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海市职教中心语文课教案
满分作文600字冯绍峰图片
 
 
课  节
马思超年龄第 二 节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和内容
方法手段
时间
 
胡同文化
授课时间
2011年11月
课文分析
 
扩展延伸
布置作业
郑卫莉
何谓“胡同文化”?(请学生用文中句子回答)
明确:胡同文化就是北京的市民文化。
2、请阅读6—16自然段
提出问题:北京人的特点是什么?谈谈自己对北京人这些特点中感触最深的一点。
明确:胡同文化:封闭——精义是“忍” ;安土重迁,不愿搬家 ;渴望独门独院 ;易于满足,物质要求不高 ;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 ;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语言上:
提出问题: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体现?
明确:《茶馆》    -----  忍做“顺民” ;《八月骄阳》-----“易忍”、“易满足” ;电梯事件   ----- “忍着吧”
语言上:
比较:“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与“有窝头,较好。大腌萝卜,好。小酱萝卜,更好。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很好。虾米皮熬白菜,最好。”明确:特征:易满足,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
方言,京味儿;  语言平白、朴实、口语化,富于表现力。
分角朗读11-16自然段,体会北京人的京味语言,更深刻了解户胡同文化的精义——忍。
3、作者对北京胡同、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集中体现在哪几段?(17-19)
什么时候去厦门最好(1)作者在17段开头提到“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体现在哪里?
明确:残破的房屋;已失原形的拴马桩等。
语言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
        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明确:典雅,通畅,将古典语言与现代汉语巧妙融合贯通,有很深的中国
(2)作者对没落的胡同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明确:怀旧、伤感、无可奈何。
语言上:
品读“再见吧,胡同。”
了解了北京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内涵,感受到了汪老先生京味语言醇厚活泼的魅力,也体验到了北京市民散淡平和自足与作者怀旧感伤超脱理智的情怀。
随着时代的进步,北京的胡同日渐被高楼大厦取代,你怎样看待这样的变化?
请同学们课后仿照本文以“高楼文化”为题,写一篇作文。
分小组讨论完成,谈感触可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可让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得到尽情地释放
范读与齐读结合,掌握朗读技巧通过比较,体会京味语言
引入第三部分
分别快、中、慢速朗读,之后进行比较
27
1
3
1
授课教师
孙洪露
授课班级
11美术专业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
1、概括北京胡同及胡同文化的内涵,理解文章主旨。
2、品味文章直白、朴素、富有表现力和朴实雅致的语言特。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2、理清思路,归纳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语言特。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和内容
方法手段
时间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课文分析
提到北京,让我们想到的都是什么?今天,我们就随着汪曾祺先生的笔触来体会一下老北京特有的胡同文化,以及汪曾祺作品中的京味语言。 
汪曾祺(qí)(1920年 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受戒》、《大淖记事》。这篇文章是作者为摄影集《胡同之没》写的序,但这篇小文,即使单独拿出来,也是很有韵味的,所以我们还可以称它为小品文或艺术散文。
关于“胡同”:巷,小街道。北京的胡同,实质上是许许多多、大大小小、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的四合院之间的通道。文化是人们生活意识、习惯、观念等的集合
1.请阅读1—5自然段(快速浏览课文,概括要点)
安装玻璃门提出问题:胡同有什么特点?
明确:方正、取名、宽窄、网络等。就其“方正”而言,使得北京人方位意识极强;从“取名”而言,其原因很多,有计数、物件、行业、人物、形状等但都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从“宽窄”而言,可反映出人的阶层不同;就“网络”来说,也体现了生活方便、安静这一特点。
课前播放歌曲,
课件展示北京胡同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充分发挥想象,
提示学生用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方法寻
1
2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