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华科新闻传播考研笔记
新闻史部分
第⼀部分绪论
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历史分期与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历史的⼀些特点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分期:(五个时期)
(⼀)从唐朝开源年间~~19世纪20年代:古代报纸
朝廷官报:主流
三种类型⾮法民报(⼩报):现于北宋后期,盛于南宋,隐现明清
合法民报(京报):现于明朝末,盛于清
开学第一周总结(⼆)19世纪20年代~~19世纪90年代初:在华外报的发展与垄断期
《申报》、《新闻报》
(三)19世纪90年代中期~~20世纪10年代中期:国⼈⾃办近代报刊的⾼潮期维新运动:第⼀次⾼潮
⾰命派报刊
改良派报刊论战:第⼆次⾼潮
这⼀时期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表现在:
1、涌现出许多重要的报⼈、报刊:梁启超《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严复《国闻报》;唐才常、谭嗣同与《湘报》《湘学报》;陈少⽩《中国⽇报》;章⼠钊《苏报》;章太炎《民报》;于右任“竖三民”;詹⼤悲与《⼤江报》
2、影响深刻的报刊思想: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中的“⽿⽬喉⾆”论;以采访独家新闻、内幕新闻和写新闻通信著称的名记者:黄远⽣、邵飘萍
(四)1915~~1927:中国现代新闻业黄⾦时期
内容:五四运动将新闻事业推向新⾼度:西⽅新⽂化、新道德、新观念、新思想⼴为传播;《新青年》为龙头,学⽣报刊为主体(启蒙报刊);⼤⾰命:思想“百家齐鸣”。
黄⾦时期新闻事业的发展表现:1、百家齐鸣的报刊发展的热潮中,⽆产阶级报刊出现;
2、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报刊的新变化和共产党报刊的新发展;
3、民营的企业性⼤报进⼀步发展:北京《世界⽇报》,天津《⼤公报》,上海《申报》《新闻报》;
4、中国的⼴播事业诞⽣和通讯社事业初步发展;
5、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发展。
(五)1927~~1949:两极对⽴新闻事业
⼆、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历史的特点:
1、从事业性质上看,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具有强烈的政治性:a各种新闻媒介应政治⽃争需要⽽产⽣;b政治家办报是中国新闻媒体运作的主流
2、从新闻业务上看,中国的报纸重视⾔论,尤其是政论(注:维新运动到⾟亥⾰命是报刊政论时代)
3、从管理体制上看,机关报成为了中国的新闻传播媒介的主体。
4、从沿⾰的⾓度看,它有⼀个“在华外报的发展和垄断时期”
主线:政论报纸到政党新闻业
注:重点:政论时代的报刊活动、黄⾦时期的新闻业发展、两级对⽴时期共产党的新闻活动
兼顾:古代报纸、在华外报、两极对⽴时期的私营企业性⼤报
第⼆部分中国封建社会与古代报纸
[1] 中国早期的新闻传播情况
[2] 朝廷官报的出现与其沿⾰、性质及作⽤
[3] ⾮法民报的出现与其演变、特征及意义
[4] 合法民报的出现与其发展、特征及意义
[5] 对中国古代报纸的评析
⼀、中国早期的新闻传播情况:
中国有⽂字记在的新闻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种形式是史官传播;另⼀种是太师采风。
中国古代报纸最早出现在唐朝开元年间
中国古代报纸⼤体上有三类:朝廷官报、⾮法民报、合法民报
⼆、朝廷官报的出现与其沿⾰、性质及作⽤:
出现的原因:维护封建中央集权制的需要;给各级官吏提供⼀定的情况。
沿⾰:产⽣于唐代,⼀种中央朝廷变法的政府公报性质,⼀种地⽅官员驻京机构编发的情报性质。称为“报状”“报”等。
发展于宋代:“进奏院状报”“邸报”“朝报”等,内容⽐唐代有所扩充。
延伸于明清:“邸报”“邸钞”,形式上有重⼤发展,即活字印刷
三、⾮法民报的出现及其演变、特征及意义:
⼩报是社会⽭盾激化的产物:民族⽭盾、阶级⽭盾、新旧党⽭盾
⽂化进步,读书⼈增多,印刷技术进步
演变:产⽣于北宋后期盛⾏于南宋隐现于明清
特征:1、有⼀⽀专业和业余的编排、采写队伍
2、有较为丰富的内容、可读性较⾼
朴嘉熙整容3、传播迅速、时效性较快
4、⼩报的编发者以赢利为⽬的,因⽽⼩报是中国最早具备商品性质的报纸
5、客观上起到了表达舆论的作⽤
6、屡遭查禁,有很强的⽣命⼒
意义(从特征中):1、突破了官⽅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垄断和朝政国事的封锁,满⾜了⼀部分⼠⼤夫、知识分⼦的需求;
2、办⼩报的⽬的在于赢利。报纸具有商品性和可读性;
3、⼀定程度上表达了民意、舆情,有⼀定社会进步性。
四、合法民报的出现及其发展:
《京报》是⼀种以刊载朝廷宫⽂书为主要内容的可以公开出版发⾏的民营报纸,可能是因为它起初在京城刊⾏⽽得名,既有邸报的特点,⼜有⼩报的特点。
产⽣:《京报》的产⽣,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的:⼈们对新闻的需求愈来愈迫切,《京报》产⽣于明代后期,发展于清代。
特征:1、内容是官报的翻版,“宫门抄”“谕旨”“奏折”、社会新闻;
2、形式⽐较完备:固定的刊期、报名和形式;
3、报房⾃主经营管理:《京报》有专门从事编印和发⾏的独⽴机构“报房”。
五、对中国古代报纸的评析:
1、朝廷官报占主导地位;
2、古代报纸是政治的需要;
3、古代报纸只能是“古代报纸”:历史悠久,发展缓慢。
第三部分列强⼊侵与在华外报
[1] 鸦⽚战争前传教⼠的办报活动
第⼀批中⽂近代报刊的出现
第⼀批外⽂近代报刊的出现
[2] 鸦⽚战争后在华外报⽹的形成
教会报刊的发展
外⽂报刊的发展。
外商中⽂报刊的发展。
[3] 对在华外报的历史评价。
⼀、鸦⽚战争前传教⼠的办报活动:
《察世俗每⽉统纪传传》 1815.8 马礼逊、⽶怜
报纸技巧:注重研究读者的⼼理,选择读者易于接受的宣传形式;⽂章短⼩、通俗
中⽂报刊《东西洋考每⽉统纪传》 1833.8.1 ⼴州郭⼠⽴ 1834.1《新闻纸略论》
特征:重视⾔论、每期必有;新闻成为必备的⼀栏
办报特征:以“为在⼴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权益进⾏辩护”为办报宗旨;擅长取悦读者;讲究宣传⽅式。
《蜜蜂华报》葡⽂ 1822.9.12 周刊境内第⼀家外⽂报纸
《⼴州记录报》英⽂ 1827.11.8 马地⾂中国境内第⼀份英⽂报
纸商业性报纸
外⽂报刊《中国差报与⼴州钞报》美办 1831.7.28 伍德
《⼴东杂志》《中国丛报》《⼴州周报》
⼆、鸦⽚战争后在华外报⽹的形成:
1、教会报刊的发展:《万国公报》,原名《教会新报》,1868~1907,林乐知
名义上是教会报纸,但有关教会的新闻和阐释教义的⽂章不多,实际上是个综合性的时事刊物,热衷于介绍“西学”,在维新运动中,发表过许多关于维新变法的⽂章。
2、外⽂报刊的发展:《字林西报》,1850~1951,初名《北华捷报》,上海
反映在华英国资本家的观点和要求。
刘萌萌微博3、外商中⽂报刊的发展:《上海新报》,1861~1872,主要为商业贸易服务,1870采⽤新闻标题;
《申报》,全称《申江新报》,1872~1949,以赢利为⽬的,中国新闻史上第⼀家商业性报纸。申报改⾰:改⾰⾔论;增加新闻量;重视⽂艺稿件和⼴告;作为企业来办,商业经营原则应⽤于报纸管理。
其他:《字林沪报》《新闻报》《商情报道》
三、对在华外报的历史评价:
1、在华外报是“基督教东来”的结果:在华外报,是西⽅殖民主义者侵华活动的产物,是他们侵略中国的舆论⼯具,是为外国侵华政策服务的;
2、在华外报是中西⽂化交流的渠道:1)将西⽅⽂明传⼊中国,开阔国⼈的眼界:a将西⽅⾃然科学技术介绍给中国b将西⽅⼈⽂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些成果介绍给中国;
2)将西⽅近代报刊观念和技术传⼊中国,促进国⼈办报的开始:a外报以其⾃⾝的实践和所刊⾔论,将西⽅近代报刊的观念传⼊中国b外报将西⽅报纸的形式传⼊中国c外报将西⽅新闻采访业务传⼊中国d外报将近代印刷设备和印刷技术传⼊中国e外报将西⽅近代新闻事业的管理⽅式传⼊中国。
第四部分资产阶级的诞⽣与国⼈办报的发韧
[1] 国⼈办报的历史背景
[2] 中国早期办报思想的孕育
[3] 早期国⼈创办的⼀批近代报刊及其命运
[4] 王韬与《循环⽇报》
[5] 报刊政论⽂体的创始与报刊政论时代的开端
⼀、国⼈办报的历史背景:
内忧外患中国封建统治、外国殖民势⼒压制
中国资产阶级形成的需要经济⼒量薄弱
⼆、中国早期办报思想的孕育:
1、魏源“夷情备采”译报思想(《海国图志》⼀书提出)
评析: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抗击列强侵略活动的产物。
2、洪仁玕对太平天国新闻事业的构想:1)设新闻馆以收民⼼公议;2)“兴新闻官”收集舆论“以资王鉴”;3)“准卖新闻篇或设暗柜”使“上下情通”;4)新闻“只须实写,勿着⼀字浮⽂”。
评析:重视舆论监督是洪⽒新闻事业构想的核⼼;⽴⾜点是巩固太平天国的中央集权统治。
3、陈炽、郑观应对报纸的认识:
陈炽:认为报纸是国家致盛的武器,报馆是“国之利器”,提倡国⼈⾃⼰办报;
郑观应:报纸作为⼀种传播⼯具,对国计、民⽣和社会进步的作⽤,也主张国⼈⾃办报纸。
三、早期国⼈创办的⼀批近代报刊及其命运:
1、汉⼝:《昭⽂新报》的创办和夭折:
国⼈⾃办的第⼀家近代报纸,1873.8艾⼩梅于汉⼝创办。“奇闻轶事居多,间有诗词杂作”,因销路不佳,不到⼀年便停刊。
2、上海:《汇报》提⼼吊胆,《新报》官商合办:
《汇报》,1874,容闳创办于上海,怕惹祸,聘请英国⼈担任主笔,以英国⼈的名义办报,⾄1875年停刊
《新报》,1876~1882,⾛官商合办的道路,“官场新报”道台的嘴巴
3、⼴州:《述报》出版尚可,《⼴报》终被查封:
《述报》,1884.3.27,内容多于《申报》
《⼴报》,1886.6.24,邝其照,1891年因触犯⼴东都督被查封
4、⾹港:《循环⽇报》,1874.1.5,王韬
邬君梅 枕边禁书国⼈⾃办的第⼀批近代报纸,唯有王韬的《循环⽇报》⽐较坚挺。
四、王韬与《循环⽇报》:
王韬:中国近代史上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中国著名报刊政论家,中国报刊政论时代的开拓者。1874年创办《循环⽇报》,⾹港
这是:中国报刊史上第⼀个以政论为主的报纸,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宣传政治主张的重要基础;
创办宗旨是“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
最⼤特点是每天在头版的显著位置发表⼀篇论说,宣传改良主义(《弢园⽂录外编》是中国第⼀部报刊政论⽂集)
王韬报刊政论特点:及时论述时政;⼴泛的政论内容;系统的中⼼思想;战⽃的政论⽂风
王韬的政论⽂体既继承了古代杰出政论家的特点,⼜有⾃⼰独特风格,⽆疑是对桐城派旧⽂风的挑战,对当时的⽂坛和以后的维新派报刊政论有很⼤影响
办报为“⽴⾔”:认为报纸的主编应秉公诚正、绝伦超;报纸的⽂风应“直抒胸臆”、
“辞达⽽已”
五、报刊政论⽂体的创始与报刊政论时代的开端:
为表达爱国主张,发表报刊政论则成了国⼈办报的正确选择,于是⼀种新的适合报刊使⽤的政论⽂体便逐步发展起来;
为政论⽂体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推王韬的《循环⽇报》,王韬本⼈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个杰出的报刊政论家。
孙茜第五部分维新运动与国⼈办报的第⼀次⾼潮
[1] 康有为的办报活动与办报思想。丽字组词
[2] 梁启超前期的办报活动与办报思想。
[3] 时务⽂体与⽿⽬喉⾆论。
[4] 严复、唐才常、谭嗣同的办报活动与办报思想。
[5] 汪康年的报刊业务改⾰。
⼀、康有为的办报活动与办报思想
(⼀)筹备、创办《中外纪闻》和《强学报》:
《中外纪闻》:维新派在国内出版的第⼀家政论报纸,1895.8.17,强学会成⽴后,《中外纪闻》为其机关报,为中国政党报纸的萌芽;
《强学报》:1896.1,上海。两刊均在1896.1.20被迫停刊
(⼆)“设报答聪”思想的提出:
康有为认为,办报之所以能起到“达聪”之⽬的,在于它能达民隐,表达民⼼民情;能解蔽隔,上下通畅,政通⼈和;能通敌情,外情内达,知⼰知彼;能使皇上知四海,察世俗,⽿聪⽬明。
⼆、梁启超前期的办报活动和办报思想:
梁启超⽣平:改良派主要领导⼈质疑,维新运动出⾊的政治宣传家,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史上的丰碑,杰出的报刊活动家、深刻的新闻思想家。
前期(维新时期):跟随康有为创办维新报刊,指导维新运动
中期:1898~1912,逃往⽇本,作为保皇派主将同资产阶级⾰命派展开报刊⼤论战
后期:1912~ ,袁世凯分合,抵制新⽂化运动
办报活动:
(⼀)参与筹办《时务报》
《时务报》1896创刊于上海,是维新运动的⼀⾯旗帜,也是国⼈办报第⼀次⾼潮中最有影响的⼀家报纸
(⼆)主持《时务报》编务:1、承担繁重的编务;2、发表了⼤量⿎吹维新变法的⽂章,如《变法通议》《论报馆有益于国事》;3、改⾰和发展了王韬的报刊政论⽂体,形成⾃⼰的风格,被称为“报章体”“时务⽂体”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