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香水排行榜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纪念日。百年历程,百年奋斗。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历经艰难困苦,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跨越。作为世界最大的执政党,她带领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使中国自近代以来,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世界舞台的中央。
2020年,中国提前10年完成了向联合国承诺的减贫目标,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开启了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今年恰值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开局之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
百折不回,永葆活力
社会治理: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回望百年,您认为是哪些因素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铸就今日之辉煌?
李忠杰: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2月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100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100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100年,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高度概括。一百年本身就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并非一帆风顺,遇到过各种磨难和曲折。无论是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甚至在建设时期,都遭遇过失败、曲折,但中国共产党最终都经受
回望百年史开启新征程
——访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本刊记者刘逸帆
李忠杰,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
员会委员、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首席专家、中共党史学会副
会长,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
任。出版有《社会主义改革史》《与世界对话》(中英文)
等数十本著作;主编有《抗战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
失调研成果丛书》《全国革命遗址普查成果丛书》
等。
住了考验,从挫折中奋起,在磨难中成长。从一个最初只有58名党员的组织,发展为拥有9191.4万名党员的大党,成为在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长期执政的大党,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来自哪里?辉煌成就来自哪里?非常值得研究。
从我个人研究党史的体会来说,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有三:一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实行科学的治国方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即便中间有曲折,但都能在总体上坚持这一根本,因而始终受到人民众的拥护;二是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发展能顺应时代潮流。中国是在与整个世界的沟通互动中发展和进步的,中华文明有自己独特之处,又要顺应世界和时代发展潮流,吸收世界文明的先进成分,不断地赶上时代,并努力争取走
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三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极其严密、系统、完备,在古今中外绝无仅有,这一特性使我们党在任何情况下都打不烂、拖不垮。
比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十分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强调基层组织是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各个时期版本的党章都对党的基层组织作了专门规定,从党的七大开始,还设立了专章,十九大修改的党章又特别增加一条:“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众、宣传众、凝聚众、服务众的职责。(第五章第三十四条)”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党共有基层组织468.1万个,其中基层党委24.9万个,总支部30.5万个,支部412.7万个。全国8636个城市街道、31062个乡镇、105257个社区(居委会)、533824个行政村均有党组织,覆盖率均超过99%。全国共有机关基层党组织72.3万个,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91.3万个,企业基层党组织147.7万个,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14.2万个,基本实现应建尽建。如此大量的基层组织,把9000多万党员严密、牢固地聚合在一起。同时,对于所有这些基层组织如何设立、如何活动、任务和职责是什么,党章党规都作了严密的规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凝聚程度,可以说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倪震周慧敏
社会治理: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探索和自身建设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宝贵的经验教训。在一次次的重大历史转折中我们党是如何做出正确选择,不断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的?
蹈组词2字
李忠杰: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经历过很多重大的历史转折。有的转折是客观的条件环境变化导致的;有的则是由于内部因素而发生的转折,是主观的转折;还有的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转折。
客观的转折,比如从大革命向土地革命转变,主要是因为外部条件发生变化。国民党镇压共产党,我们党被迫走向农村,实行武装夺取政权和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建立统一战线、领导抗日战争也是客观外部环境变化使之产生的。这些客观的转折要求我们党及时而恰当地应对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
而主观方面的转折,如遵义会议形成的转折,是由于出现三次“左”倾错误,给党的事业造成了严重危害。这种转折是通过党内正确的力量纠正党内出现的问题形成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同志等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教条出发,根据当时的客观条件和形势来确定应该走什么道路,应该怎么打仗,应该
怎样来避免挫折和危机,选择了正确的路线,从而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改革开放也是如此。“四人帮”给中国社会造成巨大灾难,“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巨大混乱和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以不同的方式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进行了抵制。后又有、叶剑英等领导人,尊重人民意愿,采取果断措施,挽救了党,挽救了国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重大转变,从而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并通过改革开放,进一步使中国重新走上了正确道路。
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转折,如新中国的建立,通过几十年的革命斗争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胜利,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归根结底,所有这些转折的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在于科学分析形势,理性审视客观条件,在此基础上采取符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意愿的、科学的方针政策,从而使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一次次实现新的跨越。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社会治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提初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百年党史看党的初心和使命,请您谈谈有哪些特点和体现?
我会发着呆然后忘记你接着紧紧闭上眼
李忠杰:回望党的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努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一个基本的目标、责任和方向。当然,只确定了初心和使命还不够,还有怎么实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问题。从历史上看,我们党经历的曲折,在某种程度上是忘记了初心和使命的结果,特别是对少数党员干部而言。但对于一个党来说,更多的还是如何实现初心和使命。有时候,党的愿望、目标、方式、口号与人民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了密切结合,能够直接为人民众谋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都是比较顺利的,比如、农村改革。但是,有时自以为反映了人民众的愿望和要求,但实际上
并非如此。比如,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等等,实际上背离了人民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愿望,事实证明是错误的。这些曲折也是一种探索。通过这种探索,党能够及时认识到,到底如何才能够更好地为人民众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所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制定和坚持正确的路线、目标、方针、政策,才能不断取得成就。
实践证明,如何实现初心和使命尤为重要,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和探索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说,如何更好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还需继续努力。
社会治理:从率领中共中央机关进京、中国共产党准备在全国执政、第一次谈“赶考”,到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重提“赶考”,您认为“赶考”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李忠杰: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都在经受人民的考验、历史的考验。“赶考”是源自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的教训。1944年,中共中央要求中共南方局组织文章批驳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这本书。于是郭沫若写了《甲申三百年祭》的长篇文章。《甲申三百年祭》本来是通过研究明朝衰败的历史和李自成失败的教训来抨击国民党蒋介石的,同志在读到
这篇文章时,看到了对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启发,即绝不能骄傲。当取得胜利的时候、当取得政权的时候,骄傲就会失败、就会衰落。因此,同志及时提出不能当李自成。这一提醒非常必要,特别是在新中国将要建立的时候,也就是革命将要取得最大胜利的时候,党面临着新的挑战,到底能不能
新警察故事演员掌握好政权及与之相结合的权力,是全新的考验。同志在从西柏坡出发时就提出进京赶考、决不当李自成,这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历史性的课题。
自新中国成立起,中国共产党人考了几十年,肯定是及格的,但并不能说是满分,到底多少分?最终要由人民众来打分。这场考试一直在进行,现在并没有结束。一个政权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经常检讨和反思有没有尊重人民众的意愿,是不是确实在为人民众谋利益,是不是真正把人民众当作历史的主人,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是公仆,人民众才是真正的主人。我们的政策不是代替人民众来作主,而是要真正按照人民众的意愿来制定,要始终发挥人民众的主体与创造作用。党要引导、要领导,而不是代替。
赶考直接表现在政权能否长治久安。如果考得不合格,政权就站不住。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执政70多年来做到了长治久安,国家政权经受住了各种考验,治理国家取得了巨大成就。
赶考的实质性内涵,是如何处理好党与人民众的关系,具体而言,就是治国方略和各种政策是否符合人民意愿、能否解决人民众的根本问题,从而使中华民族更快发展和强盛起来,道路和方向是否能够始终保持正确,并能够应对国际国内的一系列挑战,面对各种风险能否妥善地加以化解,等等。
社会治理: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又增添了哪些新的内涵?
李忠杰:随着时代的变化,“赶考”的内涵也有新的变化和拓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是要能够稳住阵脚和掌握好政权,解决好民生问题。之后是选择或者走出一条正确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把所有的方针政策都归到中国特社会主义旗帜下,坚持了正确的方向。
当今世界处于大变动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会面对更多风险挑战。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重提“赶考”的问题。“赶考”根本上是考中国共产党能否保持生命力、能否跳出历史周期率。
2018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重提历史周期率问题,指出“回顾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史,不难看出:有些封建王朝开始时顺乎潮流、民心归附,尚能励精图治、以图中兴,遂致功业大成、天下太平,但都未能摆脱盛极而衰的历史悲剧。”他说:“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宗旨同封建王朝、农民起义军有着本质区别,不可简单类比,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对全党的警示。
对于历史周期率问题,党和国家的几代领导人都说过。这表明历史周期率至今也未消失。如何避免和跳出周期率,仍然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个严峻而现实的问题。跳出历史周期
率,要靠党坚韧不拔的努力和探索。如何才能最终跳出历史周期率,要由实践来回答、由历史来回答、由人民来回答。归结到一点,就是如何矢志不渝地坚守初心和使命。只要我们始终做到这一点,就能够通过各种大考,赢得未来。
资政育人,砥砺前行
社会治理:您曾提到历史研究看似“向后看”,但根本目的是“向前看”。重温历史就是要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为当前的进步注入动力。如何理解这句话?
李忠杰:“向前看”和“向后看”是辩证统一的。“向后看”就是回顾历史。历史就是教科书,回过头来看一看走过的路,可以更好地明白经验在哪里、教训在哪里。把正确的坚持得更好,优良的传统进一步发扬,犯过的错误尽量避免不犯,就能保证未来做得更好。因此,“向后看”的根本目的是“向前看”,是为了把现在的事情办得更好,把未来的路走得更好,从而把国家治理得更好,把党建设得更好。就像老年人和青年人一样,老年人一般比较愿意回忆过去,因为回忆过去的辉煌对他来说是一种快乐、一种满足。年轻人则倾向于看未来怎么办,怎么往前走,因为年轻人未来的路还很长。建设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往后看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不断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以促进我们更加顺利地往前走。
“向前看”和“向后看”,在实现这两者的辩证统一的过程中,要做好正确认识历史和准确认识现实两个方面。第一是正确认识历史。研究历史不是为了欣赏,而是为了资政育人。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资
政育人。首先是资政,即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要把现在的党、现在的国家建设得更好,就要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其次是育人,即以伟大成就激励人,以优良传统教育人,以宝贵经验启迪人,以历史教训警示人,如此,往后看的目的才能达到。如果不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往后看就没有意义。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认识历史、总结规律、总结经验,并进一步从历史现象和过去走过的路中,探索思考规律,正确总结规律,并能够在现在和未来牢牢把握和遵循这些规律。
第二是要准确认识现实。对现实的工作、现实的环境、现实的条件进行科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战略,明确道路。如已经开局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就是在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之上,进一步明确在新的历史条件之下怎么把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得更好,怎么一步一步实现现代化,这是在历史基础上进一步向未来发展的过程。可见,历史研究看似“向后看”,但根本目的是“向前看”。
撇点社会治理: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怎样更好地走向未来?
李忠杰:我们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确定了一系列目标、战略和步骤。大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之后,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解决温饱,第二步实现小康,然后第三步是实现现代化。改革开放激发了社会的创造活力,实际的效果比预定的计划更好,因此,现在的进展比小平同志当年规划的要快得多。2017年党的十九大,进一步规划了从2020年到21世纪中叶总共30年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