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庭前花开花落北京市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首都教育发展战略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京发【2004】13号)》精神,通过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北京市中小学生形成有效参与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知识、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参照《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年)国际实施计划》的有关内容,结合本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特制定本纲要。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政府回应国际社会倡导的人类与环境、资源的和谐永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以尊重当代人与后代人、尊重差异性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和尊重地球资源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获得为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知识、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文化、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融入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全过程之中,是全面推进教育
教学创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基础教育内涵品质的重要举措。在基础教育领域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于稳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推进首都教育全面实现现代化进程,提升首都教育国际影响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树立首都教育为社会、文化、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观念;进一步把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培养青少年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推进本市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
(二)目标
培养中小学生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责任感与行为方式。
培养中小学生树立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与价值观,帮助他们逐步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科学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
雪花歌词
培养中小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培养中小学生尊重文化多样性,理解与尊重不同民族、国家、地区的文化,珍惜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养成与各民族、国家与地区人民友好交往的文明素养。
培养中小学生逐步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形成关注和解决社会、文化、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的责任意识与初步能力。
(三)基本原则
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要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主旨,从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与行为规范要求融入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发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社区、企业、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主动性、积极性,开展多种形式的有效合作、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
三、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社会、文化、环境与经济领域的9个主题。其中社会领域包括生命与安全、公民权利与责任、和谐社会等主题;文化领域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
自由自在 熊汝霖化及世界遗产教育、文化多样性等主题;环境领域包括环境保护、自然灾害预防等主题;经济领域包括循环经济与绿消费、农村发展与可持续城市化等主题。其重点在于帮助和引导中小学生了解首都社会、文化、环境与经济领域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正确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二)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必须因地制宜。突出首都特和地方特点,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分领域、分学科、分模块、循序渐进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要把不同学段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各区县、各学校可以根据地区、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途径
可持续发展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学车程序(一)学科课程
学科教学是实施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渠道。各学科教学要结合学科的特点,依据
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渗透点,多方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扎实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要在各学科教学中大力开展以尊重当代人与后代人、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地球资源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教育,为中小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积极投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与能力基础。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实施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首都城市与农村的丰富教育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引导中小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养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与习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灵活选择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方法,组织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活动与决策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发展学生的节约意识、节俭习惯、沟通与合作能力、学习与研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三)地方与校本课程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实施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渠道。各区县和学校应严格按照
《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课程计划(试行)》以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计划的若干意见》要求,在充分运用北京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预防专题教育》、《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安全应急与人民防空》、《健康教育》和《写字》等地方课程教材的基础上,有组织地对中小学生开展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各区县也要结合本地区特点组织好北京市地方教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文秘部落学校应将社会、文化、环境与经济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根据学校师资、课程资源与社区资源的实际,积极开发可持续发展教育校本课程,提高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效性。
(四)课外校外活动
结合社会实际,设计组织不同专题、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是实施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有效形式。学校要充分利用社区和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利用各种青少年教育基地、场馆(博物馆、植物园等)、公共文化设施等开展灵活多样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空间。充分利用现有法定的专题活动日,如世界环境日、地球日、节水
日、禁毒日、无烟日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重点发展绿环保社团、生物科技社团、心理互助社团、体育健身社团等,指导学生广泛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社会活动。
(五)班团队活动
班会、晨会、共青团、少先队等活动,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重要途径。学校开展校、班、队会活动,选择的主题内容要具有时代感;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贴近学生;活动实施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主参与,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实施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必要氛围。学校要根据教育部、市教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安全和谐校园、节约型校园建设和开展奥运教育的需求,因地制宜地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环境。
利用国家、本市以及世界各国的自然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有意义的遗产教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跨文化国际理解。要注重对校园环境进行生态设计,积极创建生态友好型学校和资源节约型学校。
五、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和制度建设。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各地区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结合当地社会、文化、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相关政策制度和实施计划,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协作网络,指导中小学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
(二)增强学校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能力,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课程改革和学校素质教育。重视借鉴本区县和全市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已有的成效与经验,结合地域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通过学校规划、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以及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各个方面统筹规划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
(三)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教育学院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育教学实验、经验总结推广与培训组织工作。市、区县教研、科研、教师培训机构应加强对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的研究和指导,制定干部、教师培训计划,及时总结、交流和推广成功经验。同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校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校本研究。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可持续发展教育列入在职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并在师范
教育课程中增加可持续发展教育相关的内容,不断提高教师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基地建设。要注重利用本区县已有的社会教育资源,建立特突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基地,拓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活动空间。重视和加强全市范围内可持续发展教育信息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共享。要指导学校同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企业、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广泛合作。
奚梦瑶的家世扒(五)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质量评价。要尽快制定学校教师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评价方案,学校对本纲要的实施要进行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深化实践。
(六)加强舆论引导。要加强全市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宣传工作,建立与大众传媒的沟通机制,形成积极引导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舆论,营造全社会参与和支持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