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旗渠精神的作文
20XX年7月12号,我作为入党积极份子,跟随我们支行的党支部到林州红旗渠上了
一堂令我受益匪浅的党课,这次学习使我近距离感受当年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真情实景,
使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并从中领略到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经过导游的讲解,我了解到林县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引漳入林”是林县人民
多年的愿望。经过豫晋两省协商同意,后经国家计委委托水利电力部批准,在省、地各级
领导和山西省平顺县干部众的支持下,在各级水利部门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县委、县人委组织数万民工,从20XX年2月开始动工,经过十年奋战才建成的,灌区有效灌溉
面积达到54万亩。“人工天河--红旗渠”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史无前例的
一大杰作;是新中国林州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是
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在此工程中,林州人民体现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的优良传统美德和感人精神。这些资料如果只是听听而没有身临其境的站在这
个伟大的奇迹面前,是无法深刻的体会到的。想像一下林州人的过去,水可以和人命划上
等号,在这种情况下,林州人选择的不是放弃,而是面对困难,战胜困难,他们创造了红
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这些也正是我们这些年青人所要学习并具备的工作精神。要在工作学习红旗渠精神,在工
作体会红旗渠精神,最后能在工作中表现出红旗渠精神,这就是我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
视察红旗渠时在青年洞留影,唯独没有把脚照在相片里,他说要把脚留在红旗渠。而我效仿了一下伟人,把脚印留在了红旗渠,但是我把红旗渠精神永远留在心里,鞭
策我进步,鼓励我成长。端午朋友圈文案
5月21日到5月23日,全体团员在馆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河南林州红旗渠、文字博
物馆、殷墟博物馆、云台山景区、河南博物院等地。
这行期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林州的红旗渠。红旗渠展览馆建筑结构紧凑、
庄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壁刻浮雕,介绍了当初修建红旗渠的历史原因和艰难
历程;向右看,看到一座用一只雄鹰一把钢,两锤头和一张巨手构成的雕塑,直观再现了
林县人民不畏艰险、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站在雕塑下我们不由肃然起敬,来到室内展馆
我们随导游参观了当时林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修建红旗渠艰难而雄壮的过程,参
观了当时人们所用的施工机具和生活情况,参观后得知红旗渠是在1960年2月动工程建的,总渠全长1500公里,落差只有10米,整个工程都沿着太行山的山麓,其工程难度可
想而知。当时全县干部众齐上阵,在艰难的施工条件下,奋战于太行山悬崖峭壁之上,
险难峡谷之中,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没有资金,物料自筹,知难而进,坚持苦干,凿通了211个隧洞,修建成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的土石若垒成高3米,宽2米
的墙可以纵贯祖国南北,将广州和哈尔滨连接起来。因为当时正值国家困难时期粮食紧缺,
林志颖老婆陈若仪儿子每天每人只能配0.5公斤口粮,接济不上时人们就挖野菜充饥。想想他们付出的劳动,我深深的被林县
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所震憾和感动。在红旗渠上我看到了这样的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我们不怕风雪寒。饥了想想过草地,冷了想想爬雪山。渴了想想上甘岭,千难万险只等闲。为了渠道早通水,争分夺秒抢时间。”读完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前辈们奋斗不息的身影,我更被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所感动。在修渠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这其中就有81名干部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壮举铭刻于自力更生、战天斗志的红旗渠精神的丰碑之上,这悲壮的故事充分体现了红旗渠精神的伟大内涵,展现出不畏牺牲、前仆后继的创业风范。终于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伟大精神。
在参观完安阳文字博物馆、殷墟博物馆后,我感受到河南的深厚历史底蕴。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先后有二十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发祥地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有文献可考的、并被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殷墟所在地。这些仿佛是中国文字博物馆天赋的文化“基因”。在殷墟博物馆里,我们参观了殷墟车马坑、妇好墓、YH127甲骨窖穴、乙二十仿殷大殿、乙七基址等一批震撼中国考古学界和历史界的重大考古发现,这些都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奠定了殷墟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个有文字可靠的古代都城地位。殷墟出土青铜器种类繁多,器形厚重,铸造工艺高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其中尤以王陵遗址出土现藏于我馆的司母戊大鼎最负盛名,大鼎高达133厘米,器口长79.2厘米,重量
达875公斤,它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青铜器,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最高水平。此鼎造型庞大雄浑,纹饰精美细腻,通体以雷纹为底纹,饕餮纹、夔纹为主体装饰,给人以稳重、庄严而又神秘的感觉,是古代科技与艺术、雕塑与绘画的完美结合,是中国青铜器文化中的瑰宝,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
之后的行程里,我们游览了云台山国家自然森林公园,河南博物院等地,对河南的历史和自然文化都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充实了自己,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同时这样的活动也为今后我们实践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回到工作岗位后,我会以红旗渠精神激励自己,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更进一步。
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红旗渠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历久弥新。
对党忠诚、矢志不渝的政治品格。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是克难攻坚的制胜法宝,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50年前,林县人民之所以能够在科学技术落后、没有任何现代化施工手段、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靠一锤一钎“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在崇山峻岭之间建成世界第八大奇迹“人工天河”红旗渠。正是因为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激励和支撑,正是强大的精神力量谱写了林县的精彩华章。
服务众、为民造福的宗旨意识。强调“人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
斗目标”。修建红旗渠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林县人民祖祖辈辈期盼的吃水问题,修建红旗
渠的过程,是党密切联系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写照。在10年修渠过程中,30000多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青年民兵冲锋陷阵,30多万林县人民前赴后继,创造了
惊天动地的伟业。可以说,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产物。红旗
渠始终在提醒着我们,只有抓住了众的根本需求,才能从众中汲取磅礴力量,才能完
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人间奇迹;只有依靠众、广泛联系众、走众路线,我们的各项
事业才能成功而持久。
敢想敢为、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
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红旗渠的修建既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先例,更面临着一些
质疑和反对的声音。修建初期,有人举报“林县不顾众死活,大搞工程建设”;总干渠
韩佳人电视剧修至一半,有关方面下达百日休整文件,要求建设中的大型工程停工;因为动用县里退赔
款修建红旗渠,上级派来了调查组。面对这些尖锐问题和困难,林县县委一班人没有退缩
回避,决心“重新安排林县河山”,以无私无畏、忍辱负重的信念责任,经过深入讨论和
科学论证,毅然决然地继续修建红旗渠,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笼多音字组词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世界上一切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
主义都没有。红旗渠工程上马的时候,正值我国陷入了暂时的经济困难时期,林县人民不
等不靠不向国家要,埋头苦干,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削平山头1250个,
开挖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1座,挖砌土石方2229万立方米,相当于从哈尔滨到广州
砌起了一道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红旗渠的修建过程,充分体现了自力更生、艰
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一种不畏艰苦、顽强抗争、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气节。
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工作态度。“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在修
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同修渠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
同商量解决问题,领取补助比众少、完成任务比众多。“干部能搬石头,众就能搬
山头;干部能流一滴汗,众的汗水流成河”,这个顺口溜是干齐心筑梦的最好诠释。
可以说,正是各级党组织发挥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正是干部冲锋在前、与
巩俐为什么拒绝颁奖众同甘共苦,才形成了建设红旗渠的无声无形却强大有效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严格自律、廉洁奉公的廉政意识。翻开50年前的红旗渠工程账本,账单都有整有零、清晰可查。修渠物资分类管理,出入有手续,调拨有凭据,月月清点。粮食和资金补助严
格按照记工表、伙食表、工伤条等单据对照执行。“把纪律作为管党治党的尺子、不可逾
越的底线”在红旗渠建设中得到了生动体现。历时10年的修建过程中,没有出现一次请
客送礼,没有一处挥霍浪费,没有一例贪污受贿,没有一个干部挪用修渠物资、为自己亲
属谋私利,体现出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廉政观。
20世纪60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后最难熬的困难时期,受太行山天然屏障所困的林县
人不甘命运安排,难而不惧,自力更生,靠双手和双肩,靠锤头和钢钎,硬是在太行山悬
岩峭壁上凿出了让世界震惊的红旗渠。
林县人民在修红旗渠中形成的红旗渠精神,像太行山一样雄浑,厚实和坚韧。
红旗渠精神,是林县人民的脾气,是一种值得敬佩的民族之魂。我作为一名林州教育
战线工作者,应该怎样去弘扬和学习红旗渠精神呢?红旗渠精神是什么?是团结协作,是艰
苦奋斗,是自力更生,是自强不息。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我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这种精神去激励自己,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出发点,用自己对红旗渠
精神的理解去影响学生。我生林州,长在林州,我亲眼目睹了林州人民改革开放以来所取
得巨大成就,我真正能理解林州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含义。我虽没有
经历过修渠,但从小时起就时常能听到有关修渠的故事,比如怎么打洞,怎么打天井,怎
样背沙轻巧一些,其中有一个大爷讲到为了赶进度不落后,打洞时炮响以后,用人快跑的
方式把洞里的烟带出来。过去自己只是单纯的听故事,今天再回想这些故事,我真为当时
那些修渠人而感动。
进入新世纪,太行富了,太行美了,但林州人民没有迷失,没有困惑,而是在一座座
新的无形大山和屏障面前挖山不止,奋斗不止。与时俱进,自强不息,这是新时代林州人
民的脾气,比太行山还倔,还犟,这也是新时代林州人民赋予红旗渠精神的新的内涵。
结合红旗渠精神,我要立足本职工作,在我市正在进行的“珍爱生命线,重修红旗渠”大会战中,自觉对照差距,为林州的教育事业再添光彩。如今教育系统开展的“高效课堂”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相信学生”,“给孩子们放手”“我的课堂我做主”,已成
为师生的座右铭,我要再转变观念,积极向课改标兵学习,积极的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把
备教材和备学生紧密联系起来,力争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打开报纸,新华社长篇报道“守望红旗渠精神家园的太行人”一文,写出了我们红旗
渠人的骨气,写出了我们林州人践行红旗渠精神的决心。文中那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杨贵、
任羊成、许存山、张福根、郭变花、李广元、桑中生、万福生等,他们只是百万林州人民
的代表,林州人民在山多土薄,交通闭塞的太行大山中,凭着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
不已,奋斗不息的红旗渠精神大力改革,积极发展,现在已经跃居全省前八强,我想,这
就是我们林州人的倔犟吧。
欢乐颂谁和谁是一对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不仅在于拥有多少有形的物质财富,还在于拥有多少无形的精
神力量。经济的发达,可以使一个国家贴上强大的标签,而唯有精神的力量,可以让一个
国家扛得起伟大的字眼。
“精神立市”是林州新一届领导班子确定的发展战略,弘扬和发展红旗渠精神,给红
旗渠精神赋予更多更典型的新时代内涵是每一个林州人的义务,热爱林州,建设林州,让
林州红旗渠精神如万泉湖里的水一样永不断流。我是一名教师,我特别关注林州的教育发展,教育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地区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多么希望我的家乡能涌现出
更多的像李太生这样的高端人才,涌现出更多像李广元这样的优秀企业家,涌现出更多像
张福根这样的好干部,涌现出更多像王生英这样的好老师,涌现出更多像万福生这样的大
慈善家。
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勤劳朴实的林州人民,让我们团结起来,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为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注入新的活力而努力奋斗!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