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8期
近几年,我国电视荧屏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明星真人秀节目,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比如湖南卫视的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东方卫视的旅行真人秀节目《花样》,浙江卫视的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等等。我国的明星真人秀节目开始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一、节目概况
《我们相爱吧》是2015年江苏卫视引进韩国MBC 电视台的节目《我们结婚了》的版权,这个节目是MBC 电视台的王牌节目之一。此次,国产明星真人秀节目不同于以往的真人秀节目,节目题材延伸至“明星恋爱结婚”领域,是一个以明星假想结婚为卖点的实境真人秀节目。
该节目于2015年4月19日开播,是一档周播节目,每周日晚22:00在江苏卫视播出,时长约1小时20分左右。整个节目制作团队由中、韩双方工作人员组成,其中导演、编剧和摄像的核心岗位也有韩国团队的身影。
参演该节目的嘉宾有演员、歌手和模特,分别由林心如和任重、乔任梁和徐璐、崔始源和刘雯六位明星组成三对假想情侣,进行假想结婚生活。节目的主要内容是明星扮演假想夫妇,表现婚姻生活中的一些平常事情。
方志友脱落无马赛克二、节目的成功之道
1、吸引了母版节目《我们结婚了》的受众
韩国MBC 电视台的王牌节目之一《我们结婚了》于2008年3月16日起正式播出,目前为止,共播出四季,260多期节目,超过30对假想夫妻参与节目。
《我们结婚了》自播出至现在,因为有当红、高人气的明星出演,明星们的粉丝会关注节目。同时,随着每一季节目的播出,节目收视率的提高,也会吸引一部分受众。参演节目的明星,不仅有韩国人,还有其他国家的人,比如出演第二季节目的尼坤和宋茜,尼坤是有美国籍和泰国籍双国籍的人,宋茜是中国人,这二人在当地都拥有较高的人气。他们的加入,带动了海外的观众收看节目。
今年,江苏卫视引进《我们结婚了》节目的版权,并与韩国MBC 电视台联合制作,打造了中国版的《我们结婚了》——《我们相爱吧》。节目在开播之时就掀起了收视热潮,吸引了大量的受众关注。
事实上,最初当媒体宣布拍摄中国版《我们结婚了》的时候,很多忠实的韩国版节目的粉丝是不愿意
的,他们还在网络上发起了抵制活动。但是,随着《我们相爱吧》的开播,直到最近一期,一路上升的收视率足以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在收看《我们相爱吧》,在这广大的受众体中,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一部分是来自母版节目《我们结婚了》的粉丝。
2、新颖独特的节目形式(1)嘉宾选择有特
在一档明星真人秀节目中,嘉宾魅力
的大小,对节目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我们相爱吧》的六位嘉宾都是俊男美女,吸引观众的眼球。其次,六位嘉宾分别来自不同的地方,大陆的,台湾的和韩国的,每一位嘉宾都有自己的魅力。最后,嘉宾自身有魅力是不够的,这毕竟是一档明星婚恋真人秀节目。所以节目要想更引人入胜,就要挖掘六位嘉宾通过配对以后组成的三对夫妇的闪光点。事实上,节目中的这三对夫妇影射出了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情侣关系。
林心如和任重搭配,粉丝称其为“任性夫妇”。这对夫妇应该是三对夫妇中最“接地气”的。虽然是弟恋,但是任重在节目中对林心如的照顾,一点儿也不像是弟弟,给观众留下的反而是稳重、细腻的印象。
“石榴夫妇”是节目中的另一对,由来自韩国团体Super Junior 的成员崔始源和我国模特刘雯组成。因
为崔始源和刘雯各自名字中的“始”和“刘”字的谐音是“石”和“榴”,所以被称为“石榴夫妇”。这对夫妇最大的特点是颜值高。有网友评论说:“看他们的节目就像是在看偶像剧”。帅哥配美女,华丽的场景和浪漫的情节,偶像剧里该有的元素,全部出现在这对夫妇的节目里,成功俘获众多粉丝的心。
最后一对夫妇是节目里最年轻的夫妇,乔任梁和徐璐组成的“慌张夫妇”。在节目的第一期,乔任梁和徐璐初次见面时,乔任梁认为徐璐的脸有点儿方,就叫
浅析明星恋爱真人秀节目的成功之道
——以《我们相爱吧》为例
○宁湘舒梁立维
【摘要】《我们相爱吧》于2015年4月19日在江苏卫视开播,自开播之时,这个明星恋爱真人秀节目就吸引了大众的眼球,收视率一
路飙升,在各大卫视的周日综艺档节目竞争中遥遥领先。本文立足于此节目,简要分析明星恋爱真人秀节目的基本形态和成功之道。
化学教学工作总结【关键词】我们相爱吧
真人秀
本土化
签证有效期93
2015年第8期
徐璐为“方方”。随着玩笑的深入,乔任梁改口“方方”叫“慌慌”,徐璐也顺势称乔任梁为“张张”,至此“慌张夫妇”诞生。乔任梁在节目里是一位有想法且有恋爱技巧的男生,徐璐则是一位单纯青涩的小女生,他们的组合就像是一对儿刚开始谈恋爱的青年男女。
(2)节目情节冲突性强
冲突性是节目设定的情节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我们相爱吧》是一个明星假想结婚并且模拟结婚生活的节目,让两个原本不熟悉的陌生人直接体验结婚生活,节目本身的设定就很具有冲突性。在直接模
拟结婚的基础上,彼此还要产生有趣的摩擦和互动,这就更有难度。所以,任务的设置在此时就显得越发重要,夫妇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通过各自的努力完成一件事情,这个过程原本就是新鲜而有趣的。如果在故事中再添加一定的冲突和矛盾情节,则会更加吸引关注。制造悬念,也是节目中惯用的表现手法,为体现冲突性埋下伏笔。比如,节目中的“任性夫妇”在大理完成首次见面,在此之前,他们并不知道彼此的搭档是谁,通过一系列的寻过程才到对方,但是坐在屏幕前的观众是知道的,这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方式制造出一种揭示悬念的独特方式。
(3)节目制作精美
韩国综艺节目的制作水准普遍都很高,有一个非常值得学习的地方就是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都非常用心,《我们相爱吧》也体现出了这一点。
多角度拍摄和慢镜头回放加强对细节的捕捉,打造精彩瞬间。编导们会运用技术手段将细节、过程放大,以此来二次制作笑点或扩大笑点。对细节的成功刻画和修饰,让画面形成一种叙事节奏。例如“石榴夫妇”在韩国家里观看崔始源在演唱会上为刘雯唱歌的视频的时候,多个机位同时捕捉崔始源和刘雯的镜头,后期剪辑也是动静镜头交叉,远近镜头结合,再加上关键镜头的二次回放,把刘雯喜悦的神情和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整个过程扣人心弦,毫不拖沓。
字幕使用得当,更加渲染了节目情节。《我们相爱吧》不但加入了常见的嘉宾
对白字幕,还根据情境、嘉宾神情和动作加入字幕,同时对字幕进行二次包装,搭配不同字体、颜和动画效果。这样可以使观众更加理解画面,此时的字幕不仅有提示的功能,更多的是娱乐功能。比如,刘雯在节目中经常会表现得很羞涩,这时屏幕上就会出现“害羞”的粉红可爱字样,同时在刘雯的脸颊上打上两个腮红,不仅生动地表现了刘雯羞涩的样子,更增添了画面的美感。这样的包装在节目中不是偶尔出现,而是贯穿于节目始终,体现了节目组的创意和用心。
恰当地加入背景音乐,为节目增。比如,在节目的第四期,乔任梁为徐璐做了一个视频,视频的主题是乔任梁向徐璐表达自己的爱意,徐璐在观看乔任梁为其做的视频的时候,搭配的背景音乐是Jam-es Blunt 的《You Are Beautiful 》,这首歌旋律优美,有代入感,很好地诠释了当时乔、徐二人所处的情景。流畅的剪辑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毫无疑问,这样的节目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4)利用互联网宣传节目
如今电视传播产生的效应已经波及到大众传媒的其他领域。明星真人秀节目在互联网的传播尤为明显。
《我们相爱吧》开播以来,一方面在微博上造势,节目组本身有公共号,粉丝也为夫妇们建立公共号,在宣传的微博上采用文字、图片、动图和视频的形式。不管是节目的嘉宾还是节目本身,经常会上新浪微博的热搜榜,热搜指数居高不下。这样的效应必然会引起大量的转发,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春雨的诗句tcl维修婚恋类的真人秀节目本来就很接地气,尤其是有明星加入,更会增加人们的讨论频率。比如,这个节目虽然是一个假想的结婚节目,但是夫妇们在节目里的互动都很真实,经历的都是情侣之间发生的一些平常事情,一起做饭,一起游玩之类的。这就难免会引起受众的联想:他们是不是真的在交往?或者节目结束之后,他们会不会真的在一起?类似的话题在微博上讨论,会吸引人们的关注的。另一方面,各大门户网站的首页也会实时更新节目的相关视频,比如节目的拍摄花絮,或者是未能在电视上播出的删减片
段。多样的传播形式如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体传播等等在网络上得到有效结合。网络这个传播途径是《我们相爱吧》得以成功传播的主要因素之一。
(5)节目的本土化改造
现如今,我国的明星真人秀节目模式的创新和生产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真人秀节目模式的“输出”较少,基本以“输入”电视节目模式为主。而在以“输入”为主的状态下,我国电视明星真人秀节目要想成功,就要进行本土化改造,不能全盘模仿外国节目,引进国外的节目模式,需要经历一个模仿、摸索、学习的过程,然后达到提高自身水平的目的。仔细观察韩国版的《我们结婚了》后不难发现,节目录制拍摄的场地重复率很高,比如汉江,海云台和南山塔等等,这些韩国的标志性景观多次出现在不同夫妇的节目里。相比之下,《我们相爱吧》就可以在这方面进行本土化改造,可以说,不
交通违章怎么交论是人文景观还是名胜古迹或者是地貌景观,我们国家在数量上都比韩国多。节目组在取景上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这样不仅丰富了节目的多样性,同时也可以给观众带来新鲜感。
结语
我国明星真人秀节目尚处在初级阶段,节目数量有很多,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一些节目也确实取得了成功。但是这些成功的节目大部分是引进国外节目的版权,自主创新制作的节目未能如愿占领市场,获得受众的青睐。所以我们要创造新的节目形式和内容,创制具有我国特的节目,完善节目的品牌化,整合利用新旧媒体,开发网络平台满足受众的话语权,最终实现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①尹鸿、冉儒学、陆虹:《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②吴蕾,《韩国明星真人秀<;我们结婚了>的内容诉求与接受效果研究》[D].南京大学,2013
(作者:宁湘舒,中国传媒大学舆论学硕士;梁立维,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硕士)
责编:周蕾
94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