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真实记录了党、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奋斗、发展历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有力支撑。2020年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为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党中央一向高度重视“四史”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任务。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小学阶段进行“四史”教育的主阵地,将“四史”教育更好地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是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条件。
一、“四史”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
必要
性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多元文化并存,国际意识形态纷争日益激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
人们思想的混乱和动摇。生长在和平、自由、繁荣的年代,青少年不了解、不熟悉中国过去饱经忧患的历史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与解放的历史,引导其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离不开“四史”教育。“四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历程。它见证了近代以来的民族屈辱,也见证了当代中国的飞速发展,充分解释了为什么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强化“四史”教育,才能让当今的青少年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培育正确的价值观,使红基因融入青少年血脉。
摘要: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的探索、奋斗与发展,是弥足珍贵的政治财富与精神瑰宝,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有力支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小学阶段展开“四史”教育的重要渠道,将“四史”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坚持理论引导、价值引领、面向现实,由此,可以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四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作者简介:刘彤,统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材责任编辑,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
“四史”教育融入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考
——
—以《中国有了共产党》第一课时为例
目前正处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越是接近目标,越是不能松懈,越是不能忽视促进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
—理想信念教育的强化。“四史”当中,革命先烈的故事浩如繁星。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对恶劣的环境、艰苦的条件,革命先烈们依然能保持昂扬斗志,为实现心中的理想而不懈奋斗,甚至牺牲生命。他们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鼓舞中华民族子孙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不懈奋斗的精神养料。在经济转型、价值观重构的重要阶段,“四史”教育应为推进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发挥更大功用。
二、“四史”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
四年级期末考试卷
必然性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政治”课程,到如今的
“道德与法治”课程,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与
“四史”教育息息相通。现行统编小学《道德与法
治》教材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编写。在课标
的课程内容部分,主题五为“我们的国家”,其中
第10条及第11条“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
略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敬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
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知道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
就,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
情”,其所涉及内容均对应“四史”教育。
具体而言,统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
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六课内容为“四
史”教育内容的集中体现,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带
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党史”内容,新
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伟大飞跃的
“新中国史”内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改革开放史”内
容,以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
路,成功开辟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
发展史”内容。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在五年级
下册第三单元集中渗透“四史”内容,是教材编写
的有效创新,完善了教材的知识体系,也是“四
史”教育在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地位的体现
。
“四史”教育与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都以引导学
生深入学习红历史,传承革命文化,激发学生爱
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之情为目标,两者相融相通,相
辅相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四史”教育不
是一般的历史教育,而是以历史为基础的思想政治
教育。以“四史”教育为土壤养分,以思想政治教
育为价值体现,两者缺一不可。“四史”教育的理
金雅中资料论根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结构相结合,构成了
蕴含丰富“四史”知识内容的教材文本。“四史”
教育的政治教育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式和
张嘉倪主演的电视剧方法相结合,推动了“四史”教育的深化和思想政
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加强小学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四史”教育,能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更
好地了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程,感悟中国特
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制度的优越性、理论的创
新性,从而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药品底价查询三、“四史”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
遵循的原则
《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的第一课时“开天辟地
的大事”板块,主要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及
前卫艺术
李宗盛疑承认三婚意义,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五四运动、中
共“一大”召开等重大事件,内容丰富、典型性强。
本部分将依据该课时内容,分析“四史”教育融入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遵循的原则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
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
大力量引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需要坚实
的历史知识基础作保障。想要解答“为何历史和人民
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就要立足于“四史”,
以这一问题统摄对事件、人物及历史进程的讲述。
《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单元展现了中国近现
代史的大致发展脉络,由于容量有限,必然会有部
分人物或事件未能在教材中呈现。站在总结历史经
验,理解历史和人民为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角度
上,教师在教学中可发挥创造性,充分整合教材,
力争进行理论化、科学化的讲述。
如,《推翻帝制民族觉醒》一课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结束,未有篇幅对辛亥革命后中国面临的局面进行总结,后一课《中国有了共产党》第一课时直接接续讲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学生不了解其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的状况及革命的前途认识并不清晰。为了使知识链更加完整,让学生能够深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重要影响,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伊始以时间轴形式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内容,补充辛亥革命后的历史发展,引导学生认识战争以来中国经受的民族屈辱,以及辛亥革命的局限性。由此,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
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热情由何而来,五四青年对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所受待遇的激愤由何而来,中国人民对一个能提出科学纲领、能发动大多数众的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诞生的热切期盼由何而来,认识教材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等结论的意义。将“四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以坚实的史实支持理论分析,印证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与结论,阐释“四史”蕴含的历史经验
。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必须以实现教学目标为落脚点。《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单元的课标要求主要为“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爱国主义情感培育是本单元重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单元教学,让学生具备的不应仅是自发产生的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更应该是建立在了解本国历史、国情基础上,产生的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而奋斗的精神、愿为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和自觉维护祖国利益和尊严的民族气节。
爱国主义的根本在于对国家前途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这一事实的认同,及由此产生的历史使命感。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妥善利用教材资源,发掘“四史”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点。例如,在“开天辟地的大事”教材内容中,第58页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新青年》杂志和李大钊为抓手,让学
生了解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渠道和人物。同时,在同一页的“活动园”中对李大钊这个人物进行展开介绍,呈现了李大钊不惧死亡的故事。单纯从历史层面讲授“四史”,则明白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即达到目的。但若想深挖“四史”背后的情感价值,教师则需要进一步由活动园进行发散,如可请学生分组搜集李大钊人生各个阶段的故事,发现李大钊在日本留学期间,因参加反日活动遭学校开除学籍;在北大工作期间,几乎捐出自己全部收入支持革命运动;在去世之时,他的棺椁和衣裳都是友人捐赠的。
在这些生动的故事叩击学生的心灵之时,教师可提出“李大钊为何会这样做”“李大钊为何不惧死亡”等关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李大钊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发展,他不惜牺牲学业、金钱,甚至生命。出于对李大钊全面的了解和对李大钊事迹的敬佩,基于对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这一事实的认同,学生萌发爱国情感,产生社会责任感,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愿望。至此,通过“四史”教育,学生产生爱国主义情感,形成爱国主义观念,并最终落实到爱国主义行动上,本课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很好地实现
。
服务现实是教育的重要目的,教师需要在联系现实上多下功夫。
一方面,教师自身应具有问题意识,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坚持问题导向。当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趋多元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应为双向互动。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了解学生关注的问题,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表达想法,并巧妙利用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析,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避免单向灌输。
如,针对“开天辟地的大事”板块的教学,在完成李大钊事迹、五四运动、中共“一大”等重点内容的讲授后,学生心中已萌发爱国主义情感。此时,教师可请学生思考“爱国主义在今天意味着什么”“我们怎样做才是实践爱国主义”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的内涵依据时代而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爱国主义不断被注入新内容,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是当代爱国主义的主题。基于此,学生可以切实考虑自己爱国主义实践的方法内容,历史照进
了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得到落实。
另一方面,教师也应积极思考如何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国家、地区及学校的活动相结合,开展社会实践。就“开天辟地的大事”板块的教学而言,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家乡参与建党的英烈事迹”调研活动,或在建党纪念日带领学生开展纪念英烈的活动,巩固本课时“四史”教育内容与现实的联系。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等红资源展开教学。例如,中国国家博物馆、南湖革命纪念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李大钊纪念馆等场馆的线上线下资源,李大钊等为建党作出贡献
的革命先烈的故居,赵家楼遗址等历史遗迹等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资源或可贵补充。丰富的活动和鲜活的资料会让“四史”教育更贴近现实,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容易被学生接纳。
四、小结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
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方面,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四史”教育起到掌舵的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正确的导向。教材中催人警醒的历史案例和感人至深的先烈故事,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党的发展历程,总结历史经验,深刻地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原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脚跟。另一方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四史”教育不是简单地呈现历史知识和发展脉络,更是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思想洗礼。通过融入“四史”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地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相联系,认识自身背负的历史使命,实现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有机结合。中国特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无比灿烂的前景。当前,应进一步深入思考“四史”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教学的方式方法,讲好“四史”,坚定理想信念教育,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日前,闽江学院附属中学、福州众路小学、福州市鼓楼第五中心小学、福州市斗南小学、闽江学院五校师生齐聚一堂,共同举行大中小学铸魂育人一体化“红心学堂”揭幕仪式。在同样的主题和资源下,立足于不同学段,从不同的视角做不同设计,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打造了适合学生并受学生喜爱的思政“金课”。
凝聚合力,构建发展共同体
2020年9月以来,福州市先后发起并创设了全市首个大中小幼全学段思政德育发展共同体——
—于山片区共同体及福州三中教育集团思政德育一体化工作室。此次新成立的“红心学堂”,是福州市大力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方式、机制创新的又一尝试。
福州市教育局思政处处长徐章海告诉记者,推进学习宣传教育一体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家校社网一体化,是当前福州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已列入福州市教育强市发展战略规划。“我们希望将思政德育
突破学段壁障打造思政“金课”
文/黄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