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学生中秋节古诗5首小学生中秋节古诗(一)
《明月何皎皎》(东汉无名氏)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马雅舒出轨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小学生中秋节古诗(二)
《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小学生中秋节古诗(三)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国庆短信祝福小学生中秋节古诗(四)林志玲的裸的照片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
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
这句如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句一样,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
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予人以难忘的印象。诗人写中庭月,只
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联想到李白
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
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
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周邦彦《蝶恋花·早行》词有“月皎惊乌栖不定”句,就是写这种意境。)“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全句无一字
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
“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这
句诗因桂香袭人而发。在桂花诸品中,秋桂香最浓。在皎洁的月亮上某些
环形火山的阴影曾使富于幻想的人赋予它美好的形象,说它是月宫里的桂树,有的传说还说人间的桂
树是天上落下来的种子生成的(宋之问《灵隐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
的情景。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
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
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
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诗人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古人以为霜露之类似雨雪
都从天而降,因而诗人探桂时奇怪冰凉的露水把花枝沁得这么湿却没听到
王力宏李靓蕾形婚天涯
一点声音。如此落笔,既写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中秋之夕,又表现了夜之
深和静,似乎桂香与寒气袭人而来了,带给人以美的联想。
这首诗意境很美,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明《唐诗画谱》中就有以这首诗为题材的版画,但这幅版
画仅是画家别出心裁构想出的意境,和王建原作并不一一吻合,而且它对
全诗点睛之笔——秋思未作充分表达。在这一点上,诗歌语言艺术显示了
它的不可代替性。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
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小学生中秋节古诗(五)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槌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赏析刘烨的老婆是谁
这首诗以近散文化的笔法,古朴的语言,直陈其事,主客互相吟诵诗句,一唱一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衷情互诉,洒脱疏放,别具一格。
诗的前四句描写八月十五日夜主客对饮的环境,如文的小序:碧空无云,清风明月,万籁俱寂。在这样的境界中,两个遭遇相同的朋友不禁举
杯痛饮,慷慨悲歌。韩愈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在三十二岁的时候,曾表
示过“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汍澜”。他不仅有忧时报国之心,而且有改革
政治的才干。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天旱民饥,当时任监察御史的韩愈
和张署,直言劝谏唐德宗减免关中徭赋,触怒权贵,两人同时被贬往南方,韩愈任阳山(今属广东)令,张署任临武(今属湖南)令。直至唐宪宗大赦天
下时,他们仍不能回到中央任职。韩愈改官江陵府(今湖北江陵)法曹参军,张署改官江陵府功曹参军。得到改官的消息,韩愈心情很复杂,于是借中
秋之夜,对饮赋诗抒怀,并赠给同病相怜的张署。
诗的开头在描写月夜环境之后,用“一杯相属君当歌”一转,引出了
张署的悲歌,是全诗的主要部分。诗人先写自己对张署“歌”的感受:说
它声音酸楚,言辞悲苦,因而“不能听终泪如雨”,和盘托出二人心境相同,感动极深。
张署的歌,首先叙述了被贬南迁时经受的苦难,山高水阔,路途漫长,蛟龙出没,野兽悲号,地域荒僻,风波险恶。好不容易“十生九死到官所”,而到达贬所更是“幽居默默如藏逃”。接着又写南方偏远之地多毒蛇,“下床”都可畏,出门行走就更不敢了;且有一种蛊药之毒,随时可
以制人死命,饮食要非常小心,还有那湿蛰腥臊的“海气”,也令人受不了。这一大段对自然环境的夸张描写,也是诗人当时政治境遇的真实写照。
上面对贬谪生活的描述,情调是感伤而低沉的,下面一转,而以欢欣
鼓舞的激情,歌颂大赦令的颁行,文势波澜起伏。唐宪宗即位,大赦天下。诗中写那宣布赦书时的隆隆鼓声,那传送赦书时日行万里的情景,场面的
热烈。节奏的欢快,都体现出诗人心情的欢愉。特别是大赦令宣布:“罪
从大辟皆除死”,“迁者追回流者还”,这当然使韩、张二人感到回京有望。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写到这里,诗情又一转折,尽管大赦令写
得明明白白,但由于“使家”的阻挠,他们仍然不能回朝廷任职。“坎轲
只得移荆蛮”,“只得”二字,把那种既心有不满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淋
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地是“荆蛮”之地,职又是“判司”一类的小官,
卑小到要常受长官“捶楚”的地步。面对这种境况,他们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天路幽险”,政治形势还
是相当险恶的。
播音主持艺考考什么以上诗人通过张署之歌,倾吐了自己的坎坷不平,心中的郁职,写得
形象具体,笔墨酣畅。诗人既已借别人的酒杯浇了自己的块垒,不用再浪
费笔墨直接出面抒发自己的感慨了,所以用“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
君殊科”,一接一转,写出了自己的议论。仅写了三句:一是写此夜月,照应题目的“八月十五”;二是写命运在天;三是写面对如此良夜应当开怀
痛饮。表面看来这三句诗很平淡,实际上却是诗中最着力最精彩之笔。韩
愈从切身遭遇中,深深感到宦海浮沉,祸福无常,自己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人生由命非由他”,寄寓深沉的感慨,表面上归之于命,实际有许
多难言的苦衷。八月十五的夜晚,明月如镜,悬在碧空蓝天,不开怀痛饮,就是辜负这美好的月。再说,借酒浇愁,还可以暂时忘却心头的烦恼。
于是情绪由悲伤转向旷达。然而这不过是故作旷达而已。寥寥数语,似淡
实浓,言近旨远,在欲说还休的背后,别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深意。从感情
上说,由贬谪的悲伤到大赦的喜悦,又由喜悦坠入迁移“荆蛮”的怨愤,
最后在无可奈何中故做旷达。抑扬开阖,转折变化,章法波澜曲折,有一
唱三叹之妙。全诗换韵很多,韵脚灵活,音节起伏变化,很好地表现了感
情的发展变化,使诗歌既雄浑恣肆又宛转流畅。从结构上说,首与尾用洒
和明月先后照应,轻灵简炼,使结构完整,也加深了意境的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