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堌灵栖饮中仙——寻访丰县欢口镇贺堌集村贺知章纪念墓
(一)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盛唐前期的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在唐代的诗歌历史中,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位置,千百年来,他的狂客风采折服了一批又一批的人。 贺知章(公元659年-744年),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x战警系列顺序,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当他看到李白的诗文,即赞为“谪仙人也”,后成为忘年之交,并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为官。贺晚年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又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常与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杜甫称他为“醉中八仙”中第一仙,又与包融、张旭、张若虚等结为“
吴中四士”天宝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诏许之,赐鉴湖一曲。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八十六岁告老还乡,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不久去世,葬于家乡。 而丰县欢口镇东南十里地的贺堌集村后亦有贺知章墓,殊不解,于是在欢口镇党委书记渠慎鹏的安排下,副镇长胡明带领我们到该村进行了采访。 根据县志和当地父老相传,贺堌集村形成于唐代,该村贺氏为贺知章后裔,安史之乱时,避居此地。据说此地早年是微山湖的西南浅滩,贺氏后裔依滩而居,鱼耕为生,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一个村落。该村明代建有贺堌寺、玄帝庙,清代有观音庙、火神庙、关帝庙、佛祖庙等寺观庙宇。足见此村的古老。该村庙会形成于明代,每年四个庙会,日期分别为农历三月二十四、四月初四、四月十四、四月二十四,清代渐渐形成了集市,先是五天一集,后来逢三、六、九日为集,清代后期隔日为集,建国后集市规模渐渐缩小。(二) 不知何时,村里贺氏后裔为了让后代记住他们是贺知章的后裔,就在村西北隅筑了一个大墓,以供先祖贺知章的魂灵栖息,这就是丰县贺知章墓的大概来历。 在贺堌集今天的村中央,贺知章的纪念墓已经成为了一片荒凉的草地,封土湮灭,而1952年重修的石碑,中被贺氏族人移到临近贺堌集不远的沛县安国镇贺庄(明代从徐州迁来的一支贺氏),如今立在贺
连诗雅电影氏家祠里,碑首浮雕双龙戏珠,碑正面左右刻有对联,书法亦佳:“肆志在烟霞云山笑傲留名迹;抗怀缅贤达风月荒凉吊古丘。”对联和书法出自前清进士、兖州府学正堂、济宁人林云图。 墓碑的正文刻着“赐进士第集贤殿(院)大(误)学士授银(青)光禄大夫贺公知章墓”,落款时间为中华民国廿四年八月,碑阴有重修贺季真墓纪事文,文章是前清鱼台县增广生马玉华字仲英撰写,萧县前清举人无锡县知事赵绍生书丹。根据碑文,我们了解到了一些历史信息,此处的贺知章纪念墓,原先很高大,周围多佳树,春夏之交,花开似锦,鸟语如簧,过往的士大夫流连不忍去,但是到民国的时候,樵牧时侵,碑残墓消,贺氏后裔贺士绅好古尚义,率全族集资重修坟墓,并在墓前重修墓碑,供案,香炉,新立华表,墓周围栽杨柳桃李,禁樵牧,以志景仰。 在与贺堌集村临近的贺庄,我们一睹了贺氏族谱。贺氏族谱创修于清代光绪二十七年,清代以前的贺氏家族繁衍历史信息,记载很少而且粗略,简要记载了贺氏从浙江于唐末迁徙到徐州以及丰县欢口的过程,共谱的贺氏族人为两支,主体为元末从徐州黄村迁居丰县,另一支也是从山东迁到丰县,但现在,这两支贺氏后裔均已经在沛县发展,只是迁丰的几代先祖在丰县埋葬而已。 与贺氏后裔攀谈,发现他们对自己先祖贺知章的事迹不仅十分了解,而且言语之间,留露出作为后裔的自豪和对先祖的崇敬。现在,贺堌集村已经没有一个贺氏后裔,贺氏至今已经大部分在临神话故事成语
近的沛县安国镇各村繁衍发展,丁口三千余人。(三) 世人皆知贺知章的文采,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贺知章的书法。贺知章的书法品位很高,尤擅草隶,“当世称重”。他的书法代表作就是草书《孝经》,《孝经》全卷纵笔如飞,一气呵成,龙蛇飞舞,神彩奕奕。略取隶意,融入章草,以求高古。既有唐人的严谨作风,又有晋人流润飞扬的风姿,对晚唐和宋人书风影响巨大。窦臮《述书赋》称:“湖山降祉,狂客风流,落笔精绝,芳词寡俦,如春林之绚采,实一望而写忧。”窦蒙注云:“(贺知章)每兴酣命笔,好书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诗笔惟命……忽有好处,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也。”窦氏兄弟评唐名家书多讥贬,惟推崇贺知章“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可知贺知章当时书法之声誉。李白有《送贺宾客归越寺》云:“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为世传诵。 贺知章虽负盛名,但是他传流至今的诗句仅仅19首,多为祭祀乐章和应制诗,文仅有《龙瑞宫记》与《会稽洞记》两篇,书法作品《孝经》也流失到日本。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但是,千年之后,贺知章还能被他的后代铭记着,自豪着,我想他一定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如果有灵,贺公偶来栖息古丰贺堌,不仅为贺氏生,亦为古丰生,必为他邑所艳称者也。 附:《重修贺季真纪事碑》文:充州少陵台,任城太自楼,邻邑所艳称者也。千余载骚人韵士题咏者不可胜数,可见名贤之遗迹为足宝贵,
而坟墓所存尤宜爱护。丰邑有唐贤贺季真墓,载在丰志。其所以葬于此,未暇细考,虽旧有碑碣,亦未叙葬此之由。墓距城四十里,贺蝈集西北隅,墓颇高大,周围多佳树,每值春夏之交,花开似锦,鸟语如簧,过往士大夫恒流连不忍去。惜历年已久,樵牧时侵,以致邱垄稍平,佳树半秃,到此者殊觉减。贺君士绅好古尚义士也,又系公之后裔,以为名贤之墓,不忍其损坏。爰约同族父老昆弟,集资修筑。墓外复置地数亩,悉种杨柳桃李。工竣拟墓前竖碑,以志景仰而禁樵牧。仿修少陵台、太白楼故事,为保存名贤遗迹也。乙亥孟夏,余因公赴丰,贺君以文见委。余不文,曷敢率尔操觚?又兼以后人纪古人墓为创例,恐为识者笑。乃贺君再三敦请,义不获已。转思名贤墓既为丰邑生,贺君集资修筑,又足为贺氏生。余得为专文,岂不亦与余之笔墨生也乎?何必多此顾虑。至于公之文章品行,则有唐书列传,兹不赘。但述其重修之颠末如右。并系以歌曰:饮中有八仙,工部推公为第一员;公既葬此地,此地有仙缘,如登千秋观,如到镜湖边,贺君乐为仙人护法,余亦愿为仙人执鞭,望合邑人士,其庶几崇拜而流连。 古棠后学清增广生仲英 马玉华敬撰 无锡县知事萧邑清举人 赵绍生书丹感动的作文600字 公元一九五二年二月吉日重修,贺氏合族共建
全国排名高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