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2021年第4期总第382期
VIEW ON PUBLISHING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的跨学科研究
文/江锦年 陈瑛
新文科建设是国家对文科高等教育适应新时代发展和世界大变局提出的要求,也是新时代学科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作为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科应承担起“打造具有
中国特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1]的历史责任,在新
文科背景下开展新闻传播学跨学科研究已经不容置喙。那么,新文科给跨学科研究带来了哪些长远性、系统性的影响,在跨学科研究的过程中该如何遵循学科建设的客观逻
辑?探索新的理论、方法和路径已经成为新闻传媒界关注的话题,也是每一个从业者及学人应该思考的问题。一、新文科本质属性与新闻传播学跨学科研究
内涵的契合性
新文科概念源自2017年美国西拉姆学院提出的学科重
卢洪哲组主张,此后,世界高等教育界都认识到推广和扩展新文科理念的重要性。我国强调把新文科建设的高度,要求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交叉,特别强调把新技术融入传统的人文学科中。新闻传播学的跨学科研究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命题,也是本学科重要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新文科的本质属性与新闻传播学跨学科研究的内涵相契合,这种契
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面对时代变革的开拓创新
新文科建设并不是孤立提出的,它与新时代“人才强
国”“科教兴国”“民族复兴”等国家战略相互联系。2019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书中阐释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详细解释了当代中国的国情。同年,国家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这是继新工
科、新医科、新农科建设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新文
科的“新”建立在对当代我国文科高等教育的现实分析上,强调的是面向现实,在国际国内都发生重大变化的宏观背景下,全面确定我国文科高等教育所处的历史坐标。唯有打破学科的传统壁垒,实现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才能突破创新;唯有创新,才能担负起文科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新闻传播学科本身涉及广泛而复杂的社会现象,“从
产生之日起,其研究路向与方法天然地具备跨学科研究特
性和多学科基因”[2]
。新闻传播学和社会学、心理学、经好听的网名
济学等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领域一直是该学科研究经
久不衰的热点。随着时代的转型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闻传播学学者通过跨学科研究的方法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理论,以应对复杂社会现实问题的严峻挑战,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不仅使得学界的研究领域借助其他学科得以拓宽, 还为业界的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本文认为,新闻传播学跨学科研究的开拓创新在一定程度上
破解了学科的内卷化,拓展了学科的研究视野。
2.面对未来的“识变”、“应变”与“求变”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教育部新
文科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积势蓄势谋势 识变应变求变 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当下我们正处于“未来已来”的格局下,面对新时代、新使命和新要求,必须加快推进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文科教育必须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3]。可见,新文科建设
不仅是对现状的分析,还是对未来的预判和展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翘首可期,日新月异的传
【摘  要】面对时代变革的开拓创新,面对未来的“识变”“应变”“求变”,是新文科的本质属性,其与新闻传播学跨学
科研究的内涵相契合。新闻传播学科应借势新文科建设,因势而谋,进一步拓展跨学科的研究视野,强调思想引领,促进更多学科交叉与更大跨度融合,发挥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学科价值。
【关  键  词】新文科;国家战略;新闻传播学;跨学科研究
【作者单位】江锦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信息传播伦理研究所;陈瑛,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基金项目】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研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参与式教学实践模式与效果研究” 
(X2018002)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G219.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ki45-1216/g2.2021.04.006
2021年第4期总第382期VIEW ON PUBLISHING
媒现状使得单纯的新闻传播学学科研究维度只能管窥一斑,无法审视和剖析新闻传媒的变化发展趋势,也很难发挥新闻传播学学科的价值,更别提实现学科增值。考察新闻传播学跨学科研究的历程,我们发现,跨学科研究并不单纯是现状“倒逼”而选择的研究形式与手段,而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智媒时代”的冲击,形成对新闻传媒未来发展趋势的综合判断,从而积极主动创造出一种有利于本学科的格局和趋向。
二、新文科建设对新闻传播学跨学科研究的当下要求
诸多专家学者对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时代背景做了深入研究,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活跃纷繁的新闻传播容易引发意识形态危机;二是以云计算、大数据、新技术为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引发了新闻传播领域的深刻变革。基于此,对接新文科建设的新闻传播学跨学科研究应遵循如下要求。1.强调思想引领,把握中国立场
新闻传播是中国与世界交流交往、协商对话的前沿阵地,新闻传播学跨学科研究更应从国家意识形态高度出发,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解释好中国特”提供理论构想和学术支持。新闻传播学跨学科研究包罗了多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与思想政治学科的融合不可忽视。
元方你怎么看是什么意思一方面,应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导向,强调思想引领。“当今时代,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4]这导致当前新闻传播研究更为复杂:各种制度模式、发展道路和利益格局之间的交流交锋前所未有,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思潮也此起彼伏。如何应对这种相对复杂的新闻舆论生态环境?如何剖析重大新闻事件,并做出有效的中国化阐释?如何认识当下新闻传播的特征、规律?如何以正确的思想、态度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新闻舆论观?这是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情怀和历史使命。这些问题可以借助思想政治学科的相关理论,融合思想政治学的教育和引导功能来解决。不容忽视的是,在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有些媒体发布一些不实言论,甚至编造事实,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稳定。为了在思想上拨乱反正,新闻传播学研究应该充分运用思想政治学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介舆论监督和引导功能,更加坚定地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另一方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说到底,“话语体系的构建最终还是要依赖高质量的学术研究,而这正是新闻学术界的职责所在”[5]。长期以来,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较多受到西方新闻传播学术理论的影响。在对接新文科建设中,我们将以更为
开阔的视野,平等地与其他国家互学互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髓。习近平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新特质,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调跨学科研究,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体系,并为中国特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构建贡献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力量。比如,历史学、社会学和文学等学科都对中国新闻思想发展史有侧重性分析,如此多层次多维度的跨学科研究能为中国新闻思想研究的深化与创新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视角,能廓清中国新闻的学术发展脉络和研究轨迹,全面了解中国新闻传播学的中国历史、中国实际和中国表达,构建中国特新闻传播学术体系。2.回应时代需求,多学科协同
一是与现代技术融合。当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大数据、人工智能(AI)、云计算、5G 通信技术、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比如,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于新闻采写中。新华社的“快笔小新”、今日头条的“张小明”、第一财经的“DT稿王”、《南方都市报》的“小南”等机器人写稿的消息频频见于媒体。此外,声音交互、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新闻传播的各个流程环节中均有渗透。可见,与其他传统人文学科领域相比,新闻传播学因其自身的特点有了更早接触和应用新技术的可能。对接新文科建设,新闻传播学跨学科研究应当发挥学科优势,识别新技术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的影响,在研究理论、方法及范式中主动融入新科技。值得注意的是,新文科建设特别强调人文社科与新科技革命融合时把握人文学科的落脚
山东211
点,新闻传播学跨学科研究不仅要关注和分析技术赋能为行业带来的便利和为产业带来的红利,还要思考技术给新闻传媒业带来了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不断调整跨学科研究的视角和思路,以前瞻性的科技人文眼光考查新技术持续发展衍化中的社会意义和伦理意义,使新科技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更有温度。二是坚持新闻传播学学科本体,推动多学科交叉的广度和深度。近年来,新闻传播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衍生出许多新兴交叉点,如媒介经济学、新闻美学、算法新闻、媒介环境学等。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学科界限会越来越模糊。那么,随着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发展,在进行多个学科交叉的跨学科研究中,坚持新闻传播学的学科本体,避免盲目追求“跨界”而丧失学科相对独立性就显得尤为关键。在新闻传播学的研究中,研究者借用了许多其他学科的术语。比如:来自社会学的术语“刻板印象”“场域”“区隔”“景观社会”,来自文学的术语“戏仿”“拼贴”“黑
28
29
2021年第4期总第382期
VIEW ON PUBLISHING
幽默”,来自语言学的术语“编码”“解码”“症候式解读”等。在具体研究中,这些术语的借用不能生搬硬套,
也不能仅仅是方法移植上的简单借鉴,而应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和研究维度,使问题研究规范化,使问题分析多元化、具体化和细分化。如此一来,跨学科研究才能打破专业壁垒,因应新闻传媒变革的需要。
三是以新闻传播学为核心,融合相近专业集。从新
闻传播学跨学科研究涉及的学科考查,其涉及学科广泛,有传统的人文学科,也有自然学科,在这些跨学科研究中与相近专业集的融合值得期待。“新文科建设要能够密切关注社会需求变化,动态指导并实施新文科建设的具
体内容和建设方法手段。”[6] 新文科建设的实施既是学科
发展和学术研究问题,也是人才培养并满足社会需求的问题。随着新闻传媒产业的发展,其产业链不断延伸,站在学科专业融合、产教融合大平台上的相近专业集研究,正好对接传媒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延展。比如,新闻传播学与新媒体、艺术设计等学科合理整合,形成侧重于全媒体内容生产的专业集;以新闻传播学为核心,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相关学科集聚到一起,形成侧重于知识服
务的专业集;以新闻传播学为核心,集聚电子商务、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形成侧重于媒介产业化建构的专业集。这种研究思路会打破原有的学科壁垒,学科间更能相互促进、相互结合,创造出新的学科延伸;同时,这种研究与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
应,也与满足社会和产业对“博通”创新型人才需求的人才产出导向相适应。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7]
新文科建设为新时代 我国
高等教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改革方向,也提升了学科坚守内涵化发展和建设的紧迫感。鉴于新文科本质属性与新闻传播学跨学科研究内涵存在契合性的内在逻
kkp什么意思
辑,新闻传播学跨学科研究正是对新文科建设的积极回应。对接新文科建设,新闻传播学的跨学科研究应该与时代同行,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协同为主要途径,推动研究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EB/OL]. (2016-05-18)[2020-12-27]. http://politic s. people. com. cn/n1/2016/0518/c1024-28361421. html . [2] 跨学科研究:路向与方法[J]. 新闻与传播评论,2018 (6):1. 
[3] 吴岩:积势蓄势谋势 识变应变求变 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EB/OL]. (2020-11-03)[2020-12-27]. www. eol. cn/news/yaowen/202011/t20201103_2029662. shtml . 
[4] 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 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5] 杨保军. 理论视野中当代中国新闻学的重大问题[J]. 国际新闻界,2020(10):18-30. 
对母亲说的话[6] 安丰存,王铭玉. 新文科建设的本质、地位及体系[J]. 学术交流,2019(11)
: 5-14+191. 
[7]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