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第47卷第12期・2・
2 0 2 1年6月
Vol. 07 No. 12Juc 2021
DOI : 12. 17719/j. cnki. 1009-6825.2021.12.007
孙立硕
(石家庄市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4011)
摘 要:目前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对传统村落选址营建的文化内涵关注较少。从传统风水学说中关于理想人居模式的讨论出
发,从传统村落选址格局的基本空间要素方面,对中国传统村落井陉县河应村选址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自然空间格局所具有
的独特文化内涵。
关键词:风水文化,传统村落,空间格局
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29-0825 (2221) 12-0218-24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化创造出了独具特 的农耕文明。传统村落就是在这个长期过程中保留下来 的物质载体,是传承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传统村落在传承
和演变过程中,不断地和周边自然环境相适应,不断协调 人、聚落与自然的关系,最终使得聚落本身和周边环境相互
融洽发展,和谐共生。在村落选址营建的过程中,中国传统 风水学说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近年来,相关学者开始利用风水学说解释传统村落选
址、城市布局等内容,但是能够按照风水学说中理想人居模 式进行传统村落选址分析的研究较少,深入研究村落与周
边自然环境格局关系中人文传统的较少。本文从风水学说 的理想空间模式着手,利用形势派的风水理论,实证分析了
传统村落在选址方面的传统价值。
1风水选址理论及理想空间模式1. 1 概述
风水也称堪舆,是一门处理和选择居住环境的学问,其 蕴含着中国古代先民处理地理选址的原则、理念和方法⑴,
并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建设建造中。风水学说对中 国古代建筑营造、村落选址、城市规划等均产生了深刻影
响,从住宅、宫殿、寺庙等单体建筑,到村落、城市等聚落多 方面,都不断印证着风水要素的处理和选择。风水学说的 核心观点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是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表现。
风水学说成型于魏晋时期,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于明 清时期达到顶峰[]。风水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 大流派,即形势派和理气派。其中,形势派注重山峰峦头的
方位组合,根据地形、地势特征选择居住地,对于分析传统
村落周边自然环境格局具有直接意义⑶。
11 风水学说中的基本空间要素
风水学说从空间地理形势出发,确定了 5个基本空间 要素——“龙、砂、水、穴、向”⑷,并按照“觅龙、察砂、观水、
点穴、立向”⑸的基本程序,依次进行评判。
1.2.1觅龙——查看龙脉
“龙”即为山脉走势,“觅龙”则是指观察山脉走向,寻
从远而近、蜿蜒起伏的绵延山脉。通常在山脉停留终止 之处,形成靠山。这种高大起伏、连绵不断的山脉形态,利
于北方地区抵挡冬天的寒流。
1.2.2 察砂——观察小气候
“砂”即为周边的小山体,“察砂”则是考察周边山体形 态,以判断环境的优劣。一个绝佳的山体形态为除北侧的
较高大的靠山(称为玄武)外,东、西两侧有起到拱卫作用
的山体(东侧山体称为青龙,西侧山体称为白虎),南侧远 处有作为对景的山体(称之为朱雀)。四座山体称为四象, 理想的山体形态为“玄武垂头,青龙蜿蜒,白虎驯服,朱雀翔 舞”,也就是北侧山体高大,但有缓坡作为过渡,东侧山体较 长,西侧山体较低于东侧山体⑹,南侧对景山体形态似朱雀
飞舞(见图1)o
图1理想空间模式示意图
1.2.3 “观水”一一观察水的走向
水在风水学说中十分重要,可起到聚气的作用。通常 认为最能聚气的水流形态为弯曲环抱状,反弓向的水流则
是最不利的。弯曲环保状的水流走向,客观上避免了水流
直冲,同时弯曲的水流易形成河滩,更利于农耕生产。
1.2.4 “点穴”——选择基址
“穴”即为风水中生气出露之地,“点穴”就是选址,是
把基地位置选定在有生气的地方。因此,将风水学说作为 考察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的出发点具有重要参照意义。
1.2.5 “立向”----确立朝向许玮宁演过的电视剧
“向”即为朝向,“立向”指在基址选定之后,确立房屋、 村落等的具体朝向。由于我国地处北半球,因
此,房屋、村 落等朝向均为坐北朝南,也称之为“负阴抱阳”。
1.3理想的空间模式
风水学说在绵长悠久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五种基
本空间要素的布局形态特征,最终形成了一种基于各空间 要素的理想风水格局,即:村落北侧以一座较为高大的山体 为依靠,山北有不断绵延的山脉作为屏障。东西两侧各有
收稿日期:2221-22-28
作者简介:孙立硕(986-),男,硕士,
工程师
第47卷第12期2 0 2 1年6月
孙立硕:传统风水文化影响下的传统村落选址格局探析
・19・
一座山体,两山似手臂环抱,且东山高于西山,村落基址开 阔平整,村前有河流蜿蜒流过,村南有远山为对景。总体呈
现“四面环山、背山面水”的布局形态,达到“负阴抱阳,藏 风聚气”的“风水宝地”效果[](见图2)。
基址
最佳宅址选择
2\
基址''基址鳥
图2风水观念下的理想空间模式示意图
2河应古村风水选址分析
2.1 河应古村概况
河应村历史悠久,据井陉县志记载,从建村至今已有
800多年历史,并于2212年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河应村村域自然环境优美,村域山体植被完整,村庄四 周环山,村前割髭河环绕,村口河滩耕地平整,村庄与周边
自然环境关系融洽。村庄整体依山沿河而建,耕地分布在
山沟、河谷之中,形成了“山一村一河一田一山”的自然生 态格局(见图 4 )。
图4河应村—村一河一田一&"生态格局示意图
河应村周边的山水植被共同形成了赏心悦目的自然风
光和宜人的小气候。河应村位于东西两山相夹的沟谷之中, 北侧一公里处有平均海拔600 m 的连绵山体,南侧割髭河从
河沟前环绕。这样的村庄布局形态既抵挡了冬天的寒冷北 风,又便于村民的生活饮水,形成了宜居生活的小环境。
2.3 历史演变
据毕氏家谱记载和现存碑记考证,毕氏先祖毕光显从 井陉县南障城镇七狮村迁居现河应村。村内毕姓为主要姓
氏,人数达99%。50多年来村庄历史从未中断,村庄发展 建设皆有脉络可寻。
据河应村毕氏族谱记载,公元1597年山西洪洞县毕千 睿携家归,八世毕光显迁居河应村,祖居“家庙”(即毕氏宗
祠,本村毕氏族人称家庙/。随着人口的增加,发展到十一、
十二世时,按居住地分户管理,十一世毕霄家住“家庙”以
北为北户,十二世毕文斗家住“家庙”以东户为东户,十二 世毕文献家住“家庙”以西为西户,九世毕昴居“家庙”以南
(前头街)为南户,毕氏家谱详实的记载着这一大家庭内的
每家每户的兴衰与发展(见图5 /。
毕氏族谱
毕千睿
…世
思______二世i 二世
------鹏 鸾四世g 仁
以家人之名结局是什么五险是哪五险五世
六世
------1
纬
纳七世光
S _左明八世i.
丸世
毕氏家族以“家庙”为中心,围绕“家庙”逐渐向外围扩
建,形成河应古村。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人口快速增 长,古村已不能满足新增人口的发展需求,同时为增强与外 界的联系,在河应古村外的河滩地上,建设了河应新村(见 图 6 )。
图6村落历史格局演变图
2.3 风水格局分析
自建村以来,当地村民便认为该村具有良好的风水格
局,是一处风水宝地。依前文所述,河应村新村为2年代 后新建,并未按照风水学说的方法进行选址,因此,本文以 河应古村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该村落的选址和格局。
按照风水学中的理想模式进行分析,古村前后“山环水
抱,四象俱全”,符合传统风水选址的理念,村落周边呈现
“玄武垂头,青龙蜿蜒,白虎驯服,朱雀翔舞”的山体形态 (见图 7 )。
'武垂
I
朱/
图7河应村风水格局示意图
2.3.1龙 村北靠山,绵延千米
村庄正北侧有一处较小山体,当地人称为北垴;北垴以
北由东北向西南方向,连绵横卧了约4 km 不间断的大型山 体。整体来看,北垴是更北侧大型山体的一处终点,同时该 大型山体又是太行山脉的组成部分。连绵不绝的山体不仅
第40卷第9期2 0 2 1年6月
山 西建筑
-20・
成为了村庄的北靠山,还为村庄抵挡住来自北方的寒冷气
流(见图 8)。
2.3.4 砂——四象俱全,山形俱佳
村落四面环山,东南西北各有一座独立的山体,每座山
体的形态和体量皆符合理想模式下的山体要求。北侧山体 在大山之下,有一处较小山包,形似“玄武垂头”;东侧山体
绵延似龙,形似“青龙蜿蜒”;西侧山体体量较小,形似“白
虎驯服”;南侧远山曲曲折折,形似“朱雀翔舞”(见图9)。
2.3.3水一一割髭河弯曲环绕
村南侧有割髭河自东侧割髭岭发源,向西汇入甘陶河。
割髭河在河应村口弯曲而过,在村口南侧空地上发育有二 级阶地,现已被开垦为耕地,是山区最为优质的河滩地。
2.3.4 穴一-一村庄地势开阔,基质稳固
村落主体建设在西侧山体的缓坡之上,四周地势缓和, 村庄基质稳固。北山与东山之间发育有一条泄洪沟,成为
村落东侧的天然界限;西侧山体与北侧山包交界处则成为古 村的北侧边界;西侧缓坡尽头山体较陡,是村落的西边界;东 西两山与割髭河在村南相交,古村以此作为村庄的南侧边 界。四面围合之中,形成了古村较为封闭安静的小环境。
2 35 向一一一村庄坐北朝南
古村整体坐南朝北,整体形成“东一西一南一北”四条 街的十字布局。同时由于村庄位于西侧山体的缓坡,村落
整体地势上形成了东北高、西南低的竖向布局。村落整体 借地势而建,又充分利用地势,村落内各户民居均拥有良好
的采光环境(见图9)。
图9河应村风水格局立体示意图
图10河应村街巷格局示意图
3村落选址中的内在科学性
3.1村落安全
9防洪安全。古村处于沟谷内缓坡坡地上,避开割髭 河泄洪区。村东侧的山体为整块巨岩,横亘在割髭河与古 村之间,形成了天然堤坝,为古村抵挡割髭河洪水的直接冲 击(见图9)。
2)基础安全。古村西侧山脉为一条连续的巨大岩石, 古村依西侧坡地地形而建,村落基底稳固。
3. 2 宜居宜业
9生活安居。古村东西两座山体,似双手环抱,形成天 然防御,易守难攻。古村位于沟谷之内,四面环山,且村口山 脉环绕,河流环抱,位置隐蔽,难以被外界发现。随着古村的
不断发展,其范围不断扩大,但除四周环山上可看到村落外, 其他方位均不易发觉,符合“不到村口不见村”的安全要求。
图11河应村村口东侧整块巨岩
2)利于农耕。古村最初是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基
础上建立起来。南侧的河流阶地历来为优质农耕地,北侧河 谷缓坡淤积的土地则开辟为适宜耕种的梯田,同时经历代先
贤建设均多修水利,更利于农耕生产(见图9〜图16)。
626.677-705548.333~626.667470-548.333, 391.667-470313.333-391.667
235-313.333
■平面 北 东北晴东南
'古
(
北
北
牛年新年祝福语大全 简短图13河应村 坡向分析图图14河应村 坡度分析图
图12河应村 高程分析图3)村落景观。古村选址在一处相对封闭的小环境之 中。古村处于山水交界的盆地内,整体布局依山就势,周边 山形优美,村前河流蜿蜒,村内青瓦古村,村落与自然生态 和谐共生,河应村与周边的山水植被共同形成了宜人的小
气候和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见图9)。
图15河应村自然风光
4结语
随着中国传统村落体系建立和不断充实,在现有传统 村落保护过程中,工作重点关注对象大多为传统村落内部
的民居、公共建筑等物质性文化遗产,而对于村落选址和自 然格局的认识及保护,多流于表面工作,缺乏深入研究。这
是由于在讨论传统村落保护的时候,经常忽略掉传统村落
在选址营建过程中所受到的历史进程与乡土文化影响,没
有深入到当时当地的文化氛围与历史氛围之中,对传统村 落的选址与营建过程缺乏历史文化共情。
风水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文化思想,影响着 中国古代城市、乡村、民居、阴宅的选址和营建,是古代营建
活动中重要的方法论。因此,对于一些明显具有风水选址
意义的传统村落,应当利用传统风水学理论,去理解当时当
地村落的营建过程,理解其中运用到的人文感受。
只有充
山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第47卷第2期2 0 2 1年6月
Voi.47 No. 2Jud. 2021
・ 21 ・
DOI :10. 272/j. cokd 1209-6825.2221.
208
建构文化视野下的石塘村互联网会议中心设计
刘晓芬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南京510000)
摘要:基于建构文化的视角,从核心形式与艺术形式两方面对石塘村互联网会议中心设计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并验证了石塘村
互联网会议中心的设计是基于结构与建造的本体性思维,且超越了对结构和建筑的工具性认知。关键词:建构文化,核心形式,艺术形式,建筑装饰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99-6825(2221 )12-6921-63
0引言
"建构"(tectomcs )这个名字来源于希腊文tectoo ,指的
是木匠或建筑工人。2世纪德国人民思想政治哲学启蒙
思想阶段,“建构”这一概念被提出并逐渐发展,形成了“建 构学”的理论研究。尽管“建构”的概念与理论存在于现代
建筑中,然而自20世纪以来,“空间”“功能”才是建筑师关 注的重点。直到1963年,美国学者赛克勒发表了《结构、构 造与建构》这一文章,"建构”才重新被重视。296年肯尼
斯•弗兰姆普敦划时代巨著《建筑文化研究:论2世纪和 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问世,极大继承并推动了建构 学说的发展。如今,建筑师们重新审视建筑的建造观念与
建造过程中结构、构造、材料的动态作用。
1建构文化中的“核心形式”与“艺术形式”
关于建构文化的各种概念理论有很多,其中德国著名
学者卡尔•波提舍(Karl Botticher)提出的“核心形式”与 “艺术形式”的理论为建构文化的理论和实践做出巨大贡魔兽吴彦祖
献。关于“建构”,波提舍提出:“建筑的每一部分都可以通 分认识并理解村落选址营建与自然协调合一的关系,挖掘 到其中蕴藏的历史人文逻辑,才能有意识地制定针对性保
护和利用策略,做到从自然空间格局方面,整体保护传统村
落,延续传统文化。参考文献:
[2 何晓昕.风水探源[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290.[2] 贾萍.基于风水理念的井陉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
态研究[D ].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2.
[3]
陈炜.风水理论在人居环境水景营建中的运用研
过核心形式和艺术形式这两种因素得到实现。建筑构件的
核心形式是结构机制和受力关系的必然结果;而艺术形式 则是呈现结构机制和受力关系的性格塑造”[2。换言之,即 一个建筑的本体内核是其结构形式本身,而艺术形式则是
对结构形式的一种修饰,并且起到了揭示和加强内核的
作用。
对于波提舍而言,脱离本体单独讨论建筑的表皮形式
中国快餐排行和风格是毫无意义的。建构取决于外壳包裹下的内部结构 本体,外壳所展现的“仅仅是一种覆盖方式,一种建筑构件
的象征属性,一种装饰”[2]。当然,建构的艺术形式并不局 限于建筑装饰,还包含平面与功能的建筑语言、组织结构、
表现手法等。
2艺术形式与建筑装饰
在建构文化中,纯粹而实用的结构和建造的真实性并
不能等同于建筑形式的美学特征。随着科技进步与材料革
新,结构形式日渐丰富、千变万化,建筑内部肌理关系越发
复杂,而艺术形式却能表现出原本不易被理解的现实,且能 超越其复杂的本体结构。艺术形式能作用于结构的及时性»-o-«:
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4] 陈 宏,刘沛林.风水的空间模式对中国传统城市规
划的影响城市规划,295(4) :5.
[5]
盛超赞.风水理论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运用[D ].无
锡:江南大学,202.
[6] 汉宝德.风水与环境[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3:25-27.
[]李冰倩.基于风水理论的陕北窑洞村落选址与布局
研究[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
Study on the traditional villaaes site selection
pattern baseS on the perspective oO Fengshui theera
Sun LVP uo
(Shhiazhuang Land Spaca Planninn and Desinn Research Institute , Shijiazhuung 050011, China)
Abstract : At puseet in the 101X0001 villaye putectiop worU , less aPextiop is paid to the trabitiopai colturai condoWPon in the
cops W uc W op of trabibonai villayes - StaUinh from the Uiscossion of the ideai habitat mope in Feegshui theou, and the basic space
elemeetr of trabibonai vibayas site selection pateru , this papas empibcaPy stuUivs the locotion of the vibayas in Heying Villaya , the trabibonai villaya of China, and analysis the imiqua colturai copoo WW op of the oaturai space pattern •
Kee words : Feegshui colturc , WabiWonai viVayas, spaPai pattern
收稿日期:2001-60-67
作者简介:刘晓芬(294-),女,在读硕士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