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985211,双⼀流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很多第⼀次经历⾼考的考⽣与家长,可能只是听说过985、211、双⼀流⾼校,知道他们都是很厉害的存在,但具体是哪些⾼校、由何⽽来、有何区别、如何报考对待,都不太明⽩。本⽂就相关问题进⾏解答,相信会对家长及考⽣有⼀定帮助。
985⾼校
“985”的⽣⽇和北京⼤学是同⼀天,只是出⽣的时间晚了100年。
1998年5⽉4⽇,在北京⼤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要有若⼲所具有世界先进⽔平的⼀流⼤学。为此,教育部决定开始建设⼀批世界⼀流⼤学和⼀批国际知名的⾼⽔平研究型⼤学的⾼等教育建设⼯程,并以在北京⼤学100周年校庆的讲话时间(1998年5⽉)命名为:“985⼯程”。
⽬前“985”⾼校共有有39所。
211⾼校
“211”的含义是“21世纪的100所重点⼤学”,将全国各地挑选出的约100个⾼等学校设⽴为重点⾼校,这些学校在资⾦中获得优先对待。
“211”诞⽣得⽐“985”要早⼀些,1990年开始酝酿,酝酿过程经过国家教委(教育部前⾝)、国务院、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的讨论最终定型,1994年开始启动预审,1996年确定第⼀批名单,2011年,“211⼯程”的规模已经稳定,共有学校112所。
⽬前,加上后来新增的中国矿业⼤学(北京)、中国⽯油⼤学(北京)、中国地质⼤学(北京)和华北电⼒⼤学(保定),共116所。ppt自我介绍
211院校包括985⼯程院校39所,⼩985院校33所。
因此,所有的985都是211,但是211不⼀定是985。
什么是“双⼀流”
按官⽅说法,“双⼀流”指的是世界⼀流⼤学和⼀流学科建设。旨在让更多的⼤学和学科进⼊世界⼀流⾏列,若⼲所⼤学进⼊世界⼀流⼤学前列,⼀批学科进⼊世界⼀流学科前列,⾼等教育整体实⼒显著提升。
花呗怎么还双⼀流不是"985"、"211"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双⼀流"是全新计划,在"985"、"211"基础上,把建设世界⼀流⼤学的事业在新历史潮流下推向前进。
裴擒虎出装“双⼀流”与985、211的区别
区别⼀:985/211侧重对⼤学的评定,“双⼀流”侧重对学科的评定
⽆论是“985⼯程”的39所⼤学(含国防科技⼤学)还是“211⼯程”的100多所⼤学,都是基于对学校综合实⼒的整体评价。尽管之前也有国家重点⼀级学科和⼆级学科的评定,但社会对⼀所⼤学的整体认知,还是只看“牌⼦”不看学科,影响并不⼤。
⽽“⼀流⼤学建设⾼校”和“⼀流学科建设⾼校”,则是先有“⼀流学科建设⾼校”名单(137所),再在此基础上选出“⼀流⼤学建设⾼校”(42所)。也就是说,先看⼀所⼤学有没有若⼲个很强的学科(专业),再主要根据学科综合实⼒来评定⼀所⼤学的强弱。
区别⼆:985是211的“升级版”(211包含985),“双⼀流”则不存在交叉
如果说211是重点班,985就是重点班⾥的重点班。“985⼯程”⼤学均为教育部或其他中央部委直管,也称部属⾼校;除
如果说211是重点班,985就是重点班⾥的重点班。“985⼯程”⼤学均为教育部或其他中央部委直管,也称部属⾼校;除985外的“211⼯程”⼤学则多为省部共建⾼校,地⽅属性更强⼀些。但985⼤学都是211⼤学。
初阳明“双⼀流”则是两个平⾏的评价体系。“⼀流⼤学建设⾼校”重在⼀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重点建
设,全⾯提升⼈才培养⽔平和创新能⼒,共计42所,在原来39所985⼤学基础上新增3所。
“⼀流学科建设⾼校”重在优势学科建设,促进特⾊发展,共计95所。除了之前的⼤部分“⾮985”211⼤学,主要增加了26所特⾊明显的⾼校——
朱仙镇区别三:985/211是固化的标签,“双⼀流”则是有进有出
双⼀流计划最根本性的不同是以学科为资助主体,且并不设终⾝制,每5年调整⼀次名单。
⽽“985”“211”是以学校为资助主体,名单形同“终⾝制”,据2009年⾄2013年的数据显⽰,“211”和“985”⾼校拿⾛了全国七成的政府科研经费。
其他:“985”“211”⾼校仍最有机会普通⾼校也有望翻盘
《统筹推进世界⼀流⼤学和⼀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对“双⼀流”⼤学及学科的遴选条件作了明确规定。
从这⼀规定可以看出,能进⼊“⼀流⼤学”名单的⾼校,“985”、“211”依然是最有机会的,⼀⽅⾯它们“经过了长期重点建设”,另⼀⽅⾯,这些学校因为有国家的⽀持,在学科建设上⾃然⽐其他⾼校⾛得更前,⽬前“拥有⼀定数量国内领先、国际前列的⾼⽔平学科”的⾼校还是集中在“211”、特别是“985”⾼校。
不过正如前⽂所提到的“双⼀流”与“985”、“211”的区别,“双⼀流”以学科为资助主体,这也意味着在双⼀流的游戏规则下,⼀些⾼校完全有可能凭借⼀两个优势学科迅速崛起,⽽⼀些原来的“985”、“211”⾼校也可能被排除在“双⼀流”之外。从前有座灵剑山2评价
报考建议
继“985”、“211”后,⼜来⼀个“双⼀流”,报考的风向要不要随之⽽动,还需要理性看待,⼤学的好坏不能仅仅以国家政策倾斜作为唯⼀依据。
⼀⽅⾯,学校实⼒与国家遴选相辅相成,“标签”确实值得参考。这些学校之所以被选中,也正是因为学校在相关遴选标准中实⼒强⼤;国家政策为学校带来了数额庞⼤的建设资⾦,例如原先⽔平相当的两个⾼校,如果⼀个被选上⽽另⼀个落选,不出⼏年两所⾼校的差距就会被拉开。若您的孩⼦选择了名单⾥的⾼校及专业,即使⽬前不是强势专业,也⼀定是重点建设学科,师资⼒量、科研经费、学风建设都将注⼊⼤量⼒量。
但另⼀⽅⾯,考⽣和家长在报考时还是切忌掉⼊“唯标签论”的陷阱,“标签”对⾃⾝是否适⽤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获得更多⾼考资讯,请关注⼩柴说⾼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