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记忆——我的青春年华
⼆⼆⼀⼚往事记忆
属鸡的今年多少岁——我的青春年华
作者:王启孝
中国⼯程物理研究院
我这个师范学院学中⽂的,毕业后偏偏分到了远在青海的国营221⼚,在那⾼寒缺氧的⾦银滩草原上,战严寒,吃青稞,住平房,追逐⾃⼰的青春梦想,践⾏⾃⼰的⼈⽣价值。
离开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的⾦银滩⼤草原,转瞬快50年了。然⽽,草原上的记忆依稀,往事并不如烟。我迄今仍然思念着在“在那个遥远的地⽅”我的青春岁⽉。
投⾝国防事业
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去,这是上世纪五、六⼗年代⼤学毕业⽣响应党的召唤,服从组织分配,发⾃内⼼深处的声⾳,也是⼤多数毕业⽣的愿望和要求。我就是其中之⼀。
⼤学毕业前⼣,系党总⽀书记多次号召⼤家要听从党的召唤,希望⼤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去,到最艰苦的地⽅去,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我⼀连向系⾥递交了三份申请书,表⽰坚决服从学校分配,愿意到最艰苦的地⽅去。
我是⼀个穷苦⼈家的孩⼦,出⽣在四川西南部⾚⽔河畔的先市镇⼩街上,不到两岁,母亲就病故了,丢下我和、哥哥,80多岁的祖母带着我们,靠⽗亲挑担⼦(搬运⼯)维持全家⼈的⽣活。
解放前家⾥很穷,饭都吃不上,没有钱上学,我呆在家⾥拾柴⽕。解放以后,我家和千千万万的穷苦⼈家⼀样,翻了⾝,过上了好⽇⼦。
1950年下半年,先市中⼼⼩学校的教师挨家挨户地宣传动员,让穷⼈家的孩⼦去学校读书。⽼师⼏次来我家说服我⽗亲,说是学校不收学费,⽗亲终于同意让我去读书了。第⼆年新学期开学时,我⾼⾼兴兴地⾛进了先市镇中⼼⼩学的⼤门。
火影忍者剧情分析⼟改时,区政府号召街上的穷⼈下乡参加⼟改,⽗亲积极报了名。我家去新殿乡分到了⼟地和房屋,从此过上了农家⽣活。
1954年7⽉我考上了初中,依靠⼈民助学⾦的资助,顺利地读完了中学。1960年秋天我考上了西南师⼤中⽂系。
毕业之前,我憧憬着分在重庆、成都或⾃⼰的家乡泸州地区的中学,当⼀名中学语⽂教师,离、哥哥近些。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要分到青海去参加国防建设。我们年级共三个班,⼊学时是180多⼈,三年困难时期,有些⼈因学校吃不饱离开了,到毕业时全年级只剩下130多⼈。
分配前,系⾥在第三教学楼贴出了毕业⽣的分配的去向,省城成都、重庆两市去的⼈数多,⼏乎占了总⼈的四分之⼀,除⼆机部4⼈,铁道部4⼈,陕西省9⼈外,其余的同学都要去省⾥各专区。
⼤学四年期间,我⼀直担任系团总⽀委员,加上家庭贫苦,出⾝好,满以为能分到成都或重庆。谁知,后来的分配完全出乎我的预料。当时⾼校毕业⽣的⼯作分配是绝对保密的,在没有拿到报到通知书前,谁都不知道⾃⼰分配到哪个单位。
放暑假以后,因为没有路费,我没有回家,只好呆在学校等分配通知书。从⼋⽉初开始,同学们陆续拿到了报到通知书,眼睁睁地瞅着⼀批批的同学得到通知书时那个⾼兴劲⼉就不⽤说了。
今天送⾛⼀些同学,明天⼜欢送另⼀些同学离开母校,唯独⾃⼰得不到通知书,年级辅导员也不告诉我分在什么地⽅,何时才能接到通知书。我每天急得吃不好,睡不⾹,焦急地等待着。
何时才能接到通知书。我每天急得吃不好,睡不⾹,焦急地等待着。
⾄今我还清楚地记得,万分着急的我,⼤约在8⽉25⽇左右的⼀天上午,辅导员带来⼝信,让我晚上12点以后上去他那⼉,我⼀下就振奋起来。
当晚12点之前,我揣着激动的⼼情到了辅导员办公室,紧跟着⼜来了戴建中、何世恒和史克仁3名同学。辅导员对我们说道:“你们四⼈分到⼆机部,报到时间和地点都在信封⾥⾯,按通知书的要求准时去单位报到。⼆机部是国家重要部门,路上注意安全。”他边说边把信封发给我们。
回到宿舍,我急忙拆开信封,通知书上写的报到单位是:第⼆机械⼯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报到地点是青海省西宁⼤厦232房间。我既⾼兴,⼜激动,⼀晚上都没睡好。
第⼆天,我开始做去青海报到的准备⼯作。我拿着报到通知书,到学校总务处领到⼀床棉絮和⼀套蓝⾊的棉⾐棉裤,⼜到财务科领取60元路费。下午去北碚街上买了两个装纸烟的旧纸箱,装我的书籍和⾐物。
晚上,在中⽂系⾷堂门⼝碰见团总⽀的宣传委员王雪芹同学,她听说我分到青海⼤吃⼀惊,“你别去那⼉,去辅导员说说,留在四川算了。我⼩时候在西宁呆过,那⼉⾼寒缺氧,冬天⼲燥,⽪肤要开裂的,还会流⿐⾎,你受不了。”我当着她的⾯表⽰:“我不怕,我愿意去。”
她⾛后,我感到有点害怕,我打⼩腿上⽣疮,⽪肤⼲燥,冬天两只脚后跟开裂,还流⾎,最怕冷和⼲
燥。可是想到⾃⼰是团⼲部,是党和政府培养起来的⼤学⽣,再说⾃⼰写申请要求去最艰苦的地⽅,决不能动摇。我便没有去辅导员。
8⽉28⽇上午,我带着装满三个纸箱的书籍和⾏李,与宋海信、戴贞祥等4位去兰州铁道部的男同学和去成都地区的某⼥同学⼀块离开了母校。
下午,我们6⼈在蔡元坝⽕车站办完⾏李托运,⼤约六点,我们登上了重庆开往成都的⽕车,带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向西部出发。
在西去的列车上
我们乘坐的是普通快车。那时重庆到成都还没有特快。列车驶出重庆⽕车站后,因停靠站点多,速度较慢。我第⼀次坐长途列车,从没去过成都,不知重庆到成都要⾏多长时间。
坐在车箱⾥的我们,吹⽜,聊天,谈笑风⽣,忘却了在学校时的⼀切⾟劳和烦闷。
我将随⾝带的⼀根单⼈床⽵凉席放在⾝旁,像爱护宝贝似的。这是⽗亲在我考上初中时,特地请⽣产队⾥的王篾匠编的。
在我上⼤学时⽗亲就离开了我。这根⽵席陪同我度过了中学、⼤学的⽇⽇夜夜,好像⽗亲陪着我⼀样,离开母校时不愿把它扔掉,托运⾏李时因不好托运,我就把它带上了⽕车。
同学们看见我⾝边的凉席不理解地说:“青海是寒冷地带,⼀年四季有三分之⼆的时间是低温,那⼉根本⽤不上凉席,你何必带着它去呢?”
我的好朋友分在铁道部的宋海信同学,看了看我⾝边的⽵席对我说。我回头看了他⼀眼,没有吱声。⼼想,是呀,青海那么冷,⽤不着带它去。我没有把这根⽵席的故事说出来。
我当即决定把它送给坐在我对⾯的⼥同学某某:“某某,海信说得很对,青海冷凉席⽤不着,您在川内⼯作需要它,我送给您好啦。”她⾼兴地说:“我正好没有⽵席,那我感谢您。”
第⼆天中午,⽕车到达终点站成都,下车后我和宋海信、戴贞祥等4 ⼈没有出站,送⾛某某⼥同学后,我们就在站台上等当晚成都到兰州的⽕车,因为我们购买的是直达兰州的通票。
在成都下车的同学邀我们在成都玩两天再⾛,我和去兰州报到的四⼈决定赶路,谢绝了他们的好意。说实话,我没有去过成都,⾮常想看看成都这个我⼀直向往的省城,可是我⾝上除了学校给我的路费外,⾃⼰没有⼀分钱,我担⼼路费不够⽤,不敢在成都停留。
这天深夜12点过,⽕车在秦岭车站停下后,我们来到站台上,披着星星,站在蔚蓝⾊的苍穹下,沐浴着阵阵凉风,眺望那明亮的北⽃星,眺望那⾼耸云端的巍峨的秦岭,⼼⾥涌起⽆限的思念之情。我披着舅舅给我的⿊⾊⽑背⼼,⾮常想念他⽼⼈家,⾮常想念我的⼤和哥哥。
8⽉30⽇中午前,我们顺利地到达兰州⽕车站,出站后,在兰州铁道部报到的4位同学说啥也不愿离开我,坚持要把我送上下午的⽕车后才去报道。我们5⼈进⼊车站旁边的⼀家⾯馆,每⼈要了三⾓钱⼀碗的⾯条,算是共进最后的午餐。彼此⼼知肚明,从今以后,我们在⼀起吃饭的机会恐怕难得了。
下午两点过,宋海信、戴祯祥等送我上了兰州开往西宁的⽕车,我同他们⼀⼀握别。当⽕车徐徐起动后,站在⽉台上的他们,不停地向我挥⼿,我站在车窗前,噙着热泪也向他们招⼿。他们⽬送着我的⽕车⾛远后,才转⾝离去了。那种真挚的同学之情,⾄今还让⼈感动。
我从未到过西宁市,下了⽕车怎么才能到西宁⼤厦,我不知道。我在车箱⾥向⼀位军⼈打听,他热情地告诉我,“要坐1路公共汽车。”并让我跟他⼀块出站,他会指给我公共汽车站的地点。
晚上,九点以后,我和那位军⼈⼀道⾛出了西宁⽕车站,他指给我公共汽车站的⽅向,告诉我坐1路车,买5分钱的票,坐三站下车就到了西宁⼤厦。
我进⼊西宁⼤厦后不着北,这是我平⽣第⼀次⾛进宾馆,⾥⾯的服务员热情地接待我。她听完我的来意后便告诉我232房间的位置。
我上⼆楼到了232房间,门是关着的,敲了敲⽆⼈开门,楼层服务员跑来告诉我,客⼈看电影去了,让我等等,他们⼀会⼉就回来。我在⾛廊上站了不到10分钟,先后来了三名⼤学⽣,有吉林⼯⼤的,有哈⼯⼤的和东北⼤学的。我们⼀见如故,热情地攀谈起来。
⼤约晚10点半左右,负责接待的两名同事回来了,进屋后,他们给我们倒⽔,让我们坐下。看过我们的报到⼿续,便把我们领下楼来,叫来两辆三轮车,和车夫嘀咕了⼏句,让我们上车。
我和来⾃吉林⼯⼤的⾼个⼦坐⼀辆,另外两⼈坐⼀辆。三辆车夫拉着我俩,冒着⼩⾬,奔驰在如镜⾯般的西宁⼤街上。⾛了半个多钟头,三轮车在街边停了下来,车夫指着前⾯⼗多⽶处的⼀扇⼤铁门说,那⼉就是你们单位的招待所。
我们赶紧付钱下车,带着东西向招待所⾛去。另⼀辆三轮车没有来,过了好些⽇⼦才听说把他们拉到杨家庄招待所去了。
我们⾛进招待所⼤铁门,推开招待所⼤楼的⼤门,在灯⽕通明的接待室,服务员看过我们俩的通知书后,把我们安排到318房间。房间⾥已住了两名新来的⼤学⽣,我们轻轻地进⼊屋间,洗漱后各⾃躺下睡觉。
我睡在松软的钢丝床上,兴奋的⼼情难以形容,我第⼀次住这样好的房间,这样好的床铺,确实感到很⾼兴。
第⼆天(9⽉2号)上午,吃完早饭,我在招待所⼲部科排队、填写表格,办完了⼊职⼿续,投⾝到了我国的国防事业,开始了我新的⼈⽣,我为此感到骄傲和⾃豪。
王俊凯和王源
⼩楼招待所 318房间
如何查看ip地址2009年7⽉初重返青海原⼦城旅游时,原计划要去西门外胜利路⼩楼招待所瞧瞧。到西宁后,导游讲西宁市的⼤街正在翻修,⼤⼗字那⼉堵车厉害,不好⾛。我们没有去成⼩楼招待所,感到⾮常遗憾。
我是在那⼉报的到,后来在那⾥⼜住过⽆数次,我对招待所是有感情的,犹其让我难以忘掉的是318房间。
221⼚西宁办事处⼩楼招待所位于西宁市西门外,由⼀幢三合院组成,⾯朝⼤街,背靠湟⽔河。主楼和附楼均是三层,中式建筑风格,红砖⽡顶,由⼀道三⽶⾼的⽔泥墙围着。
整个招待所属筒⼦式的建筑,房间门对门,房间是实⽊地板,不带卫⽣间,卫⽣间和洗澡间是公⽤的。这样的房间虽不漂亮,但在当时也够⽓派的。楼前是宽敞的院⼦,楼后有较⼤的停车场。停车场下⾯就是弯弯曲曲的湟⽔河。
住在318房间的有⼩孙、⼩⾼和另外⼀名吉林⼯⼤毕业的⼤学⽣。我记不上这名⼤学⽣的姓名了,他给我的印象是:东
住在318房间的有⼩孙、⼩⾼和另外⼀名吉林⼯⼤毕业的⼤学⽣。我记不上这名⼤学⽣的姓名了,他给我的印象是:东北⼈,⾼个⼦。我们在这个房间⾥住了半个多⽉。
后来,可能是因为我们要到青海农村去劳动锻炼,加上当年分配到221⼚的⼤中专毕业⽣⼈数太多,221⼚的⼈在西宁市的⼩楼招待和杨家庄招待所,都住不下那么多的⼈了,就把我们调整到古城台(租⽤的房间)96号去住。在古城台租的全是低矮的⼩平房,我和⼩孙、⼩⾼(他们⽐我年龄⼩)仍住在⼀室。
过完国庆节后,住在古城台出租屋的⼤部份⼈,被安排参加青海省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动动。我们被编为四个中队,以北京⼤学劳动实习⼤队的名义,同青海省地⽅⼲部⼀块到农村参加社教运动(⼜叫四清运动)。
我和⼩⾼编在三中队,分到多巴分团海⼦沟公社,⼩孙则分在⼀中队,去了鲁沙尔公社。同住318房间另⼀名⼤学⽣没有参加四清运动,直接进了221⼚,听说他分在实验部某室,从此我们失去了联系,⾄今再没见过他。
50多年过去了,不知道他还在不在九院,我⼏次问过⼩孙和⼩⾼,他们也想不起这个⼈的情况。
青海四清运动结束后,因我是学⽂的被分配到221⼚第三⽣产部机关,⼩孙和⼩⾼是学⼯的去了设计部科研室。
1969年底,搬迁四川偏僻⼭沟后,我和⼩孙、⼩⾼被分到九院第11研究所,我仍在机关,⼩孙在三室,⼩⾼在车间技术组。
11所坐落在潼江河畔的⼭沟⾥,我们住在半⼭腰上的家属区,⼏乎天天见⾯,周⽇赶场买粮买菜常常⼀块⾛。周末晚上看电影⼀起坐在沟边的露天场地上,可以说早不见⾯晚见⾯,彼此相互关⼼,相互帮助。
上世纪70年代末,总体部成⽴时,⼩孙离开西沟随所在的科研室⼀块去了梓潼县院部,我们就很少见⾯,有时我去院⾥开会偶尔碰到他。
1990年末,从⼭沟搬到绵阳科学城后,我们三⼈都在科学城上班,虽然上班地点不在⼀起,但周末或周⽇有时能碰见。
转瞬50年过去了,当年住318房间的我、⼩孙和⼩⾼,现在都退休了,我们都住在科学城的不同⽣活区,常常见到,彼此⾝体都不错。⼩孙住在九区,经常在⼀区⼩河边垂钓。
我每天去花园市场买菜都要经过他的⾝旁。见⾯时总要相互打招呼,有时还得聊上⼏句。⼩⾼住在七区,离得远些,平时见⾯机会少,偶⼉在花园市买菜时碰见。退休后,由于没住在同⼀个⽣活区,相见的机会少了。
前年5⽉初,所⽼科协在龙门村搞活动时,我和⼩⾼⼀块爬⼭赏桃花,逛龙门寺。他谈2008年汶川⼤地震后,全家⼈⾃驾游到青海原⼦城参观时所看到的情况,他说那⼉的游⼈挺多,⾃青海海北州政府搬进去后,221⼚的不少房屋都拆了,⽼平房⼤部份都见不到。
电影院、业余⼤学、商业⼤楼、科技图书馆、院办⼤楼、105⼤楼、六⼚区和⼆分⼚还保存着,他进了105⼤楼,到了⾃⼰的办公室,并进去坐了⼀会⼉。105⼤楼已卖给了西部矿业。他说今⾮昔⽐,⽬睹现在的情景,很是令⼈留念。谈起当年在221⼚时的情形,我们越谈越起劲,好像说不完道不尽似的。
难忘保密宣誓
今年是我国第⼀颗原弹爆炸成功54周年,作为核武器事业的参加者,虽然早已退休在家安享晚年,但我时刻忘不了在青海221⼚的⼀些刻⾻铭⼼的事情。“保秘宣誓”就是铭记在我⼼中的往事之⼀。
家乡解放后,穷苦⽼百姓翻了⾝,坐落在⾚⽔河畔的先市中⼼⼩学校的⽼师三番五次地到家⾥来动员,给我⽗亲做⼯作,说是不收费让我上学校读书。
我这个快满⼗⼆岁的⼤孩⼦于1951年春季背着藤条书包,⾛进了被当地穷⼈称为新学的先市中⼼⼩学读三年级。第⼆年“六⼀⼉童节”时我参加了少年先锋队。记得⼉童节那天上午,我和许多少先队员排在学校的天井坝⾥,校长和⽼师给我们带上红领⼱,叶校长领着我们进⾏⼊队宣誓。
誓词虽记不起来了,但宣誓的情景⾄今还记得。那天,我的眼睛患眼疾被眼屎蒙住了,我举起⼩⼿,跟着校长⼤声念道:我⾃愿加⼊中国少年先锋队,遵守队章等。这是我第⼀次参加宣誓。
世界上最快的跑车1954年底在合江第⼆初级中学读书的我,加⼊共青团后参加过⼊团宣誓。在上⼤学时尽管我多次递交过⼊党申请书,也被列为⼊党积极份⼦,但直到离开⼤学时,我和许多⼊党积极份⼦⼀样,没有能够加⼊党的组织,那时⼤学⽣⼊党实在太难了。
直到1965年党的⽣⽇前⼣,我在11所光荣地加⼊了中国共产党,在鲜红的党旗下参加了⼊党宣誓,亲⾝体验了⼊党宣誓的情景。
⼤学毕业分到青海221⼚报到后,先是住在西宁办事处⼩楼招待所,后来报到的⼤中专毕业⽣⼈数太多住不下,我们被安排到西宁市古城台96号出租屋去住。
当年分配到221⼚的⼤中专毕业⽣据说是1400多⼈,住在⼩楼、杨家庄和古城台96号三个地⽅,天天学习政治时事,学习⼚⾥的规章制度,何时进⼊221⼚不得⽽知。
221⼚当时是⼆机部管辖的,从事国防尖端科学研究⼯作,属⾼度机密的部门。凡是学校分配来的毕业⽣或是从外单位调来的⼈,⼊职报到之后,在进⼚前后都要举⾏保密宣誓。
九⽉中旬的⼀天早饭后,办事处⼈事科的同事到住地来通知我们,说是明天下午李觉局长要给我们作报告,还要领着我们举⾏保密宣誓,让⼤家明天下午两点准时去西宁市⼯⼈⽂化宫礼堂。
第⼆天是个⼤晴天,下午⼀点半我和宿舍⾥的同事⼀道步⾏去⽂化宫。古城台离⼯⼈⽂化宫约有⼏百
⽶,我们⼏分钟就⾛到了。当我们⾛进西宁⼯⼈⽂化宫后,看见⽂化宫⾥有电影放映院,礼堂就是放映⼤厅。
礼堂⾛廊内,售票窗⼝上⽅挂着许多电影明星的靓照:有柏杨、王丹凤、秦怡、张瑞芳等⼈;正⾯墙壁上挂着马恩列斯的⼤幅照⽚;右边则挂着中央政治局常委⽑刘周朱陈林邓等⼈的巨幅挂像,给⼈⼀种庄严、静穆的感觉。
两点刚过,⼤礼堂内楼下和楼上座⽆虚席,⼀千多名新分来的⼤中专毕业⽣坐在靠背弹簧椅上,等候着李局长的到来。楼下楼上⼈声⿍沸,笑语飞扬,充满了⽣机和活⼒。
⼀位中等⾝材,操作东北⼝⾳的⼲部⾛上舞台,对着话筒喊道:“⼤家别讲话啦,报告会和宣誓⼤会现在开始!请李局长给我们作报告,⼤家欢迎!”会场上顿时响起了⼀阵热烈的掌声。
⾝材魁梧的李局长⾛上主席台,⾸先,⽤充满热情的语调说道:“同志们,您们好!我代表⼚党委和⼚领导向你们表⽰最热烈的欢迎!”
紧接着,他慷慨激昂地讲了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介绍了221⼚的简单情况后,着重就服从组织需要,正确对待⼯作分配这个问题阐述了⾃⼰的看法,并给我们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他要求⼤家⼀定要把服从组织分配放在⾸位,所学专业和实际⼯作不能划等号,他举了许多实例,说
明⼯作分配时和专业是不对⼝的,不管你学的是什么专业,都得服从⼯作需要。有的⼯科毕业⽣或是学核物理的去当秘书,有的学动⼒学分去搞⾏政管理。他的讲话给了我们很⼤的教育和⿎舞。
李局长的报告结束后就举⾏“保密宣誓”。
221⼚⼲部部和西宁办事处的同事将“保密誓词”分发给每个⼈后,李局长领着全场的同事进⾏宣誓。宣誓开始时,全场起⽴,我们举起右⼿,左⼿拿着誓词,跟着李局长⼤声念道:我参加党和国家重要机密单位的⼯作……
转瞬54年过去了,我记不得“保密誓词”的全⽂,只好求助所保卫处的康元⽣处长,他从⽼同事的档案⾥给提供了当年melogin
的“保密誓词”。现附录如下:
我参加党和国家重要机密单位的⼯作,这是党和国家对我的信任,我感到极⼤的光荣。保守党和国家的机密是我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
愿在今后的⼯作中,不断提⾼阶级觉悟,经常保持⾼度的⾰命警惕性,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保密三⼤纪律、⼋项注意,坚决同敌⼈的窃密和⼀切失泄密现象作⽃争,维护党和国家机密的安全,决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我的信任。
宣誓⼈XXX(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