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桥神奇的传说市场趋势
与修建塔、庙等建筑不一样的是,修筑桥梁尤其是在江河上修桥,水面宽阔,水流湍急,在生产力发展具有相当局限性的古代,难度更大。可能是经过艰难施工后建桥工程终于告竣,令旁人甚至参与修桥者都难以置信,抑或是祈盼来之不易的古桥有神灵护佑,永远坚固,致使修建古桥的传说多与神仙有关,也就不奇怪了。
痞幼照片是怎么回事祁东县归阳桥又称“仙人桥”。相传当年建桥时,桥工中有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力大无比,干起活来,以一顶十,但无人知道大汉从何来,而且每到吃饭时就不见其踪影。人们问他,大汉只是憨厚一笑,并不作答。桥面铺最后一块青石(归阳桥桥面及护栏青石硕大厚重,每块均重以千斤计)即告竣工时,不知什么原因,总是铺不平整。就在众人束手无策时,只见大汉走上前来,一只赤脚踏在硕大的青石上,用力一踩,青石顿时稳稳当当。众人正在啧啧称奇,大汉却瞬间消失,只在那青石上留下了一只深嵌的脚印。人们恍然大悟:横跨白水、长达80米的归阳桥建得如此顺利,原来是有仙人相助啊!今桥面青石板上脚印尚存,长约30厘米,宽17厘米,五趾分明,清晰可辨。
衡南县栗江桥为双拱石桥。桥长34米,宽4米,高8米,始建年代无考。相传当年修桥时,
因难度太大,屡屡半途而废。一天,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来到这里,自称深谙造桥之术,并且毫不理会众人怀疑的目光,只管径自用筷子示范如何架拱。工匠按照乞丐传授之法,果然顺利建成了栗江桥。人们认定乞丐是祖师爷鲁班化变,专程为修桥解难而来的,所以将桥又称为“鲁班桥”。位于衡山县福田乡双凤村的禹王桥,据说也是受仙人点化方才建成的。是桥始建时,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建不起来。后,来了一位卖豆腐干的老者,用豆腐干在桌面悄悄搭了一座桥。桥工们受到启发,按照豆腐干的比例凿制建桥的石块,并按照老者的方法一块一块砌筑,很快将桥建成。桥也就称为“豆腐干桥”。
衡山县白果楚南桥为9孔石拱桥,横跨涓水,长103米,宽6米,高7米。中心墩两边毗邻的桥墩分水尖上,各嵌一铁质蜈蚣头。相传楚南桥修建以前,上游吸龙潭出了两条孽龙,在涓水兴风作浪,掀翻船只,冲毁房屋田地,百姓苦不堪言。一日,南岳圣帝巡视至此,见百姓渡江不便,险情频现,便差一神仙化作清官来到白果,募款鸠工,在涓水上修建一石桥,并刻上“楚南第一”四字,因称“楚南桥”。两孽龙见百姓过河安然,便想将桥冲垮。玉皇大帝接到南岳圣帝的奏本,派杨泗将军率天兵下凡擒获二龙。因孽龙苦苦哀求,表示悔改,杨泗将军放了它们一条生路,但恐孽龙劣性复发,祸害百姓,便招来两位蜈蚣神镇守楚南桥。蜈蚣神化作铁蜈蚣钻入桥墩,只将头露出在面对上游的分水尖上。只要水涨至墩
装修水电价格
面,铁蜈蚣就会鸣叫,杨泗将军闻听即刻就会下凡。这样一来孽龙再也不敢为非作歹,百姓安居乐业,白果镇亦逐渐兴旺起来。清时刘正协捐资维修该桥,仿照桥上所镌“楚南第一”的字体添刻一个“桥”字,“楚南第一桥”便逐渐传播开来。相传衡山县马迹乡马迹桥的修建与天马有关。是桥议建之初,桥址定在何处众说纷纭,久议难决。一天晚上,修桥首事梦见一白髯老者对他说:“修桥一事宜从速,以济乡民。我已在适宜建桥处留有足迹,望无迟疑。”第二天,首事将所梦说与众人,众人十分诧异,决定一起沿溪察看,结果只在溪边一青石板上看到一只清晰的马蹄印。这时人们才猛然醒悟,那老者系天马化变。于是,桥很快在天马所示位置修了起来,且命名为“马迹桥”。
祁东县双桥镇马鞍村有座双拱石桥,叫“马鞍桥”。相传南宋绍兴二年(1132),神武副军统制岳飞奉诏讨伐曹成,从衡阳进击道州,路经此地时,被河水所阻。由于军情紧急,岳飞将坐骑上的马鞍取下抛入河中。只见马鞍浮出水面,逐渐变大,马镫垂入河中,化作一个桥墩,整个马鞍变成一座双拱桥,军队得以顺利通过。人们将这座桥称为“马鞍桥”,这个村子也就称为“马鞍村”了。该桥后来多有修葺。笔者1986年实地调查时,桥头尚竖有明万历壬寅年(即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捐修碑,碑额镌“修建马鞍桥记”,部分捐款人姓名尚依稀可辨。
衡阳境内一些古桥的传说还与帝王、皇家有关。常宁仙桥乡有一座石桥,叫“会仙桥”。相传宋真宗(998-1022)次女升国大长公主(史载初入道,仁宗时号清虚灵照大师)在塔山修道时,曾随道姑真懿等常在此桥与诸仙相会论道。衡东县石滩乡皇祝桥据说是明武宗朱厚照即正德皇帝所修。相传正德皇帝便服南游时路过此地,民女邓贞梅恰巧在溪边梳妆。正德皇帝为邓贞梅国天香所倾倒,便下马求婚。谁料后来遣人迎亲时,邓贞梅竟在隆重的礼炮声中香消玉殒。正德皇帝十分痛惜,诏命在与邓贞梅初次相遇的地方修一座桥,以表思念之情。桥名皇祝桥,亦称贞梅桥。该桥长9尺,宽7尺,高6尺,经历代村民修缮,至今保存完好。相传明正德皇帝到过衡阳县金兰镇甘溪桥。其时,该桥正在修建中。正德皇帝一路走来,只觉得唇焦舌敝,便向修桥工地的伙夫讨口茶、继而讨口水喝。不知什么原因,平时一贯热心助人的伙夫竟然鬼使神差均一口回绝了。正德皇帝十分无奈,因系微服出游,又不便发作,沉默了一会,指着桥对伙夫说:“此桥修在一条干溪上,不是干溪桥吗?”说完就转身离去了。伙夫看着桥下清澈的溪水,只觉得是来人在说胡话,并未理会。说来也怪,石桥建成后,上、下游不远处都溪水潺潺,唯独桥下附近干涸无水。伙夫这才想起向他讨水喝的人说的话,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大家。众人认为这是仙人作法,就将此桥称为“干溪桥”,将溪称为干溪。后来才取谐音称作“甘溪桥”。吴三桂(1612-1678)系清康熙
我真的好想你歌词
十七年(1678)在衡州匆匆登基的短命“皇帝”。尽管吴三桂在“位”不到半年,但也有古桥传说与其有关。耒阳城西17公里的南京桥,地处舂陵河畔,又为通往广西要道。相传称王自立的吴三桂率兵至此,看中这块风水宝地,意欲在此建都,称“南京城”。因此人们将此地所建一座石拱桥称为“南京桥”,此地因称“南京”。此外,祁东县毛坪乡“万岁桥”,相传因吴三桂曾藏身在此桥下躲过清兵追杀而得名。
刘大刚相传很久以前,衡阳城北草河(即蒸水)北岸住着一对孤儿寡母。母亲王玉姣帮人洗衣做针线活,儿子肖志8岁起就替财主放牛打草,母子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贫寒。一天,肖志刈草时,发现一大蔸又肥又嫩的草割了立马又长出来,总也割不完,而且不管春夏秋冬,那蔸草总是青青的,十分茁壮。日子一长,肖志萌生了一探究竟的念头,就拿把锄头朝那蔸青草挖下去,在离地面3尺3寸的地方挖出了一只瓦盆。自然那地方再也没有青草长出来了。于是,肖志就将瓦盆叫作“青草盆”,并拿回家用来喂鸡。谁知放进盆里的谷子无论鸡怎么吃,总还是那么多。母子俩惊奇之余,试着放入几枚铜钱,结果铜钱总也取不完。果然是一只聚宝盆啊!由是,母子俩家境逐渐富裕起来,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不久,衡州知府筹资募工,在蒸水修桥。到第四个桥墩捞脚时,河底出现一个大洞,无论填进多少石头都杳无踪影。人们无计可施,眼看修桥就要前功尽弃,半途而废。肖志听到消息,与母亲商量,
如果将聚宝盆投进去,石头取之不尽,应该可以填满大洞,使桥梁早日建起来。于是母子俩一道来到蒸水边,在众人将信将疑中将聚宝盆投入大洞,随着“轰隆”一声巨响,地动山摇,大洞瞬间消失,变成平地。不久,一座雄伟的石拱桥出现在蒸水上。人们为了纪念肖志母子献宝,而且得知肖志曾将此盆称为“青草盆”,就将此桥命名为“青草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