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三世给乾隆的信
  乔治三世蒙天主恩,英国,法国及爱尔兰国王海主卫道者恭祝乾隆皇帝万万岁。 >H)^6sJ;%b  
@X K>  
    本王国自登基以来,事事以仁慈为怀,除了注意保障本土的和平和安全,使臣民得到幸福、道德和知识之外,在尽可能的能力范围内使全世界同受其惠。本着这种精神,即使在战争时期,我国在世界各地取胜之后,我们仍然让战败的敌人在公平条件下同享和平幸福。现在除了致力于在各方面超越前人,本国王也曾数次派遣本国优秀的学者远航,探索未知的之地,这并不是为了占领或者扩张我们已有的足以满足我们需求的辽阔领土,更不是为了掠夺外国的财富,甚至不是为了本国臣民的对外经商行为,而是为了了解各地出产的产品,同落后地区交流幸福生活知识。我们同时还派遣船只运送动植物给贫瘠地区需要帮助的人。对于古老文明国家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本国王更是注重探询研究。在皇帝陛下的统治下,贵国国家兴盛,为周围各国所敬仰。如今我们国家同世界各国和睦相处,本国王认为正是谋求我们两大文明帝国友好往来的好时机。本国臣民曾经常常到贵国经商,无疑双方都能因此受益。但双方往来需要行为规矩而不至于违反对方国家的法律和风俗。希望我的臣民不会在外生事。当然,我也希望他们不会受委屈。故此希望特派一位有权柄之人常驻贵国,管束我国臣民的行为,有委曲也可以保护他们。这样的办法可保诸事平安。 | A3U@>6  
RP,A!pa@  
    此次我所派去的乔治·马葛尔尼是本国王的亲戚。 他是位勋爵,一位忠信善良的大臣,伦敦皇家学院的会员,曾代表我国去过很多重要国家,比如:俄罗斯、孟家拉任职。恳请皇帝陛下如同接待我一样地接待他。为避免特使出发后有变故,我另外委派了副使乔治?史当东。他同特使一样,也是德高望重,博学之人。再次恳请皇帝陛下能像接待特使那样接待他。 $7msL#E7  
zY]Bu-S3  
    我知道皇帝陛下公正仁爱,恳请准许所差之人在贵地观光沐浴,以便回国时教化本国众人。至于所差之人,如皇帝陛下需用他们的学问,要他们办事,只管差使他们。对于住在贵国或去经商的我国臣民,如果他们遵守你们的法律法规,求皇帝陛下加恩。若有不是,即该处治。 A Oby*c  
eNI kiJ$uS  
    特使临行之前,我特别嘱咐他一定要在皇帝陛下面前谨慎从事。我们由于各自的王位应象兄弟一样,希望能有一种兄弟般的友谊能够在我们中间常存。 9F2w.(m  
opUKrB  
歌曲在心里从此永远有个你祈求天主保佑皇帝陛下常享太平之福。 cCo07R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江疏影 胡歌
灌水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明哥123
UID: 8640
持不同政见人士的空間
职务:骑士
级别:大唐居民
万茜老公是谁
精华: 14
发帖: 5393
通宝: 7 文
布绢: 2825 匹
功勋: 0 点
纹银: 3
玉币: 0 枚
俸禄: 0 石
语系: 汉藏语系
领地: 德意志
信仰:
组: 财书院
在线时间: 506(时)
注册时间: 2007-04-27
最后登录: 2010-04-06
1  发表于: 2007-07-10周扬青家里是干什么的  
只看该作者   小 中 大
英王乔治三世称乾隆皇帝为“兄弟 R)Fl@ Tn  
《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一书中,最有趣的史料之一,莫过于英王乔治三世致乾隆皇帝的书信:“我们由于各自的皇位而似兄弟。如果一种兄弟般的情谊永远建立在我们之间,我们会极为愉快。”作者阿兰.佩雷菲特不无讥讽地写道:“自称是乾隆的兄弟和朋友——这位惟一的天子难道会有兄弟和朋友吗?寥寥数语中竟有如此多无法原谅的失礼  y-k-E/V}  
之处!”他的解释并没有错,因为乾隆皇帝在听说了这封书信后的反应是愤怒:“朕意深为不惬。” SUhP e +  
+ P.I r  
  礼仪上的误解,正如佩雷菲特想要表明的,显然只是表面现象,而非深层原因。然而两百多年后,读者或许有兴趣问,仅就这封信而言,乔治三世对乾隆称兄道弟,是否因为他太轻率了?佩雷菲特这本书面对的读者是西方人,所以他认为没有必要再解释什么;而中国读者不得不研究一下西方的风俗礼仪,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mVH94{ +I  
5/<Y,eZ/  
  文艺复兴后期,欧洲各国的文学逐渐从拉丁文学中独立出来,拉丁语越来越局限于天主教会的通用语言。各国君主之间的通信,称呼一般是“表亲,兄弟”。这在伦理上大致说得过去,因为欧洲王室之间彼此通婚,君主之间姑表姨甥的连带关系之错综复杂,不啻一张大蜘蛛网,常叫研究家族史的人晕头转向,摸不着头脑。总之,两个君主之间的亲戚关系是免不了的,不同只在远近以及家族的贵贱有别。而在政治上讲,各主权国家的君主彼此独立,虽然许多小国受几个强国影响,政治上为其操纵,然而礼仪上却讲究彼此平等。作为一种贵族的头衔,“国王”这个称号永远不变,就是国土已经丧失了也是如此,伏尔泰在《老实人》中就曾经写过七个丢掉了国土的国王。只有君主逝世时没有后继者,或自己同意退位,国王的头衔才可能丢掉。例如,拿破仑在打败奥地利后,就曾强迫哈布斯堡家族签署同意放弃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位继承权的协议。这一协议在拿破仑败亡后仍然有效,所以后者不得不建立一个“奥匈帝国”来过过皇帝的瘾。 S5vJC-"  
2C>PxA6l  
  那时国王给臣子写信,通常的称呼是“亲爱的某某爵爷”;“亲爱的朋友”已进了一层,最尊贵的称呼,就是“亲爱的表亲”了。乔治三世为了突出马戛尔尼的地位,用的就是这种称呼,因此完全可以按中国的习惯译为“王舅”。国王不会随便称一位臣子为“表亲”,这意味着对臣子地位的拔高,仿佛臣子具有与自己同等的地位。这一称呼当然不是在向中国皇帝炫耀马戛尔尼的权势,而是暗示马戛尔尼是国王的亲信,乾隆皇帝因而可以放心与之打交道。 信息的作用f7L|Jc  
^I^k4iw 4  
  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名义上由帝国七位选帝侯选出,但实际上通常由哈布斯堡家族的男子继任。但欧洲各国国王与之通信时,除德意志各诸侯国外,称呼并没有自降一级为臣,仍是“表亲,兄弟”。因此英王乔治三世并没有轻率,而是按他所知的欧洲风俗尽了十足的礼仪,热切地表示了一位欧洲君主对中国皇帝的善意。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洪永时简介
明哥123
UID: 8640
持不同政见人士的空間
职务:骑士
级别:大唐居民
精华: 14
发帖: 5393
通宝: 7 文
布绢: 2825 匹
功勋: 0 点
纹银: 3
玉币: 0 枚
俸禄: 0 石
语系: 汉藏语系
领地: 德意志
信仰:
组: 财书院
在线时间: 506(时)
注册时间: 2007-04-27
最后登录: 2010-04-06
2  发表于: 2007-07-10  
只看该作者   小 中 大
乔治三世的信(解析) %lL^[`AR  
yn;h.m[):  
这封信写于1792年,正值乔治三世国王的政治地位和精神状态处于稳定的时期,是由国王的表亲马葛尔尼勋爵于1793年亲手转交给中方的。 4
H 4U  
Lb# e  
    这封由乔治三世签名的亲笔信显示出他是一位具有高尚行为准则,道德标准和宗教信仰的君主。通过此信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国王的兴趣在于通过和平共处和对话的方式为英国发现和开辟新的机遇。这封信也表明了国王认为作为一位开明君主所肩负的责任:既要注重国家领土的和平安全,又要鼓励其国民具有知识和美德。 PCl@Ff  
q'kZ3 G   
    乔治三世在信中告诉乾隆皇帝在他登基之初,英国处于战乱之中,而现在都已在国王认为“平等的条件下”平息了,他还强调说欧洲很多国家仍然持续内战或同别国的战争,而此时英国没有参与其中,并且“谨慎合理”地避开这些战争。 J[ 9yQ  
0RY{y n3  
    国王详细地解释英国人远航探险不是为了扩大国王认为已足够大的疆土,“不是为了掠夺财富,甚至不是为英国人获取商业利益”,而是为了“给国民增添有关适合人类居住地区的知识”。
'Z LGt#  
K @3 yS8F  
    国王进一步阐述通过远航给这些新发现的地方所带来的益处,并希望同中国分享这些益处,其中最重要的在于农作物种植和家畜饲养方面。 <,qJ% kc  
Q\G8R^9j p  
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英王乔治三世了解和尊重中国,他赞赏中国不只是因为其地大物博,还因为它的知识和文化。他希望通过皇帝“有名望的机构”能够对此更加了解。我们可以推测,国王向皇帝作出这番解释是因为担心当时在皇帝身边的欧洲传教士主要来自于对于英国不甚友好的法国和意大利。 ~[XDK`B  
vPEL'mw/3#  
    乔治三世在信中提出明确的请求:在皇帝制定的法律法规下,建立英国人能够享受公平公开进入中国市场的正式渠道。国王强调如能建立这种和睦关系,通过自由沟通和贸易将会给双方带来巨大的益处,但是皇帝应保证英国国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L>$yslH; b  
$K
^"a  
    国王重申如果建立永久的大使馆,而且有一位有识之士加以管理,就可以使英国国民在中国有过罚之,从而不会破坏两国之间的和平友谊。 6PT ,m  
.g D Wv  
    国王给皇帝这封信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介绍他精心挑选的使者在中国建立永久的大使馆,但他并未列出详尽事宜,而是留给马葛尔尼勋爵足够的权利来决定如何劝说皇帝极其大臣,从而圆满完成他此行的使命。当然,在此我们也应该记得博克勋爵 – 当时的内政部长和东印度贸易公司的首场脑们也对马葛尔尼此行授之以命。 _CAW D;P  
A?|KA<&m#u  
    国王详细介绍了马葛尔尼勋爵和史当东副使,希望皇帝能够对他的真诚态度和对他所派大使的信赖留有深刻印象,与此同时国王也表达了他对中国的法律和对中国风俗习惯的尊重。他希望他的使者和国民能够受到尊敬和友好的接待。不同以往的是,信中介绍了俩位使者,以防“变故和不测”,想必是因为1788年英使首次出访中国途中病故而未能完成使命的缘故。 c.6u)"@$  
].]yqD4P
 
    乔治三世向皇帝表达他“兄弟般的情谊”,而且郑重表明英国同周边国家正处在和平时期,希望不仅同中国而且同全世界和平共处。国王把皇帝放在与他同等的地位,真诚地希望他的使者能给国王和英国人民带回对中国伟大文明的更深了解,而且史当东先生和其他人继续留驻中国。 c_}i(H Q  
}XaO~]  
    毫无疑问乔治三世的真诚的情感与更加开放地对话并且和平共处的愿望未能为中国以及世界在后来的岁月里产生有益的影响。在通读过国王这封亲笔信以及他为皇帝83岁生日所选送的书籍,人们将不可避免地得出以下结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外交机会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