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与圆形:赏析人物的典型性
【专题解释】
法国名牌香水
本专题精读《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和《复活(节选)》,参读《老人与海(节选)》和《百年孤独(节选)》。以这几篇小说为例,聚焦小说的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两类典型人物形象,掌握鉴赏小说典型人物的几种方法。
【预习任务】
1.通过查阅图书资料或搜索互联网,掌握小说这种文体的一些常识(尤其是关于典型人物的)。
2.大致了解外国小说的发展脉络,知晓本单元四位小说家的生平、贡献和创作风格。
3.理解并掌握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关于小说“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相关观点。
4.梳理四篇小说节选部分的情节,为相关主人公制作一张人物关系图。
【学习任务】
导入:小说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向读者传达独特的阅读感受,进而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因此,人物形象塑造得是否典型,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篇小说的品质。可以说,典型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失去了典型人物的小说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生命。这个专题我们就以《大卫·科波菲尔》《复活》《老人与海》《百年孤独》这几篇小说为例,聚焦小说的典型人物这个话题。
任务一 探讨小说典型人物的类型
试算平衡表1.问题探讨:根据福斯特《小说面面观》里的观点,小说典型人物一般分为哪两类?二者有何特点?
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里就小说人物的类型进行了两大划分——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把具有简单性格的人物形象称为“扁平人物”,把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形象称为“圆形人物”。
福斯特说:“17世纪时,扁平人物称为‘性格’人物,而现在有时被称作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古典小说和戏剧中的人物大多为扁平人物。这在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表现得极为突出,如诸葛亮是“智”的化身,关羽是“义”的化身,刘备是“仁”的化身,张飞是“勇”的
化身,曹操是“奸”的化身,等等。又如莫里哀笔下的人物,无论是贵族官僚、教士学者,还是商人掮客、工匠听差,差不多都是这种“可以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的漫画式人物。
而圆形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多面、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福斯特说:“圆形人物变化莫测,如同生活一样叫人难以预料。”这类人物在小说中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这类人物的特点是性格有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这类人物往往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性格轴心,同时又呈现出不同的性格侧面和性格层次,这些不同的性格侧面和性格层次相互交错融合,构成一个独立、气象万千的世界。如曹雪芹笔下的宝黛、鲁迅笔下的阿Q、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等。
2.梳理探究:梳理、辨析四篇课文中的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并列表填写。
蒋依杉个人资料新春祝福贺词简短
课文
扁平人物
圆形人物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米考伯太太、米考伯先生、昆宁先生、谋得斯通
大卫·科波菲尔(我)
《复活(节选)》
副典狱长
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
《老人与海(节选)》
圣地亚哥
《百年孤独(节选)》
卡塔乌雷、比西塔西翁
乌尔苏拉、何塞·阿尔
卡蒂奥·布恩迪亚、奥
雷里亚诺、丽贝卡
任务二 探究小说典型人物的意义
概括整合:不同类型的典型人物(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对于小说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扁平人物的意义和作用: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里说:“一部内容复杂的小说,往往既需要圆形人物,也需要扁平人物。”也许有人会说,因为扁平人物性格的单一,所以就是不好的,需要作者花力气改造成圆形人物。事实并非如此。扁平人物也是作者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典型人物”,它具有高度的浓缩概括性,往往能让人过目不忘。福斯特在谈到扁平人物的优点时表示:“读者容易在事后把他们回想起来。他们在读者的记忆里历久常新,因为他们并不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有所变化。他们历经坎坷,却依然故我。”所以,《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米考伯夫妇、谋得斯通和《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他们作为扁平人物的典型,形象深刻地浓缩了生活,成了典型,让人记忆深刻,永久难忘。福斯特还表示:“扁平人物被塑造成为喜剧性角的时候最为出。”故此,读者对米考伯夫妇这样的人物总是哭笑不得。
圆形人物的意义和作用: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里说:“圆形人物变化莫测,如同生活一样叫人难以预料。”圆形人物的塑造打破了好的全好、坏的全坏的简单分类方法,按照生活
的本来面目去刻画人物形象,更真实、更深入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丰富,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圆形人物的性格比较丰满、复杂,立体感强。圆形人物的复杂多变让小说富于变化,使读者在阅读中充满惊奇,充满阅读期待。小说的人物根源于生活,是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生活中的人是复杂的,圆形人物的复杂多变使小说更加真实,也使小说的内涵更加丰富。如果聂赫留朵夫的性格是一成不变的,那么他就没有“复活'这一说法;如果玛丝洛娃不是圆形人物,她对聂赫留朵夫的情感只有简单的爱或者简单的恨,不是复杂纠结的,那么这个人物就让人感到虚假,感到不真实。对于长篇小说的主角来说,圆形人物更令人充满期待。
任务三 聚焦小说典型人物的品鉴
活动探究:如何才能真正“贴近”典型人物呢?试从典型人物塑造的方法视角进行探究。
根据小说家在创造典型人物的过程中总是喜欢在外貌、语言、心理等方面用力的特点,我们发现“观相、察言、读心”应当是品鉴典型人物的有效途径,可借此“贴近”人物。
(1)相由心生:通过“观相”走近人物。
“相由心生”,品鉴小说人物重点在于品鉴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不会随随便便地外露于他人,所以,对于人物的内在,需要读者去探索琢磨,而人物的外在属性,如肖像、神情等则是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的一把极好的钥匙。
在《大卫·科波菲尔(节选)》中,作者就通过对米考伯太太肖像的刻画来展示人物形象。大卫·科波菲尔到达温泽里的住宅后,第一眼所看见的米考伯太太“是个面目消瘦、憔悴的女人,一点儿也不年轻”,作者通过大卫·科波菲尔的眼睛所看见的米考伯太太的面目和神情等肖像特征,一下子就把米考伯太太受贫穷生活的打击折磨而心力交瘁的内在心理展露得淋漓尽致。叔本华说:“观察一个人,最好趁跟他交情未深,甚少晤面时交谈的印象为宜。”第一眼的所见,没有受个人情感的好恶影响,仅凭第一眼印象,有些时候更容易走进人物内心,了解更真实的人物形象。
(2)言为心声:通过“察言”细品人物。
“言为心声”,不同思想、经历、地位和性格的人,其言辞也是不同的。鲁迅先生曾说过:“如果删除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可见,成功的小说的人物语言必然是具有个性化的,因此,通过
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也能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对人物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如《复活(节选)》中,做陪审员时,聂赫留朵夫发现那个堕落的女子就是以前他曾经玩弄过的清纯的姑娘时,内心深处受到了冲击。内心深处的人性促使了他的觉醒,而这个时候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对话是值得琢磨的。作者在记录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对话的时候,聂赫留朵夫的语言中多次出现了省略号。如“我想见见您……”“我来是……”“请你饶恕我,我在你面前是有罪的……”从这些省略号里我们看到了聂赫留朵夫的吞吞吐吐,也读出了聂赫留朵夫想要赎罪又害怕赎罪的矛盾心理,而这种矛盾的心理才符合人性,才见得聂赫留朵夫的人性觉醒的不易。聂赫留朵夫最初在称呼玛丝洛娃的时候纠结着到底该用“您”还是“你”,由开始时的“您”到后来的“你”,这样细小的一个语言细节,我们可以读出聂赫留朵夫灵魂复活时从犹豫到坚定的过程,也符合圆形人物的性格变化。
作比较的句子10个
聂赫留朵夫是受过教育的有教养的贵族,因此,尽管内心深处是激动的,但语言却是克制的,讲话的内容以及情绪是符合他的人物身份设定的。而《老人与海(节选)》里的老人,他是一个平民,是一个劳动者,有着硬汉的典型特征,因此,他的语言里有着粗野之语。比如,在和鲨鱼搏斗的过程中,他说:走吧,加拉诺鲨。溜到一英里深的地方去吧。
去看你的朋友,或者见你妈去吧。”“见你妈去吧”这句话在这个老渔夫的嘴里蹦出来是非常符合他的身份的,可以见出他和鲨鱼搏斗时的愤怒和坚定。
由此可见,语言是人物的外在表现,语言和人物是相融合的,怎样的人物就会说出怎样的言语来。所以,分析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是把握人物形象的一条重要途径。   
(3)心声独白:通过“读心”体察人物。
“心声独白”,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复杂丰富的,通过对小说人物心理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把握人物的形象。
比如《老人与海(节选)》中的心理独白就非常丰富。独白是人物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而独白最能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面对挑战时,老人不断地说出“想点儿高兴的事儿吧,老家伙”“你想得太多了,老家伙”“我要跟它们一直斗到死”等话语,这些都反映出老人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展现出他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文中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忠实地记录了老人的内心活动,写出了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老人内心
的自豪感、坚毅感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了小说的重要特。心理活动,尤其是心理活动中的独白,作为长篇小说的一大特,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非常重要的形式,值得读者留意。
【课外练习】
细读课文,结合本专题所学相关知识,试分析《复活(节选)》与《百年孤独(节选)》在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何异同。
答案:
同:两者都采用了语言、动作、外貌和心理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异:《复活(节选)》采用语言、动作、外貌和心理等手法主要是写实主义的,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等典型人物形象。而《百年孤独(节选)》将语言、动作、外貌、心理刻画等手法和夸张、变形相结合,营造了一个神秘魔幻的世界,刻画了一看似不合常理,却又真实生动的布恩迪亚、乌尔苏拉、丽贝卡等典型人物形象。