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周刊 / 2021年第7期
关注/F ocus 热点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岁华诞。来自全国各地多所博物馆、纪念馆的280余组(件)文物藏品,将真实可感的百年历史浓缩在首都博物馆“伟大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展厅内。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珍藏的1872年德文版和1888年英文版《共产党宣言》原件、古田会议纪念馆珍藏的中国红军第一套正规军装、平津战役纪念馆珍藏的北平学生庆祝北平解放联合会条章……泛黄的纸页、布料的纹理、条章的印记都是时光留痕,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奋勇追梦的伟大
精神,也警醒着在五星红旗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牢记来时路,奋进新时代。
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火炬”,探索救亡图存的中国道路
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邓恩铭……一幅幅照片、一个个名字陈列在展板上。每一张照片、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值得追忆的红故事。
点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烈焰”的重要“火种”——《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名叫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陈望道的日常饮食几乎都由母亲负责。有一天,母亲看到儿子伏案工
作实在辛苦,于是煮了几个粽子、端了一碟红糖给他补身体。没想到,陈望道竟然把墨汁当作红糖蘸着吃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
本刊记者 武凤珠
牢记来时路 奋进新时代
首都博物馆“伟大征程”特展庆祝建党百年
油画《开国大典》陈列在首都博物馆展厅内。
馆讲述过的故事,再现在首都博物馆的展厅内。
“一定是有非常坚定的信仰,才能这样废寝忘食地投入其中”“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才能走在时代前列”……参观者们仔细端详着展柜中的每一件文物、展板上的每一张面孔,不时发出自己的感悟。
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追求,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谱写出可歌可泣的生动故事。他们的共同追求和独特命运交汇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之中、洪流激荡之间,终于迎来1921年“开天辟地”的时刻: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降生”,是历史的必然。以《共产党宣言》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入,催生着《新青年》杂志、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团体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展览以文字作出说明:“五四运动爆发后的一年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到1919年底,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达到200余种。”
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风华正茂,胸中有豪情万丈。王尽美是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济南小组代表,在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初期,他便写下慷慨激昂的诗句:“沉浮谁主问苍茫,古往今来一战场。潍水泥沙挟入海,铮铮乔有看沧桑。”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也是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长沙小组代表对中国道路的追问。救亡图存时刻,心系家国的有志青年从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汲取能量,带领国人扫清思想的蒙昧。开启历史新征程的“火炬”燃起,中国道
路到了新方向。
红文物:再现历史风云,传承无
私精神
文物藏品有开启时光隧道的力
量。尘封在光阴深处的真实事件,借
由浓缩历史的文物触发,在崭新的时
间里重现;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追
求和信仰,也在存放记忆的藏品中,
到了传承与延续的载体。
便衣警察闯入上海法租界会址,
会议地点转移,是关于党的一大召开
最脍炙人口的一段故事。“我在浙江
省嘉兴市读过书,在嘉兴有朋友,即
使遇到危险,也能够通过朋友联系到
有名望的社会贤达帮忙,因此想到了
元旦放假通知怎么写
在嘉兴租一艘游船来开会。”李达夫
人王会悟对会议的追忆,在展厅内反
复播放。
嘉兴南湖游船的模型陈列在展
馆中,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由此开启,
播撒到各地、绵延至今天的“红船精
神”,也显露锋芒。
登上南湖红船的共产党员,是时
代先知先觉者的代表。他们站在最广
大人民的立场,为受压迫的沉默者发
声。联合“无产者”,深入众,做引
导国民觉醒的“先锋队”,是他们自觉
自愿扛上肩膀的重任。
展览展示出中国共产党第二次
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首部《中国共产
党章程》影印文本。在党的二大现场,
《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与
《中国共产党章程》同时通过。《决议
案》明确,中国共产党“应当是无产阶
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广大众组织起
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
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
最初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许多党
员,并非真正的“无产者”。大学教
授、有留日经历、正在接受高等教
育……展览中列明部分早期党员的身
份;他们可以预见的未来,道路并不
崎岖。“或许正是因为接受过更高等
的教育、接触到更先进的思想,所以
才更能明白家国之于个人的意义。”一
名来自北京市司法局党委第二巡察
组的参观者感慨道。
以“有产者”身份为“无产者”呐
喊,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抉择。中
国共产党甫一成立,便开始了与工农
众的联合:建立党领导工人运动的
总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创
办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全国性工人周
报——《劳动周刊》、成立党领导下
的中国第一个新型农民组织——浙
江省萧山县衙前村农民协会……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照片、
《劳动周刊》复印件、浙江省萧山县
衙前村农民协会旧址照片……展览中
展示出的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
将中国共产党为唤醒工农众反抗
压迫而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再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中国共
产党领导下,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开
滦煤矿工人罢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等,掀起工人运动的一个又一个高
潮;在广东海丰、浙江绍兴、湖南韶
山等地,农民协会也组织起农民,展
开一系列抗税减租斗争。
“海丰农民运动领导者彭湃出
身地主家庭,有日本求学经历,原本
并不是受压迫农民中的一员。但是他
却能够看到农民的苦难,给予农民同
情。从日本回国后,他就发起组织劳
人民周刊/ 总第135期
关注/F ocus 热点
动者同情会,深入农村,开始领导农民开展反对地主的斗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革自己的命’。”许多观展者是熟悉这一段历史的老党员,站在文物故纸前,谈及前行者的故事,他们如数家珍。
彭湃撰写的《海丰农民运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人员使用的砚台、《劳动周刊》复印件等,都珍藏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之际,这些文物藏品进入首都博物馆的展厅,引领后来者重返建党初期的难忘岁月,重温在党领导下工农众觉醒后的风起云涌。贮存在藏品中的历史,仿佛穿越百年时光,在身边重演。
抉择时刻:在战斗中争取独立,于合作中谋求复兴
为人民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需要强有力的臂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全国只有100余名党员。党的二大召开以后,寻同盟力量、与国民党合作提上日程。
1922年8月,中国共产党迈出与国民党第一次“握手”的步伐:在浙江省杭州市风景如画的西湖湖面上,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特别会议,决定在少数负责人率先加入国民党的同时,劝说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那时的国民党在孙中山领导下,虽然遭遇过一些挫折,但是一直高举革命‘旗帜’,因此成为共产党愿意联合的对象。与此同时,国民党也正在经历发展的困境,有不少党员缺乏革命精神,只是将入党作为快速升迁的途径。在这种情况下,年轻的共产党或许可以为国民党重整旗鼓输
入新鲜血液。”在讲解员的解说中,国
共首次合作的风云际会,千里伏脉早
已埋下。
两党合作,目的是建立联合战线,
将革命进行到底。国共“携手”后,轰
轰烈烈的工农革命运动再度高涨。上
海的五卅运动、广州和香港的省港工
人大罢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众
运动蓬勃发展,参与人数高达千万。越
来越多国民加入革命队伍,追随共产
党的步伐;从1924年到1927年,共产党
员由不足千人跃升至约5.8万人。
国民革命军北上讨伐北洋军阀,
是国共首次合作的“高光时刻”。在
展厅陈列的努力北伐纪念章中,革命
军人手持长,迈出行进步伐;“努力
北伐”的字样,既是夺取战争胜利的
决心,也是国共两党共同的信念。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为
两党合作笼上阴云。展览以图文作出说
明:“蒋介石下令查封、解散革命组织
和进步团体,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
命人士。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
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众达31万
余人,其中共产党员超过2.6万人。”
局势严峻,形势紧迫。中国共产
党决定以武装起义反抗迫害、争取独
立。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1927年至1928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
地先后组织发动近百次武装起义。起
义中建立的武装队伍,为中国工农红军
的组建累积了力量;起义军在省际边
张碧晨私生饭怎么回事界、农村地区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为苏
维埃政权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
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
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
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
了。”的话语高铸在展板上。
血雨腥风之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
江西成立。
发展壮大的工农红军和红苏
区,震惊了以蒋介石为核心的国民党
统治集团。1930年至1933年,国民党
调集兵力,向红军和苏区连续发起5
次大规模“围剿”。苏区资源陷于枯
竭,反“围剿”斗争失败,红军主力开
始了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
展览中展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
一套正规军装,灰布料简约、红
领章鲜艳,扑面而来是峥嵘岁月的气
息。展品标签作出文字说明:“1929
年3月,红军在福建省长汀县通过打
土豪筹款,制作了4000套军装,第一
次统一了着装。”
“看到这套军装,仿佛重回当时
的历史”“比一比那时军装和现在服
装的布料质地,革命的艰苦可以想
象”……参观者聚集在展柜旁,交谈
的话语中有了忆苦思甜的味道。
“红军中薪饷穿吃一样,白军将
校起居饮食不同。”展板上的释文,
点明了红军队伍中战士们保持革命意
志、坚定信仰的制度源泉。坚定意志
支撑着红军战士翻雪山、过草地,完
成两万五千里长征,保存下中国共产
党和人民军队的中坚力量。
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时,
以“九一八”事变为开端的日本侵华
战争已经持续5年。在东北地区和北
平、天津等城市,中国共产党领导、影
响着各阶层人民、爱国官兵加入抗日
队伍,开展反侵略斗争。周恩来等中
国共产党领导人,更是屡次赴西安、
南京等地与国民党领导人谈判,力求
人民周刊/ 2021年第7期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警察两杠三星是什么级别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迎来收获,国共两党关系逐渐改善。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再次委派周恩来等人赴江西、上庐山,最终推动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从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李大钊等10名共产党员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或候补委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到1937年8月,为抗日救亡而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的每一次抉择,都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排在前列。
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中央于1937年先后发布全民族抗日通电《我们对卢沟桥事件的主张》、向国民政府提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在展板上印刷的白纸黑字间,家国情怀、民族大义清晰可见。
红地标:共产党精神的载体,共产主义信念的实体
在带领人民谋独立、谋解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足迹遍布中华大地。经过百年时光沉淀,足迹所至的地方成为独特的红地标,见证着党与人民携手走过的一程又一程。这些红地标,在井冈山、在遵义、在瓦窑堡、在洛川、在延安……它们是共产党人精神的载体,也是共产主义信念的实体。
于1964年为遵义会议会址的题字陈列在展厅内。这是他为革命旧址的唯一一幅题字,常年珍藏在遵义会议纪念馆中。“遵义会议”4个字,气势豪放,力有千钧,其间凝结着
近30年的宝贵时光。
展馆讲解员介绍,遵义会议的特
殊意义,在于纠正了“左”倾错误在党
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为代表
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生死攸关
的时刻挽救了党和中国革命。
位于陕甘宁抗日民主根据地的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对敌作战的重要
“后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
面临日军“扫荡”、国民党“封锁”、自
然灾害带来的衣食供给困难,
说:“我们用自己动手的方法,达到了
丰衣足食的目的。”一场大生产运动
在延安开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的行动号令一直影响到新中国成立
暴风影霸
之初。展览展示出延安中共中央党校
徽章,飘扬的党旗上是在凝视
远方。
修建在延安杨家岭的中央大礼
堂,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
会的会址。在这里,作政治报
告《论联合政府》:“我们共产党人区
高一必修一数学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
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众取得
最密切的联系。”
党的七大召开时,抗日战争即将
取得完全胜利。以为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领导人看到,废止国民党一
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当时
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这一段历史,
凝固在展览展出的黄炎培等民主党
派爱国人士赴延安参政议政宴会照
片上。面对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率
问题,回答:“我们已经到新
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
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政府才不敢松懈。”
国民党却不愿真正和谈,在同意
和平建国、长期合作的“双十协定”
签订不久,就征调百万大军向华北解
放区、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在中国
共产党指挥下,解放军以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的“反
击”,奠定了胜利的基调。
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离不开人民
和军队“鱼水同心”的力量。在展览
中,解放区农民用独轮车向前线运送
弹药等物资的照片,定格下这一段时
光。展板上的文字和数字,是对这一
场勠力同心征途的铭记:“解放区人
民以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给予前线空
前规模的支援。动员民工累计达880
余万人次,支前的大小车辆141万辆,
担架36万余副,牲畜260余万头,粮食
4.25亿公斤。”
三大战役的指挥部,在河北省
平山县西柏坡。西柏坡中央军委作战
室在展览中还原,木质门窗和桌椅
整洁庄重,作战地图悬挂在墙面上,
恍惚可见领导人运筹帷幄、挥斥方遒
的模样。
转眼来到1949年的北平。新中国
诞生,东方破晓时刻,天安门城楼上
曹云金江若琳恋情放射出万丈光芒。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
成立了。”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的征程
揭开新的篇章。
行走在展馆中,回首百年路的许
多参观者都是共产党员。他们胸前
佩戴的鲜红党徽,为渐行渐远的历史
带来新时代的光辉。参观结束时,他
们聚集在展厅门外,展开红艳艳的党
旗,合影留下这一刻的纪念。在金
镰刀和斧头的交汇处,蕴藏着勇往直
前、与时俱进的能量。
人民周刊/ 总第135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