在哪里,故乡都是心灵的归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乡”,崔颢的《黄鹤楼》中“                                  ”的“乡”,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                          ”的“乡”,指向的,都是这里:河南。
豫剧是河南家乡戏的代表,也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剧种之一。小文搜集了相关材料,请你根据下列问题帮他加深对豫剧的了解。
[材料一]电影《满江红》上映后,其配乐“豫剧+摇滚"随之火爆出圈,被誉为该片点睛之笔。
洛阳豫剧院首席板胡琴师李洪超和洛阳知名乐队斑马森林联袂制作,改编自《包青天》《穆桂英挂帅》《下陈州》等豫剧中的经典唱段,河南戏曲名家、中原第一“女丑”张晓英首次“触电”,“豫剧味道”的配乐让电影不断收到戏迷朋友发来的夸赞信息,说摇滚风格的豫剧唱腔令人眼前一亮,相比传统的唱腔,节奏感更强更有力量,这是老腔新唱的魅力。时代在变,戏曲也要跟上时代步伐,传承传统戏曲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在当今传统文化热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在传统戏曲中融入现代元素,也能成为流行时尚。
[材料二]5月9日,某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河南戏曲直播开播场次同比上涨109% ,接近全国戏曲直播场次增幅的两倍,直播间成为河南演艺从业者的第二舞台。道情戏、大平调、二夹弦、四平调、宛梆、大弦戏……这些河南稀有剧种在某短视频平台直播观看次数均破百万,00后用户也不在少数。20世纪90年代受到流行文化冲击的戏曲,如今又回到了流行文化载体上。
6.认真阅读土面两则材料,总结出豫剧爆火出圈的原因。(答出两点即可)
7.右边是一张豫剧表演的宣传海报,请结合具体内容介绍这张海报的设计好在哪里。
8.为了更好地宣传家乡,请为“让世界看到河南的戏曲”活动写一则宣传文案,把河南戏曲推荐给全国各地的人。(120字左右)
二、整本书阅读
9.文学作品中形形的人或多或少对“主人公”有不同的影响,请从下面的作品中选择两位人物,结合相关故事情节,从正反两个角度分析他们对“主人公”的影响。(任选一部作品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共27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个送水工
桂花糕的做法家常做法①好些年前 ,这个北方城市,除了规模比较大的工厂、商号、市政机关大院、第一中学校园这么一些地方有自来水管道。其余的区域,特别是住着平民百姓的小街小巷,都没有自来水。
常言道,柴米油盐酱醋茶,过日子离不了。其实,最最离不了的,是水。用不上自来水,也得用水。面对这个需求,冒出了一个新的行业,送水。
快四十岁的老隋,无家无业,是个资格很老的送水工。隋和水,说出来差不多,就都叫他老水。
孙菲菲电视剧④老水总是系着一条能防水的长围裙,穿双半高腰的黑胶皮水靴。肩膀上垫着一块由几层麻布缝成的护肩。这身打扮,成了他的职业装。
老水用一辆由一头小毛驴拉着的平板车送水。车上的大木桶装着从水源地灌满的水。小毛驴脖子上拴着一串铜铃铛,走起路来哗哗直响。好像通知用户,我们送水来了。
老水送水的车辕子上,绑着个半尺见方的口袋,也哗啦啦响着。好像和铜铃铛合奏什么曲子。里面装的是小竹片做成的水牌。
老水给两条街上的二十来家的用户送水。一个小院子差不多都是三间房。左右两间各住一家人,中间是摆着锅碗瓢盆的厨房。靠着大锅台,每家都有一口大水缸。挨着水缸的墙上,钉根铁钉子,挂着弯成对号形状的细铁条,上面串了一串水牌,水牌是自制的,大小不一,不像那种正式的,关键也没有厂家再生产了。牌上烙着老水自己定下的记号。
送一挑水,也就是两桶,不管这家有没有人,老水就从铁条勾住的竹牌中,拿下一片,这就等于收费了。
竹牌用光了,用户在水缸盖子上,留下钱,老水就拿出足够的水牌,挂在铁钩上。用户和老水都很有信用,不会出错。对一些老用户,老水会给些优惠。水倒进缸里了, 不往下摘水牌,算是赠送。
不少人家院子里,养着一条看家的狗。有外人进来,汪汪叫个不停。可是,老水进了不管哪家有狗的院子,多凶的狗也不叫,反倒摇着尾巴跟着他,像在替主人表示欢迎。
刘亦菲个人简介⑪一个下午,老水刚在水源那里上完水,拐进胡同,身后忽然飘来一股刺鼻的糊巴味,还听到粗门大嗓的喊叫声:失火了,失火了!老水听了,不由分说,连忙拉紧小毛驴的夹板,掉头往那边奔过去,一路喊着:我车上有水,过来打水!
没有水井,也没有自来水管,救火的人也只好拎着桶捧着盆向水车跑过来。可车上木桶只有一个出水口,人得排队等着。老水又喊:拿个斧头过来,斧头!有人赶紧送来斧头,老水接过来,砰砰砰几下,凿开三个洞,又喊起来,快接水,赶快!
有了水,火给浇灭了。人们清理完火场,忽然想起那辆水车,可是早就不见人影了。
老水去一家木铺修理送水车。掌柜的已经听到了失火的事,指派两个大工匠,用最短的时间,补好了那三个洞。老水拿起装牌的口袋,对掌柜的说:我没现钱,只有这些竹片子,回头把钱送来。话刚说完,掌柜的连连摆手说;水师傅,不必,不必。材料费劳务费,全都免收,一分钱不要。最后还嘱咐老水,他们木铺有一眼机井,他随时都可以来装水,还是免费不收钱。老水听了这番话,感激得不知怎么好。只是拱起双手说,感谢老板,谢谢了。
拿在手里的小口袋,随着手的动作,上上下下的,竹片发出哗啦哗啦的碰撞声,像喜庆时候放的小炮仗,响了好一阵子。
随着市政规划的全面落实,自来水管线越来越多。逐渐的,小胡同小街道,也有了自来水。
老水仍旧坚持送水。有十户用水,他就送十户。最后有两户用水的,他就送两户。直到再没有人家让他送水了,他才放下那辆送水车,去水源地当了保安。他说他离不开水,离水近一点,心里滋润,清爽。小毛驴没了用场。一家饭馆要买去杀了当下酒菜。不论给多少钱,老水说什么也不卖。他搂着小毛驴的脖子说,伙计,你别怕,我不让你走,还得好草好料养活你,为你养老送终。
据一位地方史志专家考证,老水是这个城市最后一个送水工。
10.“老水是这个城市最后一个送水工”,文章用了哪些铺垫来表现“最后一个”?请梳理相关内容,简要概括。
11.拟声词在模仿声音之氽,还会产生特别的韵昧,从而表达更丰富的情意。请赏析下面
给出的句子,分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老水又喊:拿个斧头过来,斧头!有人赶紧送来斧头,老水接过来,砰砰砰几下,凿开三个洞,又喊起来,快接水,赶快!
拿在手里的小口袋,随着手的动作,上上下下的,竹片发出哗啦哗啦的碰撞声,像喜庆时候放的小炮仗,响了好一阵子。
12.本文在朴实自然的语言中蕴含着生活的温情。请以段为例,分析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13.有人建议本文的题目应改为《老水》。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回答问题
[文本一]
我们为什么读书
我们为什么读书?这疑问我抱了有十年。我小时曾将这疑问问过许多人,各人回答我的话都不同。我现在回想起来,大概可分作三种:
一种是我的前辈老先生,他对我说道:“扬名声,显父母。”便是读书的目的。
一种是平常的长辈,他对我说道:“读了书可以做上等人,不读书的只好在短衫班中混,就算你会做生意发了财,也轧不上场面,人家看轻你胸中没货料。’
又一种是朋友们,他们说:“我们学生原是吃不惯这苦,做少爷做惯了的,还是在学校里混了几年,将来会弄,可以大得意;不会弄,也可以混碗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